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理AI
icon
搜索文档
被OpenAI、苹果看上的中国供应商,走到台前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30 07:06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致力于打造"AAC inside=感知高定"的品牌信任标签,旨在成为AI硬件时代的感知体验定义者[4][24][28] - 公司战略重心从消费电子扩展至智能汽车、具身智能及XR等前沿领域,构建"声、光、触"一体化的物理AI全栈式解决方案[16][24][30] - 公司正从幕后组件供应商向直接面向用户的品牌商转型,塑造高品质感知体验的代名词[25][27][30] 车载声学业务 - 公司与极氪、英国音响品牌Naim合作,为极氪9X超豪华SUV打造拥有40独立通道、32个扬声器、8个座椅振子的"Naim殿堂之声音响系统",实现行业领先的9.2.4.8多维声场[11][12] - 通过收购比利时PSS、控股初光等企业整合资源,完善车载声学硬件生态,增强扬声器和麦克风技术实力[13] - 建立多元品牌矩阵,与Naim、DEVIALET、SENNHEISER等高端音响品牌合作,提供集软硬件、品牌与调音于一体的全栈式解决方案[15] AI与前沿技术布局 - 在具身智能领域推出自研灵巧手解决方案,展示出色的灵活性、负载及控制能力,并计划加大对电机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及触觉传感器的投入[18][20] - 在XR生态领域推出全彩光波导镜片和全彩光引擎的全套显示模组解决方案,FoV为25°,光效率行业领先[20] - 早在2016年布局热管理技术,现已建成首条全自动化超薄均热板生产线并成功应用于iPhone 17 Pro系列[20] 消费电子业务进展 - 发布同轴扬声器2.0、Combo Ultra、AutoFlip方案、潜望长焦方案、80dB光学麦克风、超薄侧键方案等行业首创产品和技术,加速轻薄化趋势[22] - 受益于AI手机对语音交互的高需求,MEMS麦克风业务预计2025年收入相比2024年增幅超过50%[29] - 与苹果公司合作长达17年,苹果首席运营官近期参观了公司首条全自动化超薄均热板生产线[7] 财务表现与品牌战略 - 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33.2亿元,同比增长18.4%[29] - 品牌战略三大支柱为技术追求、成就客户和自我升维,公司专利申请量已超1.8万件[27] - 客户矩阵从高端手机、高端车向豪华档位升级,例如与Naim合作打造极氪9X国产超豪华SUV[27]
英伟达盘前涨超3%,史上首家5万亿美元市值公司或将诞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9:02
10月29日美股盘前,英伟达股价涨超3%,若保持至开盘后,将成为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 消息面上,在当地时间周二举行的GTC华盛顿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放出多个大招。 GPU支柱上,Rubin和Blackwell芯片的预期销量超过5000亿美元; 6G领域,英伟达投资入股诺基亚,还联合电信公司推AI-RAN; 在量子计算界,英伟达推新互联技术NVQLink,将GPU计算与量子处理器联合,以构建加速量子超级计算机; 面向物理AI,英伟达与Uber合作无人驾驶,机器人、AI工厂稳步前行。 算力印钞机: GPU可见收入超5000亿美元 Blackwell仍处于热销状态,即便有Rubin新架构在路线上,Blackwell的市场需求仍非常强劲。黄仁勋表示,过去几个季度英伟达已出货600万颗Blackwell GPU。而前一代Hopper架构芯片平台在全生命周期中(2023年-2025年),总出货量为400万颗,收入1000亿美元。 对比来看,数据中心对GPU的需求还在爆发式增长中,目前预估的5000亿美元,几乎等于2023年全球半导体总产值。目前,数据中心业务几乎代表了英伟 达估值的核心,是近年英伟 ...
英伟达盘前涨超3%,史上首家5万亿美元市值公司或将诞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8:56
作者丨倪雨晴 编辑丨张伟贤 视频编辑 丨 杨浩凯 10月29日美股盘前,英伟达股价涨超3%, 若保持至开盘后,将成为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 。 消息面上,在当地时间周二举行的GTC华盛顿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放出多个大招。 GPU支柱上,Rubin和Blackwell芯片的预期销量超过5000亿美元; 6G领域,英伟达投资入股诺基亚,还联合电信公司推AI-RAN; 在量子计算界,英伟达推新互联技术NVQLink,将GPU计算与量子处理器联合,以构建加速量子超级计算机; 面向物理AI,英伟达与Uber合作无人驾驶,机器人、AI工厂稳步前行。 算力印钞机: GP U可见收入超5 0 0 0亿美元 目前,Blackwell是英伟达最核心的算力印钞机。按照规划,英伟达将在2026年上市下一代Vera Rubin芯片,后继版本Rubin Ultra预计2027年 推出,更远期架构是2028年的Feynman。 在这次GTC上,黄仁勋透露了惊人的销售数据。他表示, 截至2026年的未来五个季度,Blackwell与Rubin的可见收入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 订单量约为2000万颗GPU 。 此次,黄仁 ...
