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价值超1000亿卢比,印度电动车补贴实施期限将延长两年
观察者网· 2025-08-11 14:41
电动车补贴政策调整 - 印度政府将电动车补贴计划延长两年至2028年3月底 总金额达1090亿卢比(约89.4亿元人民币)[1] - 补贴分配包括电动两轮车/三轮车/救护车/卡车共368亿卢比(约30亿元人民币) 其中救护车和卡车各获50亿卢比(约4.1亿元人民币)[1] - 另安排439亿卢比(约36亿元人民币)用于公共交通机构采购1.4万辆电动公交车[1] 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发展 - 计划包含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以完善电动车充电网络[2] - 项目致力于强化印度本土电动车制造产业链[2] - 充电设施建设需与城市规划和电网改造相协调[5] 实施挑战与解决方案 - 电动卡车和公交车在实际推广中遭遇技术及运营困难[2] - 测试机构面临挑战影响项目正常推进[2] - 延长补贴期限旨在为企业提供调整时间 确保推广质量[5] 印度汽车市场现状 - 印度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2024年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3%[7] - 2024年1-7月累计销量301万辆同比增长2%[7]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1% 显著低于中国(约50%)和美国(约10%)[7]
一汽奥迪的“双车棋局”:燃油与电动并行,在核心价格带打响反击战
经济观察报· 2025-08-10 17:21
产品发布 - 一汽奥迪同步推出两款战略车型:全球首款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燃油车A5L与采用宁德时代电池的纯电SUV Q6L e-tron [2] - A5L基于奥迪PPC豪华燃油智能平台,可实现城市及高速路段高阶驾驶辅助功能 [2] - Q6L e-tron作为奥迪PPE豪华纯电平台首款产品,搭载107kwh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和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3] 市场定位 - A5L起售价23.98万元,明显低于传统豪华B级燃油车,意图以智能化撬动基盘用户消费升级 [3] - Q6L e-tron面向35万级纯电SUV市场,直接锁定理想L7、蔚来ES6等竞争对手 [3] - 两款车型覆盖25万至35万元豪华车核心价格带,形成差异化产品网 [3] 技术合作 - 一汽奥迪联合华为首次将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规模化应用于燃油车 [2] - 纯电车型采用深度定制的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3] - 公司彻底告别"油改电"过渡期,迈入"原生智能电"新阶段 [3] 行业背景 - 传统豪华品牌光环正被比亚迪、特斯拉及"蔚小理"等新势力消解 [2] - 一汽奥迪7月销售3.7万辆(含进口车),1至7月国产豪华燃油车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3] - 奥迪撤回原定2033年停止研发销售内燃机汽车的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4] 战略布局 - 一汽-大众采取"油电共进"路线,构建覆盖多种动力形式的产品矩阵 [4] - 计划到2030年在"油电混共进"策略基础上推出超过20款全新车型 [4] - A5L和Q6L e-tron是技术反攻的起点,后续需解决燃油车智驾付费意愿和超充技术等课题 [4][5]
利润集体大幅下滑 BBA上半年交出最“惨”财报
经济观察报· 2025-08-10 12:27
BBA财务表现 - 奔驰2025年上半年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8.6%,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暴跌55.8%,其中Q2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下滑68.7% [4] - 宝马上半年销售收入677亿欧元同比下降8%,税后净利润40亿欧元同比下滑29% [4] - 奥迪上半年营收325.7亿欧元增长5.3%,但税后利润13.46亿欧元同比下滑37.5% [4] - 三大品牌均创下近年最差财报表现,奔驰利润直接"腰斩" [2] 双重挑战 美国关税冲击 - 美国自2025年4月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奥迪因此损失超6亿欧元并暂停对美交付 [4] - 宝马预计全年因关税损失10亿欧元,奔驰核心业务利润率被拖累1.5个百分点(实际5.1% vs 潜在6.6%) [4] - 大众集团上半年关税成本达13亿欧元,福特和通用预计全年损失分别为15亿美元和40-50亿美元 [5] 中国市场困境 - 奔驰中国销量29.32万辆同比下滑14%,奥迪28.76万辆降10.2%,宝马31.8万辆降15.5% [5] - 电动化转型缓慢:奔驰全球纯电销量8.73万辆降14%,奥迪中国纯电销量7897辆降23.5%,仅宝马全球电动车销量31.89万辆增18.5% [6] - 