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宽信用
icon
搜索文档
惊喜!央行给的!
新华网财经· 2025-06-14 10:21
央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6月16日将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6月全月共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预计实现2000亿元资金净投放 包括5000亿元3个月期净投放和3000亿元6个月期净回笼 [2] - 6月初已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打破月末公告惯例 为全月流动性充裕奠定基础 [2] 货币政策分析 - 5月降准释放约10000亿元长期流动性 6月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继续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 [3] - 操作提前披露显示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加 更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3] - 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3][4] 市场流动性状况 - 6月处于半年末流动性考核关键节点 叠加同业存单大规模到期 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较高 [3] - 本周央行进行8582亿元逆回购操作 有9309亿元到期 净回笼727亿元 显示回笼操作较为克制 [4] - 当前资金利率已低于政策利率 短期下行空间有限 [4] 政策目标与影响 - 流动性操作旨在对冲政府债发行压力 控制资金面波动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2][3] - 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 推动宽信用进程 强化逆周期调节 [3] - 有助于增加信贷可获得性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3]
惊喜!央行给的!
新华网财经· 2025-06-14 10:20
央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6月16日将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6月全月共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预计实现2000亿元资金净投放(5000亿元3个月期净投放+3000亿元6个月期净回笼) [2] - 6月初已公告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打破以往月末披露数据的惯例 [2]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5月降准释放约10000亿元长期流动性,6月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继续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 [3] - 预计6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可能延续净投放,以对冲政府债发行压力和货币工具到期续作 [2] - 后续可能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3] 市场流动性影响 - 操作有助于在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期保持流动性充裕,控制资金面波动 [3] - 提前披露操作计划显示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加,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3] - 本周央行进行8582亿元逆回购操作,到期9309亿元,净回笼727亿元,操作较为克制 [4] 行业环境分析 - 6月处于半年末流动性考核关键节点,金融机构对流动性需求较高 [3] - 当前资金利率已低于政策利率,短期下行空间有限 [4] - 政府债发行压力预计低于5月,但仍需货币政策工具配合 [2]
中国央行将开展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23:36
央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央行将于6月16日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6月央行已公告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别为10000亿元3个月期和4000亿元6个月期 [1] - 6月将有5000亿元3个月期和7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预计当月实现2000亿元净投放 [1] 政策效果分析 - 5月央行降准释放约10000亿元长期流动性,6月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继续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 [1] - 操作有助于在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和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期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1] - 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政策信号,推动宽信用进程和强化逆周期调节 [1] 政策透明度提升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从月末披露改为提前发布,显示货币政策操作透明度增加 [1] - 操作方式变化有助于更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1] 未来政策展望 - 预计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2] - 该政策方向是增加企业和居民信贷可获得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重要环节 [2]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加量4000亿元 助力年中时点流动性保持充裕
新华财经· 2025-06-13 21:40
人民银行流动性操作 - 6月16日将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6月初已公告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全月流动性充裕奠定基础 [1] - 6月共有5000亿元3个月期和7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截至16日当月净投放2000亿元 [1] 政策效果分析 - 在5月降准释放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基础上,6月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继续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 [1] - 操作有助于应对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和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期,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1] - 提前发布操作计划提高了货币政策透明度,能更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1] 市场背景与需求 - 6月处于半年末流动性考核关键节点,叠加同业存单大规模到期,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较高 [2] - 人民银行提前提供中期资金支持体现了对市场的呵护 [2] 未来政策展望 - 预计人民银行将继续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2] - 这些措施是增加信贷可获得性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重要环节 [2]