完整全文丨黄仁勋GTC十月主旨演讲:开启AI新纪元,新工业革命的蓝图
创业邦· 2025-10-29 18:32
来源丨 Web3天空之城 昨晚在华盛顿特区的GTC大会上,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 整个行业描绘了一幅通向新工业革命 的详尽蓝图。在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中,他系统性地阐述了AI如何从根本上重塑计算范式,并发布了革 命性的Blackwell平台,定义了"AI工厂"这一全新基础设施概念。这是一次产品迭代,也是一场关于 未来生产力、创新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宣言。 昨晚做了这场演讲, 英伟达的市值已经马上要突破5万亿了.. 核心观点摘要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工具,人工智能是工作。这是深刻的差异。实际上,人工智能是可以真正使用工 具的工人。" "摩尔定律已经基本终结……我们称之为极限协同设计。英伟达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家真正从一张白 纸开始,可以同时考虑新架构、新芯片、新系统和新软件的公司。" "我这里所说的计算机就是一个工厂。它运行人工智能,其目的是为了生产尽可能有价值的代币…… 这绝对是一个AI工厂。" "物理AI需要三台计算机:一台用于训练模型,一台用于在数字孪生中模拟,一台用于操作机器人。 这三台计算机都运行CUDA。" "就像电力和互联网一样,人工智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每家公司都会使用它。每个国家都会构 建它 ...
小鹏汽车将在小鹏科技日展示量产Robotaxi新进展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8:11
小鹏汽车战略与产品进展 - 公司即将在小鹏科技日上全面展示人工智能与智能驾驶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 [1] - 量产Robotaxi产品的最新进展将是最大看点 标志着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重大战略突破 [1] - 公司计划在明年全球首发前装Robotaxi汽车 [1] - 通过前装量产方案 公司有望在成本控制、系统稳定性和规模化部署方面建立核心竞争力 [1] 智能驾驶行业趋势 - 2025年1至8月 L2及以上辅助驾驶车型累计销量达925.6万辆 渗透率为64.17% [2] - 同期L2++及以上车型累计销量达344.78万辆 占L2及以上车型总量的37.25% [2] - 智驾快速渗透得益于智驾平权、燃油车智能化以及端到端技术的颠覆性突破 [2] - 行业竞争进入长期阶段 智驾技术发展从前沿探索转向求稳务实 [2] 主要车企智驾战略分野 - 小鹏汽车更倾向于聚焦世界模型的应用 [2] - 蔚来发展智驾是为了弥补其短板 [2] - 理想汽车正从大组织向小团队转型以提升效率 [2] - 千里科技(吉利)可能旨在软件上对标引望 进行生态整合 [2]
英伟达冲击5万亿美元!黄仁勋透露GPU、6G、量子计算等重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5:05
GPU支柱上,Rubin和Blackwell芯片的预期销量超过5000亿美元;6G领域,英伟达投资入股诺基亚,还 联合电信公司推AI-RAN;在量子计算界,英伟达推新互联技术NVQLink,将GPU计算与量子处理器联 合,以构建加速量子超级计算机;面向物理AI,英伟达与Uber合作无人驾驶,机器人、AI工厂稳步前 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黄仁勋的一场深夜演讲发布,直接将英伟达市值带上4.9万亿美元,距离5万亿美元算力帝国,一步之 遥。 在这场GTC华盛顿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继续放大招。 当外界还在观察这家4万亿体量的企业时,这家AI巨头继续超前进化。从硅谷到华盛顿,从AI模型的狂 潮到底层算力的重塑,黄仁勋为加速计算、为人工智能规划了新的蓝图。 算力印钞机:GPU可见收入超5000亿美元 目前,Blackwell是英伟达最核心的算力印钞机。按照规划,英伟达将在2026年上市下一代Vera Rubin芯 片,后继版本Rubin Ultra预计2027年推出,更远期架构是2028年的Feynman。 在这次GTC上,黄仁勋透露了惊人的销售数据。他表示,截至2026年的未来五个季度,Blac ...
