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产业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食材风靡中国乡宴
南方农村报· 2025-09-16 16:05
乡宴产业大会概况 - 第二届中国乡宴产业大会于2025年9月15日举办 [7] - 大会由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中国肉类协会、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指导 [6] - 大会核心议题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土文化传承、乡宴经济创新 [8] - 大会通过主题分享、选品交流、乡宴村晚、荣誉颁发四大板块进行升级 [9] 乡宴产业推动举措 - 大会系统性展示乡宴产业年度成果,旨在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10] - 大会颁发《2025年度中国乡宴人气乡厨》、《2025年度中国乡宴推荐餐厅》等荣誉,以传播行业影响力并赋能乡厨品牌 [11][12][13] - 参会优秀乡厨代表承载三代、四代人的饮食技艺,是地方古早味的守味人与传统美食的焕新者 [14][15] 乡宴菜品与食材趋势 - 乡宴菜品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既保留乡土特色又满足多样化需求 [16] - 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更倾向于选择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原材料 [20] - 无抗生态养殖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受到消费者青睐 [21] 广东特色食材案例 - 壹号土猪、潮州卤水、新会陈皮等广东好物在大会晚宴活动中亮相 [18] - 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强调其产品质量控制与可追溯体系 [19][21] - 新会陈皮有近千年历史,具有药食同源功效,现场展示产品很快售罄 [23][25][26] 乡宴的文化与社会功能 - 乡宴是乡土文化的生动载体,连接过去与现在,维系亲情与乡情 [2][3][4] - 在乡村,婚丧嫁娶、乔迁新居、金榜题名等重要时刻都离不开乡宴 [29] - 乡宴是乡村社会礼仪和人际关系的集中体现 [30]
阿里妈妈用AI改变土地与乡村、品牌与产业
央视网· 2025-09-16 15:47
文章核心观点 - AI技术作为数智化解决方案正深入农业领域,通过产品创新、精准营销和供应链优化,帮助区域特色农产品突破销路、品牌和附加值低的困境,实现从“土特产”到“国货品牌”的跃升,并形成“土地—产业—品牌”的良性循环 [1][6] 新疆长绒棉品牌案例 - 品牌Carbin Koneer在激烈竞争的内衣市场中,应用AIGC创意工具实现约70%创意素材一键自动生成,降低内容制作成本并提升素材质量以突出产品卖点 [2] - 通过AI工具分析搜索关键词和消费人群偏好,指导产品创新,如夏季推出珍珠棉等冰丝凉感系列,冬季研发石墨烯发热功能内衣,优化了产品矩阵并给店铺带来显著提升 [2] - 构建“东部智造+西部资源”供应链模式,在广东中山建立制造集群,与新疆棉产区建立稳定合作,累计使用新疆棉上万吨,惠及多县农户,成为新疆阿瓦提县长绒棉代表品牌 [2] 云南小粒咖啡品牌案例 - 本土品牌辛鹿咖啡通过关键词推广和趋势明星等AI工具洞察市场机会,找准重点赛道进行精准营销,并利用流量智选词包快速抢占市场,通过搜索卡位稳固核心消费人群 [3] - AI分析反向优化供应链管理,团队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定向收购优质咖啡豆,激励咖农生产积极性,目前已带动超1万户农户实现增收 [3] - 引入智能灌溉、自动化烘焙等数字农业技术提升云南豆品质与稳定性,品牌已连续多年蝉联天猫咖啡豆品类销量第一,市场渗透率升至45% [3] 浙江红山茶花品牌案例 - 国货美妆品牌林清轩在收购大量红山茶花面临库存压力后,应用AI能力进行数字化转型和精准营销 [4][5] - 利用消费人群大数据底座和AI分析实现深度精细化人群圈选,掌握“店铺兴趣”“成分功效党”等目标人群偏好,为精准触达做准备 [5] - 重点应用货品全站推进行智能投放与精准营销,并通过AI小万进行数据分析、计划巡航和行业洞察,实现投放转化率和ROI提高,降低了获客成本,人群资产规模化增长 [5] AI驱动的行业影响 - AI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帮助品牌实现产品创新、精准营销和供应链优化,完成从“土特产”到“国货品牌”的跃升 [6] - 这一转变形成了“土地—产业—品牌”的良性循环:农民收入提高促进生产投入,产品价值提升增强产业吸引力,产业链升级激活区域经济活力 [6] - 营销平台通过AI和数字化工具作为纽带,提供数据洞察、智能工具和资源连接,为本土品牌提供可持续增长路径,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基建力量 [6]
农业农村部:明确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严禁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观察者网· 2025-09-16 13:38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部长韩 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出席并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 展成就、答记者问。 我们大力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现在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 全国休闲农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000亿元左右。加大政策力度,分行业培育龙头企业,全国县级以上农 业龙头企业达到9.4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2250家。 四是聚焦保持稳定,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这方面主要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要 求,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先后在安徽、湖南等7 个省份启动整省试点,其他省份组织整县、整乡镇试点。我们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确保绝大多数农户 原有承包地保持稳定、顺利延包。我们始终强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明确要求不能通过下指标、定 任务或者搞考核来强制推动土地流转,这个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我们明确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严禁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我们也明确,农民 可以依法将合法拥有的闲置住房通过出租 ...
