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数字化建设(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政府政策与战略方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强调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市场优势的深度融合,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1] - 农工党中央围绕"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重点考察调研,由主席何维率队前往上海、江苏实地考察 [1] - 上海将人工智能列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在关键领域全面布局并形成国际领先技术应用案例 [3] 行业应用与创新案例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应用人工智能优化国际航运、港口运营和物流服务,开发"智能航线"产品提升船队运营效率和航线管理 [2] - 上海智元机器人基地通过动作训练和数据收集开发生活场景机器人,可完成拆快递、叠衣服等任务 [2] - 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在两年内聚集近400家大模型企业,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 [2] - 星逻智能科技将AI与无人机深度融合,实现无人机作业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4] - 南京硅基智能科技在数字人商业应用领域取得优质成果,但面临行业标准和伦理风险等挑战 [7] 技术突破与研发进展 -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完成26比特量子计算机研发 [4] - 聚维元创智能化AI研发中心在非粮生物制造技术突破和AI驱动合成生物创新方面取得进展 [4] - 紫金山实验室实现6G无蜂窝广域低空覆盖技术全球领先 [5] - 基础大模型企业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正探索构建人工智能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3] 产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人工智能产业面临高质量数据集匮乏、语料库行业标准滞后、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7]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缺钱、缺人、缺技术以及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痛点 [7] - 建议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既懂行业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6] - 建议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产教研融合模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 [6] - 建议加快数字人商用行业标准制定,评估伦理风险以推动安全可信发展 [7] 区域发展现状 - 上海徐汇区正在构建人工智能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3] - 南京已获批建设3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实力突出 [5] - 苏州建立"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应用中心,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7]
江西省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搜狐财经· 2025-06-18 08:41
工业生产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1] - 38个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 [1] - 1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51.2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总额515.6亿元(同比增长13.2%) [1] 固定资产投资 -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 [2] - 亿元以上在建项目727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8%,拉动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 [2] - 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5%,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4.8% [2] 市场销售 -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5.6亿元,同比增长5.4%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快速增长:通讯器材类(41.5%)、家具类(39.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31.5%)、文化办公用品类(28.1%) [2]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6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 [2]
华为数字化工厂: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的钥匙(PPT)
搜狐财经· 2025-06-13 05:18
华为数字化工厂战略 - 公司制定"三流合一、边云协同"的制造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数据流、价值流与实物流深度融合及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实现高效智能决策 [2] - 业务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撑九大产品线,承担全球交付质量管控职能 [2][17] - 核心目标包括产品上市周期缩短、客制化订单及时交付、产品近零缺陷、设备近零故障、工厂产能快速创建及员工经验共享复用 [7][20] 业务架构与技术实现 - 构建多层级联动体系,实时监测计划达成率、良品率、TEEP(总体设备效率)、OEE(设备综合效率)等12项关键指标 [3][22] - 采用智能调度排产、工艺先进控制(APC)、工单作业管理等手段实现生产流程优化,良品率提升通过AI质检等技术达成 [3][36] - 数据平台整合静态工厂对象数据、动态交易数据及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标准模板与工业协议确保数据完整性 [4][22] 5G与智能技术应用 - 5G全栈解决方案支持高速运动控制、机器间协同、工业AR等场景,时延降低至毫秒级 [8][27][28] - EI平台提供视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通用服务,DWS/RDS等基础服务支撑虚拟制造等智能应用 [6][35][38] - ROMA平台实现ERP、PLM、MES等系统跨国集成,国内与海外子公司数据无缝对接 [5][31][32] 核心能力与创新场景 - 九项能力包括设备自治(近零故障)、产线协同(自动防错)、流程贯通(三流合一)及空间神游(CPS远程管控) [11][39][41] - 5G技术实现人员实时定位与认知计算,设备故障率下降90%以上 [8][9][40] - 时间穿越能力支持历史场景重建与未来趋势推演,优化周期缩短30% [11][22]
山东2025“工赋百景”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名单发布 多家上市公司牵头试点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15:21
