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通信
搜索文档
黄仁勋,重大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29 12:15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在GTC主题演讲中展示了其在6G通信、量子计算、AI工厂及机器人技术等多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旨在通过大规模投资AI基础设施确保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并推动产业回归 [1][12] 6G通信合作 - 与诺基亚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基于Blackwell GPU和Aerial CUDA-X库的“英伟达Aerial RAN Computer Arc”产品线,首次实现软件定义、可编程的无线通信与AI协同处理能力 [2][3] - 诺基亚未来基站将全面采用该产品,并兼容现有AirScale基站,以支持全球基站的6G与AI升级,助力美国重新主导电信技术标准 [3] 量子计算进展 - 发布NVQ Link互连架构,旨在构建GPU与量子计算机的深度连接,实现量子纠错、AI校准与协同模拟,支持从数百到未来数十万量子比特的扩展 [4][5] - 依托CUDA-Q编程模型,实现量子处理单元与GPU间的微秒级数据交互,目前已有17家量子计算企业和8家美国能源部下属实验室加入该生态 [5] AI技术发展与算力需求 - 提出AI核心价值在于重塑计算栈与生产力模式,从传统手工编码软件转向机器学习训练,并定义“AI工厂”概念,专注于高效生成标记文本、图像等内容的Token [6][7] - 为应对AI算力需求的“双指数增长”,通过“极端协同设计”推出Grace Blackwell平台,相比上一代H200 GPU,单GPU性能提升10倍,Token生成成本降低10倍 [7] 业务增长与制造布局 - Blackwell GPU已出货600万个,公司已获得截至2026年的累计5000亿美元订单,该数额相当于上一代Hopper GPU全生命周期订单的数倍,且不包含中国及亚洲市场 [8][9] - 加速“美国制造”布局,亚利桑那州工厂已全面投产Blackwell系列产品,并利用Omniverse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工厂设计与运营,以应对劳动力短缺挑战 [9] 生态合作与行业应用 - 成为开源模型最大贡献者,拥有23个在语言、物理AI等领域位居行业榜首的开源模型,并与CrowdStrike、Palantir等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处理领域深化合作 [10][11] - 在机器人领域与Figure、马斯克团队、强生、迪士尼等合作,基于Omniverse平台实现机器人的数字孪生训练,并发布被梅赛德斯-奔驰采用的自动驾驶平台Drive Hyperion [11]
科技行业周报(第四十三周):三重拐点强化,关注商业航天机遇-20251027
华泰证券· 2025-10-27 15:24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9] - 通信设备制造子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9] 核心观点 - 商业航天板块迎来“政策面”、“业绩面”和“技术面”三重拐点,建议关注卫星互联网及其配套产业链的投资机遇[2][3][18] - 通信(申万)指数上周表现强劲,上涨11.55%,显著跑赢上证综指(上涨2.88%)和深证成指(上涨4.73%)[2][12] - 看好2025年通信行业的AI算力链、核心资产价值重估、新质生产力及自主可控赛道[4] 周专题:商业航天三重拐点 - **政策面**:“十五五”规划首次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目标,标志着航天产业被提升至国家战略核心高度[13];三大运营商均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13] - **业绩面**:中国星网2025年已完成第九次发射任务,累计发射卫星95颗,按计划需在2029年底前发射约1300颗卫星,并在2035年完成约1.3万颗卫星的整体部署[14];上海垣信卫星“千帆星座”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发射,在轨卫星数已达108颗[14] - **技术面**:国内民营火箭公司IPO步伐加快,星河动力于10月22日完成IPO上市辅导备案[15];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为首次入轨发射及一子级回收做准备[15];多型可回收火箭(如天龙三号、朱雀三号、力箭二号等)正在验证,火箭回收实现在即[3][15] 产业链投资建议 - **火箭产业链**:关注液体火箭发动机、箭体结构件、火箭传感器等环节[3][18] - **卫星制造产业链**:关注恒星敏感器、通信载荷、相控阵天线T/R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滤波器、射频连接器等环节[3][18] - **手机直连与地面终端**:关注地面终端、信关站、相控阵天线、手机直连卫星芯片等环节[3][18] 