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
搜索文档
蜜雪冰城:收入增速跑输古茗,海外门店收缩
新浪财经· 2025-08-28 12: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 股东应占溢利26.9亿元同比增长43.1% [1] - 古茗同期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41.2% 股东应占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121.5% [1] - 沪上阿姨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9.7% 股东应占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20.9% [1] 股价市场反应 - 业绩发布当日股价下跌5.27%至460.4港元 同业茶饮公司股价全线下跌 [1] 外卖补贴影响 - 外卖平台补贴战通过满减券显著刺激茶饮销量 低客单价品牌受益更明显 [2] - 平台向商家提供4元/7元/10元补贴换取折扣 夏季高频消费特性放大补贴效果 [2] - 古茗CEO认为长期补贴可能挤压堂食收入 影响加盟商材料采购盈利模式 [3] 门店网络变化 - 中国大陆门店达48281家较2024年底增1800家 主要增长来自幸运咖品牌 [4] - 海外门店4733家较年初净减少162家 东南亚市场实施存量门店优化 [3] - 幸运咖门店突破6000家 较2024年末4600家实现显著扩张 [4] 海外战略进展 - 海外收入占比甚微未具体披露 2024年海外新增门店数仅为2023年的20% [5] - 原计划募资用于国际供应链建设 2022年A股上市计划中25%资金拟用于出海 [5] - 最新招股书重申聚焦海外供应链建设 旨在降低海外运营成本 [5] 行业竞争态势 - 三大外卖平台(京东/饿了么/美团)补贴战投入数百亿资金 [2] - 低客单价茶饮品牌成为补贴战主要受益者 中价位品牌相对获益有限 [2][3] - 香港门店因大肠杆菌超标70%遭食品安全公告 [3]
古茗CEO:外卖补贴大战对于加盟门店经营并非好事
搜狐财经· 2025-08-28 10:24
公司业绩与外卖影响 - 古茗召开2025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 外卖大战对行业影响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2] - 外卖平台竞争从第二季度开始 第一季度未受影响 7月活动力度加大但对上半年业绩影响有限[2] - 8月以来外卖平台活动补贴力度已有所下降[2] 管理层观点 - 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认为长期看外卖补贴大战对加盟门店经营不利 也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2] - 补贴退潮后品牌需回归正常经营节奏[2] - 客单价更低的品牌在"零元购"活动中收益更多[2] 具体财务影响 - 外卖平台"零元购"活动仅每周六进行 对古茗每单影响约4-5元[2]
古茗:左手外卖,右手咖啡,“茶饮界 Costco” 又笑了?
新浪财经· 2025-08-27 17:5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41.2%,主要受益于门店加密、外卖补贴和咖啡业务带动同店销售改善 [1][10] - 公司门店数量达11179家,成为继蜜雪冰城后第二个突破万店的茶饮品牌,上半年净新增1265家门店 [2][12] - 经营利润率创新高达23.7%,主要由于运营效率提升和管理费用率下降 [4][23] 财务表现 - 总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41.2% [1][6] - 经营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76.9% [6] - 净利润16.25亿元,净利率28.7% [6] - 毛利率31.5%,保持平稳 [3][6][21] - 销售费用率5.5%,管理费用率3.3%(下降0.4个百分点) [4][6][23] 门店扩张 - 净新增门店1265家,总门店数达11179家 [2][12] - 新增门店80%位于二线及以下下沉市场,乡镇区域门店占比从39%提升至43% [2][12] - 全年新增2000家以上门店目标预计超额完成 [2][12] 单店运营 - 单店日均杯量439杯,同比增长17.4% [3][6] - 单店平均GMV137万元,同比增长20.6% [3] - 杯单价预计小幅提升1%-2%,主要因高价果茶占比提升 [3] - 