「美队」老黄深夜扔出地表最强GPU!算力百倍狂飙,下次改演雷神
猿大侠· 2025-10-29 12:42
编辑:桃子 好困 【导读】 凌晨,老黄GTC主题演讲华盛顿首秀,直接亮出下一代GPU核弹——Vera Rubin,性 能狂飙100倍。目前,Blackwell已全面量产,2026年底两大GPU王牌预计爆赚5000亿美金。 英伟达GTC大会,首次在华盛顿召开。 在近两小时演讲中,老黄不仅再次上演了一波AI美队,而且还给出了AI时代独一份的洞察—— AI不是工具,而是会用工具的「工人」。 当老黄首次掏出下一代「杀手锏」Vera Rubin超级芯片时,全场都震撼了。 相较于九年前,他亲手交付给OpenAI的首个超算DGX-1,性能足足提升了100倍。并且明年就能量 产。 当然,老黄的野心远不止于硬件。接下来的一系列震撼合作,将英伟达的AI帝国展示在了所有人面 前: 在三大Scaling Law驱使下,英伟达内部早已形成了良性正循环。 老黄预测,在2026年底前,仅凭「Blackwell+Rubin」就足以冲击5000亿美元的营收。 而且,这一数字还未将中国市场计算在内。 下一代Vera Rubin首秀 性能狂飙百倍 现场,老黄再次搬出了,未来三年英伟达GPU路线图,从Blackwell,到Rubin,再到Feynm ...
黄仁勋凌晨炸场:6G、量子计算、物理AI、机器人、自动驾驶全来了!AI芯片营收已达3.5万亿|2025GTC超全指南
AI前线· 2025-10-29 08:40
英伟达GTC大会核心观点 - 英伟达在GTC大会上宣布了广泛的战略合作与技术愿景,涵盖6G通信、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旨在推动AI从工具向主动执行者转变,构建未来的“AI工厂”基础设施 [2][6][17][56] - 公司股价在大会当日上涨约5%,总市值逼近5万亿美元,创下新高 [9] - AI芯片Blackwell和Rubin的订单总额已达到5000亿美元 [8]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与诺基亚合作共建6G AI平台,推出Aerial RAN Computer Pro (ARC-Pro),并计划投资10亿美元,目标是将AI融入无线网络核心,升级全球数百万个基站 [3][10][13] - 与Uber合作计划在全球部署1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推动机器人出租车商业化 [15] - 与美国能源部、甲骨文合作打造7台AI超级计算机,其中阿贡实验室的系统算力将达到2,200 exaFLOP [16][20] - 与Palantir、CrowdStrike、Synopsys等行业巨头合作,将AI能力嵌入数据处理、网络安全、芯片设计等垂直领域 [15][28] - 其模型与库已深度集成进亚马逊云科技、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等主流云平台及ServiceNow、SAP等SaaS系统 [28] 前沿技术发展方向 - 在量子计算领域,推出NVQLink互联架构,连接传统GPU与量子处理器,并依赖GPU超算系统进行控制与纠错 [20] - 在具身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提出“三计算机”体系:Grace Blackwell AI计算机用于模型训练、Omniverse用于数字孪生仿真、Jetson Thor用于实际执行,形成物理智能闭环 [23][24] - 公司投资并合作Figure AI等具身智能公司,加速下一代机器人研发 [6][25] - 开源模型生态强大,已有23个模型登上性能榜单,并持续投入 [28] AI的重新定义与未来愿景 - AI被定义为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其核心是从基于规则的程序设计转向基于数据的学习模式 [32][33] - AI正从被动工具转变为主动执行者,具备使用工具、制定计划、理解需求的能力 [34][35] - 未来计算的基础设施是“AI工厂”,其核心是使用GPU将能源转化为智能,以生产Token为目标,算力成为新的生产资料 [40][41][52][53] - AI的发展受两条指数曲线驱动:AI使用指数(智能与算力增长)和AI采用指数(用户体验与使用规模),二者形成正反馈循环 [46][47][48] - 推动AI前进需要“极致协同设计”,在芯片、封装、互联、系统、算法、应用等每一层同时创新,超越摩尔定律的限制 [49][50][51]
黑芝麻智能(02533.HK):物理AI芯片黑马 迎来产品与客户双拐点