中国新能源车市占率超50%且价格战激烈,本土品牌高端化削弱BBA竞争力 [5] 战略调整 应对美国关税 - 奥迪计划投资46亿美元在美国建厂,奔驰将在阿拉巴马工厂新增GLC生产线,宝马研究扩大斯帕坦堡工厂产能 [8] - 欧盟关税虽从25%降至15%但仍增加成本压力 [8] 中国本土化战略 - 加速产品投放:宝马2025年推10余款新车,2026-2027年推20余款含新世代车型;奔驰将投产中国专属纯电CLA;奥迪推多款新平台电动车 [9] - 强化智能合作:宝马与华为/Momenta合作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奥迪五款新车搭载华为系统,奔驰牵手Momenta [9] - 调整电动化目标:奔驰将2030年全面电动化改为新能源车占比最高50%,奥迪取消停售燃油车时间表,宝马下调部分纯电车型销量预期 [10] 行业趋势 - 豪华车市场结束高增长时代,面临中国自主品牌高端化冲击和持续价格战 [11] - 跨国车企需应对供应链本土化、技术迭代加速和盈利模式转型等多重挑战 [11]
沃尔沃也卖不动了:销量连续5个月下滑,全球裁员7%没止住亏损
36氪· 2025-08-07 09:51
销量表现 - 7月全球销量49,273辆 同比下降14% 连续第五个月下滑且为年内冰点 [1][2][3] - 1月销量50,820辆(-5%) 2月50,662辆(+1%) 3月70,737辆(-10%) 4月58,881辆(-11%) 5月59,822辆(-12%) 6月62,858辆(-12%) 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3] - 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7.03万辆 同比下滑10% 占全球销量比重约20% [3] - 极星汽车上半年在华仅售69辆(56辆为1月销售) 同比大幅恶化 [5]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935亿瑞典克朗(约694.5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8% [5] - 经营亏损100亿瑞典克朗(约74亿元人民币) 为2021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23亿瑞典克朗盈利 [7] - 亏损主因包含114亿瑞典克朗(约84.7亿元人民币)一次性现金减值 涉及EX90/ES90车型预期下调 [17] 战略调整 - 5月宣布全球裁员3,000人(占比7%) 重点裁撤白领岗位 瑞典裁员1,200人 其他地区1,800人 [7] - 7月中国区实施裁员 主要针对上海技术研发中心的工程/研发/供应链岗位 补偿方案为N+3个月工资 [9] - 美国市场停产大部分旅行车及所有轿车 专注SUV与跨界车 并将XC60转移至美国工厂生产 [19] - 中国市场推出专供插混SUV车型XC70 基于SMA架构 纯电续航达200公里 计划9月正式上市 [19][21] 挑战分析 - 电动化转型迟缓 早期依赖"油改电"平台 导致续航/空间效率/智能化不足 [12] - 品牌标签仍固化于"安全"属性 未能适应中国市场对智能化的需求 [12] - 原生纯电平台SPA2车型EX90/ES90多次跳票 中美欧市场均未实现规模交付 [12][14] - 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 EX90/ES90因额外开发成本及关税压力导致盈利能力预期下调 [17] - 欧洲市场成2024年唯一增长区域(销量37万辆+25%) 中美市场分别下降8%和3% [17]
国际观察丨欧美贸易协议难解德国汽车业困境
新华社· 2025-08-06 21:46
新华社柏林8月6日电 题:欧美贸易协议难解德国汽车业困境 新华社记者李函林 今年4月以来,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大幅提高自欧盟进口汽车关税,重创欧洲汽车产业,导致 德国主要车企集体陷入利润暴跌的"寒冬"。 欧美日前达成新协议,欧盟输美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分析人士指出,该协议或将暂时避免欧 美之间爆发全面贸易战,但德国制造业的困境远未解除,仍然高企的出口成本与政策反复所带来的不确 定性,正在持续削弱车企信心。 关税冲击车企业绩 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德国主要车企近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企业利润普遍 大幅下滑。多家企业明确指出,美国高关税政策是造成其财务承压的重要因素。 宝马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集团收入同比下降8.2%,净利润下滑29%。公司指出,高关税是 其核心业务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梅赛德斯-奔驰上半年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约61亿欧元"腰 斩"至约27亿欧元。 大众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3%,旗下保时捷汽车业绩也受到显著影响。保时捷公 司表示,上半年因关税额外支出约4亿欧元。 与此同时,德国车企现金流状况持续恶化。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受美国关税政策 ...