行业动态与运营商集采 - **5G/6G技术进展**: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成功打通业界首个跨运营商可溯源VoWiFi通话[19];ITU成立6G信道模型起草组,北京邮电大学张建华教授担任组长[20];中兴通讯与哥伦比亚运营商ETB达成全光网络深度战略合作,计划未来三年内联合部署覆盖波哥大等重点区域的全光接入网络[21] - **中国电信集采**:2025-2026年度一级干线光缆集采,中标候选人包括长飞光纤、中天科技、烽火通信、亨通光电;干线光缆接头盒中标候选人为通鼎宽带[22];启动FTTR-B算力一体机集采,预估采购5000套,主设备最高投标限价为9900元人民币/台[24] - **中国移动集采**:2025年至2026年5G扩展型皮基站设备集采,规模为8000台,最高限价62,216万元(不含税)[23];电信普遍服务4G FDD基站直采,采购900站,供应商包括中信科移动、诺基亚、爱立信、中兴通讯、华为[25] 重点公司观点 - **中兴通讯 (000063 CH)**:目标价70.90元,投资评级“买入”;看好其从“连接”转向“连接+算力”的战略,基本盘稳固且算力前瞻布局或将迎来收获期[49][50] - **中国电信 (601728 CH)**:目标价9.11元,投资评级“买入”;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至308亿元,看好其数字化业务在AI时代的发展前景[49][50] - **锐捷网络 (301165 CH)**:目标价102.51元,投资评级“买入”;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5%至6.8亿元,受益于互联网AI数据中心需求带动规模效应释放[49][50] - **新易盛 (300502 CH)**:目标价392.77元,投资评级“买入”;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356%至39.42亿元,主要受益于全球400G、800G光模块需求高增长[49][50] - **亨通光电 (600487 CH)**:目标价26.29元,投资评级“买入”;持续加强能源与通信业务布局,开拓海底电缆、AI新型光纤等高景气赛道[49][50] - **华测导航 (300627 CH)**:目标价38.95元,投资评级“买入”;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41%,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业务向精准农业、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延伸[49][50] - **中国移动 (600941 CH)**:目标价126.20元,投资评级“买入”;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至1153.5亿元,数智化时代迎来更广阔发展机遇[49][50] - **中国联通 (600050 CH)**:目标价7.56元,投资评级“增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0%,传统业务提质增效,AI发展增强云计算等数智业务增长动能[49][50]
超小型半导体器件助芯片稳压滤噪
科技日报· 2025-10-27 07:42
核心技术特点 - 采用模拟与数字电路融合的混合设计,兼具两者优势,确保在电流需求急剧变化时电压稳定供应 [1] - 采用先进的数模转换方法与局部接地生成器技术,两者协同工作,实现卓越的电压稳定性和噪声抑制 [1] - 在电流快速波动达99毫安的情况下,芯片电压纹波仅为54毫伏,并能在667纳秒内恢复正常电压 [1] - 在10千赫频率、100毫安负载下,电源抑制比达到-53.7分贝,几乎完全滤除该频率范围内的电源噪声 [1] 物理尺寸与工艺 - 无需外接电容,采用28纳米CMOS工艺制造,芯片面积仅为0.032平方毫米,大大节省空间 [2] - 传统混合LDO依赖大型电容平滑数模转换,新设计通过无缝数模转换过程缩小体积并提高能效 [2] 能效表现 - 具有极低的待机功耗,仅在突发功率需求时激活工作,进一步提升系统能效 [2] - 综合性能指标仅为0.029皮秒,创下新纪录 [2] 应用领域与意义 - 超小型混合LDO是芯片内部的"稳压心脏",可为不同功能模块提供干净、稳定电源 [1] - 为人工智能、6G通信等领域的高性能片上系统提供了新方案 [1] - 例如当智能手机启动大型游戏时,能确保稳定电力输送并有效阻止电源中不必要的噪声 [1]
低空经济业界聚焦:解决安全与成本问题 释放多样化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10-19 23:09
