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变革

搜索文档
当东方甄选与黄子韬狭路相逢
虎嗅· 2025-06-21 06:32
行业动态 - 东方甄选自营卫生巾上线两天销量突破120万包,销售额超1000万元,库存售罄紧急增产[2] - 三只松鼠推出卫生巾品牌"她至美",计划拓展全品类消费品牌[3] - 黄子韬带货卫生巾品牌"朵薇"30分钟售罄50万单,单场GMV超4000万元,5月抖音销量榜第三名[4] - 2023年中国女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达703.4亿元,2024年电商平台销售额超180亿元,预计2025年规模超1050亿元[20] - 国内现存卫生巾相关企业3.36万家,成立10年以上企业占比54.69%,注册资本超1000万元企业占比55.06%[22] 产品与竞争 - 卫生巾行业存在"标长实短"问题,国家标准允许±4%偏差导致部分产品吸收差[12] - 卫生巾pH值标准与窗帘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纺织品相同[13] - 新品牌市占率达20%后会陷入震荡,竞品通过低价和分销网络分食市场[15] - 裤型卫生巾被多家品牌模仿后市场增量迅速被瓜分[15] - 东方甄选卫生巾研发历时300多天,20多版方案调整,速吸指标提升至15秒使表层成本增加20%[17][18] 成本与价格 - 卫生巾原材料成本占比超80%,百亚股份2019-2024年直接材料成本从4.81亿元增至11.63亿元[28][29] - 百亚股份旗下自由点毛利率55.8%,恒安国际七度空间毛利率63.7%[25] - 2009-2023年卫生巾均价从0.49元/片涨至0.9元/片[26] - 百亚股份2019-2024年营销费用从3.09亿元增至12.26亿元[32] - 经销商每层加价率20%-30%,终端售价翻数倍[40] 营销策略 - 90.39%消费者购买裤型卫生巾时关注品牌[31] - 品牌通过明星代言(如虞书欣、迪丽热巴、孟子义)提升溢价[35] - 概念差异化策略包括蔓越莓益生菌、发热、石墨烯、香味等新品[36] - 黄子韬粉丝将49.8元卫生巾组合包炒至200元[38] - 抖音等平台付费流量占比高达80%-90%[52] 渠道变革 - 2023年超市、大卖场、杂货店渠道占比分别为38%、12%、13%[42] - 品牌进传统渠道需支付保证金、进店费、条码费等多项费用[43] - 线上销售占比目标达40%,抖音成为新品牌突破口[45][51] - 即时零售可能成为下一个渠道增长点[53] - 七度空间调整产品结构,线下主推基础款,线上发力高端系列[50]
中式辣味零食“乘风”破局
证券日报· 2025-06-21 00:4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我国辣味休闲食品零售额预计2026年达到2737亿元 [1] - 全球零食销售额预计2033年底达到8358亿美元,中式辣味零食通过社交平台在海外流行 [1] - 中国魔芋零食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3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速28%,2030年有望达千亿元规模 [2] 健康化趋势与原料创新 - 魔芋成为健康零食核心原料,一致魔芋2024年魔芋粉收入4.3亿元(同比+20%),魔芋食品收入1.7亿元(同比+63%) [2] - 盐津铺子"大魔王"魔芋素毛肚2024年营收同比增76.09% [2] - 麻辣王子通过工艺改进实现减糖50%、减脂23%、减盐32% [5] 产品创新与风味融合 - 盐津铺子将周黑鸭卤味与魔芋素毛肚融合,激发市场需求 [3] - 劲仔食品结合深海鳀鱼(高DHA/高钙)与差异化口味,推出"经典香辣"等产品 [3] - 中式辣味零食企业针对海外市场开发韩式火鸡面味、泰式咖喱味等地域化风味 [8] 渠道变革与供应链升级 - 