大行买债潮涌:万亿买断式逆回购缓解负债端压力 央行重启买债信号隐现
经济观察网· 2025-06-11 09:47
央行逆回购操作影响 - 6月6日央行开展1万亿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缓解大型银行负债端资金压力,促使其上周净买入829亿元国债 [1] - 5月20日大型银行调降存款利率导致负债端压力增加,5月最后一周卖出121亿元国债,全月抛售1126亿元国债筹资 [5][6] - 央行操作后大型银行日均资金融出规模恢复至4万亿元上方,达到3-4月正常水平 [7] 国债市场动态 - 上周大型银行净买入国债中,1年期以下占207亿元,1-3年期占483亿元 [2][8]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下行3个基点至1.68%,1年期下行5个基点至1.4% [1] - 货币市场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降16个基点至1.5063%,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 [11] 银行行为分析 - 大型银行抛售国债主因包括应对6月4.2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峰值及存款利率调降导致的负债端压力 [6] - 银行回补国债头寸是为资产端寻求收益覆盖负债成本,并提前锁定收益率应对利率下行 [7] - 短期国债受青睐因高流动性可兼顾信贷投放需求,与央行重启买债传闻关联性存疑 [10][11] 市场预期分歧 - 部分机构认为大行集中买入短期国债或预示央行将重启"买短抛长"操作,类似2024年8月模式 [9] - 反对观点指出该行为更可能是银行自身流动性管理需求,且6月信贷考核要求资金灵活性 [10][11] - 开源证券指出货币政策组合已转向"资金利率回落+重启买债",但需观察央行资产负债表验证 [3][11] 行业配置趋势 - 低利率环境下资金对长久期、高收益固收资产配置意愿增强,短期债券与优质长久期资产同步受关注 [4] - 城商行人士透露债券买入竞争程度较低,因机构资金大量流向科技创新债券 [1]
利率债周报:债市延续暖势,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移-20250609
东方金诚· 2025-06-09 18: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债市延续暖势,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移,海外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央行操作释放信号强化资金宽松预期,长债收益率下行,短端利率下行幅度大于长端 [1] - 本周债市料延续偏强震荡,基本面方面 5 月通胀、贸易和金融数据显示内需和外需疲弱,对债市偏利多;资金面虽逆回购与存单到期规模大,但央行提前开展 1 万亿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资金面有望维持宽松;中美贸易谈判结果虽有不确定性,但对债市扰动预计有限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上周市场回顾 二级市场 - 上周债市延续暖势,长债收益率继续下行,10 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累计上涨 0.19%,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前周五下行 1.65bp,1 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前周五下行 4.50bp,期限利差明显走阔 [2] - 6 月 3 日,同业存单发行价格抬升压制市场情绪,债市整体偏弱震荡,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 0.52bp,10 年期主力合约跌 0.03% [2] - 6 月 4 日,中证报发文及关税扰动推升多头情绪,债市明显回暖,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 0.60bp,10 年期主力合约涨 0.09% [2] - 6 月 5 日,月初资金面宽松、央行提前公告操作及买债预期升温,债市延续暖势,短端利率下行长端稍弱,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 0.37bp,10 年期主力合约跌 0.01% [2] - 6 月 6 日,央行提前公告操作释放信号及大行买入短债传闻,债市延续强势,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 1.94bp,10 年期主力合约涨 0.17% [2] 一级市场 - 上周共发行利率债 48 只,环比减少 13 只,发行量 6143 亿,环比增加 2201 亿,净融资额 2750 亿,环比小幅增加 76 亿 [11] - 分券种看,上周国债发行量、净融资额环比增加,政金债、地方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均环比减少 [11] - 上周利率债认购需求整体尚可,6 只国债平均认购倍数为 3.49 倍,16 只政金债平均认购倍数为 3.95 倍,26 只地方债平均认购倍数为 22.32 倍 [12] 上周重要事件 - 央行公告开展 10000 亿买断式逆回购,打破月末公告惯例,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稳定市场预期,推动宽信用进程,强化逆周期调节 [13] 实体经济观察 - 生产端高频数据涨跌不一,高炉开工率、半胎钢开工率下滑,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回升,日均铁水产量与前一周基本持平 [14] - 需求端,BDI 指数、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CCFI 继续上涨,30 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降 [14] - 物价方面,猪肉价格继续小幅下跌,大宗商品价格多数上涨,铜、原油、螺纹钢价格均回升 [14] 上周流动性观察 -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 6717 亿元 [26] - R007、DR007 均显著下行,股份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下行,半年期国股直贴利率下行,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明显回升 [27][28] - 银行间市场杠杆率先上后下,整体上行 [30]
央行万亿买断式逆回购提前出击 应对6月4.16万亿存单到期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6-08 22:53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央行于6月5日宣布将在6月6日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操作期限为3个月 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进行 [1] - 此次操作打破以往月末公告惯例 改为月初提前预告 [1] - 买断式逆回购作为2024年10月启用的新工具 与传统质押式逆回购不同 债券所有权在操作期间发生转移 [3] - 央行在官网新设"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 披露5月各项工具合计净投放11196亿元 [3] 流动性调控背景 - 银行体系流动性近期呈现边际收敛态势 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达4.16万亿元 创历史单月最高纪录 [4] - 6月还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包括5000亿元3个月期和7000亿元6个月期产品 [4] - 1年期AAA级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较5月8日上行3.5个基点 [4] - 6月通常是信贷投放高峰期 金融机构资金需求量较大 [4] 政策效果与影响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供给万亿元基础货币 有效夯实资金面充裕基础 [4] - 操作时间提前至6月6日 有助于金融机构根据资金需求及时参与招标 为流动性管理创造条件 [4] - 操作释放出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明确信号 有助于推动宽信用进程 强化逆周期调节效果 [5] - 买断式逆回购与中期借贷便利、抵押式逆回购等工具形成有效配合 推动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充裕 [5] 市场传导机制 - 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定价更加市场化 有助于促使回购利率下行 [5] - 操作可降低券商融资成本 为股市资金供给开辟新渠道 [5] - 通过降低银行资金来源成本 进而降低实体经济和上市公司融资成本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5] - 新设专栏披露操作情况 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发挥预期引导作用 [5]
