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东风本田“换帅” 老将曹东杰回归挑起重担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20:25
管理层变动 - 东风本田于9月15日召开干部大会进行管理层重要调整,王彬彬任公司专务,潘建新任公司党委书记及工会主席候选人,曹东杰出任公司董事并被推荐任执行副总经理 [2] - 此次调整意味着东风本田的中方“一把手”已从潘建新变更为曹东杰 [2] 新任执行副总经理背景 - 曹东杰在出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之前是东风公司旗下猛士品牌的掌舵者 [2] - 曹东杰曾长期在东风本田任职,自2004年公司成立起从基层技术岗位起步,先后担任焊装科科长、品质管理部部长、采购部部长、新车型中心中心长等职务,并于2014年出任东风本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2] - 2018年曹东杰离开东风本田,先后在东风公司总部及东风乘用车公司担任职务,2020年5月开始负责打造高端电动越野品牌猛士 [3] - 在猛士品牌期间,曹东杰带领团队于2022年8月发布品牌,聚焦电动越野领域,并以猛士智能越野架构M TECH为核心技术,2023年8月首款车型猛士917上市,售价63.77万元起 [3] - 2024年猛士科技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今年8月推出第二款车型猛士M817,售价31.99万元至34.99万元,搭载全套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3] 公司当前挑战与战略 - 东风本田近几年一直面临转型发展问题,在电动车市场虽已推出e:N系列、灵犀品牌和烨品牌,但均未推出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 [4] - 与同属东风体系的合资日系品牌相比,东风日产今年推出的N7市场表现不错,广汽丰田的铂智3X也在合资新能源中占据一席之地,东风本田成为日系合资品牌中电动化竞争力较为落后的一员 [4] - 今年4月上海车展上,本田中国反思在华发展战略,宣布未来新车型将大量引入中国智能化技术,并与Momenta、深度求索(DeepSeek)、宁德时代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4] - 作为本田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本田表态将按照本田中国计划,在未来新产品中接入更多中国企业智能化技术 [5] - 加速引进智能化技术仅是公司转型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公司必须迅速推出有竞争力的电动化产品 [5] - 曹东杰凭借在猛士品牌上积累的新能源技术和营销经验,有望带领东风本田回归转型快车道 [5]
全新凯迪拉克XT5扩容 豪车转型进入新周期
经济观察报· 2025-09-12 09:48
凯迪拉克XT5战略调整 - 凯迪拉克XT5在中国市场新增大都会版车型 一口价24.49万元 全系限时降价至22.99万-32.09万元 旨在扩大豪华SUV燃油车市场份额[2] - 美国市场原计划停产燃油版XT5 但内部信显示将保留并计划2027年推出新一代燃油版XT5 延续汽油动力[2] - 2025年上半年XT5在美销量保持增长 是凯迪拉克SUV市场销量主力 仅次于凯雷德[2] 中美市场产品策略差异 - 中国已于2023年9月上市新一代XT5 搭载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48V轻混系统 兼顾动力与环保性[3] - 2027年美国新一代XT5可能复制中国版本设计[3] - 凯迪拉克在中国发布"LOVE纯电家族" 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 选择保留燃油车核心产品[4] 通用汽车电动化进展 - 2024年前八个月通用电动车销量突破11.8万辆 超越2023年全年11.4万辆[3] - 凯迪拉克Escalade IQ和Lyriq-V等车型为主要贡献者 第二季度登顶美国豪华电动车市场份额榜首[3] - 美国电动车热销主要受补贴和关税政策短期拉动 10月1日起将取消税收抵免 增长可持续性存疑[3] 豪华车市场竞争格局 - 奔驰 宝马 奥迪在传统豪车市场保持绝对主导地位 新能源持续瓜分豪车细分市场[4] - 二线豪华品牌面临压力增大 凯迪拉克通过增加入门车型和降价实现务实调整[4][5] - 豪华燃油车商业价值将长期存在 头部品牌通过技术升级保持竞争力 包括优化底盘和提升智能化[5] 行业战略转型趋势 - 燃油车赛道淘汰赛将决定未来竞争格局 跨国车企多次修改停产燃油车时间表[5] - 原定2025或2026年停止迭代燃油车的品牌 正在重新评估和制定新时间表[5] - 企业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发展战略成为行业普遍做法[5]
