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中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3:28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23日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 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 设。 ...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一财经· 2025-10-23 17:36
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 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 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据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中国铁塔最新“成绩单”曝光!还藏着一份想象不到的“新剧本”?
搜狐财经· 2025-10-21 18: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743.19亿元,同比增长2.6% [3] - 同期净利润为87.08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3] - 运营商业务作为基本盘,收入634.32亿元,同比增长0.5% [3] - 塔类业务收入565.09亿元,同比微降0.7% [3] - 室分业务收入69.23亿元,同比增长11.3%,成为业务亮点 [3] 核心业务战略与运营 - 公司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主体为运营商业务,两翼为智联业务和能源业务 [5] - 运营商业务巩固“三优一低”优势,即建设交付优、维护服务优、成本控制优、管理风险低 [5] - 通过共享模式提升资源效率,新建铁塔共享率从成立初期的14.3%提升至85% [5] - 5G基站建设95%以上通过共享实现,累计少建122万座新塔,为行业节省投资超2100亿元 [5] 新兴增长动能 - 智联业务收入70.93亿元,同比增长16.8% [7] - 能源业务收入34.24亿元,同比增长11.5% [7] - 智联与能源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从去年同期的12.6%提升至14.2% [7] - 智联业务已将超过23.7万座“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应用于国土、环保、林业、水利等行业 [7]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公司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公布AI战略,包括铁塔视联平台、特色算法及空间治理行业大模型 [9] - 通过“铁塔+大数据+AI”技术为各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9] - 能源业务聚焦换电、备电,截至2025年6月30日,换电用户约147万户,较去年底增加16.6万户 [9] - 公司在低速电动车换电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并持续推进换电网络经济高效布局 [9]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推动自身从“通信塔”向“数字塔”转变 [11] - 积极在算力网络、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布局发展 [11] - 战略目标是成为数字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础设施提供者 [11]
重磅!任仲平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20 12:25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五年规划是公司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理解公司发展路径的关键密码 [4] - 公司通过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重大突破 [4] - 国内外学者认为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对全球发展理论具有创新性贡献 [4] 现代化成就 - 公司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5] - 公司用8年时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5] - 公司致力于让14亿多人口一起迈向现代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5] 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 - 公司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1]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6430家 [11] - 公司构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12] 科技创新能力 - 公司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名 [11] - 公司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11] - 公司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中心的跃升,成为新技术加速落地的催化器 [11] 碳市场建设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 [12]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 [12] - 两个市场通过碳抵消机制互补衔接,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 [12] 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 - 十四五时期中央下发约1594亿元补助资金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18] - 中央下发约600亿元补助资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带动总投资1600亿元 [18] -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56:1降至2024年的2.34:1 [19] 消费市场潜力 - 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60%左右 [20] - 公司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 [20] - 人民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20] 法治建设与营商环境 -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 [24] - 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占企业总量比重超九成 [24] - 公司施行外商投资法,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打造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的强磁场 [25] 对外开放成果 - 公司连续15年吸引外资超1000亿美元 [30] - 十四五时期实际使用外资累计7148.7亿美元,新设外资企业23.5万家 [30] - 外资企业贡献公司1/3进出口额、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30] 一带一路建设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汇聚150多个国家的和平发展梦想 [32] - 该项目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32] - 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让东南亚有了高速铁路,让非洲有了首座塔式熔盐光热电站 [32]
10月18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10-18 19:52
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算力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座; 3."十四五"期间我国养 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4.前三季度"两新"政策成效明显 家电零售同比增长48.3%; 5.各地抓紧秋 粮抢收抢烘 确保应收尽收; 6.特色赏秋带动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7.【活力中国调研行】成都"礼物"创 意无限; 8.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9.国内联播快讯: (1)我国生成式人工 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 (2)17项政策举措推动住宿业升级; (3)第三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 开幕; (4)第138届广交会第四天 先进设计备受瞩目; (5)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 津举行; (6)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南京举行; (7)"红星照耀中国: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 复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8)第22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 (9)第二十四届中国上 海国际艺术节开幕; 10.以威胁称越加沙地带"黄线"者将遭攻击 哈马斯呼吁组建管理委员会; 11.俄称 打击 ...
贯彻落实《电子印章管理办法》 更好服务政务活动和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2025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印章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的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等法律要求,为进一步规 范电子印章管理,推动电子印章普遍应用,更好服务政务活动和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 障。 一、充分认识制定实施《办法》的重要意义 制定实施《办法》有助于更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电子文件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数据形式和基础性载 体,承载着党治国理政、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战略资源。管好用好电子文件,充分释放 电子文件价值,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子印章的本质是运用密码技术实现电子文件的可靠电子签 名,能够有效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电子印章管理和 使用,将促进电子文件在政务活动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效率,提高 政务服务效能,助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制定实施《办法》有助于更好构建数字时代信任体系。实物印章作为身份的标识和信用的象征,一直是 我国社会 ...