央行万亿买断式逆回购来了:加大银行流动性 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8:02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 央行于2025年6月6日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买断式逆回购工具于2024年10月推出,用于主动借出资金并购买一级交易商债券,增强1年以内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 [1] - 本次操作打破以往月末公告惯例,首次在月初披露,显示央行加强预期管理和政策透明度的意图 [1][3] 操作背景与目的 - 6月将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央行操作旨在对冲流动性压力 [3] - 6月同业存单到期量达4.2万亿元(创历史单月最高),其中上旬和中旬分别到期9200亿元和1.95万亿元,央行操作有助于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 [4] - 操作释放持续加力数量型政策工具的信号,推动宽信用进程并支持政府债券发行 [4] 工具特点与市场影响 - 买断式逆回购招标模式与MLF类似(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未来或与MLF共同成为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渠道 [5] - 买断式逆回购期限为3-6个月,MLF为1年,前者解决流动性管理"期限断层"问题,且加权资金成本低于MLF,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5] - 6月6日利率债短端普涨:1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2.25bp至1.4975%,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75bp至1.4150% [10] 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 央行官网新增"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5月通过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合计净投放11196亿元 [6][8] - 5月工具明细:降准净投放1万亿元,MLF净投放375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净投放2400亿元 [8] - 流动性管理形成"短中长"组合:7天逆回购调节短期、买断式逆回购调节中期、MLF调节长期流动性 [5] 国债市场动态 - 财政部6月6日续发10年期国债(规模1000亿元,利率1.6875%)和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710亿元,利率1.8840%),认购倍数分别为4.30倍和4.47倍 [10] - 市场关注央行重启国债买卖,财通证券预计可能在7-8月恢复操作以应对政府债净融资高峰 [11] - 兴业研究建议若重启国债买卖可优化买入规模和期限结构,并考虑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 [11]
打破惯例、加强预期管理 央行“预告”万亿公开市场操作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08:34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创新 - 央行于2025年6月5日提前公告将于6月6日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打破以往月末发布公告的惯例 [1][2] - 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2024年10月推出的新工具 通过主动购买债券并买断回购权的方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1][2] - 此次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与MLF操作模式相似 [1][4] 操作背景与市场影响 - 6月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5000亿元3个月期+7000亿元6个月期) 央行提前释放流动性信号以对冲到期压力 [2] - 东方金诚分析师认为此举与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相关 旨在维持流动性充裕并稳定市场预期 [2] - 5月央行通过MLF净投放3750亿元、降准释放1万亿元 但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 整体长端流动性供给超万亿元 [5] 政策工具协同效应 - 买断式逆回购期限以3个月和6个月为主 填补了质押式逆回购与MLF之间1个月至1年期的工具空档 [4] - 中信证券预计买断式逆回购将与MLF共同作为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渠道 6月可能继续观察6个月期限品种操作 [4][5] - 分析师判断央行将综合运用抵押式逆回购、MLF等工具 持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以支持宽信用进程 [3][5] 历史操作数据对比 - 2025年5月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4000亿元3个月期+3000亿元6个月期) 因9000亿元到期实现净回笼2000亿元 [5] - 6月操作规模显著提升至单次1万亿元 且未包含6个月期限品种 反映政策灵活性 [4][5]
央行首度月初预告买断式逆回购
上海证券报· 2025-06-06 02:51
央行逆回购操作分析 - 央行在月初打破惯例提前公告大规模逆回购操作 主要原因为2025年6月同业存单到期总规模预计达4 2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其中上旬和中旬分别有约9200亿元和1 95万亿元存单到期 这会带来短期流动性扰动风险 [1] - 央行此举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处于充裕状态 控制资金面波动 稳定市场预期 当前政策重点在于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 支持政府债券发行 [2]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平替"部分MLF到期操作 可降低资金成本 缓解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 [2] 货币政策工具透明度提升 - 央行在官网新设立"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 首次集中披露2025年5月各类工具的投放回笼汇总情况 包括准备金 中央银行贷款 公开市场业务三类工具类型及九类具体工具 [3] - 5月准备金净投放1万亿元 SLF净投放5亿元 MLF净投放3750亿元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净投放2400亿元 PSL净回笼2700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 [3] 流动性供给与政府债发行 - 5月央行通过降准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 MLF净投放3750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 整体长端流动性供给超过万亿元 缓解了当月政府债集中发行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4] - 6月政府债发行压力或低于5月 预计MLF可能延续净投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