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TC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亚玛芬体育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 鞋履业务成增长新引擎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20:02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12.36亿美元 同比增长23% [1] - 营业利润4400万美元 同比增长614% [1] - 归母净利润1820万美元 上年同期亏损370万美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 公司上调2025财年收入增长指引至20%-21% [4] 分业务板块表现 - 户外功能性服饰板块(始祖鸟主导)营收5.09亿美元 同比增长23%(固定汇率基准)[1] - 山地户外服饰及装备板块(萨洛蒙主导)营收4.14亿美元 同比增长35%(固定汇率基准下32%) 首次超过户外功能性服饰板块 [2] - 球类及球拍装备板块(威尔胜主导)营收3.14亿美元 同比增长11%(固定汇率基准下10%)[2] 区域市场表现 - 大中华区营收4.10亿美元 同比增长42% [3] - 亚太地区(不含大中华区)营收1.55亿美元 同比增长45% [3] - 美洲地区营收3.95亿美元 同比增长6% [3] - 欧洲中东非洲地区营收2.76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3] 战略与运营亮点 - 萨洛蒙鞋类业务成为继始祖鸟后的新增长引擎 [2] - 大中华区通过DTC模式优化门店网络 2026年计划在中国实现净增开店 [3] - 威尔胜网球360战略推动球类业务增长 其鞋服业务被认定为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2] - 公司管理层强调高端品牌组合在全球市场持续扩大份额 [1] 外部环境应对 - 公司业绩指引基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30%附加关税的前提 [4] - 关税对球类及球拍装备板块影响略超预期 但通过应对策略对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4]
特步国际(1368.HK):主品牌经营稳健 索康尼OPM提升
格隆汇· 2025-08-20 11:41
业绩表现 - 1H25集团收入同比增长7 1%至68 4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 5%至9 1亿元 净利率同比提升1 6个百分点至13 4% [1] - 剔除K&P品牌亏损1 06亿元影响 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6 4% 中期派息每股18 0港仙 派息比率达50 0% [1] - 主品牌1H25收入同比增长4 5%至60 5亿元 索康尼品牌收入同比增长32 5%至7 9亿元 [1][2] 品牌运营 - 主品牌电商渠道实现双位数增长 线下渠道持续优化 成人品牌店铺达6360家 新形象店占比约70% [1] - 索康尼品牌流水增长30%以上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36 8%至0 8亿元 OPM提升6 1个百分点至10 0% [2] - 主品牌推出160X冠军跑鞋等新品推动跑步品类ASP上涨 但电商运营成本提升导致OPM下降0 6个百分点至20 0% [2] 财务指标 - 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0 1个百分点至45 0% 主品牌/专业运动品牌毛利率分别下降0 3/1 6个百分点 [2] -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 6个百分点至31 0% 研发费用率上升0 3个百分点 [2] - 存货周转天数增加23天至91天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2天至118天 净现金上升94 3%至19 13亿元 [2] 未来规划 - 2H25主品牌将启动DTC模式 计划2025/26年分别完成100-200/300家DTC门店回收 资本开支约4亿元 [3] - 索康尼计划2H25在高线城市加速新型门店布局 全年新开30-50家 并扩展服装和生活产品系列 [3] - 维持2025-27E归母净利润13 7/15 3/17 1亿元预期 对应EPS为0 49/0 55/0 61元 [3]
2025年第33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8-20 08:05