这届慕尼黑车展,德国车企渴望强势回归,中国车企想要“分一杯羹”
新浪财经· 2025-09-11 04:4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德国汽车制造商面临中国竞争对手崛起和特朗普贸易战带来的成本压力 正借慕尼黑车展推出新车型争夺电动车市场主导权并吸引美国消费者[1] - 欧洲汽车业面临严峻清算 欧洲设定2035年禁售燃油车目标而多数车企认为难以完成 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凭借低成本车型抢占本地市场份额[3] - 特朗普政府四月对欧洲汽车征收27.5%关税导致德系车企损失数十亿欧元 近期税率降至15%但新税率尚未落实[3] - 德国汽车业已裁员超过5万人 几乎所有主要制造商都在推进架构重组以精简运营应对中国竞争[4] - 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在过去一年增长超一倍 尽管欧盟征收关税仍保持价格优势[4] 德国车企战略转型 - 德国车企投入数千亿欧元研发新技术与软件 推出具备竞争优势的充电时长 续航里程及客户定制化娱乐系统的新车型[3] -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表示行业关键在于重新定位 数十年来所庆祝的汽车行业盛宴已以现有形式终结[3] - 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形容德国汽车行业正涌动乐观主义精神 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面向未来投资[3] - 德系三强通过刻意强调品牌传承实现差异化叙事 宝马新世代首款量产车型融合1960年代轿车线条与灯组设计[7] - 大众品牌回归传统命名方式推出ID Polo电动车型 瞄准售价低于2.5万欧元的小型车市场并计划明年投产[9] 中国车企欧洲扩张 - 中国参展企业数量从2023年70多家大幅攀升到2025年103家 涉及整车 三电系统及汽车智能化软硬件[6] - 2025年参展的29家汽车制造商中有14家来自中国 超过欧洲阵营的10家车企 中德两国车企正面交锋成为车展最大看点[6] - 比亚迪推出首款欧洲旅行车插电混动版海豹车型并在匈牙利生产 执行副总裁表示立足欧洲的决心不会改变[6] - 零跑汽车推出面向年轻消费者的新款掀背车 小鹏汽车发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Next P7车型并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6] - 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份额同比增幅超一倍 五月全欧销量占比达5.9% 较去年同期的2.9%显著提升[7] 技术竞争与产品创新 - 欧洲主流车企展品依托人工智能与软件系统 配支持更长续航和更快充电的电池技术 车辆能识别驾驶员身份自动调节灯光 仪表盘和娱乐系统[7] - 梅赛德斯最畅销GLC车型全新纯电版本配备942点阵发光格栅 续航443英里(约713公里) 充电10分钟即可恢复四分之一电量[9] - 智能细节成为德系车型新亮点 iX3拖车钩可通过按键自动伸缩 GLC发动机舱盖上的奔驰星标按压即可弹出前备箱 容积可容纳两个登机箱[9] - 雷诺为中国电动车推出更经济的电池并加快所有车型开发周期 首席执行官直言中国竞争对手是行业标杆和参照对象[11] 市场格局与区域战略 - 大众 雷诺及斯特兰蒂斯集团仍占据欧洲汽车注册量前列 反映当地市场品牌忠诚度[7] - 大众遭受中国市场亏损与美国关税造成数十亿欧元损失的双重压力 在美国畅销的奥迪和保时捷均为进口车型[9] - 大众已在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工厂雇佣5500名员工 正考虑扩大在美投资[9] - 雷诺约五年前退出中国市场 现借中国车企如零跑进行扩张[11]
奔驰,会步诺基亚的后尘吗?