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 山东省公示2025年度"工赋百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项目名单 聚焦技术赋能 链式转型 载体赋能三类方向 涉及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 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 5G工厂 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 轻量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 公共服务载体赋能等细分领域 [1] - 名单包括81个项目 涉及单位近百家 多家上市公司牵头项目入选 如歌尔股份可穿戴电子消费品供应链协同平台智能化建设项目 海信视像智能电视产业AI+大数据赋能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 东阿阿胶基于智慧养殖管理的胶类中药供应链协同构建项目等 [2] - 赛轮轮胎 福瑞达 国瓷材料 汉鑫科技 得利斯 滨化股份等上市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入选 [2] 上市公司参与情况 - 汉鑫科技表示此次入选是继2024年"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项目后再次获评 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再获显著成果 项目经验将为中医药行业数字化升级树立新范式 [3] - 汉鑫科技该项目是"AI+数字工厂"领域重要产品 未来将持续优化中医药轻量化数字平台 强化AI研发创新 提升应用场景落地效能 [3] - 上市公司成为山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要力量 近年来已承担多个重要项目 [3] 山东省数字化转型成效 - 2024年山东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1%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居全国第二 [4] - 2024年1至4月全省关键软件实现收入344亿元 同比增长12.8% 规模居全国首位 其中工业软件实现收入205.7亿元 同比增长12.9% [4] - 2017年以来山东谋划工业互联网发展 目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突破40万家 大数据产业占全国1/8 去年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4]
电子信息制造业“全数”转型 标准化生态共建驱动产业发展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 [1] - 数字化转型对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及新型工业化具有深远意义 [1] 标杆企业实践 - 标杆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采用数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及工业机器人 [2] - 引入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生产实时监控与精准调度,生产周期缩短且质量稳定性提高 [2] - 中小型企业可从生产、管理、研发等单点突破逐步拓展至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2] 核心技术突破 - 需加快攻关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云边端协同计算等先进计算技术以提升算力支持 [3] - 5G-A、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保障 [3] - 人工智能应用于质量检测(图像识别)和设备故障预测(机器学习算法),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3] 生态体系建设 - 需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体系,企业从"赋能者"升级为"标准引领者" [4]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服务商、高校科研机构需共同参与,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4] - 产学研合作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并培养数字化转型人才 [4]
职业院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与应用实训室建设方案(2025版新标准)
搜狐财经· 2025-06-09 11:16
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2万亿美元,预计2027年增至1.8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5% [1] -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连接工业设备超8000万台,平台数量超150个 [1] - 海尔卡奥斯、航天云网等平台具备国际影响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 [1] 标识解析体系 - 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突破300亿,日均解析量超1亿次 [2] - 标识解析体系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产业链数据共享,如汽车行业零部件全生命周期追溯 [2] - 国际主流技术标准包括Handle系统(中国管理86一级前缀)和OID(国内2007年组建注册中心) [4] - 中国自主标准VAA标识体系由中国信通院负责国际发码 [5] 政策与技术标准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标识产业生态发展 [3] - 各地加大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投入,促进技术研发与应用 [3] 人才培养需求 - 未来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缺口预计达1200万 [6] - 职业院校需加强标识解析技术教学,弥补实践环节薄弱问题 [6] 课程与实训体系 - 基础课程涵盖工业互联网概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编程语言 [11] -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标识解析技术、系统搭建、应用开发及安全技术 [12][13] - 实训项目含设备标识注册、产品追溯系统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及企业项目实践 [14][15] 师资建设 - 教师需通过专业培训(如中国信通院专家指导)、企业实践(如海尔卡奥斯项目)提升能力 [16] - 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与专家顾问团队,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如智能物流领域研究) [17]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6-08 20:41
需求端分析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呈现地域特色,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制造业大省是转型主力区域,产业协同和基础能力提升是共性举措[1][4][5] - 需求场景呈现分化:评优侧聚焦生产制造环节落地操作(占比57.8%),招标侧以政府主导(95.2%)的转型诊断+实施为主[8][10] - 企业转型态度趋于理性,86.7%认可转型必要性,77.8%计划增加投入,但更关注产品实用性而非技术热度[16][27] - 紧迫场景TOP3:数据准备(77.8%)、供应链管理(68.9%)、生产管理(设备/排产/AI质检)[21][2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市场规模达1.55万亿,预计2025年达1.76万亿,未来5年CAGR约14%[2][39] - 增长驱动因素:政策目标导向(2025/2027/2030节点)、技术迭代(大模型等)、产业链协同需求[39] - 支出结构向软件倾斜,2024年软件支出占比达46.6%[28] 供给市场特征 - 产品体系趋向统一化:以数据/场景维度划分,新增大模型服务(API/智能体等)和硬件产品(大模型一体机)[44][45] - 解决方案呈现两大融合:软硬服一体化(如工业富联视觉检测设备)、跨模块业务打通(人财物产供销联动)[46][47] - 大模型应用探索三大路径:智能体开发(腾讯/字节)、模型联合(雪浪云+DeepSeek)、产品赋能(中控技术PLC)[48][49] 竞争格局与机会 - 高技术离散制造业(半导体/电子等)和信创/国产替代领域存在领头企业孵化机会[50] - 大模型短期难改格局,长期取决于对生产场景的支撑能力,当前应用集中在辅助代码/知识问答等非核心环节[52][53] - 数据价值构建比开放更重要,需完成数据-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认知链条构建[56] 技术应用进展 - 大模型落地场景以营销销售(40%)、供应链管理(35.6%)、数据服务(33.3%)为主,生产环节渗透率低[30] - 企业主要顾虑:结果不确定性(80%)、领域知识不足(60%)、多模态限制(55.6%),期待能力增强方向[33][36] - 工业智能体处于工具属性阶段,需解决数据质量(噪声/标注)、模型可解释性等训练难点[49]
