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投资

搜索文档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锦龙股份拟购买深圳本贸29.32%股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08:57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 - 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动工商变更登记并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 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银集团持有的瑞信证券36.01%股权对价为9135万美元(约合6.5亿元人民币)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瑞信证券49%股权对价为1.24亿美元(约合8.85亿元人民币) [1] - 证监会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依法受让瑞信证券85.01%股权 [1] - 北京国资参股的券商增至5家包括中信建投证券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及北京证券 [1] - 外资背景券商本土化进程加速公司治理结构及战略方向将更贴近本土市场 [1] - 国资系券商规模扩张或带来行业格局调整业务竞争可能加剧 [1] 锦龙股份拟购买深圳本贸29.32%股权 - 锦龙股份拟购买深圳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32%股份 [2] - 此举被视为锦龙股份在算力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深化 [2] - 2024年4月锦龙股份与专业机构共同投资成立项目公司在广东地区合作开展智算中心建设及运营业务 [2] - 锦龙股份推动公司业务逐步转型算力转型之路再添新动力 [2] 公募基金科创板配置比例创新高 - 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科创板股票配置比例为15.36%较一季度末提升0.1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3] - 科创板超配比例由7.5%提升至7.72% [3] - 科创板主题基金阵营加速扩容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 [3] - 机构人士表示将加大科创板主题产品的布局科创成长层指数产品可期为硬科技投资注入新动能 [3] - 市场对硬科技领域的认可可能影响相关公司估值 [3] 年金计划加速配置基金资产 - 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中有9名为年金计划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4] - 年金投资者持有上市基金的规模约为60亿元出头与2022年底相比实现逾300%增长 [4] - 年金计划自身规模几万亿元配置公募基金空间依然较大 [4] - 机构资金对科技板块长期看好可能提升相关公司估值 [5]
国内硬科技企业现状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7-22 02:33
投前阶段 - 研发团队声称技术领先但实际可能夸大 团队规模号称上千人但真实性存疑[1] - 产品参数宣称行业领先但缺乏验证 客户群体号称均为大厂但未提供具体名单[1] - 产能建设处于规划阶段 竞对分析过于简单化 缺乏客观评估[1] 投后阶段 - 财务数据不透明 拒绝提供财报 毛利率持续为负[1] - 销售数据存在矛盾 声称产品售罄但收入均为汇票形式[1] - 现金流状况恶化 账期长达半年 注册资本未实缴[1] 退出阶段 - 公司治理混乱 总部频繁搬迁 核心团队持续裁员[1] - 产品线不稳定频繁变更 上市辅导声称有绿色通道但进度延迟[1] - 现金流濒临断裂 行业竞争激烈但缺乏有效应对策略[1] - 退出机制失效 回购承诺无法兑现 实际控制人失联[1] - 法律纠纷频发 公司印章被抢夺 涉及司法诉讼[1]
7.28亿,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三关
FOFWEEKLY· 2025-07-21 17:58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募集情况 -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完成7 28亿元三关募集 资金规模较大 [1] - LP结构多元化 包括地方政府 头部金融机构 市场化母基金 产业上市公司创始人及高管 以及高校母基金 [1] - 高校支持方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和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 这两所高校在硬科技领域具有深厚研究积累与产业影响力 [1] LP构成详情 - 产业方LP包括卓胜微 迈为股份 实朴检测 蓝海华腾等硬科技上市公司及创始人 [1] - 基石投资方为策源资本 [1] - 其他LP包括成都交子 中金资本 浙江金控 华义创投 衢州金控 香洲正菱等头部金融机构及市场化母基金 [1] 历史基金表现 - 硬科技一期基金累计投资24个项目 其中11家已完成IPO 包括中微半导 苏州天脉 珠海冠宇 达瑞电子等 另有2家在IPO进程中 DPI接近2倍 [1] - 硬科技二期基金已有4个项目进入IPO申报阶段 6家企业将于未来两年进入申报 [1] - 两期基金IPO命中率超50% 表现优异 [1] 其他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报名启动 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3] - 一级市场出现管理费焦虑现象 [3] - 上市公司近期热衷设立并购基金 [3]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三关7.28亿,LP结构突破“不可能三角”
观察者网· 2025-07-18 17:24
募资环境与LP结构 - 当前一级市场募资环境持续承压 机构面临的挑战在于构建兼具稳定性与产业协同效应的LP结构 需平衡国资LP的合规返投要求 金融机构对DPI的严苛考核 以及吸引产业资本实现深度资源绑定 [1] - 长石资本近期完成7.28亿元三关募集 LP结构突破"不可能三角" 包括地方政府 头部金融机构 市场化母基金 以及高比例产业上市公司创始人及高管出资 同时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和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支持 [1] - LP构成涵盖卓胜微 迈为股份 实朴检测 蓝海华腾等硬科技上市公司及创始人 策源资本作为基石投资方 成都交子 中金资本 浙江金控等头部金融机构及市场化母基金共同组成多元平衡结构 [1] 投资业绩与Founders'Fund理念 - 长石硬科技一期基金累计投资24个项目 11家完成IPO 包括中微半导 苏州天脉 珠海冠宇 达瑞电子等 2家处于IPO进程中 DPI接近2倍 二期基金4个项目进入IPO申报阶段 6家将于未来两年申报 两期基金IPO命中率超50% [2] - Founders'Fund理念强调成为产业生态"共生体"而非"猎手" 构建穿越周期的产业深度协同生态网络 非简单出资关系或单向资源输送 [2] - LP和GP团队集聚华为 OPPO 比亚迪 海康威视 卓胜微等产业领袖出资 创始管理团队平均产业从业经验超20年 形成正向协同循环 [3] 投资方法论与退出策略 - 长石资本采用"70%/90%/100%"硬科技投资方法论 投前需对项目有90%理解 70%时间用于服务 以100%退出为目标 [4] - 团队以研究为驱动 构建覆盖技术路线 供应链 客户及二级市场的"产业地图"认知体系 依托"百人会"机制链接产业关键人与创业者 [4] - 硬科技一二期基金超50%项目已完成上市或进入IPO申请阶段 已退出项目无一本金损失 实现100%退出 [4] - 二级市场团队构建多维度IPO退出时点判断框架 硬科技一期基金11个IPO项目中 超八成把握住市场窗口期实现预期收益 [5] AI时代投资布局 - 长石资本在生成式AI浪潮下围绕三条主线布局:以数智中心为底座的AI基础设施 具身智能 AI应用层与终端交互创新 [5] - AI基础设施方向已投资赛丽科技(独立晶圆级测试系统Fabless硅光公司) 芯动力(RPP芯片架构应用于联想AI PC) 三时纪(解决GPU芯片翘曲问题的二氧化硅微球材料) [6] - 具身智能和AI应用层方向已储备多个项目 通过前置化投资布局成为观察投资机构穿越周期的研究样本 [6]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17 22:07
公司融资情况 - 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华仓资本 [1]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大、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及北航 [2] - 专注力觉传感器研发 产品包括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 [2] - 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医疗手术机器人等高精尖场景 [2] - 国内少数能量产高端力觉感知器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融资用途 - 持续加码小尺寸、超高精度、高带宽力觉传感器的底层研发 满足人形机器人"指尖级"力控需求 [3] - 组建欧洲、美洲本地化技术商务团队 加速全球化市场渗透 [3] - 面向医疗、汽车、3C等高端制造推出模块化解决方案 [3] 投资逻辑 - 公司在力觉算法、MEMS微纳加工、封装标定等环节形成闭环 技术壁垒高 [4]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0→1拐点 对六维力传感器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4] - 创始团队兼具航天级工程经验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4] - 已切入多家头部整机厂供应链 验证路径清晰 [4] 行业与政策背景 -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与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相继落地 [5] - 政策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5] - 公司在核心器件上实现国产可控 [5] - 中国硬科技投资正从"国产替代"迈向"全球定义"新阶段 [5]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三关7.28亿,Founders’ Fund模式实现超50% IPO命中率
