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分级
搜索文档
用港股通消费ETF(520620)走进“情价比”下的新一代消费浪潮
上海证券报· 2025-08-27 17:49
宏观经济与政策支持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1] - 多部门联合推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形成消费刺激"组合拳" [1] 消费市场特征与趋势 - 消费市场呈现"消费分级"特征,强调"质价比"和"情价比",情绪价值与悦己经济成为新热点 [2] - Z世代消费意愿、能力及消费特征驱动新消费浪潮崛起 [2] - 消费场景随时代需求变迁,新消费成长叙事因Z世代崛起和即时消费等新需求开启 [3] 港股消费板块表现 - 恒生消费指数近一年涨幅44.48%,年内涨幅20.16%(截至2025年8月22日) [2] - 指数估值处于低位,市盈率19.31倍,位于近五年28.08%分位数,低于中位数27.18 [10] 企业业绩表现 - 某潮玩龙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3] - 某高端珠宝品牌上半年营收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1% [3] 恒生消费指数构成 - 覆盖必需与非必需消费领域,非必需消费占比约70% [6] - 前三大行业权重:家用电器及用品33%、食物饮品29%、纺织服饰21% [6] - 成分股总市值超4.5万亿元,平均市值超900亿元,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61.87% [8] - 前五大成分股包括泡泡玛特(12.45%)、司科实业(9.07%)、安踏体育(8.95%)、百胜中国(8.33%)、农夫山泉(5.82%) [9] 投资工具与机会 - 港股通消费ETF(520620)跟踪恒生消费指数,支持T+0交易且不受QDII额度限制 [12] - 港股新消费含量更高,潮玩、美护、宠物等领域具中长期投资价值 [10] - 港股消费板块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桥梁,有望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12]
小菜园上半年净利增三成:计划明年门店破千家,客单价将稳定至55至60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1:09
公司战略与扩张计划 - 未来十年门店数量目标突破3000家 预计2025年底达800家 覆盖全国150多个城市 2026年预计达1000家[2] - 扩张建立在供应链 人才体系 智能化布局基础上 坚持直营门店模式 合伙人制为核心[2][7] - 供应链当前支持800家门店 马鞍山工厂设计产能支持3000家 新工厂投资4.5亿元 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投产[7] - 上半年门店数量从617家增至672家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291家占比超四成 新一线城市176家占比近三成[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7.14亿元 同比增长6.5% 股东应占利润3.82亿元 同比增长35.7%[2] - 基本每股盈利0.33元 同比增超两成 净利润增速快于营收[2] - 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8.92亿元 同比减少2.2% 员工成本6.664亿元 同比减少8.2%[2] - 员工成本占收入百分比24.6% 上年同期28.5%[2] 运营效率优化 - 盈利改善主要来自采购和供应链优化 门店人效提升 商场博弈成效显著[2] - 人力成本下降原因系提高店效 单店面积和人员占比略微减少 未降低员工薪酬[3] - 整体翻台率3.1次/天 与去年同期持平 二线城市翻台率3.4次/天 同比略有提升[3][4] - 堂食业务收入16.47亿元 增长2.2% 外卖业务收入10.574亿元 增长13.7% 营收占比近四成[5] 市场定位与定价策略 - 定位大众便民中式正餐 客单价57元 未来稳定在55至60元区间[4] - 堂食顾客人均消费额从60.4元降至57.1元 公司主动降价让利顾客[3][4][5] - 外卖与堂食最佳比例设定为三成与七成 外卖占比不超过35%[5] 人才管理与组织架构 - 拥有超100位运营管理层 多为店长 厨师长出身 内部晋升模式[7] - 5大区扩展至10大区 区域负责人可管理10至20家门店 团队每人可管理500家门店[7] - 接班人计划采用区总轮值制度 学习华为模式[7] 市场布局与未来发展 - 出海计划在规划内但非当前重点 主打小菜园品牌 主要精力聚焦国内餐饮市场[7] - 上半年开店增速放缓系下半年开店较多 2026年开店计划将于9月制定[6]
贴牌,冻品经销商的救命稻草?
