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新场景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吉林长春、重庆沙坪坝、云南昆明—— 培育消费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人民眼·提振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9-12 05:56
消费新场景的政策背景与定义 - 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1] -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措施,提出围绕居民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1] - 2024年3月,中办、国办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2] 空间更新与场景创新 - 长春“这有山”项目在室内打造“山城”景观,将平面街市立体化,自2019年开业以来成为当地商业名片,并于2021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5][6] - 长春市加速消费场景焕新,仅今年以来新建、改造的消费新场景就超过110个[6] - 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通过优化布局、改善照明、修缮设施等改造,今年上半年吸引顾客约83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0万人次[8][18] - 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扩容更新改造,景区面积扩大19倍,改造近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改变“主街热、支巷冷”的状态[9] 业态多元化与融合发展 - 重庆磁器口后巷引入咖啡茶饮、非遗手作、民宿酒店等多元业态及复合型业态39家,填补主街业态空白,使游客人均游玩时长延长半天以上[12] - 磁器口2024年接待游客184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44%[12] - 长春“这有山”项目约六成顾客并非单纯为购物而来,但停留时间更长,更容易产生消费行为,项目注重引入手作工坊、文创店等体验式业态[13] - “这有山”2024年日均客流量约3万人次,全年销售额约4.8亿元,今年1至7月日均客流量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和8%[14][21] 服务优化与消费体验提升 - 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管理方通过加装监控、质量抽检和商户履约机制确保食品安全,并鼓励商户与游客互动以提升服务品质[16] - 市场提供邮寄、现场加工、切片磨粉等多元精细服务,兼顾游客的体验需求和本地居民的实惠方便[18] - 许多店铺将大半收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微信群建立回头客机制[18] 文化科技赋能与消费黏性 - 重庆磁器口“磁器长歌”沉浸式数字体验馆运用AR、VR、3D建模等技术,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近两倍,实现从“网红打卡”到“深度体验”的转变[19] - 长春“这有山”通过举办大学生画展、非遗展示、音乐活动等文化类活动,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将文化元素融入商业以增强活力[20][21] - 项目联合高校举办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借助年轻视角丰富商业内容[21]
备战“十一”黄金周 传统商圈向“新”破题
搜狐财经· 2025-09-10 14:02
核心观点 - 成都春熙路商圈通过商场焕新、打造消费新场景、构建首发生态及精细治理等方式,实现消费活力提升,2024年1-8月限上社消零总额约200亿元,同比增长7.5% [3] 传统商业焕新与消费场景升级 - 春熙路商圈通过改造背街小巷如春熙北里项目,保留老建筑风貌的同时引入平价潮店、手作工坊等新业态,二期建成后将新增4万㎡商业空间,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4][6] - COSMO商场由传统商场改造为潮流地标,周内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周末翻倍至约3万人次,节假日最高可达4万人次,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打卡圣地 [6] - 时代百盛等10余个传统商场积极升级,引入机器人表演等互动体验,从单一购物功能转向提供全天候娱乐消费体验 [6] 首店经济与文商旅体展融合 - COSMO商场吸引超过150个潮流品牌入驻,其中60%以上为全国或西南首店,形成独特的青年文化生态 [7] - 2024年1-8月春熙路街道新增首店32家,包含全国首店6家,引入GRAFF西南首店、Van Cleef & Arpels西南首家旗舰店等高能级品牌,构建从奢侈品到潮牌的多元生态 [9] - 全国首个“商圈IP+自研机器人”互动体验展亮相,实现机器人技术常态化应用与场景化渗透,以首发活动串联文、商、旅、体、展融合,平均每周举办一场首店首展首秀活动 [9] 消费环境优化与精细治理 - 九龙广场等老牌专业市场完成国际化升级,全域覆盖境外支付、新增多语种指引,提升国际游客购物便利性 [10] - 街道从风貌提升、交通优化等五大维度推进19项具体举措,包括建筑立面翻新、增设果皮箱等硬件优化,并设立多语种服务岗健全涉外消费维权机制 [12] - 下一步将推进染房街慢行系统升级,用绿植和休憩驿站串联天府广场与春熙路,同时深挖“演艺+”、“赛事+”、“会展+”潜力,引入脱口秀、沉浸式小剧场等潮流业态,打造融合川剧变脸、盖碗茶等元素的川派文化空间 [12]
成都冲刺“十四五”消费目标:新场景、新业态如何增活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6:36