儿童化妆品市场增长与监管 - 2025年国内儿童化妆品备案产品超2.8万种,全球市场预计2032年达23.6亿美元,α世代推动需求增长 [2] - 家长接受度提升,应用场景扩展,品牌通过安全认证和差异化产品竞争 [2] - 监管趋严,需平衡安全与创新 [2] 抖音美妆市场国货崛起 - 7月抖音美妆TOP20榜单中国货占16席,韩束居首,小众彩妆品牌蒂洛薇连续3个月登顶彩妆榜 [4] - 品牌通过细分功效、季节营销和文化IP强化场景适配性,跨界联名和代言人效应成为营销亮点 [4] - 市场竞争进入"精细化+情绪化"阶段,国货品牌通过创新与营销实现增长 [4] 抖音盲盒直播销售模式 - "盲盒+对对碰"直播模式刺激消费,用户购买盲盒触发奖励规则可获额外盲盒 [5] - 模式扩展至美妆、玩具、食品等领域,玩法多样如香水盲盒混搭大小众款 [5] - 大牌强调稀缺性,国货突出性价比,但存在质量差、规则模糊、售后难等问题 [5] 奢侈品行业挑战与美妆突围 - 2025年奢侈品行业全球市场连续两年零增长,Z世代消费减少导致57亿美元蒸发,中国市场暴跌18% [6] - 奢侈品牌如LVMH、Gucci通过关店、出售资产自救,仅美妆板块小幅增长 [6] - 中国消费者转向理性消费,本土品牌崛起,奢侈品集团尝试通过美妆业务突围但体量较小 [6] 美妆初创品牌生存挑战 - 纯净美妆赛道增速18.6%,但品牌平均存活周期仅3.2年,Youthforia等初创品牌在创立4年内关闭 [7][8] - DTC模式代表品牌醉象和Glossier面临业绩下滑,反映流量红利消退后获客成本高企 [7][8] - 国内新锐美妆受线上成本攀升和传统品牌挤压,上半年已有多个品牌倒闭 [8] 经济上行美学复兴 - 浓墨重彩的"经济上行美学"逆势翻红,烟熏妆、亮片、高饱和色彩等元素重新流行 [9] - 风潮源于人们对经济上行时期的怀旧,如日本昭和黄金年代和中国的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9] - 美妆品牌借此热点营销,推出多功能、高性价比产品,并融合复古与现代元素 [9] 女性营销趋势 - 妇女节称谓变迁体现社会性别观念进步,女性更自信参与公共话语 [10] - 品牌需精准把握社会情绪,以具体行动传递价值,关注女性自我认同、身体叙事和性别平等 [10] - 女性营销转向真实需求与系统化战略,品牌需将性别平等融入社会责任实践 [10] 轻奢品牌跨界香水 - 轻奢品牌Longchamp与香水巨头Interparfums合作,计划2027年推出香水系列 [11][12] - 香水因高毛利率和私密的生活方式符号特性,成为品牌突破单一品类依赖的关键 [11][12] - 趋势反映轻奢品牌从单品销售向生活方式输出的转型,但市场面临泡沫化风险 [12] 高端洗护市场创新 - 2025年中国洗发护发市场转向"精准护理",护发精油份额超10% [13] - 植物草本和面护级成分受青睐,香氛护发提升体验 [13] - 新品包括OR蓬松洗护套组、馥绿德雅护发精油、拉芳小金条发膜等,结合科技与香氛 [13] 抖音带货达人格局 - 董宇辉新号"兰知春序"开播不到一个月抖音涨粉200万+,首场直播上架200+商品 [14] - 2025年上半年抖音带货达人TOP20表现稳定,美妆品牌合作策略各异 [14] - 国际品牌聚焦超头达人,国货品牌分层合作,新锐品牌押注黑马达人 [14] 欧莱雅中国市场战略 - 欧莱雅2025财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市场结束五个季度下滑,但北亚整体业绩降1.1% [15][16] - 旅游零售疲软,机场渠道增8%,市内免税店大幅下滑,欧莱雅调整策略减少代购依赖 [15][16] - 海南2025年底封关将缩小免税价差,倒逼品牌转型,长期利好品牌力建设 [16] 医美企业高速增长 - 锦波生物营收从2021年2.33亿元增至2025年14.43亿元,净利润增速显著,股价上涨逾28倍 [17] - 核心产品薇旖美覆盖4000家医疗机构,销量突破200万支,占营收87% [17] - 公司技术壁垒高,拥有100多项专利,但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滑 [17] 美白科技与品牌创新 - 片仔癀化妆品以传统草本文化为基础,通过专利技术和成分创新提出"中式健康美白"新范式 [18] - 独创成分"雪肌因"有效抑制黑色素,联合SGS开展28天百人实测验证效果 [18] - 品牌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全链条研究体系,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18]