36氪· 2025-08-22 08:30
行业变革背景 - 冻品经销商面临大品牌压迫和市场挤压 被迫重新评估经营策略[1] - 传统代理模式利润空间受压缩 品牌方提高代理门槛并增加销售任务[3] - 渠道碎片化导致运营成本飙升 需维护渠道数量为五年前三倍但单点销量仅一半[4][6] 贴牌模式优势 - 自营品牌毛利率显著提升 速冻水饺品类较代理品牌翻一倍[7] - 摆脱品牌依赖并掌握产品自主权 可灵活设计种类规格与包装[7] - 消费分级创造市场机会 下沉市场性价比需求为自营品牌提供发展空间[7] 实施挑战 - 产品质量管控存在风险 代工厂存在偷工减料问题[8] - 品牌建设需长期投入 缺乏持续营销易陷入低价竞争[8] - 同质化竞争加剧市场压力 单一区域出现十余种同类产品[8] 行业发展趋势 - 自营品牌推动市场多元化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10] - 品牌与经销商关系重构 从主从关系转向价值共创的共生模式[10] - 专业化分工成为新趋势 部分经销商转型品牌运营商或供应链服务商[10] 创新解决方案 - 数字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 通过订货小程序积累消费数据指导决策[11] - 产业链协同创新降低研发成本 多家经销商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开发特色产品[11] - 聚焦细分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 高端海鲜预制菜细分领域利润可观[10]
低欲望时代,这八大行业将赚得盆满钵满
创业家· 2025-08-21 18:16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失落30年"期间八个反周期行业实现逆势增长,中国存在类似结构性机会 [3][5][33] - 消费分级与需求迁移催生二手经济、宠物经济等新兴赛道,部分中国企业已显现强劲增长势头 [5][6][7][12] - 存量时代企业需通过产品创新占领细分市场,并通过品牌出海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39][42][43]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二手经济 - 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代表企业大黑屋收入暴涨 [6] - 中国二手平台闲鱼日活破亿,转转GMV大幅飙升 [9] - 红布林、胖虎等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业务大涨 [7] 宠物经济 - 日本宠物食品公司Inaba通过猫粮业务上市 [12] - 中国企业中宠股份(乖宝)股价表现强劲 [12] - 诚实一口、凯锐思等品牌销量持续攀升,新瑞鹏宠物医院及泰淘气保健品业务大幅增长 [13][14] 成人护理 - 日本尤妮佳凭借成人纸尿裤业务扭转局面 [16] - 日本成人纸尿裤市场规模突破100亿美元 [17] - 中国企业可靠等品牌在成人护理领域具发展潜力 [18] 健康食品饮料 - 日本三得利无糖茶、明治无糖酸奶及功能饮料崛起 [21] - 中国东方树叶无糖茶、简醇无糖酸奶、东鹏特饮等功能饮料品牌逆势增长 [21] - 妙可蓝多奶酪产品契合健康趋势 [21] 颜值经济 - 锦波生物因薇旖美胶原蛋白产品市值突破400亿元 [23] - Ulike脱毛仪和极萌美容仪年销量突破百亿元 [23] 户外经济 - 日本Snow Peak露营装备公司凭借帐篷业务年赚50亿元 [23] - 中国品牌凯乐石、骆驼、探路者等户外装备销量高速攀升 [23] 情绪经济 - 名创优品业绩飙升,Labubu等IP衍生品及Rio低度酒受市场追捧 [25][26] 懒人经济 - 安井、三全、思念等速冻食品企业稳健增长 [31] - 石头、科沃斯等智能家电品牌通过扫地机、洗碗机等产品解放用户双手 [31] 企业战略与案例研究 日本企业全球化路径 - 优衣库近5年股价实现10倍增长,从基本款转型为全球服饰帝国 [40] - 索尼80年代股价涨幅超600%,通过技术差异化与品牌溢价主导消费电子市场 [40] - 花王采用"本土化+全球化"双轨策略,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0] 中国企业实践 - 锅圈、十月稻田通过反周期战略实现逆势上市 [45] - 天图投资通过定位理论助力周黑鸭、百果园等企业实现品类突围 [45] - 洛可可设计集团通过"三品合一"理论打造海底捞自热火锅等爆品 [47] 方法论与课程重点 产品创新与供应链 - 花王矩阵式研发提升SKU研发效率数倍 [41][50] - 优衣库数据驱动商品力体系支撑10倍增长 [41][51] - 日本消费电子企业通过高端零部件控制实现产业链优势 [49] 品牌出海策略 - 华为前北美公关负责人强调本地化叙事与信任建立 [48] - 中国品牌需摆脱低端代工模式,输出高附加值产品 [39][49] - 文化适配与解决本地需求是出海成功关键 [48] 细分市场定位 - 启承资本提出"国民品牌、万店连锁"投资主线 [45] - 存量时代需聚焦品质创新与高性价比需求 [42] - 通过品类创新突破同质化竞争 [46][47]