成都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为1.1万亿元,2024年已达到1.08万亿元 [1] - 2025年1月至7月,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49.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全国及全省水平 [1] - 四川省支持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过举办大型演唱会和高品质赛事等方式全方位扩大内需 [1] 文化赋能与新消费场景 - “夜游锦江”项目通过水岸联动模式创造丰富夜间消费场景,以20公里水上黄金线串联商业、文化、旅游等多元业态 [5] - 2025年“夜游锦江”项目区域接待游客约290万人次,实现营收约2488万元 [5] - 铁像寺水街采用“文化+首店+场景”模式推动商业升级,其品牌商户中首店占比达到60% [5][6] - 成都首店数量已突破4000家,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6] 科技驱动与沉浸式体验 - 成都高新区聚集数字文创企业超6000家,从业人员超12万人,产业规模突破1100亿元 [7]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汇集可可豆动画、腾讯新文创总部、网易雷火工作室等60余家文创企业 [7] - 博新全宇宙沉浸式探索中心带来“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西南首秀 [7] - “夜游锦江”项目运用MR技术,在真实江景中叠加虚拟元素以提升游客体验 [9]
四川新闻联播丨消费新场景“点燃”安逸生活
搜狐财经· 2025-09-02 15:56
消费政策与宏观表现 - 四川省1至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5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1] - 政府推出多元化促消费政策 重点创新消费场景与扩大服务消费 [1][20] 特色消费场景建设 - 文殊坊街区融合千年文脉与新生活方式 8月以来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 带动餐饮、手工及文化演出消费 [3][5][8] - 天府新区麓湖CPI以公园城市理念打造商业空间 周末单日客流最高达2万人次 其中成都首店占比70% [7][10] - 全省上半年引进首店560家 举办新品首发及首展活动1120余场 [10] 夜间经济与传统业态创新 - 抚琴夜市通过简化审批和外摆经营监管模式 支持传统手艺摊主与年轻创业者 形成烟火气与松弛感并存的消费标签 [13][15][18] - 摊主案例显示地摊经济包容性较强 存在持续经营25年的传统小吃摊位 [15] 文旅融合与专项消费计划 - 四川推出银发旅游列车品牌计划 熊猫旅游列车目标2027年前开行不少于200列 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 [17] - 2025年高校新生礼包覆盖文旅、购物等五大板块 截至8月底全省80个新场景吸引客流超1800万人次 实现销售额150亿元 [17][20] 政府规划与资源投入 - 商务部门计划实施商品消费提升等五大工程 年底前培育15个特色消费集聚区及100个夜间经济集聚区 [20] - 2025年将新增40个多元融合消费场景 支持引进1000家首店 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及专项礼包 [20]
上半年租金收入增至55亿元,龙湖商业焕新消费场景
华夏时报· 2025-09-01 22:34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587.5亿元 同比增长25.4% [1] - 商业投资与资产管理组成的运营业务收入70.1亿元 同比增长2.5% [2] - 商业租金收入55.0亿元 同比增长4.9% [1] 商业运营规模 - 累计运营商场89座 覆盖24个高能级城市 [1][2] - 运营总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 [2] - 合作品牌超7300家 其中战略品牌超400家 [2] 运营效率指标 - 商场平均出租率保持97%高位 [1] - 上半年日均客流同比增长11% 营业额同比增长17% [2] - 春节期间营业额18.8亿元 日均客流同比上升18% [3] 场景创新与营销策略 - 通过天街庙会、非遗文化展示等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3] - 重庆公园天街冰雪主题带动日均客流同比增长64% [3] - 天街欢抢节期间营业额19.6亿元 日均同比提升49.7% [4] 产品体系与升级策略 - 采用MALL、MALL+街区等多元产品形态 [6] - 实施"一店一策"经营策略 紧抓首店经济机遇 [6] - 重庆北城天街改造后引入超100家头部品牌矩阵 [7] 未来发展计划 - 下半年预计新开约10座商场 [1][2] - 将通过新商业空间迭代迈进"百MALL"时代 [2] - 南宁青秀天街开业三天营业额近2800万元 [6]
邮局、厂区“变身”热门打卡地 城市更新撬动消费新引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1 08:42
城市更新与消费场景创新 - 国家政策推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盘活闲置资产并融合特色文化IP以吸引游客[1] - 多地邮局转型为主题打卡点 如青岛海洋研学邮局设7个功能区 提供文创产品及互动体验[2] - 成都熊猫邮局新增AI定制冰箱贴 举办民俗活动展示非遗技艺[2] - 北京/广州/兰州等地邮局以"邮政绿"为载体 融入二十四节气/党史/丝路文化等元素[2] 工业遗存改造与商业转型 - 保定D19街区由旧厂房改造而成 篮球馆已举办超1700场赛事[3] - 街区通过创意涂鸦吸引年轻人 暑期日均客流量达5000人 商铺销售额提升超30%[3] - 业态布局基于5000份问卷调研 涵盖电竞/潮玩/美食/文创 并吸纳大学生意见[3] - 体育功能与消费生态结合 篮球联赛主办地落地改造街区[4] 全国城市更新项目成效 - 上海水泥厂转型西岸梦中心 兼具日间公共空间与夜间剧场功能[5] - 长沙油脂厂引入潮玩/餐饮等业态 吸引艺术家与年轻群体[5] - 城市更新项目平均带动消费增长超50% 并显著提升服务岗位就业数量[5] 专家观点与实施策略 - 盘活存量资源需精准定位文化IP价值 采用年轻化/强体验方式呈现文化符号[7] - 挖掘空间功能性并丰富业态 使历史在消费体验中延续创新[7] - 建议设立城市更新专项基金 吸引保险/养老基金等长期资本 通过收益共享模式创新消费场景[7]
全球酒业澳门交锋:茅台奔富亮相 竞逐消费新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20:57
展会概况 - 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于9月3日至7日以"一会展两地"形式在横琴和澳门举行 [1] - 展会聚焦全球知名酒业品牌 涵盖白酒、葡萄酒、黄酒、果酒、白兰地、精酿啤酒等全品类酒饮 [1] - 采用名酒展示、现场品鉴及文化溯源等形式呈现中外酒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 [1] 参展品牌 - 中国白酒标杆企业包括茅台、五粮液、汾酒、国窖1573等品牌 [1] - 国际经典品牌由轩尼诗、奔富强势领衔 [1] - 海外优质酒饮包括俄罗斯高端精酿、法国进口葡萄酒、英国顶级起泡酒等 [1] 行业前景 - 全球核心酒饮市场价值预计到2034年实现340亿美元增长 [1] - 尽管行业处于结构性调整期 酒业在消费板块的核心地位未改变 [1] - 展会依托澳门中西文化交汇地区位优势 致力打造引领亚洲消费潮流的行业新标杆 [2]