行业定义与范畴 - 低空经济指空域高度1000米以下 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 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1] - 低空经济融合无人机 eVTOL 人工智能 5G/6G通信 高精度导航等新技术 催生城市空中交通 无人机物流 空中游览 应急救援等大量新业态 [1] - 低空经济并非传统通用航空的简单延伸 [1] 发展现状与市场预测 - 2024年中国民用直升机低空旅游飞行量超过3.7万小时 约为2019年的两倍 是增速最快领域 [3] - 预计2034年中国民用直升机空中游览飞行量将超过7万小时 [3] - 未来10年 航空搜救 航空医疗救护 航空护林等领域飞行量将保持稳定增长 [3] - 低空经济处于0~1的突破阶段 [2] 技术路径与产品趋势 - 随着电池技术发展 eVTOL将抢占3吨及以下轻小型直升机市场 [2] - 短途场景稳定选手是多旋翼构型 中短途场景平衡之选是复合翼构型 中长途场景未来趋势是倾转构型 [2] - 低空经济已从概念走向落地 上有eVTOL 重载无人机等空中装备 下有低空飞行服务平台 集成化零部件等地面支撑 还有文旅 应急 物流等场景落地 [3] 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 天津打造全国首个省级飞行服务平台 整合全市空域数据 实现飞行活动实时调度与风险预警 [2] - 该平台测试版于今年6月12日上线 计划今年年底前正式上线 [2] - 平台涵盖通信 导航 监视 气象等基础设施布设 旨在实现低空飞行管理 [2] 发展重点与建议 - 产业发展需加快技术创新攻关 夯实低空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基础 [2] - 需加快建立和完善低空装备安全性设计体系和可靠性保障体系 [2] - 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 - 发展首要任务是安全 其次是低成本 [2]
中国藏得太深!深圳国资亮出破局神器,3大万亿市场不再卡脖子
搜狐财经· 2025-10-19 08:30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凯来公司推出的“万里眼示波器”是一款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高端测试仪器,其90GHz带宽性能全球排名第二,采样率和储存深度行业领先[1][14] - 该设备是人工智能、6G通信和智能驾驶等前沿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工具,解决了高端示波器领域被欧美长期垄断和《瓦森纳协议》封锁的“工具瘫痪”困境[8][10][12] - 此次技术突破是国家力量与市场化创新结合的“杠杆反转”战略的成功案例,通过“小切口、大影响”的精准爆破,带动了国内上下游产业链的良性发展[12][14][17] 产品战略价值与功能 - 示波器作为“翻译员”,将肉眼不可见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视图像,是连接物理现实与数字逻辑的基础,没有此步骤后续科技发展无从谈起[3] - 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充当“质检员”,监测信号传输稳定性并揪出微小数据误差,确保AI算力基础设施的可靠性[3][5] - 在6G通信领域用于新通信频段和基站的性能测试与调试,是6G技术从理论蓝图落地为可靠连接的基础工具[5] - 在智能驾驶领域实时审查传感器和雷达信号的准确度与响应速度,任何毫秒级的偏差都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是驾驶员的“保命牌”[6] 行业竞争格局与封锁背景 - 《瓦森纳协议》对高端示波器的管控比5nm芯片制造设备更为严格,凸显其战略层级之高[8][10] - 欧美采取“工具扼杀”的双重封锁策略:硬件上直接禁止向中国出口高带宽型号示波器;服务上限制对旧设备的售后维护,造成“买不到、用不安”的困境[10][12] - 示波器因其基础性(影响多个前沿领域)和专业性(不为大众熟知),成为完美的遏制杠杆,能精准牵制科技发展而不引发巨大舆论波澜[12] 公司技术与产品突破 - 研发策略硬核,未从低端市场切入,而是直接瞄准被欧美垄断的60GHz以上高端市场进行“死磕关键”[14] - 万里眼示波器带宽性能达90GHz,全球稳居第二,采样率和储存深度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14] - 产品包含多项实用创新设计,如行业首创的18.5英寸全面屏和自然交互操作系统,可将工程师工作效率提高30%[14][17] - 设备已通过CNAS权威认证,并被超过40家单位采用,包括华为、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用户[19] 产业链与生态影响 - 此次突破具有生态联动性,成功量产带动了国内从显示屏、专用芯片到测试软件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良性内部循环[17] - 体现了“以点带面”的打法,通过一个关键“小部件”的突破,巧妙地撬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17] - 设备可应用于雷达信号监测和航空航天等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进一步巩固了产业链的整体安全性[19]