格隆汇· 2025-10-29 03:28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技术周期与市场需求共振,2025年可能是中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级芯片放量元年,技术向上突破与向下普及双线并进 [1] - 预计至2028年,中国及全球乘用车市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系统级芯片规模将分别达到496亿元和925亿元,2023至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为28.6%和27.5% [1] - 主流汽车制造商推动“智驾平权”,在20万以下车型中推广搭载中阶算力芯片的智能驾驶方案,有望进一步打开中高阶智能驾驶芯片增量市场 [1] 产业链竞争格局 - 长期来看,仅头部车企会自研芯片,第三方芯片厂商下游市场空间可能超出预期 [2] - 低端智能驾驶方案将成为各车型标配,竞争核心在于同质化方案下的更低供应成本 [2] - 中端及少部分高端方案是第三方供应商竞争重点,比拼重点为方案的性价比 [2] - 高端方案为自研主战场,竞争核心在于企业对智能驾驶/物理AI领域的理解深度、组织效率及资源倾斜度 [2] 公司竞争力分析 - 公司具备健全的硬件产品矩阵,并与算法公司建立广泛产业联盟以补足算法能力 [2] - 管理团队具备技术前瞻性,战略布局了跨域计算芯片及机器人相关业务,可能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极 [2] - 公司积极开拓客户,定点量产车型持续增加,重点客户突破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为19.7亿元,为产品开发和新业务探索提供保障 [2] 公司财务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50亿元、16.16亿元、23.4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9.23%、90.12%、45.05% [3] - 因处于前期研发投入和客户拓展关键时期,采用市销率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销率约为17.8倍 [3]
索辰科技20251028
2025-10-28 23:31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物理人工智能(AI)、机器人仿真与训练、低空经济、风电、半导体集成电路(CEE)[2][3][5] * 公司:索辰科技(A股/H股市场稀缺的CAE龙头企业)[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传统CAE主业市占率较高约4.5%-5%[2][4] 产品能力强[2][6] 受益于国产化率、渗透率及正版化率提高[2][6] * 预计2025年总收入接近5亿元[2][4] 同比增长约30%[2][4] 其中并表力控科技带来约4000万元收入[17] 物理AI收入上半年约375万元[2][5] 占总收入6.5%-7%[2][5] * 预计2026年收入达到6.2亿元左右[2][6] 未来几年复合增速预计保持25%[4][17] 利润率有望恢复至25%-30%[2][6] 新业务布局与进展 * 推出"开物"物理AI平台[2][5] 对标英伟达Omniverse[2][5] 发布具身智能和机器人训练平台[2][5] * 致力于成为仿真平台商[2][11] 为泛机器人领域客户提供数据和动作模块[2][11] 发布开物平台四层架构和机器人仿真训练平台[2][11] 缩小Real to Sim差距[2][11] * 在风电领域通过物理AI平台优化风机设计[2][11] 在低空经济中标绍兴3000万元订单[2][11] 每平方公里建设成本150-300万元[11] 市场竞争与国产替代 * 中国CAE市场高壁垒[4][13] 国外巨头(Ansys、西门子、达索)占据大部分份额[4][13] 索辰是国内独家头部CE国产化公司[3][4] * 受益于国产替代政策[3][4] Ansys中国区增速显著慢于索辰[4][13] 公司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对基本面无影响[4][15] 因公司百分百对内销售[15]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机器人产业面临数据泛化和精细度问题[2][9] 仿真数据能降低成本、缩短时间、增加数据多样性[2][9] 英伟达、银河通用、Scale等企业已大量使用仿真合成数据[2][10] * 中国CAE市场潜力长期可达150亿元[4][18] 索辰有望占据20%份额[4][18] 对应30亿元收入[18] * CEE(微观尺度多物理场耦合)市场前景广阔[16] 因半导体行业小型化、集成化需求[16] EDA厂商看重CEE企业所具备的耦合场分析能力[16] 其他重要内容 公司战略与估值 * 公司产品布局全面[4][13] 尤其在多物理场、云化产品及AI领域领先[4][13] 通过并购拓展行业渠道及补齐硬件业务[4][14] * 2025年及2026年目标估值分别为100亿和124亿元[7][18] 长期估值天花板可达300亿元左右[4][18] 当前PS估值中位数约20倍[7][18] 认为估值合理且有上涨空间[7][18] * 物理AI业务2025年全年目标3000万元[2][5] 2026年目标5000万元[2][5] 在低空订单落地快情况下有望超额完成[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