巡天再启程 问道向苍穹——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行星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侯增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5 11:18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进展 - 天问二号探测器于5月29日成功发射,将执行小行星2016HO3采样及主带彗星311P探测任务[2] - 天问二号任务分为两个阶段:2025-2027年完成小行星伴飞观测采样返回,2028-2035年开展主带彗星观测[5] - 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准卫星,可能保留太阳系原始信息;彗星311P具有独特物质构成和轨道特征[5] 天问系列任务规划 - 天问三号计划2028年发射,2031年返回火星样品,包括表层和2米深钻取采样,样品不少于500克[6] - 天问四号计划2030年发射,开展木星及木卫四环绕探测,研究其空间结构和演化史[6] - 天问一号已实现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三大目标,祝融号传回大量科学数据[4] 火星科学研究重点 - 天问三号以火星宜居环境演化和潜在生命痕迹探寻为首要目标[8] - 研究聚焦三大主题:生命痕迹探寻、宜居环境演变、地质构造与演化[9][10] - 火星早期环境与地球相似,曾存在液态水和磁场,现大气压不足地球1%[9] 火星采样技术挑战 - 着陆点选择需兼顾科学价值与工程可行性,计划2026年底确定3个备选点[12] - 采用地球"成矿预测"方法,结合AI技术评估着陆区地质、气候、水活动等条件[13] - 采样策略与美国不同,空间范围有限,需精准定位高价值区域[12] 深空探测长远规划 - 后续计划包括金星探测、海卫一探测和火星科研站建设[14] - 行星宜居性研究与地外生命探寻将成为长期科学主线[14] - 比较行星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宜居性形成与演化[15]
南京思飞捷:创新驱动 智启未来
金投网· 2025-06-04 10:48
公司概况 - 南京思飞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能源管理切入逐步拓展至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 [1][2] - 公司已从最初的软件开发商成长为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覆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流程 [2] - 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包括能源可视化管理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MES系统、智能仓储软件系统等 [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采用"技术驱动"战略,自主研发能源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智能分析,帮助企业优化能源使用效率 [2] - 针对制造业"数据孤岛"问题,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的数据互联互通 [2] - 通过制定统一数据接口标准打通不同厂商设备间的数据壁垒,实现生产数据全流程追溯 [3] - 联合高校成立实验室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扭矩控制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已在多家汽车主机厂测试使用 [3] 业务模式与服务 - 提供从咨询、设计、实施到运维的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 [3] - 核心产品助力制造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智能化升级 [2] 行业背景与机遇 - 公司成立初期恰逢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 [2] - 工业4.0浪潮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目标成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首选合作伙伴" [3]
改革&开放继续推进——政策周观察第32期
一瑜中的· 2025-06-03 18:13
改革领域 -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目标:5年内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要的制度,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1][15] -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改革: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 [1][18] - 征信服务收费标准下调:预计每年可为用户节省成本支出约11亿元,企业信用报告查询费从20元降至9元,个人从2元降至1元 [1][21] - 国企技能人才薪酬改革:技能岗位薪酬标准不低于相应职级管理岗位,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工资总额向技能人才倾斜力度 [1][23] 开放领域 - 区域自贸协定:中国同东盟完成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推进同海合会自贸协定谈判 [2][11] - 免签政策:对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试行单方面免签,实现海合会国家免签全覆盖 [2][11] - 国家级经开区改革: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2][17] 消费政策 - 政策资源更多向消费领域倾斜,释放巨大需求潜力 [3][13] - 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13] 产业政策 - 平台经济:坚决遏制劣质低价等恶性竞争,规范收费标准 [4][13] -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到2027年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 [4][18] - 工业"十五五"规划:前瞻部署新产业新赛道,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4][22] - 汽车行业: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4][22] 外贸外资 - 中美经贸:中方就半导体领域出口管制多次与美方交涉 [5][20] - 中欧关系:7月将举行高级别领导人会晤,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 [5][20] 教育强国 - 教育目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构建八大教育体系 [10] - 重点任务:强化教育对科技人才支撑,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培养战略人才 [10] 高层动态 - 东盟-中国-海合会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市场规则、支付体系对接联通 [11] - 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