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置换
icon
搜索文档
“粮食第一股”收年报问询函,公司这样回复!
中国基金报· 2025-06-30 09:43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27亿元,同比下降12.19%,归母净利润223万元,同比下降83.94%,扣非净利润-256万元 [6] - 粮油食品加工业务收入27.77亿元,同比下降6.66%,但若按2023年数据25.79亿元计算则同比增长7.69% [6] - 农产品贸易类收入12.55亿元,同比下降13.53%,但分产品表中显示为15.56亿元,同比下降12.45% [6] - 净利润下降主要因农产品贸易业务板块利润下滑,且已通过资产置换减少该业务影响 [7] 乳业业务分析 - 乳业收入9662万元,同比下滑15.21%,但毛利率上升6.85个百分点至36.04% [9] - 生奶采购成本下降导致成本总额减少453.86万元,毛利率增加4.7%,包装物集中采购降低成本143.09万元,毛利率增加1.48% [9] - 低温奶占乳制品销售总额86.65%,销售半径短(300公里内),运费成本低,且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从27.12%提升至54.38% [10] - 常温奶销售占比仅13.35%,对整体毛利率影响有限 [10] 预付账款与资产置换 - 2024年末预付款项余额1.24亿元,占流动资产13.81%,前五名预付对象占比70.02%,预付对象较2023年差异显著 [12] - 差异原因包括资产置换置出饲料贸易业务子公司,以及调整产业链职能由专门公司负责核心农产品采购 [13] - 除关联方湖南嘉合晟贸易有限公司外,其他预付对象与控股股东无关联关系 [13] 市场表现 - 截至6月27日收盘,公司市值为44.28亿元 [14]
“粮食第一股”收年报问询函,公司这样回复!
中国基金报· 2025-06-30 09:30
年报问询函核心问题 - 公司收到上交所关于2024年年报的问询函,涉及三方面问题:粮油食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贸易收入数据差异、乳业收入下降但毛利率上升、预付对象变化较大[2][5][6] - 公司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回复并于6月29日发布公告[2] 业绩大幅下滑及收入数据差异 - 2024年营业收入46.27亿元同比下降12.19%,归母净利润223万元同比下降83.94%,扣非净利润-256万元[8] - 粮油食品加工业务收入27.77亿元同比下降6.66%,但按2023年数据计算同比增长7.69%[8] - 农产品贸易类收入12.55亿元同比下降13.53%,但分产品表中显示15.56亿元同比下降12.45%[8] - 净利润下降主要因农产品贸易业务板块利润下降,公司已完成资产置换置出三家饲料贸易子公司[9] 乳业收入下降但毛利率上升 - 乳业收入9662万元同比下滑15.21%,毛利率上升6.85个百分点至36.04%[11] - 生奶采购价格下降导致成本总额减少453.86万元,毛利率增加4.7%[12] - 集中采购使包装物成本减少143.09万元,毛利率增加1.48%[12] - 低温奶占比86.65%,销售半径300公里内运费成本低[12] - 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从27.12%增至54.38%,低温奶毛利率同比增加8.61个百分点[13] 预付对象变化情况 - 2024年末预付款项1.24亿元占流动资产13.81%,前五名占比70.02%[15] - 预付对象变化原因:置出饲料贸易业务三家公司,不再从事相关贸易业务[15] - 调整产业链职能由专门公司负责核心大宗农产品采购,减少关联交易[16]
金健米业: 金健米业关于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30 00:1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19%至462,716万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3.94%至223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15.22%至-256万元 [1] - 粮油食品加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66%,但若按2023年数据计算则同比增长7.69%,农产品贸易类收入同比下降13.53% [1] - 公司于2024年11月完成资产置换,置入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和中南粮油食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置出三家从事饲料贸易业务的子公司 [1][6] 财务数据 - 模拟2023年初完成资产置换后,2024年总资产同比增长0.62%至177,300万元,净资产同比增长0.55%至71,927万元 [2]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13%至3,764万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项,开发多项新产品新工艺 [3][4] - 所得税费用率从2023年的79.49%降至2024年的57.86%,主要因部分亏损子公司由亏转盈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5] 业务板块分析 粮油食品加工 - 2024年收入277,739万元,同比下降6.66%,但主要经营主体净利润整体增长1,162万元 [6][8] - 金健植物油有限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6.90%,净利润同比下降55.01% [8] - 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2024年收入34,013万元,同比下降14.99% [8] 农产品贸易 - 2024年收入148,748万元,同比下降28.17%,净利润亏损161万元 [6][12] - 主要因2024年1-11月市场行情转淡及11月末置出三家子公司 [13] 乳品业务 - 2024年收入10,216万元,同比下降11.15%,毛利率上升6.85个百分点至36.04% [16] - 低温奶收入占比86.65%,毛利率40.71%,高于常温奶的4.83% [37] 休闲食品 - 湖南新中意食品有限公司2024年收入3,585万元,同比增长38.69%,但净利润亏损1,339万元 [16][17] - 毛利率不足5%,显著低于三只松鼠(24.25%)、盐津铺子(30.69%)等同行 [18] 客户与供应商 - 粮油食品加工业务前十大客户较为稳定,供应商因"以销定采"原则存在一定变化 [23][25] - 农产品贸易业务前十大客户变化较大,主要因资产置换及业务调整 [25] - 2024年末预付款项12,420万元,占流动资产13.81%,主要预付豆油、菜油等油脂采购款 [43]