36氪· 2025-09-10 20:31
公司电动化战略 - 全球首发全新纯电GLC EV和纯电CLA车型 并计划2026年推出至少18款新车 其中电动汽车占主要部分 [1] - 启动对中国新能源畅销车型的拆解分析 基于成果推出MMA纯电架构车型纯电CLA 以及MB EV架构下的纯电GLC [23] - 与Momenta合作 计划为至少五款车型搭载智能驾驶辅助方案 [25] 中国市场表现 - 8月零售量3 7万辆 同比暴跌近25% [1] - 上半年累计零售量29 32万辆 同比下降14% [5][6] - 7月单月零售量仅2 67万辆 环比暴跌超40% 创近五年首次月销跌破2 7万辆记录 [7] - 第二季度中国市场销量140,400辆 同比下降19% 上半年累计293,200辆 同比下降14% [6] 产品竞争力分析 - 新能源车型中仅EQB EQE EQA三款1-7月累计销量突破千辆 分别为1871辆 1713辆 1127辆 [18] - EQB和EQA基于燃油车平台改造 在空间布局和智能化体验存在明显不足 [18] - 电动车被多次曝出电池发热 车辆起火等安全问题 并召回13447辆国产EQC汽车 [20] 市场竞争态势 - 奥迪基于PPE纯电平台的E5 Sportback开启预售 凭借技术 设计和价格吸引消费者 [21] - 宝马新世代纯电SUV iX3发布 电池成本比现有车型低40%-50% 并具备全新操作系统和中国本土数字生态 [4] - 理想 蔚来 问界等新势力品牌持续向上挤压 蚕食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 [23] 品牌与渠道变化 - 消费者认知转变 年轻群体更注重智能化 科技化和新能源技术 而非传统豪华车标 [10][12][23] - 上半年23个城市超80家奔驰4S店退网 部分经销商转投新能源阵营 [12] - 大幅降价策略未能挽回销量 A级车最低成交价跌破12 56万元 近乎官方指导价五折 C级 EQA EQB等车型终端优惠超10万元 [9] 行业转型趋势 - 汽车行业竞争逻辑转向三电系统 智能驾驶和用户体验 [18] - 消费者购车逻辑跳出"车标决定价值" 将智能化水平 OTA升级能力及数字生活融合度列为核心考量 [23]
【环球财经】英国8月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升至26.5%
新华财经· 2025-09-06 09:34
电动车市场表现 - 英国8月份电动车注册量达21969辆 同比增长14.9% [1] - 电动车市场份额升至26.5% 较去年同期提升近4个百分点 [1] - 整体汽车市场新增注册量同比下跌2.0% [1] 政策支持措施 - 英国政府重启电动车购买补贴计划 每辆车最高补贴3750英镑 [1] - 补贴政策自7月开始实施 系三年来首次恢复 [1] 行业发展趋势 - 8月成为英国电动车市场份额表现最佳的单月 [1] - 各细分市场电动车型选择丰富度显著提升 [1] - 政策推动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脱碳目标实现 [1]
瑞银:Robotaxi预计2030年代全面普及 催生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芯片千亿元市场规模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5 12:40
合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变化 - 合资车企在华市场份额从2020年60%下滑至2025年30% [1] - 合资品牌选择性参与中国车展反映市场调整策略 [1] - 欧洲及北美车展媒体发布会数量被北京/上海车展超越 [1] 中国汽车全球地位 - 中国占全球汽车产销量超30%及自主品牌全球份额超20% [2] - 中国电动车全球份额超60%且电池份额占70%-80% [2] - 西方补贴与关税政策难以动摇中国电动化核心地位 [2] 行业发展挑战 - 国内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2] - 出口面临部分国家保护主义政策及关税壁垒 [2] 自主品牌发展机遇 - 自主品牌国内份额从当前70%预计2030年提升至90% [3] - 品牌高端化加速抢占西方垄断市场 [3] - 出口年增100万台并依托一带一路开拓发展中国家 [3] 新能源汽车出口优势 - 新能源车高性价比推动发展中国家电动化跃迁 [3] - 拉美市场锂矿资源与中国供应链深度融合 [3] Robotaxi市场前景 - 一线城市部分部署规模80亿美元 全国部署1830亿美元 [4] - 含海外市场总规模达3940亿美元 [4] - 2030年代初一线城市车队达30万辆 2030年代末全国400万辆 [4] Robotaxi商业化进程 - 2025年下半年单车成本降至30万元人民币以下 [4] - 千台规模运营可实现2026年上半年单车盈利 [4] - 百度计划2025年二季度在武汉实现盈利目标 [4] 自动驾驶产业链机遇 - 2029-2030年激光雷达与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规模各达500亿元 [5] - 中国激光雷达成本控制在200美元(约1300元人民币) [5][6] - 自动驾驶芯片实现中低端市场替代并支撑辅助驾驶渗透 [5][6] 区域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电动车渗透率达70% [6] - 比亚迪成为香港新车销冠 [6] - 中国品牌五年内从香港难觅身影到主导市场 [6]
