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IP

搜索文档
广西组团参加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全方位展示文化科技最新发展成果
广西日报· 2025-05-22 10:27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广西展馆以"文链东盟 智启未来——AI时代的广西文化产业"为主题 参展面积600平方米 [1] - 展馆设置文化科技 文化艺术视听产业 旅游康养 非遗文创四大主题展区 [1] 文化科技展区 - 以"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为主题 展示人工智能产品 [1] - 通过数字技术重构文旅体验场景 推动"科技+文化+生态"立体化融合 [1] - 采用智能硬件 虚实交互等创新形式展示文化科技最新成果 [1] 文化艺术视听产业展区 - 围绕"文化根脉·视听无界"主题 展示文学 视听 舞台艺术 动漫产业作品 [1] - 以文化IP为原点 通过跨媒介叙事技术活化经典内容 [1] - 构建"创作—传播—体验"全链条生态 推动文化符号立体化输出 [1] 旅游康养展区 - 以"山水无界·场景新生·智康旅居"为主题 [2] - 通过视频 图文展板展示"四季可游 全龄可享 虚实共生"的旅居生态体系 [2] - 展示智慧文旅 精品旅游线路 特色民宿等内容 [2] 非遗文创展区 - 结合"古韵新生·技艺无界·生活美学"主题 展示文创 美食 珠宝等特色产品 [2] - 通过场景化叙事 跨领域融合 年轻化表达构建非遗生态体系 [2] - 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共生 [2] 宣传推广 - 邀请网络大V担任"好物推荐官"进行探馆视频发布和直播 [2] - 安排文艺表演展示广西特色民族文化 [2]
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武汉,锚定国际文旅新坐标
长江日报· 2025-05-22 09:29
武汉文旅发展战略 - 核心目标是建设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支撑武汉"三个优势转化"战略 [1] - 提出"六大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包括城市名片点亮、汉派文化赋能、文旅产品焕新等系统性工程 [25] - 重点打造长江文化、知音文化、国际湿地花城、万里茶道四大文化名片 [25] 文旅资源禀赋 - 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是全球唯一人口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4]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270家,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等4项指标居中部第一 [5] -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列 [19] 市场表现与活动 - 2024年长江文化艺术季吸引近2个月持续参与,包含美术展、电影周等10项活动 [5] - 2025央视春晚分会场活动带动"跟着春晚游武汉"系列,春节假期游客量激增 [5] - "五一"假期黄鹤楼单日接待18.28万人次,《夜上黄鹤楼》连续四晚爆满 [8] 专家建议与创新路径 - 构建"武汉头雁+人文地理翼+科技文化翼"三层架构的荆楚文化标识体系 [13] - 建议实施"五个一"工程:现象级影视作品、爆款演艺产品、博物馆矩阵等 [27] - 数字化升级方案包括建设文旅数据中枢、产业互联网等项目 [19] 产业融合案例 - "知音号"沉浸式演出成为文旅融合标杆项目 [30] - 五月天演唱会联动商业中心形成持续1个月的宣传效应,显著拉动旅游消费 [31] - "樱花+"模式联动汉马、演唱会等IP,形成长达1.5个月的春季旅游热点 [8]
景区免费需科学决策
经济日报· 2025-04-27 06:55
相较于免费,更重要的是如何创造不可替代的体验价值,景区只有打造出自己的"文化IP",走"免费开 放"到"流量聚集"再到"价值衍生"的道路,才能让衍生消费的增值远超门票收入,真正实现"免费"的意 义。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多地景区试水"免费开放"模式,试图以门票让利拉动全域旅游发展。但有的地方未做好科学论 证、充分准备,引发客流骤增、服务缺位、投诉增多等现象,出现生态维护困难、古建修缮成本增加等 问题。 景区免费政策的初衷在于打破"门票依赖",通过客流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延伸消费。但这种模式成 功的前提是景区具备完善的商业配套和交通网络。盲目跟风会顾此失彼。在决策是否免费时,应在充分 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承载力、设施饱和度、财政可持续性等不同维度对运营成本、收益情况 进行综合考量,制定最优方案。唯有立足科学评估、精准施策,通过不断提高科学治理能力,才能找到 惠民政策、游客体验、生态保护、商业效益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要差异化精准施策。破解景区免费困局,需建立多维评估体系与动态调节机制,实现全年客流均衡分 布。对一些景点可推行淡旺季浮动票价,将本地客源、周边客源、外地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