奔驰崩了,业绩新低利润暴跌68%,经销商转卖华为了
36氪· 2025-07-31 17:01
奔驰财报表现 - 上半年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8%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腰斩55.8% [3][12] - Q2单季度营收331.53亿欧元同比下滑9.8%创4年最低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下滑68.7% [4][12] - 上半年毛利率18.1%同比下滑2.5个百分点Q2毛利率16.4%同比下滑4.9个百分点 [9] 销量与市场表现 - 全球上半年销量107.63万辆同比下滑8%纯电车型销量8.73万辆同比下滑14%占比8.11% [15] - 亚洲市场收入152.89亿欧元同比下滑16.68%占比下滑2.3个百分点至23% [7][21] - 中国市场交付29.32万辆同比下滑19%美国市场交付14.20万辆同比下滑6% [23] 产品结构与战略调整 - 高端车型销量占比14%保持稳定核心车型占比提升至60%入门车型占比26%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 [17] - 暂停美国EQ电动车型生产并计划裁员2万人削减10%生产成本 [23][31] - 推出全新纯电动GLC车型搭载MB-EA平台支持800V架构续航600公里 [37]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大众集团上半年净利润44.77亿欧元同比下滑38%保时捷奥迪销量分别下滑6.1%和5.9% [33][34] - 博世计划裁员1100人并重组德国工厂去年已裁员5500人 [36] - 国内奔驰4S店大量关闭部分门店由鸿蒙智行接手 [29]
稳住下半年,沃尔沃选择彻底中国化
36氪· 2025-07-29 09:06
自从大环境让汽车消费不再如往年那么活跃,上半年的市场竞争已然进入白热化。为了刺激消费,价格战裹挟着舆论战,几乎将整个中国车市搅得个天翻 地覆。 面对生存环境的快速切换,2025年对于很多习惯按部就班过日子的传统车企而言,自然堪比渡劫。下至大众、丰田、本田等,上至BBA、沃尔沃等豪华 品牌,几乎没一个能看着此番市场巨变而不为所动的。 新车型、新技术、新战略的频繁提出,意味着,面对这场"既决高下,也决生死"的战争,传统车企终于开始发力。短短几个月,大多消费者也从这些新气 象中,真实感受到了它们后知后觉的底气。但大环境的不友好,始终不是一时的。 再强的企业,在面对危机四伏的中国车企时,要想好好活下去,需要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而不是短期的纾困手段。 过去的半年,对于沃尔沃来说,和其他所有紧跟中国车市步伐的外资车企一样,市场巨变带来的挑战,几乎让此前所落地的一切都变了性,从产品定义开 始到研发周期,从用户沟通到渠道维系,每一道环节都亟待重整。 只是,也和它们一样,在态度放端正的同时,没什么比拿出决心正面硬抗来势汹汹的中国车企更有效。此时此刻,沃尔沃在上半年好与不好终究是一面自 证能力的镜子。2025年的最终章如何,需要沃 ...
这家零部件“百年老店”为何要出售汽车业务,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8 16:08
战略转型决策 - 公司正在推进新一轮战略转型,剥离汽车业务是难以逆转的决策 [1] - 汽车零部件板块已不再是公司的战略核心板块,主要由于增长乏力和行业利润下滑 [2] - 公司已陆续出售部分汽车零部件业务,包括2022年的大口径活塞业务和2024年小口径活塞业务 [2] 汽车业务现状 - 汽车业务占集团销售额约20亿欧元(五分之一),但利润率仅为4.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动力系统部门销售额降至15.43亿欧元,利润同比下降3.8% [4] - 欧洲市场电动化趋势明显,传统内燃机零部件市场空间萎缩,柏林和诺伊斯的两家工厂已停产 [2] 出售交易进展 - 公司收到多家潜在买家的收购咨询,正在通过竞争性流程与竞标者洽谈 [2] - 此前与私募股权公司Mutares进行过非正式谈判,但未达成协议 [3] - 交易价格未透露,但推测金额不菲,若达成将进一步为公司"减负" [3] 业务历史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名列前茅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拥有130多年历史 [4][6] - 产品涵盖废气再循环系统、执行器、活塞等,并涉足电驱动系统研发 [4] - 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拥有多家独资和合资工厂,是头部汽缸盖制造商之一 [4]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剥离汽车业务可能重塑欧洲汽车零部件行业格局 [5] - 短期可能带来资产减值和人员调整成本,但长期看是应对电动化转型的必要举措 [7] - 无论出售成功与否,公司需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以应对市场风险 [7] - 此次转型是财务数据、产业转型和市场挑战下的深度战略调整,将影响欧洲汽车产业链格局 [8]
玛莎拉蒂为何沦落到被7次贱卖?