安源煤业: 董事会关于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评估假设前提的合理性、评估方法与评估目的的相关性以及评估定价的公允性的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48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持有的煤炭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与江西江钨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赣州金环磁选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8,550万股股份(对应股比57%)进行置换,差额部分以现金补足 [1] 评估机构独立性 - 聘请深圳市鹏信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评估拟置入资产,北方亚事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评估拟置出资产 - 评估机构具备证券服务业务资质,与交易各方无关联关系或利益冲突,评估过程符合独立、公正原则 [1] 评估假设前提 - 评估假设前提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市场惯例,与评估对象实际情况一致 [1] 评估方法 - 对拟置出资产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并以该结果作为最终结论 - 对拟置入资产同时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评估,最终选用收益法结果 [1] 评估定价公允性 - 评估程序完整合规,方法符合标的资产特性,结果客观反映基准日资产价值 [2] - 董事会确认评估机构独立性、假设合理性、方法相关性及定价公允性 [2]
本钢板材(000761) - 2025年6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6 16:08
资产置换情况 - 交易方案需进一步论证和协商,标的资产范围、交易价格等未确定,确定后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存在方案调整、中止或取消的可能 [1] 可转债规划 - 可转债转股受市场影响大,目前转股溢价率较高,公司将密切关注转股情况,以市值管理为抓手落实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要求,做好债券兑付资金安排 [1] 出口情况 - 2025 年 1 - 5 月出口同比增长 14.3%,美国关税政策未产生直接影响但可能有间接影响,韩国对热轧产品反倾销调查对出口韩国有一定影响,公司正采取措施应对 [1]
广西广电与控股股东置换资产 不再经营广电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5-29 23:15
交易概述 - 公司控股股东北投集团拟将交科集团51%股权与公司持有的广电科技100%股权进行置换,交易作价均为14.11亿元,不涉及发行股份或现金支付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经营广电相关业务,转型为数智工程、勘察设计与试验检测、新材料及机电设备的生产与销售等业务 [1] 交易背景 - 公司原有广电业务受互联网及移动端冲击,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及使用频率持续下滑,传统业务呈现下滑态势 [1] - 本次交易旨在置出传统广电资产,置入行业前景良好的数智工程等资产,以提升净利润和持续经营能力 [1] 置入资产分析 - 置入资产主营业务为数智工程、勘察设计与试验检测、新材料及机电设备的生产与销售,行业发展与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相关 [2] - 2015年至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为行业提供强力市场需求 [2] - 置入标的在数智工程领域具备全过程解决方案能力,核心业务包括公路交通机电工程设计、研发、系统集成及施工 [2] 财务影响 - 交易完成后,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预计为31.9亿元,较交易前增加18.31亿元 [2]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交易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从91.04%降至75.76%,显著改善 [3] 业绩承诺 - 业绩承诺期为2025年度至2027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28亿元、2.07亿元、1.5亿元 [3] - 置入资产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盈利来源,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2][3]
《重组办法》新规落地,该公司资产置换后将成为A股第三大清洁能源运营商!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5-19 18:30
政策动态 - 证监会5月16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1] 公司资产重组进展 - 公司资产置换方案已获得国资委批复 [1] - 集团体内仍存在未注入资产 [1] 行业定位展望 - 资产置换完成后有望成为A股第三家清洁能源运营商 [1]