盐津铺子渠道结构显著变化:商超渠道占比从2017年53.57%降至2024年3.55%,经销/新渠道占比74.59%,电商占比21.86% [5] - 零食量贩和抖音等新渠道通过缩短流通环节、精准流量分发提升效率 [6] - 麻辣王子建立制药级GMP车间,生产洁净度达10万级标准 [4][5] 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适配 - 盐津铺子投资2.2亿元在泰国建生产基地,聚焦魔芋/薯片产品,计划拓展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7] - 劲仔食品在肯尼亚设水产品初加工基地,年进口鳀鱼数万吨,2024年境外营收同比增90.05% [8] - 行业通过"海外初加工+国内精加工"模式降低运输损耗并增强议价能力 [8]
中式零食破局需打破三重壁垒
证券日报· 2025-06-19 00:17
中式零食行业破局关键 健康化与风味创新 - 行业需打破"高油高脂"刻板认知 通过"健康食材+中式调味"创造新品类价值 如一致魔芋的爆发式增长和盐津铺子"大魔王"魔芋素毛肚的成功案例 [1] - 创新方向从"食材思维"转向"解决方案思维" 如劲仔食品针对地区定制辣味强度 麻辣王子通过减糖减脂技术重塑辣条品类 [1] - 零食功能定位升级 从"解馋配角"转变为兼顾口感、健康、情绪价值的刚需品 [1] 渠道变革与产业链升级 - 盐津铺子渠道结构剧变 直营商超占比从53.57%降至3.55% 零食量贩与电商成为新驱动 [2] - 渠道变革倒逼上游升级 麻辣王子投资3亿元建设10万级GMP车间 以制药标准生产辣条 实现从"小作坊思维"到"智能工厂思维"转型 [2] 全球化战略升级 - 龙头企业如盐津铺子、劲仔食品采用"海外初加工+国内精加工"模式 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控制原料成本 提升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3] - 需平衡"口味本土化"与"文化原真性" 通过"中式食材+地域风味"融合创造兼具辨识度与适应性的"新全球口味" [3] - 战略目标从"产品出海"升级为"文化出海" 使中式零食成为文化自信载体 [3]
陷入“中年危机” 迭代成发展主旋律 传统包装面包向创新要出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7 08:35
一方面,近年来,传统包装面包品牌对研发费用的压降幅度显著。"烘焙行业新品生命周期短、消费者 偏好变化快,缺乏研发方面的投入是传统包装面包品牌'掉队'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解释,研发投入 在一定程度上是研发新产品、保持产品多样化和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基础保障。 另一方面,短保、中保、长保面包的差异化属性正加剧市场分层,其中,短保烘焙品牌很难下沉市场。 一位经销商说:"短保烘焙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很难铺开。"在低线城市的商超里,长保烘焙品牌凭借"低 运输成本、长保质期"的优势占据主导,铺货率高,流通速度快。 新锐品牌层出不穷,商超烘焙迅速走红,现烤烘焙、便利店烘焙等模式快速崛起……近年来,传统包装 面包行业受到了多维冲击,代表性品牌业绩滑坡,行业陷入"中年危机"。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 看来,不仅传统包装面包行业,创新、升级、迭代已成我国烘焙行业整体的发展主旋律。 品牌发展遇多重难题 近年来,数个已在烘焙赛道驰骋多年的传统包装面包品牌出现"掉队"苗头,引发业内关注。"传统包装 面包品牌面临的压力不小。"业内人士表示,对品牌来说,产品创新不足、保质期问题、毛利率下降等 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消费认知的变迁推动了新锐品 ...