特步上半年狂赚9亿创新高,主品牌增长放缓后押注直营?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23: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7.1%至68.38亿元 经营溢利增长9.1%至13.05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21.5%至9.14亿元创历史新高[2][4] - 业绩超预期主因包括KPGlobal亏损不再并表 其他收入超预期及索康尼运营杠杆显著改善(运营利润率从4%升至10%)[4] 品牌战略调整 - 公司于2024年底完成出售KPGlobal集团(含K-Swiss和Palladium品牌) 目前仅保留特步主品牌、索康尼及迈乐三个品牌[4][5] - 多品牌战略较安踏等同行表现逊色 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实现业绩提升[4][6] 主品牌运营状况 - 主品牌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5%至60.53亿元 增速较2024年同期6.6%和2023年同期超10%持续放缓[2][8] - 鞋类收入占比超60%达41.54亿元 产品结构过度依赖跑鞋品类[2][11] 第二增长曲线发展 - 索康尼品牌收入同比增长32.5%至7.85亿元 但仅占集团总营收不足12%[2][7] - 该品牌经营溢利同比大幅增长236.8%至7860万元 盈利贡献占比仅6% 门店数量155家渠道覆盖有限[7] 战略转型举措 - 公司启动DTC直营战略 计划2025年开设100-200家门店 2026年拓展至300-400家 预计资本开支4亿元[13] - DTC模式短期将增加成本压力并可能影响利润率 但长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互动和品牌忠诚度[13][14][15] 行业竞争态势 - 过度依赖鞋类产品面临增长天花板 较安踏、李宁等通过服饰品类拓展收入空间的做法存在差距[13] - 跑步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主品牌在三大马拉松赛事破三跑者穿着率位列榜首 并推出新一代冠军跑鞋160X7.0PRO[13]
中国利郎(1234.HK):主品牌受到转DTC模式一次性补偿影响 高股息持续
格隆汇· 2025-08-15 11:2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7.9%,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13.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8亿元,同比下降46.61% [1] - 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费用率提升及其他收入下降,经营性现金流下降主要由于存货增加和应收款项增加 [1] - 公司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1港元,特别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全年股息率为8.2% [1] 收入驱动因素 - 分季度看,2025Q1 LILANZ产品零售额同比高单位数增长,Q2同比中单位数增长 [1] - 分品牌看,主品牌收入11.9亿元,同比下降0.2%,轻商务系列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31.8%,占比提升至31% [1] - 分渠道看,线上新零售增长24.6%,线下渠道正在进行代销转直营等调整 [1][2] - 分地区看,东北地区收入增长361.3%,主要因去年同期DCT模式转换导致基数较低,西南地区收入下降11.4%,主要因终止与重庆分销商合作产生一次性支出 [2] - 分品类看,上衣销售额同比增长11.8%,占比61.7%,裤类销售额同比增长6.9%,占比24.7% [2] 渠道与店铺运营 - 2025H1公司共2774家店,同比增加2.4%,其中主品牌2443家(同比增加1.3%),轻商务331家(同比增加11.4%) [2] - 直营店/代销店/分销店分别为407/1102/1265家,同比净增100/143/-178家 [2] - 购物中心及奥特莱斯店1078家,同比净增112家,占比提升至38.87% [2] - 总店铺面积46.