全新伊兰特6.98万元 北京现代“真·质好车”亮相2025齐鲁秋季车展
齐鲁晚报· 2025-09-05 11:19
车展参与及促销活动 - 北京现代参与2025齐鲁秋季车展并展示多款热销车型包括全新途胜L、库斯途、第五代胜达、第十一代索纳塔和全新伊兰特 [1] - 公司推出"车展厂价直销 臻选焕新嗨购"优惠活动并提供多种换新补贴政策以促进销售 [1][2] - 第五代胜达、全新途胜L、库斯途、第十一代索纳塔和全新伊兰特的焕新价分别为17.38万元、11.98万元、13.98万元、11.58万元和6.98万元 [4] 产品组合及定位 - 公司提供轿车、SUV和MPV多种车型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包括全新途胜L针对成熟稳重用户、库斯途针对多口之家出行和伊兰特针对年轻消费群体 [4][6][8][10] - 全新途胜L配备1.5T CVVD发动机和全系8AT变速箱具有大空间、高颜值和高配置特点 [6] - 库斯途以61.8%轴占比提供更大车内空间并连续多月蝉联20万以内合资MPV销量冠军 [8] - 伊兰特作为全球畅销车型累计销量超千万辆而第十一代索纳塔基于i-GMP平台打造定位为B级车旗舰 [10] 安全技术及品质展示 - 公司设置胜达解剖实验室展区展示第五代胜达车身结构使用防锈钢材和超高强度钢并标注不同材质 [11] - 第五代胜达车身钢结构应用热成型钢、冷轧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和高强度钢最高强度达1800mpa其中高强度钢占比75%超高强度钢占比53.5% [13] - 先进用料和焊接工艺提升被动安全性能、NVH控制和车身刚性 [13] 销售表现及电动化进展 - 公司2025年8月销量达14971辆同比增长15%在燃油车市场逆势发展 [14] - 首款新质力纯电SUV EO(ELEXIO)将于下半年上市目前内饰外观已发布 [14]
新平台首款电动车将亮相慕尼黑,宝马“赌上全部身家”
观察者网· 2025-09-03 17:24
全新一代宝马iX3发布 - 宝马全新一代iX3将于2025年9月5日德国慕尼黑车展首次亮相 基于新能源平台Neue Klasse开发 是该平台首款车型[1] - 新车延续Vision Neue Klasse X概念车设计风格 长宽高4780/1895/1635mm 轴距2895mm 风阻系数0.25Cd[6] - 首搭全景iDrive视平线全景显示投影 采用超近距投影技术 在挡风玻璃形成近40英寸4K分辨率投影画面[8] Neue Klasse平台技术特性 - 平台采用第六代圆柱电芯 能量密度提高20% 续航里程提升30%达900km 充电速度提升30% 生产成本降低50%[4] - 采用800V架构 支持10分钟充300km续航 全新一代iX3实际续航达800km(WLTP) 10分钟可提供超过350km续航[4][8] - 配备"超级大脑"高性能计算机 由4个集成系统驱动 分别负责车载娱乐 自动驾驶 驾驶动态控制 车辆进入与舒适体验四大核心功能[4] 宝马电动化战略进展 - 电动化车型全球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 其中纯电动车型超150万辆 上半年电动化车型占全球总销量25%以上[9] - 欧洲市场电动车型占比超40% 韩国市场1-7月电动化车型销量6846辆 同比增长18.3%[9] - 首款量产车型2025年匈牙利生产 2026年起中国沈阳工厂投产 将为中国市场开发专属车型[6] 研发与产能布局 - 投入3亿欧元在捷克建设未来出行开发中心 作为全球最大测试场地 专注驾驶辅助及自动驾驶技术研发[10] - 推进360度全维度人工智能应用 已有数百个AI尖端应用场景 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10] - 2019年起建立电芯技术能力中心 制造能力中心与回收能力中心 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覆盖[10] 行业竞争定位 - 宝马CEO称新平台使公司在所有相关技术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全新iX3将成为"行业标杆"[3] - 分析师认为新平台可能成为宝马的"巨大飞跃" 改变汽车行业未来及西方车企软件能力认知[11] - 面临中国车企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 需验证能否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重夺主导权[11]
一汽奥迪换帅:郭永锋接棒李凤刚 直面市场挑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9-02 14:57