击穿行业低价!互联网巨头“补贴屠刀”砍向名酒,传统经销商生死一线
搜狐财经· 2025-05-29 20:01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 - 阿里、京东、美团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外卖业务展开补贴大战,战况愈演愈烈 [2] - 美团CEO王兴表示"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 [2] - 618年中大促临近,战火蔓延至酒水零售领域 [2] 白酒行业价格战 - 美团闪购618大促首日白酒品类爆发式增长,五粮液、剑南春等名酒销售火爆 [3] - 美团平台53度500ml飞天茅台补贴后仅售2069元,52度500ml第八代五粮液低至859元 [3] - 拼多多飞天茅台低至1990元/瓶,五粮液仅售816元,击穿行业底价 [3] - 线上平台名酒售价远低于传统经销商渠道,甚至比部分免税渠道更优惠 [3] 行业影响与挑战 - 互联网平台通过巨额补贴、规模化采购和牺牲利润抢占市场份额 [3] - 非理性价格战短期内让利消费者,但长期会破坏行业生态平衡 [4] - 美团等平台凭借用户基础和即时配送网络,快速蚕食白酒经销商生存空间 [4] - 传统酒类经销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行业或将迎来深度洗牌 [5] 经销商困境 - 河南近49%白酒经销商2024年业绩降幅超过30% [6] - 2016-2023年白酒行业利润从790多亿元增至2300多亿元,但存在"泡沫" [6] - 酒仙集团董事长预测未来3-5年行业难有毛利,50%经销商和80%中小品牌面临淘汰 [5] - 白酒行业调整刚开始,未来3-5年才会调整到位 [5] 行业变革趋势 - 白酒行业延续数十年的经销体系正在经历彻底颠覆 [6] - 经销商面临拥抱平台转型或坚守阵地的抉择 [6] - 618引爆的白酒渠道革命可能刚刚拉开序幕 [5]
端午经济|粽子头部企业业绩下滑:线下销售遇冷, 线上渠道却卖得不错
第一财经· 2025-05-27 19:51
行业趋势分析 - 传统粽子线下渠道销售额同比锐减34.53%,销售件数下滑26.78%,件均价从21.73元降至19.26元,SKU数量从4092个缩减至2657个 [4] - 电商渠道逆势增长:拼多多销量同比暴增3倍,天猫618成交额增长70%,叮咚买菜预计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 [1][7][8] - 消费端双重变革:Z世代转向高性价比电商平台,健康意识催生低GI粽等创新产品,榴莲冰粽销量达去年同期10倍 [1][7][8] 公司业绩表现 - 五芳斋2024年营收22.51亿元(同比-14.57%),净利润1.42亿元(同比-14.24%),粽子产品营收15.79亿元(同比-18.64%),销量减少1.14万吨 [2] - 桃李面包2023年粽子业务收入1701.06万元(同比+27.82%),但毛利率下滑9.89个百分点,2024年未披露相关数据 [2] - 真真老老2024年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900万元(2023年亏损810万元),三全食品汤圆水饺粽子收入34.74亿元(同比-5.84%),毛利率下滑4.22% [2][4] 产品创新与渠道转型 - 新品类异军突起:养生粽、榴莲冰粽、黑松露火腿粽等创新口味受追捧,低GI粽成为健康消费新趋势 [1][7][8] - 线上渠道差异化布局:老字号与地方特色粽子店加速入驻淘宝,1980烧肉粽等商家计划测试线上专属新品 [5][8] - 区域消费特征明显:拼多多数据显示长三角和广东为消费主力,西部省份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 [7] 消费行为洞察 - 高端礼盒销量同比大幅下滑,散装亲民产品需求稳定,杂粮/低糖/网红创新类产品增长显著 [4] - 线上客群与线下存在明显差异,性价比和便捷性驱动中老年群体转向电商平台 [8] - 健康需求倒逼产业升级:疫情后消费者对营养管理、体重管理的需求催生养生粽红利 [9]
聚焦文化赋能、科技融合、渠道变革!未来茶发展趋势论坛在杭州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5-25 11:56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茶消费进入黄金时代,人均茶叶消费量从1996年的250克跃升至当前2公斤,预计2024年达4斤,总量突破万亿规模,已超越酒类行业 [24] - 中国茶产业支撑着全国3000万茶农生计,虽面临阶段性供过于求,但潜在消费群体庞大,仅5亿人日常饮茶,市场增长空间显著 [24] - 茶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茶叶产量占全球半数,产业规模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24] 