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3%,主品牌店效48.74万元(同比下降1.5%),轻商务店效162.11万元(同比增长18.3%),总平效0.37万元/平/年(同比下降1.9%) [2] 盈利能力 - 2025H1毛利率50.2%,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OPM为15.1%,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率14.0%,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2] - OPM下降主要由于销售费用率提升2.5个百分点,其他收入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行政费用率提升1.5个百分点 [2] 营运效率 - 存货10.84亿元,同比提升30.5%,存货周转天数231天,同比增加42天,主要因直营占比提升 [2] - 应收账款8.22亿元,同比提升5.8%,周转天数37天,同比减少2天 [2] - 应付账款9.60亿元,同比提升8.6%,周转天数179天,同比增加17天 [2] 战略布局 - 短期持续推进代转直营和第七代装修工程,全年有望新开50-100家门店,新零售战略将电商平台转型为新品零售渠道,加强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3] - 中期轻商务系列、电商渠道、出海业务具成长性,第一家海外店5月在马来西亚已开出 [3] - 长期拟成立合资公司万星威(中国)进入高尔夫服饰赛道,上半年已开始在线上销售 [3] 业绩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收入预测至40.16/44.39/49.03亿元(原40.98/46.03/51.64亿元),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78/5.21/5.69亿元(原5.05/5.53/6.14亿元) [3] - 对应下调EPS至0.40/0.44/0.48元(原0.42/0.46/0.51元),2025年8月12日收盘价3.71港元对应PE为8.6/7.8/7.2倍 [3]
中国利郎(01234):主品牌受到转DTC模式一次性补偿影响,高股息持续
华西证券· 2025-08-13 13:1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目标公司中国利郎(1234.HK)的评级为"买入" [1] 核心观点 - 25H1公司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7.9%),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13.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8亿元(同比下降46.61%) [2] - 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费用率提升及其他收入下降,受DTC转型补偿费用影响 [2] - 公司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1港元,特别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全年股息率为8.2% [2] 业务表现 - 25H1主品牌/轻商务系列收入分别为11.9/5.37亿元,同比增长-0.2%/31.8%,轻商务占比提升至31% [3] - 线上新零售增长24.6%,线下店铺总数2774家(同比增加2.4%),其中主品牌/轻商务店铺分别为2443/331家 [3] - 东北地区收入增长361.3%(基数效应),西南地区收入下降11.4%(终止与重庆分销商合作) [3] - 上衣/裤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1.8%/6.9%,占比61.7%/24.7% [3] 财务指标 - 25H1毛利率50.2%(同比提升0.2PCT),OPM15.1%(同比下降4.5PCT),归母净利润率14.0%(同比下降3.5PCT) [4] - 存货10.84亿元(同比提升30.5%),周转天数231天(同比增加42天) [4] - 应收账款8.22亿元(同比提升5.8%),周转天数37天(同比减少2天) [4] 发展策略 - 持续推进代转直营,全年有望新开50-100家门店 [5] - 将电商平台转型为助攻新品的零售渠道,加强线上布局 [5] - 轻商务系列、电商渠道、出海业务具成长性,已在马来西亚开设首家海外店 [5] - 拟成立合资公司进入高尔夫服饰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6] 盈利预测 - 下调25-27年收入预测至40.16/44.39/49.03亿元 [6] - 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预测至4.78/5.21/5.69亿元 [6] - 对应25-27年EPS为0.40/0.44/0.48元 [6] - 当前股价3.71港元对应25/26/27年PE为8.6/7.8/7.2X [6]
BARK (BARK)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8-12 23:00