中国芯片技术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新浪财经· 2025-10-18 21:27
颠覆性算力芯片 - 北京大学研发全球首款24位精度模拟矩阵芯片,基于阻变存储器,通过动态误差校准算法将传统模拟计算精度从8位提升至24位,误差率低于0.1% [1] - 该芯片在求解128×128矩阵方程时,计算吞吐量达顶级GPU的1000倍以上,能效提升超100倍,应用于6G通信基站信号处理仅需3次迭代即可恢复高清图像,误码率与32位数字计算相当 [2] - 清华大学开发全球首颗集成存储、计算与片上学习的忆阻器芯片,能效较传统ASIC提升75倍,支持硬件端直接训练AI [4] 核心工艺与材料 - 国光量超发布4英寸离子束刻蚀机,精度达0.02纳米,性能较国际主流2nm设备提升百倍,中微半导体实现1纳米等离子刻蚀工艺 [7] - 璞璘科技交付全球首台半导体级步进式纳米压印光刻机,上海微电子浸没式光刻机量产,通过SAQP技术实现等效5nm试产,国产设备配套率超50% [7] - 复旦大学研制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无极",集成5900个晶体管,读写速度比传统闪存快百万倍,良率达94.3% [7] 高端芯片设计与制造 - 小米玄戒O1为中国大陆首款自研3nm手机SoC,集成190亿晶体管,性能接近苹果A18 Pro,能效提升30% [8] - 华为昇腾910B支持8卡互联,大规模应用于政务云及自动驾驶,国产AI算力依赖度从95%降至50% [9] - 龙芯3C6000采用完全自主"龙架构"指令集,64核性能超越英特尔至强8380,车规级芯片东风DF30 MCU实现全流程国产化,功能安全达最高等级ASIL-D [10] 未来方向与挑战 - 北京大学与港城大联合研发全频段6G芯片,速率达120Gbps,支持天地一体化组网 [11] - 国光量超刻蚀机推动量子芯片良率提升,中国电信推出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 [12] - 7nm以下先进制程设备仍依赖EUV光刻机,国产EUV预计2027年攻关,GPU工具链与EDA设计软件需加速完善 [13]
川普又来创造买点了?——A股一周走势研判及事件提醒
Datayes· 2025-10-12 22:44
中美贸易摩擦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并实施关键软件出口限制,但各方表态出现缓和迹象,特朗普称未取消会晤,中国商务部澄清稀土出口管制并非禁止出口[2][3] - 相比4月关税事件,本次A股市场韧性有所增强,富时中国A50期货跌幅为4.26%,显著低于4月时的8.61%跌幅,反映资本市场对重复利空的耐受性提升[4] - 当前市场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点位较高带来的浮盈兑现压力、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达到2.51%,以及各赛道经过充分交易后出现滞涨,关税威胁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利了结的理由[4] 稀土战略地位与价格动态 -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控制约80%的稀土产量,更垄断了稀土加工技术,西方国家重建完整产业链需数年时间[6] - 北方稀土与包钢股份将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205元/吨,价格环比上涨37%,创下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7] 科技自主可控与产业进展 - 商务部公告附件首次采用WPS格式,被视为国家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体现[8] - 新凯来旗下万里眼技术公司将发布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产品性能提升500%,可应用于半导体、6G通信、光通信及智能驾驶领域[12] - 中央网信办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明确AI+政务的13大应用场景,并在经费保障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提供支持[8] 核聚变领域投资与招标 - 上海正推动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先行布局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已启动首次核燃料装载[10] - 等离子体所与聚变新能发布多项核心部件采购项目,预算金额达数亿元,涉及低温氮系统、加热电源系统、偏滤器系统等,其中偏滤器靶板及集成采购项目预算金额最高,两个包合计达1.361亿元[10] 消费与电商动态 - 2025年"双11"电商大促周期延长,抖音活动周期为57天,京东为37天,均刷新纪录,各平台普遍采用"立减直降、明折明扣"等简化玩法[16] - 抖音电商双11首日数据显示,超过10万达人销售额同比增长200%[31] 