电投产融: 关于本次交易摊薄即期回报影响的情况及采取填补回报措施的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5-15 21:27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方式购买电投核能100%股权,同时置出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 财务影响 - 交易完成后资产总额从4783亿元增至12732亿元(2023年)或4583亿元增至11764亿元(2024年) [2] - 负债总额从1804亿元增至7785亿元(2023年)或1684亿元增至6963亿元(2024年) [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104亿元增至343亿元(2023年)或127亿元增至392亿元(2024年) [3] - 资产负债率从37.72%升至61.14%(2023年)或36.76%升至59.19%(2024年) [3] - 营业总收入从574亿元增至1070亿元(2023年)或608亿元增至1101亿元(2024年) [3] 整合措施 - 加快对电投核能采购、销售、财务及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发挥规模效应与业务协同 [4]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的高效运作机制 [5] - 修订《公司章程》利润分配条款,强化现金分红政策以保障投资者回报 [6] 承诺事项 - 公司董事及高管承诺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并将薪酬制度与填补回报措施挂钩 [6][7] - 控股股东承诺不干预上市公司经营,若违规将承担赔偿责任 [8]
南京化纤: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关于评估机构独立性、评估假设前提合理性、评估方法与评估目的相关性及评估定价公允性的独立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12 22:36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南京工艺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1] - 江苏华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被聘请为本次交易的评估机构并出具《评估报告》[1] 评估机构独立性 - 江苏华信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业务经验胜任本次评估工作[1] - 评估机构及经办人员与交易各方无关联关系仅收取专业费用保持独立性[1] 评估假设前提 - 评估假设基于行业实际情况和资产运营状况符合国家法规及市场惯例[2] - 未发现与评估假设相悖的事实假设前提合理[2] 评估方法相关性 - 评估目的是确定置入/置出资产市场价值为交易提供参考依据[2] - 采用合规方法符合资产实际情况数据来源可靠结论合理[2] 评估定价公允性 - 评估程序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结果反映基准日资产真实状况[2] - 交易价格以备案评估结果为参考经协商确定符合法律法规[2] 独立董事结论 - 评估机构独立假设合理方法相关定价公允结论符合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3]
想要掘金欧美“高利润”市场,新能源中企如何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5-09 18:19
全球新能源企业出海欧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全球主要经济体科技与产业竞争加剧,欧美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并加强本土化产业政策,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构成压力 [1] - 中国新能源企业的优势在于全系统产业链完整性、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1] - 欧美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和升级需求迫切,将为电网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大规模投资机遇 [1] - 中国企业已从"产品出海"向"生产、服务及供应链出海"延伸,欧美市场因其成熟度、政策稳定性和基础设施完备性对中国企业具有吸引力 [1] 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欧美的主要挑战 - 发达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长期性防御导致准入门槛高、成本高昂等问题 [2] - 产能本地化要求企业在运营交付能力、组织架构与团队管理、成本管控等方面提升水平 [2] - 发达市场的高监管和合规要求需要企业进行充分研究并建立系统性战略规划 [6] 中国新能源企业应对贸易壁垒与政策波动的策略 - 多区域分散产能,从"中国+1"模式向"+N"模式扩展,优先选择政策窗口地区并探索境外经贸合作区布局 [3] - 实行技术品牌双驱动战略,提升核心技术并通过认证合规塑造高质量品牌形象 [3] - 纵向从制造向服务和消费深耕实现"端到端"闭环,横向加强与关联企业和专业服务业的战略合作 [4] - 优化投资后风控体系,构建跨境内控框架,确保运营稳定性 [4] 美国市场的特殊挑战与应对模式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提升了对中企出海和贸易壁垒的关注度,新能源行业受影响显著 [4] - 欧美市场产品毛利率高于国内已处于"红海"状态的新能源市场 [4] - 资产置换或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资本出海美国的参考模式,如天合光能通过出售厂房获得现金、票据和股份实现本土化 [4][5] - 技术输出、占小比例股份的形式可能成为未来较为可行的出海路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