投中网· 2025-07-14 11:09
募资环境与LP结构 - 当前一级市场募资环境承压 机构面临构建稳定性与产业协同效应LP结构的挑战 需平衡国资LP合规返投要求 金融机构DPI考核 产业资本资源绑定等多维度需求[1] - 长石资本完成7 28亿元三关募集 突破"不可能三角" LP结构包括地方政府 头部金融机构 市场化母基金 以及高比例产业上市公司创始人及高管出资 同时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 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支持[1] - 具体LP构成涵盖卓胜微 迈为股份 东微半导等硬科技上市公司及创始人 策源资本作为基石投资方 成都交子 中金资本 浙江金控等金融机构及市场化母基金[2] 投资业绩与策略 - 硬科技一期基金投资24个项目 11家完成IPO 2家处于IPO进程中 DPI接近2倍 二期基金4个项目进入IPO申报阶段 6家企业未来两年申报 两期基金IPO命中率超50%[4] - 坚持"70%/90%/100%"投资方法论 投前需90%理解项目 70%时间用于服务 100%退出为目标 依托产业地图认知体系和"百人会"机制实现精准研判与高效赋能[7] - 已退出项目无本金损失 实现100%退出 硬科技一二期基金超50%项目完成上市或进入IPO申请阶段[7] 退出机制与产业协同 - 构建多维度IPO退出时点判断框架 通过产业周期研判 企业盈利拐点捕捉实现前瞻性预判 硬科技一期基金11个IPO项目中超八成把握住市场窗口期实现预期收益[8] - 对不具备IPO条件的项目推动战略并购整合 多个项目实现良好退出收益回报[8] - Founders' Fund理念形成产业深度协同网络 集聚华为 OPPO 比亚迪等产业领袖型LP 管理团队平均产业从业经验超20年 被投企业成功后作为新LP加入形成正向循环[5] AI时代投资布局 - 围绕生成式AI技术扩散规律布局三条主线:以数智中心为底座的AI基础设施 具身智能 AI应用层与终端交互创新[9] - AI基础设施领域已投资赛丽科技(国内唯一拥有独立晶圆级测试系统Fabless硅光公司) 芯动力(全球领先RPP芯片架构) 三时纪(首创合成法工艺二氧化硅微球材料)[9] - 在具身智能和AI应用层方向储备多个项目 进行前置化投资布局[9][10]
从宇树到微分智飞,解码光速光合的“投资密码”
金投网· 2025-07-09 10:20
光速光合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与布局 - 公司以全球化视野和实证方法论为核心,精准卡位具身智能赛道技术拐点,投资案例包括宇树科技、自变量机器人和微分智飞[1] - 通过"择时+择势"策略平衡早期风险与成长期溢价,避免"投早死"或"追高成本"[3] - 依托全球科研网络捕捉前沿趋势,同时重视客户反馈与场景验证[1][2] 宇树科技投资案例 - 2024年以35亿估值投资宇树科技,看好其运动控制算法与供应链优势,预计该公司具备千亿级规模潜力[4][6] - 生成式AI技术突破为四足机器人向人形机器人演进提供可能性,宇树快速推出两代产品验证技术实力[4][5] - 宇树产品获英伟达、谷歌等全球科技巨头采购,在可靠性和性价比方面获得客户高度认可[5][6] 自变量机器人投资案例 - 2024年末联合领投数亿元Pre-A++轮融资,该公司聚焦"通用具身大模型"研发[7][8] - WALL-A模型展现零样本泛化能力,在柔性物体操作等复杂任务中表现突出[8] -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半完成7轮融资,累计金额超10亿元,显示行业高度认可[8] 微分智飞投资案例 - 2025年5月领投数千万元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投资后估值快速翻倍[1][9] - 公司突破传统无人机设计局限,开发全球首个非结构化场景自主飞行集群系统[9] - 产品融合无人机与具身智能概念,在飞行机器人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9][10] AI基础设施投资布局 - 关注液冷散热、光模块升级、可控核聚变等AI相关硬件技术趋势[11][13] - 早期投资中际旭创验证"硬科技长周期投资"方法论,该公司收入12年增长超30倍[11][14] - 坚持"胜率与赔率平衡"策略,既投爆发性项目也布局底层技术网络[11][13] 行业趋势与投资理念 - 具身智能成为热门赛道,2025年上半年天使轮估值过亿项目数量激增[7] - 中国科技企业逐步占据全球AI供应链关键环节,有望涌现百亿美金级巨头[14] - 投资决策注重技术趋势前瞻洞察与客户验证相结合,避免单纯概念炒作[2][4][6]
时报观察丨政策红利收实效 创投市场添暖意
证券时报· 2025-07-05 08:02