数字化转型 - AI技术渗透全产业链,自动化采摘机器人配合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7] - 区块链溯源技术保障品质透明度,大数据驱动的市场预测模型精准捕捉消费趋势 [7] - 浙江大学AI应用中心将开发智能分级系统和产业大数据平台,促进科技企业与茶企合作 [9] 渠道变革 - 电商与商超构成产业发展的第二曲线,商超渠道展现出运营效率高、价格透明度强、年轻客群触达精准三大核心优势 [22] - 商超经营茶叶的成功要素包含开辟独立展销专区、打造自有品牌、全品类覆盖、设置体验式品鉴空间 [22] - 胖东来200㎡茶叶专柜年销6.1亿的案例显示商超渠道有望重构3400亿茶叶市场格局 [22] 消费趋势 - 年轻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养生与产品创新,青睐"药食同源"类茶衍生品,追求"朋克养生"理念 [24] - 30-49岁熟龄男性贡献超55%成交额,偏好健康属性与文化底蕴 [43] - 年轻群体加速渗透,职场办公、熬夜追剧等新场景催生冷泡茶、DIY茶饮需求 [43] 跨境电商 - 四种跨境电商模式(1210、9610、9710、9810)各具特点,茶企需根据自身资源选择最优路径 [11] - B端需聚焦商机转化率高的新兴市场(如阿联酋、南非),精准投放流量提升转化 [13] - C端新入局者可瞄准细分品类(如有机减肥茶、鲜味茶),以10-40美元中高端定价避开头部竞争 [13] 供应链优化 - 盒马源头直采砍掉中间商,确保品质与价格优势 [17] - 联华华商与甲骨文公司合作搭建透明供应链平台,将茶叶全链路数据可视化 [26] - 天猫超市依托全国26仓的物流体系,实现次日达的配送时效 [30] 品牌策略 - 中国茶业需通过文化自信与跨境电商双轮驱动,从"供应链输出"转向"品牌价值输出" [13] - 品牌化与非遗传承成为增长双引擎,八马等品牌通过百万级会员体系构建长效经营 [43] - 联名IP礼盒(敦煌、博物馆等)在教师节、婚庆等新兴社交场景中表现亮眼 [43] 产品创新 - 盒补补以"中西融养"为核心战略,推出Acarer膳食营养系列与原叶茶 [17] - 超市渠道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如扫码溯源)满足年轻人对产品透明度的需求 [24] - 新茶饮品牌如喜茶、茶颜悦色加速布局线上茶包市场 [43]
请回孟羽童,董明珠要赚年轻人的钱
和讯· 2025-05-23 17:36
核心观点 - 格力电器与孟羽童时隔两年后合体直播,旨在通过流量和话题热度实现品牌年轻化并改善形象 [3][8][11] - 格力面临营收下滑、行业地位下降、产品不够年轻化等困境,急需转型 [9][10][14] - 格力盈利能力依然强劲,利润率创历史新高,但估值低于同行 [12] - 格力渠道改革和多元化战略进展缓慢,线上渠道和年轻化产品布局不足 [18][19][20] 格力电器业绩表现 - 2023年营收1900.38亿元,同比下滑7.31%,出现四年来首次负增长 [9] - 净利润超过320亿元,利润率17.11%,同比增长25.93%,创历史新高 [12] - 空调业务贡献超七成收入,冰洗、小家电等市场份额较小,智能穿戴业务下跌超30% [18] - 估值2641亿元,远低于美的的6085亿元 [12] 行业竞争格局 - 美的营收突破4000亿元,海尔营收逼近2900亿元,均远超格力 [9] - 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1041亿元,同比增长30%,智能大家电业务增长56.4% [11] - 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零售额9071亿元,同比增长6.4% [13] - 格力从行业领跑者变为追赶者,被贴上"掉队"标签 [10] 品牌年轻化挑战 - 格力产品设计和定位与年轻人偏好不符,如玫瑰空调被吐槽审美老旧且售价高 [17] - 竞争对手美的推出萌趣小家电,海尔玩转场景化营销,小米定位于年轻市场 [16] - 格力管理团队平均年龄50岁左右,新总裁49岁,非独立董事钟成堡为"85后" [16] - 格力线上零售额占比长期落后于美的、小米 [20] 渠道改革进展 - 格力线下网点超3万家,但渠道体系庞杂,改革涉及利益重新分配 [20] - 2019年开始渠道改革,2018~2023年营收基本无增长,空调业务收入未增长 [20] - 2024年Q3和Q4营业总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5.9%、13.4%,与行业零售增速不匹配 [13] - "董明珠健康家"战略试点门店3月线上线下销售额820万元,显示一定潜力 [21] 直播带货表现 - 2022年"明珠羽童精选"账号在618大促期间销售额突破3000万,占格力抖音直播矩阵销售额七成以上 [8] - 董明珠与孟羽童合体直播剑指618大促,旨在引流年轻消费群体 [8][11] - 孟羽童离职后做自媒体,全网粉丝超400万,为格力直播间带来流量 [11]