**公司及行业概述** - **公司名称**: BARK (BARK) [1] - **核心业务**: 宠物用品公司,业务包括DTC订阅盒(85%收入)、零售渠道(15%收入)、新业务Bark Air(宠物航空服务)及即将推出的宠物食品品牌Bark in the Belly [4][5][7][9] - **财务表现**: - 调整后EBITDA从FY22亏损5800万美元改善至FY25盈利500万美元 [3][4] - DTC业务月均发货100万盒,累计服务超70万宠物家庭 [4] - 零售渠道FY25增长27%,预计FY26保持相似增速 [6][7] - Bark Air首季度收入200万美元,预计FY26收入翻倍 [7] --- **核心战略与业务调整** 1. **收入多元化** - 减少DTC订阅盒营销投入,转向零售渠道(如亚马逊、Chewy)和新品Bark in the Belly [11][12] - 零售渠道占比15%,目标扩大玩具市场份额(如沃尔玛宠物玩具市占率仅3%,目标双位数)[35][36] - 宠物食品市场TAM超200亿美元(玩具市场30-40亿美元)[36][37] 2. **供应链与成本优化** - **关税应对**: 70%玩具原产中国,FY25加速转移生产至亚太和南美,年底实现全非中国产能 [13][14][15] - **物流合作**: 与亚马逊SWA(Ship with Amazon)签约,降低配送成本,预计H2运费改善300基点 [16][17][20] - **包装改革**: 7月起DTC产品改用袋装替代盒装以降低成本 [52] 3. **技术平台升级** - 迁移至Shopify统一平台,提升交叉销售(如SuperTura高端产品订阅占比从33%升至66%)[8][26][31] - 支付流程优化(支持Apple Pay、Shop Pay),转化率提升 [32] --- **财务与运营关键数据** - **毛利率**: DTC业务Q1达69%历史新高 [50] - **营销支出**: FY26削减20-25%,减少促销吸引低质量用户 [21][23] - **现金流**: Q1现金储备8500万美元,计划偿还4400万美元可转债 [58][59] - **资本分配**: 过去18个月回购1700万股(耗资2600万美元)[58] --- **风险与挑战** - **短期压力**: - DTC收入因营销削减或下滑,预计FY26稳定 [24][49] - H1物流成本因USPS涨价暂高,H2改善 [18][20] - **长期机会**: - 宠物食品新品Bark in the Belly(8月DTC首发,年底进驻亚马逊/Chewy,2026年线下扩展)[42][43] - 零售渠道增长(亚马逊FY25收入增80%,欧洲市场拓展)[40][41] --- **其他重要信息** - **并购态度**: 管理层认为股价被低估(受关税噪音影响),对潜在收购持开放态度 [54][55] - **股东结构**: 内部人士持股比例高,与股东利益一致 [54] - **未来展望**: FY27有望恢复收入增长,目标持续盈利和现金流改善 [49][60] **注**: 所有数据及策略均基于FY25Q1电话会议内容,具体执行需观察后续财报。
从社媒爆红到闭店,为什么这类美妆死得快?
36氪· 2025-08-06 07:50
核心观点 - 美妆行业正经历残酷洗牌 初创及DTC品牌面临生存挑战 高增长未能抵消运营缺陷和负面事件冲击 [1][3][12] - 纯净美妆赛道虽保持高增速(18.6%)但品牌平均存活周期仅3.2年 资本青睐与运营能力存在错位 [12] - 社媒红利消退导致获客成本攀升 DTC模式面临结构性挑战 传统美妆企业凭借资金和供应链优势反攻线上 [19][24][25] 品牌案例表现 - Youthforia累计销售额超1500万美元但仍关闭 主因2024年粉底色号争议导致网站流量降30%及失去3000名社交媒体粉丝 [3][7][9][11] - 醉象被资生堂收购后业绩持续恶化 2024年全球销售额同比下滑25% 2025年Q1再跌65% 美洲市场跌幅超60% [16] - Glossier经历转型阵痛 2021年营收下滑26%但通过精简产品线实现复苏 2024年营收预估回升至2-2.5亿美元 [18][19] 行业数据与趋势 - 全球彩妆市场43%消费者关注成分安全 推动纯净美妆以18.6%增速扩张 [12] - DTC品牌高度依赖社媒流量 Youthforia曾通过TikTok病毒营销实现200%销售增长及84%收入来自自然流量 [7] - 2025年上半年至少7个国内新锐美妆品牌倒闭 主因推广成本上升/库存管理失衡/资金压力加剧 [22][23][24] 商业模式挑战 - DTC模式面临流量成本攀升困境 线上获客成本持续上升而营销内容同质化严重 [24] - 初创品牌普遍存在运营能力缺陷 Ami Colé因快速扩张导致库存管理失衡(曾出现一周售罄次周积压) [12] - 传统美妆企业凭借资金实力和供应链优势反向争夺线上份额 新锐品牌低成本获客优势被稀释 [25]
耐克回到起跑线
36氪· 2025-08-04 07:41