开拓农产品跨界融合新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地理资源丰富气候多样 孕育大量特色鲜明潜力深厚的农特产品 近年来各地紧跟市场需求 农特产逐渐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动力 [1] - 部分特色产业面临产品多以原料形式销售附加值低 优质供给不足 标准化程度不高 新品开发滞后于市场变化等问题 制约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1] 宁夏枸杞产业创新实践 - 传统枸杞消费方式正发生改变 企业推出枸杞原浆饮品枸杞冰淇淋枸杞籽油等30余款创新产品 枸杞面膜枸杞口红等跨界商品已获市场认可 [2] - 全国90%以上的枸杞新品源自宁夏研发生产 中宁枸杞以205.2亿元品牌价值高居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榜第10位 [2] - 宁夏在巩固传统枸杞产业优势同时 积极拓展产品门类 精准对接现代消费场景 通过跨界融合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 [2] 产业发展基础要素 - 夯实产业基础是农特产跨界发展根本前提 需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构建"企业+农户+政府"等多方协同机制 [2] - 通过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户积极参与 产业基础得以夯实 优质产品持续输出更有保障 [2] - 部分产业因生产规模有限标准化水平不高 导致优质产品供应不稳 甚至因品质波动影响消费者信任 [2]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 科技创新是农特产跨界发展核心动力 需要科技赋能产品研发以拓展消费群体提升产业能级 [3] - 宁夏在培育特色产业过程中将科技创新置于关键位置 通过组建产业研究院建立专家库和科研项目库等举措 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 [3] - 政府与科研机构聚力基础研究 企业面向市场推动专利转化与产业化应用 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卖标准"转型 [3] 产业生态与价值重构 - 农特产跨界融合不仅是产品形态创新 更是产业生态与价值逻辑的重构 [3] - 深入挖掘农特产背后的地域文化匠心技艺与生态价值 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情感体验和情绪价值的产品 有利于增强品牌认同与消费黏性 [3] - 可持续强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 借助科技研发新产品 使农特产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更加坚实有力 [3]
新华视点|特色产业兴乡村 多元经济促发展
新华社· 2025-09-05 08:54
文旅产业发展 - 云南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出峡谷漂流与壮乡风情体验特色文旅模式[1][3] - 新疆吐鲁番利用火焰山旁坎儿井水成功养殖冷水鱼[7] 特色农业与渔业 - 云南双柏县发展稻田养鱼模式 在水稻成熟前夕进行捕捞增收[5] - 新疆和田地区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 产值3.8亿元[9] - 新疆沙湾市博尔通古乡数千亩马铃薯迎来收获 产品销往新疆市场及海外[13] 科技助力农业 - 贵州桐梓县应用无人机吊运技术采收方竹笋 全县方竹产笋面积约30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1.8万吨 总产值1.4亿元[10][12] 产业经济影响 - 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15]
新华视点丨特色产业兴乡村 多元经济促发展
新华网· 2025-09-04 13:30
文旅产业发展 - 云南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出"峡谷漂流+壮乡风情体验"特色文旅游玩模式 [3] - 新疆吐鲁番利用火焰山旁的坎儿井水成功养殖冷水鱼 [8] - 新疆和田地区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 产值3.8亿元 [10] 农业技术创新 - 云南双柏县推广稻田养鱼模式 在水稻成熟前夕进行捕捞作业 [6] - 新疆沙湾市博尔通古乡数千亩马铃薯丰收 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12] - 贵州桐梓县应用无人机吊运技术采收方竹笋 产笋面积约30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1.8万吨 总产值1.4亿元 [15] 乡村经济振兴 - 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17]
校企深度合作,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助力龙颈镇乡村产业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9-03 09:09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 龙颈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是滨江地区南大门 以鸡心黄皮和麻竹笋等优质农产品著称[1] - 当地制定万亩鸡心黄皮产业发展规划 核心产区位于龙北村 产品具有错峰上市优势且甜中带微酸 深受消费者欢迎[6] - 通过引入多家农业企业 建立南药和茶叶种植基地 区域优质农业品牌正逐步形成[1] 校企合作与科研平台建设 - 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尚品德茗公司共建麻竹笋和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与敬农农业服务公司共建水果和麻竹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3] - 团队开展鸡心黄皮果综合开发利用及麻竹笋鲜嫩度与成分特征关联性分析 已完成鸡心黄皮蜜饯和茶醋产品加工工艺研发并制备样品[3] - 与尚品德茗公司共建中药材与特色植物种植实训基地 开展多形式产业帮扶工作[3] 新项目引进与产业链拓展 - 团队在广西贺州调研广地龙养殖经验后 于尚品德茗公司清新龙颈基地建立5亩广地龙养殖基地 已完成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铺设[4][5] - 联合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申报科技成果入县达镇项目 开展桑果新品种引种栽培及桑叶原料饲料开发[5] - 探索茶园地广地龙养殖模式 旨在提升茶叶种植综合效益[5] 技术培训与服务推广 - 针对鸡心黄皮产业举办高效种植技术讲座 介绍林下种植中药材等多模式经营方案 提高种植综合效益[6] - 针对麻竹笋产业举办栽培技术讲座 重点推广头巾村骆坑笋品牌 该产品以肉厚爽甜、鲜嫩味美享誉中外[8] - 通过技术培训鼓励农户开展多模式经营 促进当地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8]