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后,中国零售业站上十字路口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1 16:51
零售业发展趋势 - 行业处于十字路口 面临万店扩张与关店调整、消费升级与质价比追求、下沉市场渗透与城市市场坚守等不同战略选择 [1] - 人均GDP超一万美元后消费从升级转向分级 出现优质优价奢侈品与质价比两大客群分层 [1] - 企业核心矛盾从规模与速度转为定位与能力匹配效率 需明确目标客群并提升精准服务能力 [1][8] 精细化经营实践 - 李宁构建商品OS系统 实现千店千面自动化运营 通过分析门店客群/商圈/历史动销数据指导生产/物流/定补货策略 [2] - 腾讯云服务企业采用数字化选址工具分析客流特征 通过数字化导购提升线下门店运营能力 [2] - 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企业精细化程度需从30-50分提升至70-80分 通过深耕存量用户获取增长 [3] 数字化技术应用 - 伊利建立专职算法团队 开发YILI-AI系统覆盖研产供销服5领域和人财物事4职能领域 [3] - 伊利洞察智能体连接数亿消费者进行实时互动 生成式AI降低营销内容生成成本 [4] - 西卡德高应用AI生成设计图纸 从人工每日3份提升至AI每分钟3份 大幅提升效率 [5] 生成式AI价值 - 伊利虚拟数字人主播ROI达数百 远超行业电商ROI低于10的水平 [5] - 腾讯与绝味食品合作AI会员智能体 实验组点击率提升40% 转化率提升25% [5] - AI需在生产/管理/经营三维度拉通 与供应链管理/业务管理/营销传播环节融合产生颠覆性效果 [5] 人才能力建设 - 技术应用需与行业经验融合 鞋服行业零售运营复杂需深度理解业务场景 [6]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腾讯推行新岗位标准 明确小程序运营/私域运营等能力要求 [7][8] - 用户增长运营师成为国家新职业 腾讯4年为超3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数字化培训 [8]
上半年入账57亿!百亿之后,361度增速慢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20:0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1%至57.05亿元,净利润达8.58亿元,同比增长8.6%,两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 [2] - 2024年全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7亿元,正式跻身国产运动品牌"百亿俱乐部" [2] - 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反应负面,港股361度当日跌超10%,报5.6港元/股,市值115.79亿港元 [2] 业务结构 - 形成以主品牌为核心、儿童业务为重要增长极的双品牌矩阵,产品覆盖跑步、篮球、运动生活等多个领域 [3] - 儿童业务收入达12.6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总营收22.1%,其中儿童鞋类收入同比大增27.8% [3] - 电商业务收入18.17亿元,占总营收31.8%,同比增长45%,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5] 渠道布局 - 线下品牌门店达5669家,76%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5] - 海外销售网点1357个,覆盖美洲、欧洲及"一带一路"地区,上半年收入8760万元,同比增长19.7% [5] - "618"期间电商表现亮眼,一季度全渠道流水增35%-40%,二季度增20% [5] 研发投入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取得870项专利,拥有832名技术人员 [4] - 上半年研发开支占总收益比例稳定在2.8%,计划本年度提升至3%-4%区间 [4] - 研发人员结构:鞋类407名、服装314名、儿童及配饰111名 [4] 行业定位 - 与安踏(毛利率62%)、李宁(毛利率50%)相比,361度上半年毛利率41.5%仍有明显差距 [7] - 核心优势锚定"高性价比"赛道,被网友调侃为"小镇卖鞋家" [7] - 面临"提价则丢份额、不提价则缩利润"的两难困境,利润增长天花板较同行更早显现 [7]
探访争议中的百果园:售价普遍较高,济南市场影响不大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19:22
