Workflow
两重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两重”建设稳投资优结构促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11 07:11
国家"两重"建设项目投资分析 核心观点 -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两重"建设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其中第三批超3000亿元已下达,标志着全年清单全部落地[1][2] - 项目通过"硬投资"(基建)与"软建设"(机制创新)协同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支撑,预计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对冲房地产下行压力[2][4][6] - 投资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地下管网等战略领域,短期形成实物工作量,长期优化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2][4][6] 投资规模与领域 - 2025年总投资8000亿元覆盖1459个项目,包括长江沿线交通基建、高标准农田、"三北"工程等7大重点领域[2] - 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效显著:重庆上半年经该通道完成货运量15.46万标箱(+28%)、货值283.32亿元(+22%)[2] - 8000亿元特别国债叠加地方配套资金,预计拉动基建投资增速达6%-7%,对GDP贡献0.7-0.9个百分点[4] 实施机制与效果 - "软建设"同步推进:优化长江铁路投融资模式、完善物流枢纽布局等机制创新破解传统障碍[3] - 项目审批采用"周调度、月通报"节奏,建立资金替换"绿色通道"确保进度与质量[7] - 当前存在高标准农田设施闲置等问题,需建立技术导则和绩效评价体系强化监管[7][8] 经济影响分析 - 短期:锁定建筑、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订单,提升产能利用率并带动就业[5] - 长期:形成优质资产积累,促进区域要素再平衡,提升全要素生产率[4][6] - 专家建议建立全国统筹机制,强化安全/韧性/绿色等强制性标准确保长效作用[7][8]
政府债加快发行使用 支持扩内需稳增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4
政府债券发行提速 - 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4078亿元,在地方债中占比超过40% [2] - 二季度政府债总发行规模预计达7.8万亿元,其中国债4.6万亿元、地方债3.3万亿元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发行1920亿元,5月、6月拟分别发行4只和3只 [2] 地方债发行结构变化 - 二季度地方债计划发行额22624亿元,新增专项债占比47%达10660亿元 [3] - 浙江、广西、福建、湖南等地新增专项债计划发行量均超1000亿元 [3] - 一季度再融资专项债占比较高,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占比显著提升 [2] 资金投向与政策效果 - 超长期特别国债追加下达162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810亿元+第二批810亿元) [4]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销售281.4万辆、家电4941.6万台,相关消费额约7200亿元 [4] - 土储专项债已发行约774亿元,涉及广东、福建、湖南等地 [4] - 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定向支持"两重"项目建设 [4] 发行节奏与政策导向 - 财政部或将提高5月、6月超长期特别国债单只发行额度 [5] - 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被列为财政政策重点 [6] - 预计全年新增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整体前移,为下半年政策预留空间 [6]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进度已超60%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05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情况 - 8月1日财政部续发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350亿元,票面利率2.10%[1] - 7月份共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2060亿元,涉及20年期400亿元和30年期1660亿元,为年内单月发行规模第二[1] - 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截至8月1日已发行7960亿元,进度达61%[1] 财政政策与资金投向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体现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及时释放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1] - 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基本下达完毕[2]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2] 经济影响分析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加速对经济形成多维支撑,投资端拉动基建投资并促进产业链协同扩张[2] - 消费端激活内生需求潜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通过补贴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3] - 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带动建筑、钢铁、水泥等行业需求[2] 政策效果评价 -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既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又培育长期增长动能[3] - 发行节奏加快为"两重"建设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2]
政治局会议强调激活资本市场财富效应,A股有望延续向好态势
新浪财经· 2025-08-06 11:13
资本市场政策导向 - 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显示政策重心转向长期竞争力建设[1][3] - 资本市场稳定被纳入"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框架,与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并列,成为系统性风险防控重要环节[1] - 政策表述明确资本市场在经济转型中的枢纽地位,吸引外资增配中国资产与境内制度改革形成共振[2][3]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上证指数从二季度最低近3000点持续升至3600点以上,恒生指数7月下旬创近四年新高[1] - 外资机构持A股市值达2.4万亿元,但活跃度低于内资,内资南下带动港股表现突出[2][6] - 港股因资本回流可能表现更优,A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具备重估空间,美元指数调整周期增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6] 改革具体举措 - 增强吸引力三大路径:制度型开放(优化QFII、A股纳入国际指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购重组)、深化资产端与资金端改革[3] - 提升包容性两大方向:服务新质生产力(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科创成长层")、优化融资结构(北交所/区域性股权市场支持中小企业)[3] - 证监会2025年中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产端、资金端改革",强化市场价值发现功能[3] 行业配置策略 - "哑铃型"策略受推崇:金融/资源品等红利方向与成长板块(自主可控、AI应用、创新药)并重,关注新消费及有色/稀有金属[6] - 反内卷和"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与重点领域安全)成为核心主题,涉及建筑/新能源/机械设备等12个行业[6] - 大消费板块受政策提振,高股息资产因安全边际受关注[6] 地产政策变化 - 相比前期会议,地产政策篇幅明显弱化,当前重点转向"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4][5] - 7月政治局会议未提及商品房收购政策等具体措施,与4月会议形成对比[5] 其他资产表现 - 债券市场受低通胀和PPI回升影响,利率维持低位震荡概率较高[7] - 黄金中长期受"去美元化"支撑,但短期沪金可能受人民币汇率升值扰动[7]