人事变动 - 郭永锋接替李凤刚担任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自2025年9月1日起生效 全面负责销售 售后服务 网络及品牌营销工作 [1] - 李凤刚调任一汽富华生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总经理 [1] - 郭永锋拥有丰富公司管理 营销和运营经验 曾系统推进以用户为中心 以数智化为驱动的营销理念 大幅缩短订单响应周期 渠道库存降至行业低位 [2] - 李凤刚拥有丰富技术 战略管理 销售及市场营销经验 任职期间积极践行油电共进战略 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在服务提升和销售模式上持续创新 [2] 销量表现 - 一汽奥迪8月销量达4.58万辆(含进口车) 同比增长4.2% 在国产豪华燃油车市场中保持份额第一 [3] - 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出现下滑 [3] - 2024年总销量为61.11万辆 其中燃油车占比超过90% [3] 行业环境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高达47% 反映出奥迪电动化转型滞后 [3] 产品战略 - 加速电动化产品投放 与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 [3] - 发布双平台+双旗舰产品:PPE豪华纯电平台车型Q6L e-tron家族和PPC豪华燃油智能平台车型A5L [3] - 奥迪Q6L e-tron和奥迪A5L均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深度融合华为解决方案 [4] - 奥迪A5L上市打破燃油车不能智能化的魔咒 [4] 销售模式创新 - 开启全新融合直售模式 深度融合经销商体系与品牌直营优势 打破模式鸿沟 [5] - 用户从线上选车到线下服务全程可享一站式体验 解决价格博弈 信息不对称 服务割裂等消费痛点 [5]
中国品牌霸榜,特斯拉危险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9 17:49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概况 - 2025年6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2%至超180万辆 其中纯电动车增长24%至超110万辆 插电混动车增长18%至约60万辆 [1] - 6月全球电动汽车市占率达28% 上半年整体市占率为24% [1] - 比亚迪与特斯拉保持领先但格局生变 吉利凭借星愿等小型车快速逼近特斯拉 零跑/小米/理想等新势力表现亮眼 [1] 中国市场表现 - 上半年汽车产销1562.1万辆/1565.3万辆 同比增长12.5%/11.4% 新能源汽车产销696.8万辆/693.7万辆 同比增长41.4%/40.3% 占比44.3% [3] - 内需市场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明显改善 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其中纯电动车出口67万辆增长40.2% 插混车出口39万辆增长2.1倍 [3][4] - 国内汽车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11.7% 燃油车669.3万辆下降3.2% 新能源汽车587.8万辆增长35.5% [3] 欧洲市场动态 - 上半年欧洲乘用车销量681.5万辆微降0.9% 纯电动车119万辆增长24.9%市占率17.47% 插混车59万辆增长21.2%市占率8.68% [4][5] - 油电混动车成为第一大动力类别 销量238.4万辆增长16% 汽油车/柴油车分别下滑21.7%/27.5%至190.2万辆/56.15万辆 [6] - 中国品牌在欧洲销量激增91% 市占率达5.1% 上汽集团销量15.3万辆增长18.6% 比亚迪售出7.5万辆超去年全年 [8] 美国市场趋势 - 上半年美国纯电动车销量60.7万辆增长1.5% 因税收抵免政策9月终止 第三季度出现集中采购 7月销量激增20%超13万辆 [9][10] - 特斯拉销量27.16万辆下滑11% 市占率从50.1%降至44.7% 雪佛兰/福特分别以47639辆/3.9万辆位列二三名 [10] - 油电混动车与插混车销量快速攀升 多家车企增加产能推出新车型 [10] 车型竞争格局 - 全球电动车销量20强中中国品牌占17席 比亚迪10款车型上榜 特斯拉Model Y以456024辆居首但跌幅超15% [11][12][13] - 吉利星愿销量204940辆位列第5 五菱宏光MINIEV/缤果分别销售171118辆/80126辆 小米SU7交付155692辆 [11][13] - 新车型理想L6上市4个月交付超30万辆 小鹏MONA M03连续月交付破万辆 [14] 品牌竞争态势 - 比亚迪以1997057辆稳居榜首 特斯拉720469辆下滑明显 吉利556783辆跃居第三 [15][16] - 零跑从无名跃升至第7位 1-7月出口24980辆居新势力之首 广汽埃安/问界排名显著下滑 [17] - 外资品牌中大众/宝马/奔驰/奥迪均上榜 丰田电动车销量16万辆增长超30% 福特计划投资50亿美元推平价电动车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