请回孟羽童,董明珠要赚年轻人的钱
和讯网· 2025-05-23 15:57
格力与孟羽童合体直播事件 -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昔日"接班人"孟羽童将于5月23日19点在抖音合体直播 标志着双方时隔两年的戏剧性和解 [2][3] - 孟羽童在社交平台晒出与董明珠的微信聊天记录 证实双方关系"破冰" 格力官方账号也公开喊话其"回家吃饭" [5] - 2021年孟羽童通过综艺节目被董明珠选中担任秘书 后因带货表现突出成为格力直播核心力量 2023年离职时双方关系恶化 [5] - 2022年"明珠羽童精选"账号在618大促期间销售额突破3000万 占格力抖音直播矩阵七成以上 [5] 格力经营现状分析 - 公司2023年营收1900 38亿元 同比下滑7 31% 出现四年来首次负增长 被美的(4000亿+)和海尔(2900亿+)大幅超越 [6] - 净利润表现优于同行 达320亿元(美的385亿 海尔187亿) 利润率创17 11%的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25 93% [8][9] - 市值2641亿元仅为美的(6085亿)的43% 估值差距显著 反映市场对其增长潜力存疑 [8] - 销售费用大幅削减50亿元 主要源于渠道改革和产品结构调整 [9] 行业竞争格局 - 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1041亿元 同比增长30% 智能大家电增速达56 4% 对格力形成追赶态势 [7] - 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零售额9071亿元 同比增长6 4% 但格力Q3 Q4营收分别下降15 9%和13 4% 与行业趋势背离 [9] - 空调业务贡献格力超70%收入 智能穿戴等新业务下跌超30% 多元化进展缓慢 [14] - 线下网点超3万家 但线上渠道占比长期落后美的 小米 传统分销模式难以触达年轻客群 [14] 品牌年轻化挑战 - 董明珠个人IP与格力品牌深度绑定 但"铁娘子"形象与年轻消费群体存在代际差异 [11][12] - 产品设计被吐槽审美老旧 如售价8899-29999元的玫瑰空调遭市场诟病 [13] - 管理团队平均年龄50岁 虽新任总裁49岁 但整体年轻化程度仍落后互联网基因竞品 [13] - "董明珠健康家"战略在北京试点门店实现820万元销售额 全国3万家网点转型成效待观察 [17] 渠道改革进程 - 2019年起推动渠道扁平化改革 但经销商利益重构导致阵痛 2018-2023年空调收入从1557亿降至1512亿 [15] - 正构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网络 含30个区域销售公司和自建电商平台 [15] - 房地产低迷冲击大家电市场 格力过度依赖空调单品的弊端凸显 [14] - 海外业务拓展不足 线上渠道建设滞后 成为对比美的 海尔的主要短板 [19]
董明珠孟羽童“520”和解 共同直播能否化解格力电器营收焦虑
新京报· 2025-05-21 15:58
董明珠与孟羽童关系发展 - 两人缘起于2021年7月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董明珠公开表示希望培养孟羽童成为"第二个董明珠"[2] - 2021年11月孟羽童完成格力电器官方直播间首秀,4小时观看人数超11.3万,销售额约62万元[2] - 2023年4月董明珠透露孟羽童不再担任秘书,5月孟羽童宣布离职并计划继续读书[2][3] - 2024年5月20日两人通过社交媒体互动,5月23日将共同在抖音直播[1][4] 格力电器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891.64亿元,同比减少7.26%,净利润321.85亿元,同比增加10.91%[5] - 面临空调市场竞争加剧,小米计划2030年空调业务做到中国市场数一数二,目标营收突破500亿元[5] - 目前空调市场前三为美的、格力、海尔,海尔智家2024年空调营收490亿元[5] 格力电器战略布局 - 2020年启动直播带货战略,推出"董明珠的店"(后更名为"格力董明珠店")[4] - 2024年一季度推出新战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计划2025年达到3000家,未来目标1万家[5] - 公司解释"董明珠健康家"是格力注册的品牌名称,并非董明珠个人变现[5] 人事变动与营销策略 - 董明珠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张伟被聘任为公司总裁[6] - 孟羽童在社交平台拥有大量粉丝(小红书近150万,抖音超200万)[6] - 公司通过联合直播等方式整合营销资源应对营收压力[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