8000亿"两重"建设全面启动!内需贡献率达68.8%,消费投资双轮驱动
搜狐财经· 2025-08-05 01:19
"两重"建设释放内需潜力 - 当前经济形势下"两重"建设成为释放内需潜力的关键抓手 既满足稳增长现实需求 又体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远考量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作为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 今年8000亿元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 涵盖川藏铁路 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 [3] - 这些项目不仅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更为经济循环构筑新的支撑点 [3] 消费升级驱动内需增长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显示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地位 [4]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 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 第三批690亿元资金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4] - 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 "十四五"期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养老托育 文旅体育 家政服务等领域快速发展 [4] - 国家育儿补贴方案公布后68%家庭计划将补贴用于专业照护服务 反映母婴家政服务需求旺盛 [4] 投资结构优化释放新动能 - 黄茅峡水库工程通过REITs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为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开辟新路径 [5] -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覆盖中西部 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基建基本完成 [5] - 民营经济促进法专设"投资融资促进"章节 发改委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3200余个 推荐92个基础设施REITs项目 [5]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协同 从供需两端提振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5]
“两重”建设加速加力 内需潜力将不断释放
证券日报· 2025-08-05 00:24
"两重"建设进展与投资规模 -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2] - 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 [2] - 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医院病房改造等重点领域 [2] -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3] - 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1.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 [3] "两重"建设的机制与影响 - 在"硬投资"设施建设的同时,"软建设"举措同步推进,包括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等 [3] - "软硬结合"的创新机制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升投资效率,既保障项目落地,又为长期运营奠定基础 [3]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将为提升经济增长后劲奠定基础,为稳经济、促增长发挥重要托底支撑作用 [1][3] - 受益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资金持续投放,基建投资将继续发挥托底作用,预计装备制造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也将维持较快增速 [4] 民间投资表现与政策支持 - 上半年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1%,实现稳定增长 [5] - 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20.3%,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9.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投资增长8.4%,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6.7%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向民间资本新推介项目3200余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3万亿元,聚焦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 [5] - 江苏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核电、风电、储能等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投资开发,并每年将200个项目纳入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名单 [6] - 预计民间投资信心将稳步增强,为提振内需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增长保持韧性起到"压舱石"作用 [6]
股指期货周报:高位调整,板块切换-20250804
财达期货· 2025-08-04 19: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四个股指期货品种高位整理,沪深300与中证500调整幅度大,基差大多为期货贴水模式,A股市场高位调整,下周继续下跌可能性大,板块出现高低切换,指数下行中抵抗性板块有潜力 [4] - 政治局会议释放多项重磅信号,外部形势判断缓和,强调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扩内需支持“服务消费”和推动“两重”建设,“反内卷”关注产能治理 [5] - 历史上增量流动性驱动行情领涨行业集中,7月行情验证,近期增量流动性放缓,行情需降温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上周四个股指期货品种高位整理,沪深300与中证500调整幅度大,基差大多为期货贴水模式,IH、IF、IC、IM主力合约基差分别收于0.27、 - 25.33、 - 109.20、 - 127.67 [4] - 上周A股市场高位调整,量能收缩且有获利兑现压力,下周继续下跌可能性大,板块高低切换,金融淡出涨幅榜,医药和教育补涨,中药近3日涨幅3.94%,教育近3日涨幅2.33% [4] 综合分析 - 政治局会议外部形势判断缓和,宏观强调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结构上扩内需支持“服务消费”和推动“两重”建设,“反内卷”关注产能治理 [5] - 历史增量流动性驱动行情领涨行业集中,7月行情验证,近期增量流动性放缓,行情需降温 [6]