同店增速预计15%-20% [18] 业务结构 - 销售商品及设备营收36亿元,同比增长20%,占GMV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至25.6% [3][16] - 咖啡业务覆盖超8000家门店(占比超80%),贡献GMV约15%-20% [19] - 外卖占比从40%提升至55%以上 [7] 行业竞争 - 茶饮行业整体开店速度放缓,头部品牌分化加剧 [12] - 公司凭借供应链优势和产品迭代能力保持远超行业的开店速度 [12][13] - 咖啡业务与瑞幸形成错位竞争,主打鲜果咖啡品类 [20] 增长驱动因素 - 外卖补贴显著带动业绩增长,但2026年可能面临高基数压力 [7] - 咖啡业务拓展早餐消费场景,提升门店店效 [19] - 供应链规模优势使公司能够降低原材料成本并让利加盟商 [3][16][21]
古茗(01364):营收利润双高增,拓品类强化成长动能
华泰证券· 2025-08-27 15: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34.57港币 [1][7]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 GMV达141亿元 同比增长34.4% 收入56.63亿元 同比增长41.2% [1] - 归母净利润16.25亿元 同比增长121.5% 经调整核心利润11.36亿元 同比增长49% [1] - 经调整核心利润率20.1% 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1] - 单店日均GMV 0.76万元 同比增长22.6% 单店日均出杯量439杯 同比增长17.4% [2] - 单杯价格17.3元 同比增长3.4% [2] 业务扩张与门店网络 - 截至1H25末门店总数11,179家 正式步入万店时代 同比增长17% [1][3] - 期内新开门店1570家 闭店305家 [3] - 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 乡镇地区门店占比达43% 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3] - 现有10余个空白省份待开拓 扩张空间充足 [1] 产品创新与品类拓展 - 1H25新增16款咖啡新品 超8000家门店配备咖啡机 [2] - 通过咖啡机分期付款政策降低加盟商资金压力 [2] - 积极推进早餐等新品类落地 [1] 收入结构分析 - 销售商品及设备收入44.96亿元 同比增长41.8% 占比79.4% [3] - 加盟管理服务收入11.59亿元 同比增长39.2% 占比20.5% [3] - 单加盟店年化销售贡献80.4万元 同比增长20.7% [3] - 单加盟店年化服务收入20.7万元 同比增长18.5% [3] 盈利能力优化 - 毛利率31.5% 同比基本持平 [4] - 销售费用率5.5% 管理费用率3.3% 研发费用率3.3% 同比均有改善 [4] -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4] 数字化建设 - 小程序注册用户数达1.78亿 季度活跃用户5000万人 同比增长36.9% [4] - 强化自有渠道建设 减少平台依赖 [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调整2025-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至21.63/25.17/30.58亿元 [5] - 对应调整后EPS为0.91/1.06/1.29元 [5] - 基于30倍2026年PE得出目标价 [5] - 当前市值558.4亿港币 股价23.48港币 [8]
外卖大战“压垮”堂食了吗,我找多家门店问了问
36氪· 2025-08-27 11:45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京东外卖入局引发行业价格战 美团加大补贴 淘宝推出闪购业务 市场竞争加剧 [1] - 价格战带来用户增长 淘宝闪购日活超2亿 京东季度活跃用户同比增40% 美团二季度日均单量超6400万 [1] - 消费者转向外卖消费 出现"点外卖自取"现象 奶茶现场点单20元 使用大额券后价格可降一半 [1][5] 餐饮商家经营状况 - 外卖订单增加但收入下降 咖啡简餐店6月外卖订单增多但营收比5月减少1万元 堂食收入减少 [2] - 外卖实际收入大幅低于标价 40元美团订单实收仅22元 外卖实收金额可能低于堂食毛利 [2] - 超过一半受访商家表示外卖大战影响堂食 堂食客流量显著减少 [2] 不同品类受影响程度 - 轻体量快餐类受影响最严重 灌汤包、肉夹馍、面类、麻辣烫等品类堂食减少约一半 [3] - 重体量正餐类受影响较小 烤鱼、烤肉、烤鸭、火锅等线上线下体验差距大的品类堂食基本未受影响 [2] - 小本经营的非连锁店更弱势 难以像连锁品牌那样平衡折扣与利润 [3] 平台补贴策略影响 - 平台发放大额优惠券刺激消费 出现15减14、15减12等低单价券和38减18等高单价券 [6] - 商家补贴成本持续增加 咖啡简餐店6月营收37000元 活动补贴支出21000元 且逐月攀升 [5] - 纯堂食店铺经营困难 北京三里屯日式拉面店因不上外卖平台 营业额下降50% 最终关门 [9]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形成"先看外卖价格"的比价习惯 优先选择外卖 次选自提 堂食成为最后选项 [5] - 自取订单明显增多 消费者在门店现场点外卖自取 骑手已熟悉该流程 [5] - 夏季传统堂食高峰期消失 广东地区习惯堂食的本地人也转向外卖 [9] 行业长期影响 - 堂食生存空间被压缩 形成"堂食店自己花钱卷死自己"的现象 [5] - 部分商家难以维持经营 预计9月份可能出现倒闭潮 [9] - 引发对行业未来的思考 成本压缩和极致低价可能改变外卖品质 [10]
小菜园董事长汪书高:8月起不参与外卖平台任何折扣 “补贴不长久,还是要好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8:12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自8月起停止参与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外卖平台的所有折扣活动 [2] - 公司优先保障堂食服务质量 避免因外卖订单激增影响堂食体验 [2] - 公司创始人明确表示不会为做外卖而做外卖 强调产品品质为核心竞争力 [2] 外卖业务影响 - 7月外卖平台价格战导致公司外卖订单量显著提升 曾出现单日超100个订单的情况 [2] - 外卖订单激增对堂食服务造成冲击 公司认为需控制外卖与堂食比例 [2] - 公司理想外卖占比为30%左右 最高不超过35% [2] 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行业存在平台间价格战现象 7月三大平台开展补贴竞争 [2] - 公司判断补贴模式不可持续 长期需依靠产品力而非价格策略 [2]
外卖混战中的宿迁餐饮业:泡沫是如何破灭的?
新浪财经· 2025-08-23 13:14
外卖补贴战对宿迁餐饮行业的影响 - 宿迁成为外卖补贴战的核心试验场 京东、淘宝闪购和美团均投入巨额补贴 京东投入百亿补贴 淘宝闪购投入500亿 美团发放大量优惠券[1][7] - 外卖订单量激增 京东骑手日均单量从6万单涨至20万单 骑手收入显著提升 部分骑手日收入达700元 月收入接近2万元[8][9] - 居民消费价格被扭曲 出现10元正餐、2元早餐、5元轻食等极端低价 整个城市形成低价消费心智[1][9] 堂食业务严重衰退 - 堂食门店客流急剧下滑 宝龙后街10家店铺关闭或转租 以堂食为主的餐饮门店生意萧条[2][4] - 客单价较高的正餐店受冲击最大 大扁龙虾烧烤店日收入从3万元降至几千元 客流量减少超过80%[10][11] - 餐饮生态链相关从业者受影响 代驾师傅月收入从5000元降至不足2000元 驻唱歌手和卖花等周边服务人员消失[12][13] 外卖商家经营状况变化 - 初期参与补贴的商家获得短暂红利 黄焖鸡小店月利润增加1万多元 商家曾期望持续补贴[5][7] - 后期利润大幅缩水 外卖补贴成本转嫁商家 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减免配送费和打包费 黄焖鸡店月利润维持在4万元左右但工作量成倍增加[20] - 平台规则控制力增强 区域经理可不经商家同意直接上线补贴活动 商家缺乏话语权[23] 运营挑战与系统问题 - 爆单导致卡餐现象频发 出餐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半小时 影响骑手配送和店铺评分[17] - 平台系统出现崩溃 导致订单信息无法显示 商家遭遇大量退单和投诉 店铺评分从100分降至70多分[19] - 人力成本增加 黄焖鸡店为应对单量暴涨新增2名临时工 但总体利润未提升[20] 行业生态长期影响 - 餐饮设备回收业务激增 4个月内回收80多家店铺设备 但回收设备难以卖出形成积压[25] - 补贴战导致平台巨额亏损 京东新业务板块亏损147.8亿元 阿里预计亏损300亿元[24] - 低价消费心智形成 顾客预期9.9元猪蹄 对46.8元正常价格产生抵触 影响行业定价能力[25] 商家策略调整与退出 - 部分商家转向多元化经营 关闭的蹄花店改卖拖鞋 日收入300元但仍不足覆盖房租[2] - 高端餐饮尝试沿街摆摊 销售不超过10元的小菜 主要为维持员工工资[15] - 大量餐饮老板考虑退出 经营12年的大排档考虑关门 新店开业成为"地狱级难度"[10][26]
外卖混战中的宿迁餐饮业:泡沫是如何破灭的
搜狐财经· 2025-08-22 19:07