创投市场复苏趋势 - 上半年机构LP出资规模同比激增50%,投融资规模降幅显著收窄,IPO退出项目数量增幅超20%,多项核心指标集体反弹[1][2] -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包括2024年新"国九条""创投十七条"、2025年初国办1号文及5月七部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旨在畅通募投管退全链条并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2] 市场回暖的多维度表现 - 投资端活跃度提升,AI与人形机器人企业(如DeepSeek、宇树科技)崛起形成硬科技投资新风口,机构尽调频次增加[2] - 资金端呈现"长钱入市"特征:国家大基金三期设立三只股权基金(规模近2000亿元),银行AIC基金集中备案,保险与社保基金加速布局[2] - 退出端结构性改善,港股IPO市场活跃度高涨,并购重组案例量增质升,S基金交易规模扩大[2] 市场回暖的核心逻辑与挑战 - 二级市场估值修复与退出预期改善是募资、投资回暖的核心逻辑,创投机构普遍将提升DPI作为核心目标[3] - 市场化资金投资情绪待激活,长线资金入市规模需扩大,IPO退出通道需进一步畅通以实现全链条良性循环[3] 行业未来展望 - 政策红利释放叠加市场机制自我修复,创投行业将向更具韧性、更富效率的新发展阶段迈进[3]
国资创投下一站的故事这样讲
经济观察报· 2025-06-19 16:58
政策导向与改革方向 -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聚焦引导国企基金"投早投小投硬",强调科技属性和技术价值 [2][4] -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推进会部署改革工作,要求央企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 [3][4] - 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湖北等地已探索"投早投小投硬"模式,浙江科创母基金为早期实践案例 [5][7][15] 地方实践与机制创新 - 浙江省设立三大基金群(产业集群基金、专精特新基金、科创母基金),形成联动支持模式,将科创母基金周期延长至15年并放宽子基金考核 [16][17] - 浙江省明确单支专精特新基金和科创母基金亏损40%以内不启动责任认定程序,建立容错机制 [18] - 上海国际集团设立10亿元早期硬科技基金,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构建产业联盟并提供投后增值服务 [35][36][39][42] 典型案例与投资逻辑 - 浙创投2019年投资华海清科(年收入3500万元、亏损3600万元),看重其作为国内唯一12英寸CMP设备商的稀缺性,最终实现15.6倍回报(累计回收4.7亿元) [20][21][30][32] - 上海国际集团硬科技基金建立项目筛选评估机制,设计多元化退出路径(IPO、并购、股权转让) [42][43] - 北京市国资委要求投资围绕新产业新赛道,避免"内卷式"竞争和盲目多元化 [45][48] 行业挑战与建议 - 国有资本风险容忍度不足、早期项目退出路径单一、跨部门协同机制待完善为当前主要挑战 [9][49] - 专家建议通过国家级基金引领、优化创新投资策略、完善长周期评价机制来提升增量投入 [49] - 需构建场景化合规免责机制,减轻因市场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失败的管理责任 [50]
“投资家网·2024-2025年度基金合伙人榜单”盛大开启
搜狐财经· 2025-06-09 21:01
募资端变化 - 人民币基金募资占比达98.5%,国资背景LP贡献超93%的募资总额,市场化LP持续退出 [2] - 2025年一季度外币基金仅募资45亿元,同比暴跌70%,市场几乎由国资统治 [2] 投资端趋势 - 半导体、IT、机械制造、生物科技四大领域占年度总投资额的64.9%,半导体投资逆势增长12.2% [2] - 长三角硬科技投资领跑全国,获投案例占全国总比例的35%,华中地区增速15% [2] - 北上广深交易额占比降至68%,区域分化加剧 [2] 退出端动态 - 2024年境外IPO数量同比增长12%,实际退出达22.14亿元,港股、科创板成科技公司主通道 [3] - 2025年港股跃升全球IPO募资王座,并购案例环比增长136%,S基金交易折扣率超40% [3] 政策与监管影响 - 2025年《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政府引导基金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 - 注册制全面落地推动IPO提速,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优化上市制度 [3] 行业格局演变 - 头部机构基金管理规模占比超70%,中小GP加速出清,CVC活跃度提升 [3] - 400多家上市公司参与股权投资,行业优胜劣汰加剧 [3] 榜单评选信息 - 评选对象包括VC/PE、CVC、母基金,依据募集规模、投资/退出案例数量、在管基金业绩等 [6] - 人物榜标准涵盖明星案例、曝光度等,通过打分形式综合考量 [7] - 评选流程包括调研问卷、数据核实、数据库核对等环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