全球酒业澳门交锋:茅台奔富亮相,竞逐消费新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20:56
行业活动与品牌参与 - 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于9月3日至7日以"一会展两地"形式在横琴和澳门举行 全球知名酒业品牌齐聚琴澳 [1] - 活动涵盖白酒、葡萄酒、黄酒、果酒、白兰地、精酿啤酒等全品类酒饮 茅台、五粮液、汾酒、国窖1573等中国白酒标杆与轩尼诗、奔富等国际品牌领衔参展 [1] - 俄罗斯高端精酿、法国进口葡萄酒、英国顶级起泡酒等海外优质酒饮悉数登场 中外名酒同场竞技 [1] 市场前景与行业价值 - 全球核心酒饮市场价值预计到2034年实现340亿美元增长 行业在消费板块保持核心地位 [1] - 尽管全球消费市场处于深度变革期且酒业经历结构性调整 行业增长潜力依然可观 [1] 文化体验与平台价值 - 活动通过名酒展示、现场品鉴及文化溯源等形式呈现中外酒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 观众可沉浸式体验多元风味之旅 [2] - 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地"为活动提供独特区位优势 高品会成为全球顶尖酒业品牌重要交流平台 [2] - 各方共探消费新场景与市场新动能 助力打造引领亚洲消费潮流的行业新标杆 [2]
多元化消费新场景满足多层次消费新需求
证券日报· 2025-08-30 00:06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发展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 [1] - 形成多层次 多维度消费新场景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挖掘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 [1] - 绿色 健康 智能 数字等消费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需加快培育消费新场景 [1] 消费新场景特征 - 消费者不再满足基础物质消费 对品质 体验和个性化有更高追求 [1] - 新零售空间融合科技体验 康养文旅项目面向老年群体 精准对接不同人群和层次消费需求 [1] - 企业通过打造沉浸式购物 互动式体验等场景 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 体验化 个性化转型 [1] 地方政府支持政策 - 北京市出台时尚 文化 冰雪 餐饮等领域20余项政策 聚焦提升城市魅力 彰显文化底蕴 提高餐饮消费品质 [2] - 北京上半年新增469家首店 持续催生消费新产品 新业态 新模式 [2] 政策配套措施 - 优化消费生态 完善首发活动配套服务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维护首发市场秩序 [2] - 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 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适老化水平 [2] - 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与升级 提升服务水平 降低参与门槛 [2] - 完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 加强政策支持 规范低空飞行管理 简化审批流程 [2] 市场主体培育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 引领性的首发产品和服务 [2] - 着力突破技术瓶颈 加强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 提升飞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2] - 推动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 [2] 产业融合方向 - 首发经济与文旅产业结合打造首发主题文旅活动 拓展消费场景 [3] - 推动养老与医疗 旅游 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 [3] - 加强冰雪经济区域协同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 [3] - 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市场主体 拓展低空旅游 航空物流等应用场景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培育消费新场景
新华社· 2025-08-29 00:18
城市发展政策导向 - 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 [1] - 精心培育创新生态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1]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 [1]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1]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1] - 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1] 制造业与建筑业发展 -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1] - 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1] 服务业与消费经济 -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 -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齐短板 提高水平 [1] - 发展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 [1] - 培育消费新场景 [1]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