行业景气与资金流向 - 当周A股市场主力资金净卖出391.67亿元,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行业净流出规模居前,而有色金属行业资金净流入规模达108.1亿元,公用事业和建筑装饰行业紧随其后[24][25] - 股票型ETF连续第8周实现净申购,当周净申购金额387.09亿元,创6周以来最大规模,科创芯片、科创50ETF、沪深300ETF等份额增加最多[25] - 截至2025年10月11日,有色金属、建筑装饰、机械设备等行业位于"高景气、低风险"象限,化工、电子、房地产行业估值水平偏高,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非银金融行业估值水平偏低[29] 公司业绩预告 - 多家公司发布三季度净利预增公告,其中北方稀土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2.54%至287.34%,东阳光预增171.08%至199.88%,川金诺预增162.56%至180.66%[14][15] - 利民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预增490.85%至542.23%,前三季度预增649.71%至669.25%,全志科技第三季度净利润预增213.23%至307.20%[15]
玻璃基板,一步之遥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0 09:55
玻璃基板的核心优势 - 玻璃基板非常平坦,热膨胀比有机基板更低,简化了光刻工艺,并显著改善了多芯片封装的翘曲问题 [2] - 相对于有机芯基板,玻璃基板为高频高速器件提供了极低的传输损耗 [2] - 玻璃比硅中介层便宜得多,翘曲度降低了50%,位置精度提高了35%,更容易实现线宽和间距小于2微米的重分布层 [2] - 玻璃在通信波长下的透明度使得波导能够嵌入堆叠结构中,用于6G应用,超薄(小于100微米)玻璃可制成700 x 700毫米的大尺寸 [2] - 玻璃介电常数远低于硅(2.8 vs 12),且正切损耗较低,传输损耗比硅低几个数量级,大大提高了信号完整性 [3] - 玻璃的用途灵活,可用作载体、嵌入元件的核心基板、3D堆叠材料,或用于传感器和MEMS的密封腔体,其热膨胀系数可在3至10 ppm/°C之间调整,与硅或PCB兼容性更好 [2] 玻璃在6G及高频应用中的潜力 - 玻璃是6G无线通信网络的理想选择,必须支持>100 GHz的数据速率,堆叠玻璃中的异质集成可将高频前端芯片与低损耗互连集成到大规模天线阵列中 [5] -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展示了在玻璃基板上堆叠2英寸(50 x 50毫米)芯片的工艺,集成菊花链结构,玻璃层间对准度达3微米,电气性能高达220 GHz时损耗仅为0.3 dB [5] - 堆叠玻璃面板采用倒装芯片键合技术,使用激光加工形成用于信号传输和散热的玻璃通孔,填充高达130 µm、间距达100 µm的V形通孔,展现出作为6G应用3D堆叠方法的潜力 [8] 玻璃通孔制造工艺进展 - 激光诱导深蚀刻是玻璃通孔制造的领先工艺,首先对玻璃进行激光改性,使其蚀刻速率比未处理区域高出100倍,然后使用氢氟酸进行湿法蚀刻,可形成小至3µm、间距5µm的通孔 [10] - Yield Engineering Systems开发了自动化湿法蚀刻设备,可处理多达12块510 x 515毫米玻璃面板,在130°C下蚀刻速率高达80µm/小时,能制造纵横比4:1至20:1的通孔 [10][11] - 各公司探索更环保方案,东京大学使用超短脉冲深紫外激光在100µm厚玻璃上加工出6µm宽、25µm间距的孔,最小化热影响,实现精确清洁加工 [13][14] - 高深宽比TGV的深度最大可达260µm,深宽比在20:1至25:1之间 [16] 研发与良率提升技术 - 仿真和原子建模成为预测玻璃基板上界面行为的关键工具,GPU加速和机器学习算法能构建复杂系统的真实模型,为制造提供方向 [18] - Onto Innovation开发了预测良率模型,结合离线量测和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减少510 x 515毫米面板上的套刻缺陷,加速FOPLP良率提升 [18][19] - 面板级套刻误差校正有四种方法:全局、基于区域、基于芯片和逐点校正,基于点的校正可在保持高良率的同时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19] - 通过模拟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利用图表直方图及早发现叠对问题,加速认证和工艺优化 [21] 玻璃切割与微裂纹防护 - 玻璃切割过程中微裂纹是主要问题,Disco研究表明,双刀片切割比激光单片方法产生更多边缘碎裂但边缘更光滑,层压层能提高芯片强度 [22] - 有限元建模表明,边缘崩裂由切割过程中应力最集中的微观缺陷引起,当叠层延伸到分割区域边缘时会出现SeWaRe缺陷,可通过回拉法移除边缘叠层来消除 [22] - 索尼探索了切割好的基板嵌入有机树脂的新方法,提供边缘保护,该单片玻璃芯嵌入工艺能实现单面加工并提供卓越的基板保护 [24] 玻璃上的混合键合 - 玻璃的平整度和定位精度使其可以进行铜-铜混合键合,玻璃芯基板是对现有材料的补充,可使用二氧化硅电介质制造更小的RDL线路和间距 [26] - 欣兴电子演示了器件与有机芯和玻璃芯基板的倒装芯片键合,混合键合在玻璃上的翘曲度略大于微凸块,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建议键合到高CTE的PCB时使用高CTE玻璃 [26]