十五部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产品设计、服务体验和管理决策的持续创新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5:51
核心观点 -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旨在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 提出到2030年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并选育10家优秀数字化认证机构和50个数字化认证项目 到2035年全面建成质量认证数字技术体系 推动认证行业与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 [1][3][4] 总体要求 - 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指导 聚焦重点行业推动质量认证与产业数字化融合 加速激活新质生产力 [4] - 2030年目标包括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健全数字化评价规则 探索机器可读标准应用 选育10家优秀数字化认证机构和50个数字化认证项目 [4] - 2035年目标包括全面建成质量认证数字技术体系和实施体系 构建高水平新型质量基础设施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化认证制度 [4] 认证机构数字化发展 - 提升认证机构数字化能力 组建专业数字化专家团队 将数字化基因植入认证全生命周期 [5] - 建立全面可视化认证流程数字化平台 实现认证业务数据互联互通互认 降低企业认证成本 [5] - 推进质量认证与数字技术创新结合 实现认证关键证据实时在线采集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复核新模式 [5] 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 - 新型工业化领域:开展智能制造能力认证和工业操作系统认证 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试点软件工程全过程认证 [6] - 智慧农业领域:推进智慧农业管理成熟度认证 探索智慧农场等数字化场景认证 实施节水产品绿色认证 [6] - 服务业领域:打造系统化服务认证支撑体系 丰富数字公共服务认证 深入开展金融科技产品认证和金融领域服务认证 [6] 数字产业认证支撑 - 加强数字化关键设备认证技术研究 开发工业机器人/智能计算设备/数据采集传感器等认证制度 [6] -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认证体系 在操作系统/云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提升认证供给水平 [6] - 推进网络关键设备认证和网络安全服务认证 推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探索零信任/区块链等可信数字化认证 [6] 智慧监管与数据应用 - 建设质量认证监管大数据中心 实现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促进监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7] - 运用多源数据为经营主体精准画像 强化风险研判与预测预警 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穿透式监管 [7] - 健全全国统一质量认证数字化管理平台 探索基于大数据的质量预测和追溯 鼓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7] 发展生态建设 - 落实现行优惠奖励政策 统筹支持质量认证数字化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制定包容审慎监管新模式 [7] - 加快数字化认证方案/实施流程/数据格式等方面标准研究 完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7] - 强化国际组织工作机制对接 鼓励认证机构探索数字化国际互认合作项目 [7]
焦点访谈丨从智慧城市到数字乡村 “十四五”数字中国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2 07:26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十四五"期间国家级数字新基建以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为代表 [2] - 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2] - 数字基建被视为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底座 [2] 数字技术应用与赋能 - 数字技术已融入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生产生活各方面 [3] - 数字化建设在改善民生、提升治理效能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3] - 数字技术高效推动社会发展需加快数据流通与要素价值释放 [5] 数据要素化与产业价值 - 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性核心资源 正赋能千行百业升级转型 [5] - 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 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9] - 建设和运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旨在加快数据流通 [5] 智慧渔业应用案例 - 广东湛江的"恒燚1号"深海养殖平台实现了高度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据驱动养殖 [7] - 数据驱动的智慧渔业使饲料系数降低20%~40% 鱼类增重率提高10%以上 人工成本降低60% 经济效益提升超30% [7] 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 - "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建设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 [9] - 远程医疗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方便患者、基层医院留住病人、政府节约医保资金、大医院分流病人 [11][13]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13] 数字社会建设成果 - 国内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13] - 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 [13] - 数字技术使公共服务更普惠便捷、数字生活更美好智能、社会治理更精准高效 [13]
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站点增至近七千座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07
行业基础设施发展 - 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已建成,基准站数量扩展至近7000座,为数字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要素保障 [1] - 该网络是北斗系统应用落地的重要配套设施,由遍布全国的北斗基准站和数据中心组成,提供高精度测绘基准和北斗导航定位等服务 [1] - 基准站数量由最初的3363座整合扩充至6951座,包括国家站420座、省级站3093座、协同站3438座 [1] 网络布局与服务能力 - 网络空间布局较为均匀,东部地区站间平均距离30公里,西部地区站间平均距离50公里,以更好地支撑北斗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1] - 一张网开通后日定位服务次数超过千万次,为近20万专业用户提供服务,建设成果和应用范围持续扩大 [1] 应用领域 - 基准站网络服务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 [1]
思美传媒:双主业协同发展,以科技赋能驱动可持续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8-29 11:56
业绩表现与战略方向 - 公司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持续推进以新传媒与新文旅为核心的战略 为未来持续成长奠定基础 [1] - 公司深化传媒+科技+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 依托AI技术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 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2] 政策环境机遇 - 国家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和数字中国建设 推动消费升级与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为数字营销服务带来广阔需求 [1] - 四川省明确提出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公司依托控股股东四川旅投的属地资源获得发展机遇 [1] 传媒业务发展 - 公司大力推进AI技术在广告营销全链条应用 实现创意生成 投放优化与效果分析的智能化升级 [1] - 旗下子公司推出智能投放系统AdPex 与Apple Ads达成合作 拓展国际业务空间 为广告主提供高效跨境营销解决方案 [1] - 公司持续深化与国内主流媒体平台协作 巩固和扩大头部客户资源 夯实主营业务基础 [1] 文旅业务进展 - 公司依托品牌策划与数字传播经验 积极参与地方文旅项目开发与推广 合作打造融合地域文化与现代传播手段的文旅产品 [2] - 公司与阿里集团旗下阿里云·无影云建立战略合作 共同推动数字技术在乡村旅游 文化体验等领域的落地应用 [2] - 公司通过文旅产品助力地方文旅品牌升级与乡村振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