虎嗅APP· 2025-07-16 18:41
玛莎拉蒂品牌历史与现状分析 品牌历史沿革 - 玛莎拉蒂创立于1914年,由玛莎拉蒂家族7兄弟中的3位创立,初期以改装汽车和赛车为主业[11] - 1926年首款跑车Tipo 26在意大利Targa Florio耐力赛获胜,奠定赛车声誉[12] - 1937年首次被Orsi家族收购,后因二战影响业务停滞[13][14] - 1960年代进军民用车市场,推出经典车型总裁和吉博力[16] - 1970年代被法国雪铁龙收购后遭弃用,意大利政府介入保全品牌[19][21] - 1993年归入菲亚特集团,1997-2005年间由法拉利管理并获得技术赋能[25][26][28] - 最终成为Stellantis集团旗下14个品牌之一[36] 中国市场表现 - 2004年正式进入中国,首年销量65台,与同期法拉利、宾利销量相当[40][42] - 2017年达到在华销量峰值14,498辆,占全球销量30%[44] - 微商营销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出现"喜提玛莎拉蒂"等过度商业化现象[45] - 2024年在华销量暴跌至1,228辆,同比下滑71%[45] - 入门车型Grecale价格从70-80万元降至48.88万元[45] 品牌定位问题 - 多次易主导致品牌DNA模糊,缺乏明确的核心定位[48][49] - 产品更新缓慢,现有车型被形容为"装上法拉利引擎的克莱斯勒"[51] - 在Stellantis集团内部与阿尔法·罗密欧同属边缘品牌[51] - 2023年Stellantis撤销原定15亿欧元投资计划[53] 未来发展前景 - 麦肯锡建议Stellantis出售玛莎拉蒂品牌[51] - 电动化转型困难,产品竞争力不足[55] - 中国车企收购可能性较低,因主流车企已有高端品牌布局[58] - 可能面临被雪藏等待复古风潮的复兴机会[59]
30多万买玛莎拉蒂,3亿中产沸腾了
36氪· 2025-07-16 18:19
玛莎拉蒂市场表现 - 玛莎拉蒂Grecale SUV原价65万元起,上海经销商最低报价降至36.96万元,降价幅度超28万元[6][8] - 2024年玛莎拉蒂在华销量仅1228辆,同比下滑71%,前五个月累计销量384辆,同比下滑44%[17] - 2024年全球销量11300辆,同比下跌57%,亏损势头持续[19] 品牌历史与定位 - 玛莎拉蒂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全球销量4.2万辆,中国市场占比28.6%(1.2万辆)[13] - 2017年全球销量4.9万辆(同比增长21%),中国市场1.4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14] - 品牌曾因微商营销破圈,但后期与微商标签绑定导致高端形象受损[15][25][26] 豪华车行业趋势 - 2024年1-5月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等超豪华品牌进口销量均下滑(宾利-20%、劳斯莱斯-23%、兰博基尼-39%)[30] - BBA在华销量集体下滑:奔驰-7%、宝马-13.4%、奥迪-10.9%[30] - 行业面临电动化转型困境,传统豪华标签成为转型包袱[30][31] 国产新能源崛起 - 比亚迪仰望系列价格覆盖62.8万-168万元,累计销量突破10000台[33] - 江淮与华为尊界S800(70.8万-101.8万元)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台[35] - 小米SU7 Ultra(52.99万-81.49万元)开售2小时订单超10000台[37] - 国产新能源品牌正重新定义高端市场,消费者认知发生转变[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