齐鲁农超扎根百县网罗山东全域好品
大众日报· 2025-08-27 09:03
核心观点 - 齐鲁农超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渠道打通和品牌建设 助力山东农产品从区域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 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 [2][3][6] 资源整合 - 平台以全域化资源整合为支柱 打破县域界限 实现一平台覆盖全省 [2] - 聚合近5600家优质农特产品企业 深入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场景 [3] - 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难和品牌分散问题 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 [3] 市场拓展 - 平台自2023年8月上线以来举办近百场巡展活动 构建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4] - 2025年1月携120余家山东农产品品牌企业北上进京 推出200余种产品 [6] - 上海推广中心启动活动中 部分单品开幕半天即售罄 市场热情超预期 [4] 品牌建设 - 通过桃桃季等线上主题活动塑造山东桃高品质产业集群形象 [3] - 截至2024年底山东拥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有效用标总数3999个 打造108个省级区域公共品牌 [6] - 构建1+16+N品牌建设架构 强化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 [7] 业务模式 - 构建四位一体平台:交易中枢提供在线支付和订单管理 数据中台实时监控市场动态 品牌引擎强化营销 生态枢纽整合物流金融资源 [7] - 通过四链融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融合 拓展农业新空间 [8] - 与驻村第一书记合作 推动农产品销售并带动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8] 业绩表现 - 安丘草莓种植户通过平台预计2025年销售额比去年增长50% [7] - 平台产品已进入日本、欧洲等国际市场 [6]
乡村开发莫忘“自家人”(来论)
人民日报· 2025-08-27 06:22
产业振兴模式 - 乡村产业振兴需依托资源禀赋与企业合作开发文旅及研学项目[1] - 当前部分项目存在不接地气问题 如研学基地以外地儿童为主且本地儿童参与不足 民宿开发导致村民租金压力上升[1] - 成功案例显示需建立村民主导机制 如浙江嘉兴墅丰村通过庭院经济形成服务中心+运营公司+村民的利益联结模式[1] 利益分配机制 - 村民可通过闲置农房出租及村集体分红获得收益[1] - 企业合作项目需优先惠及本地居民 如教学基地课程向本村儿童开放[1] - 项目开发需确保信息公开和村民监督权以实现公平分配[1] 可持续发展要素 - 项目需扎根乡土并盘活资源以凝聚人心[1] - 前期调研需深入田间倾听民意 规划需紧扣普惠民生需求[1] -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实现多方共赢和长远发展[1]
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齐鲁晚报· 2025-08-25 16:24
农产品线上展销平台行业竞争格局 - 电商蓬勃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重视农产品线上展销路径,各类农副产品展销平台不断涌现 [1] - 江西省“赣农宝”采用“政府背书+企业运营”模式,整合数十个县的特色农产品,具有官方信誉保障 [1] - 云南省腾冲市众腾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依托党组织优势,联动19个乡镇合作社,汇聚千余种单品,助农带农效果显著 [1] - 四川省“天府云商”聚焦四川特色农产品,整合省内优质农业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 [1] - 从综合性电商巨头到垂直平台,农产品展销平台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1] “齐鲁农超”平台模式与发展路径 - “齐鲁农超”作为山东省重点打造的农业数字化超级平台,在竞争红海中以独特模式和显著成效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1] - 平台通过聚合资源、数字赋能、品牌塑造和融合发展,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2] - 以“四链融合”为发展方向,以“5+4+4+1”为主要内容,构建山东农业数字化生态系统市场化运营模式 [2] - 该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将为山东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强大动力 [2] “齐鲁农超”具体活动与举措 - 2024年4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2025年全省乡村特色产业名优产品“大展评”活动 [1] - “齐鲁农超”通过开展网络投票、专家评鉴等,确定全省乡村特色产业名优产品榜单,为通过评鉴产品颁发证书或奖牌并集中展示推广 [1] -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消费和培育农产品精品品牌,“齐鲁农超”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山东济南开展“2025山东名优特精农产品发布暨‘齐鲁农超’建设推进会”活动 [2] - 活动将聚焦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和领域,探讨发展过程中的先进模式和成功经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