外卖补贴战对宿迁餐饮行业的影响 - 宿迁成为外卖补贴战的核心试验场 京东、淘宝闪购和美团均投入巨额补贴 京东投入百亿补贴 淘宝闪购投入500亿 美团发放大量优惠券[2][9] - 补贴导致消费者形成低价心智 10元正餐成为常态 7月补贴额度达新高 出现2元早餐、5元轻食和7.5元米线等极端低价商品[2][12] 平台竞争格局 - 京东外卖以"0佣金"和"全额补贴"快速打开市场 一周内吸引150多家商户入驻 宿迁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发文号召拥抱京东外卖[9] - 淘宝闪购以超百亿补贴加入战局 饿了么同步推出超百亿补贴 形成三方混战局面[9] - 美团作为防守方被迫应战 市场份额和利润出现双双下滑[26] 商家经营状况变化 - 外卖订单占比急剧上升 黄焖鸡小店堂食与外卖收入比例从1:1变为1:9 堂食日收入从2000元降至500元 外卖日收入达6000元[23] - 商家利润空间被压缩 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减免配送费和打包费 黄焖鸡小店月利润维持在4万元左右 但人力成本增加且工作强度加大[23][25] - 高客单价商家受冲击严重 蹄花店客单价46.8元 补贴后26.8元仍超出当地接受度 日均外卖单量仅40单[18] 骑手收入波动 - 补贴期间骑手收入显著提升 日均送单量从20单增至60单 配送费从2元涨至5-10元[12] - 全职骑手月收入接近2万元 工作4小时收入相当于过去10小时 商圈日均单量从6万单暴涨至20万单[12] - 补贴退坡后单量迅速回落 骑手需延长工作时间维持收入[26] 餐饮生态链变化 - 堂食门店大量关闭 宝龙后街5家店铺关门 5家贴出转租告示 设备回收商4个月内回收80多家餐饮店设备[6][27] - 依附餐饮业的衍生行业受冲击 代驾师傅月收入从5000元降至不足2000元 驻唱歌手转移至其他城市[16][17][30] - 夜市经济萎缩 龙虾烧烤店日收入从3万元降至几千元 顾客从七八十桌减少至不足十桌[13][14] 平台与商家关系 - 平台掌握绝对主导权 可未经商家同意直接上线补贴活动 规则解释权完全归属平台[25] - 商家陷入被动竞争 不参与补贴活动则完全失去曝光 甚至无法被搜索到[25] - 平台处罚机制严格 因打包费比其他平台贵0.5元就被罚款数百元[24] 系统运营问题 - 爆单导致出餐压力巨大 出现严重卡餐现象 出餐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30分钟[20] - 平台系统频繁崩溃 一周内发生三次系统故障 导致订单信息无法显示[21] - 店铺评分受影响 三次卡餐使评分从100分降至70多分 订单量从200多单降至不足100单[21] 行业整体影响 - 非理性补贴未创造真实需求 只是将堂食需求转移至外卖 未产生增量市场[26] - 京东新业务板块二季度亏损147.8亿元 阿里三季度外卖亏损预计达300亿元[26] - 餐饮行业进入恶性循环 低价竞争持续内卷 商家经营难度达到"地狱级"[20][30]
巨头内卷,小城失血
虎嗅· 2025-08-22 16:58
外卖补贴战对宿迁餐饮生态的影响 - 宿迁成为外卖补贴战最激烈的战场之一 京东外卖以百亿补贴入局 淘宝闪购投入500亿 美团作为防守方也发放大量优惠券 [1][18][55] - 补贴导致10元以下低价外卖成为常态 居民可购买2元早餐、5元轻食、7.5元米线 正餐价格降至10元 [1][24] - 平台单量暴增 京东骑手日均单量从20单升至60多单 配送费从2元涨至5-10元 骑手日收入达700元 月收入近2万 [22][23] - 京东所在商圈日均单量从6万单涨至20万单 增长233% [23] 餐饮商家经营状况变化 - 外卖订单占比从50%升至90% 黄焖鸡店堂食日收入从2000元降至500元 外卖收入从2000元升至6000元 [50] - 商家需承担部分补贴成本 包括减免配送费和打包费 利润空间被压缩 [48] - 平台补贴规则变化频繁 满减活动从"满25减20"变为"满20减12"或"满15减12" 不参与活动则完全无订单 [52] - 高客单价堂食店受冲击最大 蹄花店客单价46.8元 补贴后26.8元仍超出当地接受度 日外卖单量仅40单 [37][38] 行业供应链及就业影响 - 堂食客流下降70-80% 宝龙24街大排档从日均70-80桌降至不足10桌 日收入从3-5万元降至几千元 [27][28] - 代驾师傅月收入从5000元降至不足2000元 经常整晚无单 [35] - 餐饮设备回收商4个月内回收80多家店铺设备 半数為精装修好店 回收频率从每周1次增至每周2次 [59][60] - 驻唱歌手日收入从2000-3000元降至零 已转移至其他城市 [61][62] 平台运营及系统问题 - 区域经理可不经商家同意直接后台操作补贴活动 此前需验证码授权 [53] - 系统频繁崩溃导致卡餐 商家遭遇3次系统崩溃 店铺评分从100分降至70多分 订单从200单降至不足100单 [44][45] - 京东因"同品不同价"处罚商家数百元 因打包费比其他平台贵0.5元 [51] - 京东新业务板块二季度亏损147.8亿元 阿里三季度外卖亏损预计达300亿元 [55] 行业长期影响 - 补贴未创造增量需求 只是将堂食需求转移至外卖 整体行业利润未提升 [56] - 形成消费者低价心智 顾客质疑39元猪蹄为何不如外卖9.9元产品 [58] - 餐饮闭店潮持续 宝龙后街10家店铺关闭或转租 5月出现最多转租信息 [11] - 外卖骑手单量回落 需延长工作时间维持收入 全职骑手日均单量大幅下滑 [57]