品牌历史与辉煌 - 2004年雅典奥运刘翔夺冠后耐克迅速推出广告片,精准捕捉中国对"第一"的渴望与自豪[1][2] - 耐克曾连续二十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在中国市场长期处于"躺赢"状态[8] - 创始人菲尔·奈特定义的"鞋狗"文化体现了品牌对运动本质的执着与热爱[18] 市场表现下滑 - 最新财季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滑21%至14.8亿美元,电商业务下滑31%,批发渠道下滑24%,自营门店下降6%[4] - 品牌与时代的"共谋感"逐渐消退,曾经的优等生成绩迅速滑坡[4] - 炒鞋热潮退潮后需求回归正常,但耐克未能重拾增长[28] 战略失误与组织问题 - CEO约翰·多纳霍主导的DTC改革使DTC营收比重从32%提升至43%,但削弱了渠道触达能力[15][17] - 组织架构从运动类别重构为性别类别,导致品牌精神消解[23] - 全球集权架构压制区域反应力,在舆论危机中表现出严重迟钝[28][30][31] 自救与改革措施 - 2024年启动Win Now战略,召回老将艾略特·希尔修复品牌文化[36][38] - 中国区启用本土高管董炜,放权本地创意中心Icon Studios[38] - 将ACG全球子品牌控制权交给中国区负责人,强化本地适应性[46] - 减少经典鞋款过度发售,重新聚焦专业技术鞋款[43][45] 行业趋势变化 - 中国消费者偏好从竞技转向生活方式,耐克缺席运动消费迁徙[45] - 安踏等本土品牌趁机崛起,耐克面临市场份额流失风险[45] - 渠道体系从分销转向DTC过程中失去下沉市场触达能力[23]
Quince获融资;大悦城地产拟退市;雀巢任命在华咖啡负责人
搜狐财经· 2025-08-02 11:33
DTC品牌Quince融资 - Quince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2亿美元 估值超过45亿美元 较年初翻倍 [3] - 本轮融资由Iconiq Capital领投 显示资本市场对其商业模式及增长前景的强烈信心 [3]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主打"平价的奢侈品"定位 产品涵盖服装 配饰 家居用品等直销品类 [3]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开发与国际扩张 巩固全球市场竞争地位 [3] 菲仕兰出售罗马尼亚业务 - 菲仕兰将罗马尼亚业务出售给Bonafarm集团 涵盖Napolact乳制品品牌及相关生产设施 [5] - 交易需获罗马尼亚监管批准 预计2025年12月底完成 [5] - 此举旨在精简欧洲业务 更有效地整合资源 [5] 玛氏收购Kellanova进展 - 欧盟委员会暂停对玛氏360亿美元收购Kellanova的反垄断调查 等待公司提交所需数据 [7] - 收购完成后玛氏将新增Pop Tarts Rice Krispies等知名品牌 [7] - 调查将在信息提交后恢复 决策截止日期已从10月31日延长 [7] 大悦城地产私有化 - 大悦城地产拟私有化退市 以协议安排方式回购股份并撤销港股上市地位 [9] - 涉及4,729,765,214股计划股份注销 [9] - 公司业务涵盖商业住宅开发 购物中心 写字楼 酒店等领域 [9] 阿迪达斯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60亿欧元同比增长12% 营业利润5.46亿欧元同比增长58% [12] - 上半年营收121.05亿欧元同比增长14% 营业利润12亿欧元同比增长70% [12] - 毛利率持续提升 第二季度51.7% 上半年51.9% [12] 杰尼亚集团财报 - 上半年营收9.277亿欧元同比下降3.4% 第二季度营收4.689亿欧元下降5.7% [13] - 杰尼亚品牌销售额微升0.8%至5.704亿欧元 Thom Browne下降22.5%至1.292亿欧元 [13] - DTC收入增长4.2%至6.98亿欧元 占品牌产品收入82% [13] - 大中华区收入下降16.2%至2.231亿欧元 美洲增长6.8%至2.627亿欧元 [14] 联合利华业绩与调整 - 上半年营业额下滑3.2% 净利润减少5.1% 仅冰淇淋业务微增0.2% [17] - 计划剥离冰淇淋业务并裁员7500人 现金流下降50% [17] - 大中华区市场因清扬 奥妙等品牌销售疲软拖累整体业绩 [17] 星巴克战略调整 - 将逐步关闭或改造纯数字化门店 优化线上下单算法 [19] - 强调"第三空间"消费体验 允许顾客不订餐使用门店设施 [19] - 2024年初约1/8顾客因等待时间过长放弃订单 [19] 人事变动 - Jil Sander首席执行官Serge Brunschwig离职 OTB集团CEO Ubaldo Minelli接任 [21] - 雀巢任命Pamela Takai为在华咖啡业务负责人 三季度起任职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