玻璃基板,势头强劲
搜狐财经· 2025-09-19 13:14
玻璃作为封装基板的优势 - 玻璃基板非常平坦,热膨胀比有机基板更低,简化了光刻工艺 [2] - 多芯片封装翘曲问题显著改善,芯片可混合键合到玻璃上的重分布层焊盘,并为高频高速器件提供极低的传输损耗 [2] - 玻璃比硅中介层便宜得多,翘曲度降低50%,位置精度提高35%,更容易实现线宽和间距小于2微米的重分布层 [2] - 玻璃在通信波长下透明,使得波导能嵌入堆叠结构用于6G应用,超薄玻璃(小于100微米)易制成700 x 700毫米大尺寸 [2] - 玻璃用途灵活,可用作载体、嵌入元件的核心基板、3D堆叠材料或传感器密封腔体,比有机物具有更好导电性,热膨胀系数可在3至10 ppm/°C间调整 [2] - 玻璃介电常数远低于硅(2.8 vs 12),正切损耗较低,传输损耗比硅低几个数量级,提高信号完整性 [3] - 玻璃能实现高互连密度和低于2µm的重分布层布线,满足人工智能计算对降低布线密度以提高系统级封装内部通信速度的需求 [3] 玻璃在高频和6G应用中的进展 - 堆叠玻璃支持数据速率超过100 GHz,是6G无线通信网络的理想选择,可将高频前端芯片与低损耗互连集成到大规模天线阵列中 [4] - 佐治亚理工学院演示了在玻璃基板上堆叠2英寸(50 x 50毫米)芯片的工艺,包括菊花链结构集成、玻璃层间对准度达3微米、玻璃穿层激光钻孔和铜填充 [4] - 使用味之素增材薄膜作为低k电介质和玻璃粘合剂,构建基于重分布层的共面波导,宽带电气性能高达220 GHz,损耗仅为0.3 dB [4] - 100 µm厚玻璃面板采用倒装芯片键合技术堆叠在未固化味之素增材薄膜上,最小化加热位移,激光加工形成用于信号传输和散热的玻璃通孔 [5] - 该方法展示作为6G应用的3D堆叠潜力,通孔填充达130 µm,间距100 µm [5] 玻璃通孔制造工艺 - 激光诱导深蚀刻技术通过激光改性硼硅酸盐玻璃,使其易于各向异性蚀刻,改性区域蚀刻速率比未处理部分高100倍 [6] - 湿法蚀刻使用氢氟酸形成所需形状,激光诱导深蚀刻已实现小至3µm、间距5µm的玻璃通孔 [6] - Yield Engineering Systems开发自动化多腔体设备,处理多达12块510 x 515毫米玻璃面板,在130°C下蚀刻25-100µm通孔,速率达80µm/小时 [7] - 蚀刻速率和通孔形状是氢氟酸化学性质、浓度和温度的函数,可调整实现5:1高选择性蚀刻,沙漏形状利于无空洞铜填充 [7] - 东京大学使用深紫外激光加工出6µm宽、25µm间距的孔,超短脉冲激光最小化热影响,实现精确清洁加工 [10] - 高深宽比通孔深度最大达260µm,深宽比在20:1至25:1之间,未来研究将探索激光数值孔径对孔径的影响 [12] 研发工具与良率提升 - 仿真工具提供材料相互作用洞察,帮助比较工艺如附着力促进剂效果或种子层选择,原子建模预测玻璃基板上界面行为 [13] - 新思科技利用GPU加速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复杂系统真实模型,为非晶态玻璃建模提供支持 [13] - Onto Innovation开发预测良率模型,结合离线量测和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减少510 x 515毫米面板上的套刻缺陷 [13] - 面板级套刻误差有四种校正方法:全局、基于区域、基于芯片和逐点校正,基于点校正可在保持高良率同时减少产量影响 [14] - 良率预测技术模拟最终良率随工艺参数变化,通过图表和直方图及早发现叠对问题,加速认证和工艺优化 [16] 玻璃切割与微裂纹处理 - 玻璃切割中微裂纹是主要问题,Disco研究显示双刀片切割产生更多边缘碎裂但边缘更光滑,层压层提高芯片强度 [16] - 有限元建模表明边缘崩裂由切割过程中应力集中的微观缺陷引起,当叠层延伸到分割区域边缘时会出现背面开裂缺陷 [17] - 回拉法通过在分割边缘部分移除叠层消除背面开裂缺陷,聚合物构建层上使用该方法可避免切割碎裂 [19] - 索尼探索切割后基板嵌入有机树脂的新方法,提供边缘保护,单片玻璃芯嵌入工艺实现单面加工和卓越基板保护 [19][20] 玻璃芯上的混合键合 - 玻璃平整度和定位精度支持铜-铜混合键合,玻璃芯基板可作为现有材料的补充,使用二氧化硅电介质和双镶嵌工艺制造更小线路和间距 [21] - 欣兴电子演示器件与有机芯和玻璃芯基板的倒装芯片键合,混合键合在玻璃上翘曲度略大于微凸块,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21] - 建议当键合到热膨胀系数约18 ppm/°C的印刷电路板时,使用热膨胀系数较高的玻璃(10 ppm/°C) [21] 玻璃生态系统进展 - 激光改性后高频蚀刻是形成玻璃通孔的主要方法,直接激光蚀刻是更环保选择 [22] - 切割前持续进行聚合物回拉可能避免微裂纹,改变切割方法可减少但无法完全消除微裂纹 [2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深海资源开发行业政策、发展现状、细分市场、企业布局及战略前景分析:深海资源开发技术迭代加速,万亿产业蓝海正待深度掘金[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7 09:11