阿里美团烧了几百亿,外卖大战赢家却是他们
36氪· 2025-08-21 12:07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外卖平台订单量激增 美团外卖日均订单量保持在9000万单以上 7月5日订单达1.2亿日单峰值[1] - 淘宝闪购8月7-9日连续三天日订单量超1亿单 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美团[1] - 京东外卖业务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覆盖350个城市 入驻餐饮门店超150万家[1]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 同比增长47.1% 创单季营收新高[4] - 二季度GAAP营业利润17亿元 同比增长61.8% 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3.8%[4] - 二季度GMV达141.79亿元 同比增长46.2%[4] - 自营门店收入91.362亿元 同比增长45.6% 同店销售额增长13.4%[4] - 产品销售收入94.915亿元 同比增长44.9% 鲜榨饮品收入86.706亿元占总收入70.2%[4] - 上半年总收入212.24亿元 同比增长44.6% 净利润17.76亿元 同比增长125.4%[8] - 立秋当天单日销量超2000万杯[2] 瑞幸咖啡运营数据 - 二季度净新增门店2109家 全球总门店数达26206家[6] - 中国市场净增2085家门店 总数达26117家[6] - 海外门店总数89家 覆盖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6] - 平均月交易客户数9169.7万 环比增长23.5%[5] - 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5.925亿元 同比增长37%[6] - 配送费用16.697亿元 同比增长175.1%[6] 百胜中国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7.68亿美元(约410亿元人民币)[12] - 二季度总收入28亿美元 同比增长4% 经营利润3.04亿美元创季度新高[12] - 经营利润率10.9% 刷新二季度历史纪录[12] - 肯德基二季度经营利润2.92亿美元 同比增长11%[12] - 肯德基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5% 同店销售额增长1%[12] - 必胜客二季度经营利润4600万美元 同比增长16%[15] - 必胜客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3% 同店销售额增长2%[15] 百胜中国运营数据 - 二季度净新增336家门店 总门店数达16978家[12] - 肯德基门店12238家 必胜客门店3864家[12] - 二季度数字订单收入24亿美元 占比超90%[17] - 外卖销售同比增长22% 占餐厅收入45%[17] - 肯德基外卖销售同比增长25% 占收入45%[12] - 必胜客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5% 占收入43%[17] - 自有平台沉淀超9000万活跃会员[17] 方便食品行业冲击 - 香飘飘2024年冲泡业务营收22.71亿元 同比下降15.42%[21] - 冲泡类产品销量减少1.62亿杯[2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80亿元 同比减少19.98% 净亏损1877.5万元[21] - 2020-2023年方便面消费量减少40亿包[23] - 2024年方便面消费量跌至438亿包[23] - 2025年Q2方便面销售额同比下滑8.9%[23] - 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53%至134.65亿元[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