人民日报丨拓空间,有效投资潜力大
国家能源局· 2025-08-04 14:26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 [4]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816亿元(+6.5%),第二产业投资88294亿元(+10.2%),第三产业投资155543亿元(-1.1%) [4] - 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为5.3%,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全年提升0.5个百分点 [4] 投资结构亮点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贡献率达86% [7]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其中水上运输业(+21.8%)和水利管理业(+15.4%)表现突出 [7] - 制造业投资增长7.5%,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8] 新兴领域投资动态 - 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绿氢项目加速推进 [7] - 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近70%,车网互动试点城市扩容 [7] - 新型储能及源网荷储一体化投资增速均超30% [7] 政策支持与资金部署 - "两重"建设项目8000亿元和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10] - 将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善交通能源领域价格机制以提升投资回报 [10] - 推动核电领域民间资本经验复制,加大交通/能源/水利领域向民资开放力度 [10] 未来投资方向 - 新质生产力、城市更新改造和民生补短板领域潜力巨大 [11] - 需优化投资布局并改善环境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11]
拓空间 有效投资潜力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4 09:56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张官高速控制性工程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主桥合龙,预计2026年全线通车,该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呼和浩特—北海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8个百分点,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1.8%,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 [6]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名义同比增长2.8%,实际增速(扣除价格因素)为5.3% [3]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1% [3]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 [5][6] 能源与新兴产业投资 - 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充换电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近70%,新型储能及源网荷储一体化投资增长超30% [6]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全部投资4.7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6] 政策与投资方向 -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全部下达,将加快项目进度并强化监管 [7] - 国家拟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优化交通能源等领域价格机制,推动民间资本参与核电、交通、能源、水利等项目 [7] - 新质生产力、城市更新、民生补短板等领域被列为未来投资潜力方向 [8]
拓空间,有效投资潜力大(锐财经·年中经济观察⑫)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4 06:46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张官高速控制性工程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 为2026年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该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呼和浩特—北海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 同比增长2.8%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816亿元增长6.5% 第二产业投资88294亿元增长10.2% 第三产业投资155543亿元下降1.1% [5] - 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5.3% 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但比去年全年提升0.5个百分点 [5] - 投资增速波动原因包括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内部价格下行 企业竞争加剧 以及发展方式转型 新旧动能转换等深层次因素 [6] 重点领域投资表现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5个百分点 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0% [7]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其中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1.8% 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 [8] - 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 充换电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近70% 新型储能和源网荷储一体化投资同比增长均超过30% [8]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8] 下半年投资工作部署 - 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9] - 将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完善交通能源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提高投资回报水平 [9] - 研究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 总结核电领域引入民间资本经验 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介力度 [9] - 新质生产力领域 城市更新改造 民生"补短板"等方面仍有较大投资潜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