深海资源开发行业概述 - 深海资源开发聚焦水深超200米区域 涵盖矿产、能源、生物等战略资源勘探利用 是突破陆地资源瓶颈、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领域[1][2] - 深海被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体系 与极地、太空并列构成三维战略空间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1][5] - 依据资源属性可分为五大类:深海矿产资源、深海油气资源、深海生物资源、深海能源资源、深海空间资源[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财政部设立500亿元海洋经济特别账户 深海装备首台套补贴从30%提高至45% 降低企业研发成本[1][5] - 一带一路框架新增深海开发条款 要求对外工程承包中深海项目占比不低于20% 推动国内技术与装备出海[1][5] - 工信部发布《深海装备技术图谱》明确要求2026年前实现4500米作业装备100%国产化[8] 资源需求与安全驱动 -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0%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0% 战略矿产进口依赖度超70%[1][5] - 全球34%石油和44%天然气储量分布在深海区域 南海55%油气资源位于深海 深海可燃冰储量可满足人类数百年能源需求[1][5] - 深海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资源是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工业粮食[1][5] 技术突破与装备国产化 - 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实现万米级下潜 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系列突破海底钻探技术瓶颈 耐压材料国产化率持续提升[6] - AI仿生鱼文鳐优化勘探路径 自主水下航行器将通信延迟从分钟级缩短至毫秒级[6] - 2024年大型深水物探船完成全球首次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采集 璇玥系统实现三项全球首创技术[1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达10.54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2025年上半年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8] - 预计2025年深海科技产业规模达3.25万亿元 占海洋经济总量25% 2030年突破5万亿元[1][9] - 海洋油气业2024年增加值达2542亿元 同比增长5.8% 海洋原油产量6550万吨 占全国原油增产80%以上[10] 细分领域发展现状 - 海洋矿业2020-2024年增加值从190亿元增长至25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7.32%[11] - 深海采矿实现从浅水到超深水重大跨越 2024年上海交大深海重载采矿车完成4102米海试[11]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2020-2024年增加值从451亿元增长至78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4.71%[12] 企业布局与产业链 - 构建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区域协同全产业链生态 以中国海油、中集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13] - 在南海建成深海一号等世界级气田 实现可燃冰安全开采技术突破[13] - 海上风电安装船、FPSO等核心装备市占率居首 深海作业机器人、钛合金材料等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13] 未来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将深度赋能勘探、开采与监测全流程 推动无人装备替代传统作业模式 量子传感与6G通信提升作业效率[15] - 低扰动采矿技术、封闭式钻井系统等环境友好型装备将广泛应用 山东、广东、海南等区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16] - 开发活动向超深水3000米以上和极地海域延伸 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加强技术合作与资源共探[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