公司定价策略与成本结构 - 产品按糖酸度、鲜度等指标分为招牌、A级、B级等多个等级 A级麒麟瓜标价6.38元/斤 A级进口香蕉7.38元/斤 而普通水果店同类产品售价仅为3.99元/斤和2.99元/斤[2][4] - 公司拥有自有种植基地和供应链 部分水果因品质保证导致种植采购成本较高 且对杨梅、荔枝等不易保鲜水果实施当日未售完即下架政策 推高综合运营成本[5] - 销售成本中已售存货成本(水果采购成本)占比持续上升 2022年达95.2% 2023年升至95.4%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96.1%[7] 市场表现与经营状况 - 济南区域门店日营业额可达4000元 复购率接近40% 核心客群为25-50岁具备消费能力人群[4][8] - 2024年全年预计亏损3.5亿至4亿元 营收同比下滑15% 加盟门店净减少965家[10] - 济南市场门店数量从高峰期超百家缩减至不足50家 公司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选址将区域毛利率提升至32% 后续发展聚焦主城区[8][10] 竞争定位与行业视角 - 同类产品定价显著高于市场水平 A级麒麟瓜折合6.1元/斤 而盒马同品类产品折合3.3元/斤 价格相差近一倍[4] - 定价策略除考虑自身成本外 每周会参考大型商超及连锁水果店同品质产品价格进行动态调整[7] - 学术观点认为消费分级趋势下高端产品存在市场合理性 但需确保价格与货品价值对等[7]
“中老年”商场,想要留住年轻人
中国青年报· 2025-08-06 16:28
核心观点 - 中国多地老牌商场通过业态创新、场景改造和精准定位年轻客群实现复兴,行业从传统零售转向提供体验、社交和情绪价值的综合服务空间 [1][3][10][15] 商场改造策略 - 亚细亚卓悦城将商场天井护栏加设桌板,每层添加数百把凳子打造剧院式休息区,并举办歌唱比赛(周赛奖金1000元、月赛奖金5000元、年赛奖金2万元)和月老相亲活动吸引人流 [1][3] - 北京61岁友谊商店改造800平方米草坪,将老车库改为精酿餐吧、传达室改为咖啡厅,并引入宠物友好设施和滑板场 [1][6][11] - 上海华联商厦转型为百联ZX,7层布局40余家店铺聚焦二次元零售、餐饮和社交业态 [1] 客群定位与消费行为 - 亚细亚卓悦城核心客群为年轻大学生,商场毗邻郑州火车站及二七塔,地铁5个出口直通商圈,通过餐饮配套(70%店铺为餐饮)和低客单价策略(大餐50元内、小餐15元左右)吸引停留 [4][8] - 23岁消费者刘娜偏好"速战速决"式购物,认为大型商场面积过大反成槽点,周末习惯在商场聚餐释放压力 [7] - 二次元消费者愿为情绪价值付费,如26岁从业者将月支出70%用于购买动漫周边,78元联名咖喱饭被视作拍照道具而非餐饮消费 [12][13] 运营模式创新 - 亚细亚卓悦城通过统一采购部分食材、辅助夫妻店运营视频号、推出"不好吃就退款"活动提升餐饮管控力,每年根据流行趋势调整品牌(如烤鱼、云贵菜) [8] - 商场设计注重延长停留时间,顾客每多留5分钟购买力提升3%,晚间免费提供场地给街头歌手演出 [3] - 王府井喜悦B2层改造动漫主题场景,布谷社联名餐厅每两月更换主题,通过预约制和定制菜单强化体验 [14] 行业趋势演变 - 购物中心从吸引高消费力群体转向细分碎片化运营,超过半数购物中心2023年线上销售增长 [1][2] - 线下商场聚焦非标品与服务突围,如友谊商店引入青年旅社(每晚100-200元)、瑜伽活动和草坪音乐会 [10] - 行业进入消费分级阶段,差异化定位成为关键,如新加坡食阁以极简模式与高端餐厅共存 [15]
123%增长背后:澳大利亚葡萄酒真的赢回中国市场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8-04 20:31
全球出口格局 - 中国市场成为绝对增长引擎 占全球出口额36% 推动澳大利亚葡萄酒全球出口总额上升13%至24.8亿澳元[1][4] - 北美市场陷入结构性衰退 美国出口额下降12%至3.14亿澳元 创20年新低记录[4] - 英国市场呈现两极分化 整体出口额微降1%至3.5亿澳元 但单价超7.5澳元/升的高端瓶装酒逆势增长20%[4] 亚洲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香港遭遇量价双杀 出口量下降25%至760万升 价值暴跌54%至1.265亿澳元[6][11] - 东南亚整体出口量增长4% 其中泰国增长6%至780万升 马来西亚增长10%至270万升 印度爆发式增长25%至200万升[6] - 日本市场展现韧性 进口量下降13%至1070万升 但进口额稳定在4600万澳元[11] 中国市场短期反弹特征 - 政策驱动增长周期 关税解禁触发123%的出口额增长至8.93亿澳元 但补库存周期结束后季度出口额同比回落35%[1][7] - 红葡萄酒主导消费结构 设拉子以3400万升占据40%市场份额 赤霞珠增长8%至760万升[8] - 瓶装酒占比98% 散装酒贸易模式式微[8]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 - 进口葡萄酒整体规模缩减至2019年的1/3 传统商务宴请场景用酒量减少过半[9] - 25-35岁年轻群体对白葡萄酒消费兴趣较2019年显著下降 霞多丽下滑5%至690万升[8][9] - 消费分级趋势明显 高端葡萄酒(10澳元/升以上)在全球范围内增长23%[12] 数字化转型与渠道变革 - 跨境电商渠道成为重要增长点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9%[12] - 线上渠道逐步成为进口葡萄酒主要销售通路 反映消费者购买习惯深刻变革[12] - 年轻消费者对创新品类和个性化包装需求持续上升[12] 产业挑战与战略方向 - 新兴市场总规模不足中国市场20% 东南亚市场呈现差异化发展但增长根基不稳[4][14] - 需要深耕高端市场 优化数字营销体系 完善全渠道布局[14] - 成功取决于在中国市场新常态下精准定位 同时有效布局新兴增长区域[14]
经济越不景气,这八大行业越赚钱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30
日本经济下行期消费特点 - 1992-2022年日本家庭消费支出仅2022年突破5%增长 其余年份未出现连续1%以上增长 [4] - 家庭平均收入从1992年650万日元降至2009年550万日元 降幅达15% [4] - 股票房产价格暴跌超70% 人均GDP直至2019年未恢复1992年水平 [4] 必需消费品表现分化 - 海鲜/主食/酒类/蔬菜四类必需消费品触顶下滑 [6] - 肉类/餐饮/乳制品/调味品/预制菜保持正增长 高附加值食品抗周期性强 [6] - 乳制品中酸奶增长195.1% 鲜奶下降29.4% [8] 逆周期行业增长数据 - 美妆行业(美容服务/化妆品/仪器)30年间增长45.9% [7] - 咖啡因饮料(咖啡/茶饮/碳酸饮料)同期增长127% [7] - 葡萄酒增长269.2% 茶饮增长138.8% 碳酸饮料增长148.2% [8] 二手奢侈品市场 - 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渗透率达20-30% 中国仅5% [17][18] - 大黑屋等二手平台收入暴涨 中国红布林/胖虎业务大增 [17] - 预计2026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20] 宠物经济规模 - 2024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3000亿元 2025年达3500亿元 [22] - 2028年预计突破1.1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 [24] - 乖宝宠物市场份额1.54% 中宠股份1.29% [22] 成人护理行业 - 日本成人纸尿裤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 [26] - 可靠股份成人失禁产品占比51.72% 境外业务占41.97% [25] - 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破千亿元 年增长率15% [28] 健康饮料趋势 - 2024年中国软饮料市场规模6914亿元 [29] - 无糖茶渗透率仅7.7% 远低于日本市场 [29] - 67.4%消费者选择无糖饮料因注重低糖生活 [30] 颜值经济数据 - 2023年中国医美行业规模2669亿元 2031年预计破7000亿元 [34] - 医疗美容器械市场规模569.5亿元 同比增长8.43% [34] - 家用美容仪2021年市场规模100亿元 2026年将破200亿元 [35] 户外解压市场 - 2021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299亿元 [40] - 预计2025年露营经济规模达3000亿元 [41] - 始祖鸟/北面/哥伦比亚稳居头部 凯乐石/探路者国产品牌崛起 [38][39] 情绪经济规模 - 中国二次元IP衍生品经济2024年规模1689亿元 2029年破3000亿元 [42] - 全球疗愈经济规模7万亿美元 心理健康市场超2000亿美元 [42] - 94%人群存在情绪压力 Z世代愿为情绪满足支付溢价 [44] 懒人经济增速 - 全球懒人经济规模五年间从212.5亿元升至548.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4.5% [47] - 中国懒人经济2025年预计突破3.5万亿元 年增长率18% [47] - 速冻食品2025年市场规模2100亿元 2030年达3200亿元 [48] 智能家居增长 - 2025年全球懒人经济规模预计突破5万亿元 中国增速25% [49] - 中国智能清洁家电2025年规模破600亿元 年增长率28% [49] - 小家电市场规模将破6000亿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9.3%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