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山
icon
搜索文档
长城汽车、江淮汽车更新: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120)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0 11: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汽车行业整体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科技+国央企改革是两条核心投资主线 [2] - 智能化趋势下华为鸿蒙高端智能车型代表企业值得关注 [2] - 国央企整合将带来投资机会 [2] - 具备强业绩增长、机器人布局或海外拓展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具有投资价值 [2] 重点公司分析 长城汽车 - 基本面逻辑聚焦魏牌与坦克两大高盈利品牌放量 [1][3] - 魏牌月销有望冲击2万台 [1][3] - 坦克500预售表现亮眼 [1][3] - 港股PE偏低,性价比高 [1][3] 江淮汽车 - 尊界S800定位70万元以上市场,产品力优于合资豪华车 [2][4] - 2024年净利润亏损53.47亿元 [4] - 预计2025年亏损将大幅收窄 [4] - 2025-2026年具备高端化突围与利润修复双重逻辑 [4] 重点公司估值数据 整车企业 - 比亚迪2025E归母净利润543.4亿元,增速35% [6] - 长城汽车2025E归母净利润128.4亿元,增速1% [6] - 赛力斯2025E归母净利润87.3亿元,增速47% [6] - 理想汽车-W 2025E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增速44% [6] 零部件企业 - 福耀玻璃2025E归母净利润88.3亿元,增速18% [6] - 德赛西威2025E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增速33% [6] - 经纬恒润2025E归母净利润0.3亿元,增速105% [6] - 双环传动2025E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增速25% [6]
魏牌商业总经理离职,长城“新势力”遭遇组织磨合期
36氪· 2025-08-08 09:16
魏牌管理层变动 - 魏牌商业总经理陈佳近期离职 加入长城汽车时间不长 曾任职高合汽车整合营销运营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 [1] - 陈佳职责包括弥合直营门店与经销商商业服务标准 提升直营渠道数字化运营能力 [1] - 陈佳直属上级冯复之5月底出任魏牌CEO 两人曾关系密切 [1] 魏牌销售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销量同比增长96.8% 增速居长城旗下五大品牌之首 [1] - 6-7月连续月销超1万辆 同比翻三倍多 [1] - MPV高山5月改款后月销稳定在6000辆 占品牌销量60% [3] - SUV蓝山4月改款后贡献剩余40%销量 [3] 渠道建设进展 - 长城智选直营门店从2023年5月首批开设至2024年6月已扩张至430家 覆盖110+城市 [3] - 直营店选址商超 比传统4S店更接近中高端消费者 [3] - 目前仍有近300家经销商渠道 与直营体系存在冲突 [4] 渠道整合挑战 - 冯复之提出直营网点铺设仅完成体系搭建"60分" [4] - 需统一430家直营店与300家经销商的标准和商业目标 [4] - 陈佳原负责确保双渠道"商业底层一致性"的工作 [4] 组织架构调整 - 2024年4月起直营店改为专营魏牌 与新势力打法接轨 [5] - 原魏牌坦克总经理刘艳钊升任长城副总裁 转管传播中台 [6] - 魏牌与长城智选团队近期完成合并 经销商渠道划归直营团队管理 [6] - 新团队融合原直营人员、理想汽车背景员工及老魏牌成员 [6] 品牌重塑举措 - 淡化"长城智选"名称 重新定位为魏牌"数字化渠道触点" [8] - 高管强调统一底层价值、商业目标和品牌调性 [8] - 调整过程中出现部分中高层离职现象 [8]
测评特斯拉后,国内智驾的天塌了!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27 11:04
自动驾驶行业测试结果分析 - 懂车帝对36款车型进行高速事故场景测试,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分别以5/6和5/6的通过率排名前两位,仅各有一项未通过[4] - 城市场景测试中,Model X以8/9的通过率排名第一,智界R7、阿维塔12等车型以7/9的通过率紧随其后[7] - 国内车型如蓝山、小鹏G6、问界M9等在高速测试中通过率为3/6,部分车型通过率低至1/6或0/6[4][6] 车企技术表现差异 - 特斯拉在两项测试中均表现突出,Model 3在"莽撞横穿的猪"场景未通过,Model X在"高速临时施工"和"倒车难题"场景存在短板[4][7] - 华为系车型如问界M7/M9在城市场景通过率为5/9,智界R7高速和城市通过率均为3/6和7/9[6][7] - 新势力中小鹏G6高速通过率3/6,城市场景3/9;蔚来ES6城市场景仅1/9通过率[6][7] 行业反馈与争议 - 岚图汽车高管指出行业存在高速避险和非标障碍物识别的技术瓶颈[8] - 特斯拉高管强调安全要求无上限,但提及数据本地化对测试结果的潜在影响[10] - 鸿蒙智行和广汽丰田对测试结果持保留态度,重申辅助驾驶的安全边界[11] 技术发展现状 - 当前市场尚无认证的L3级智能驾驶产品,辅助驾驶功能仍需驾驶员保持警惕[17] - 测试显示多数车型在极端场景下的表现存在显著提升空间,特别是非标准化场景的应对能力[4][7] - 行业需要加强消费者教育,明确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和使用限制[17]
长城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07-21 10:58
销量增长 - Q2总销量达31.30万辆,环比增长21.87%,主要受益于多款新车及改款车型推出 [1] - 哈弗品牌销量17.68万辆,环比增加3.22万辆,主要因猛龙燃油版及新款枭龙上市 [1] - 坦克品牌销量6.17万辆,环比增加1.97万辆,得益于新款坦克300推出及海外市场加速拓展 [1] - 魏牌销量2.12万辆,环比增加0.78万辆,主要受高山系列推出及蓝山销量回升带动 [1] 财务表现 - Q2非经常性收入约25亿元,主要来自俄罗斯报废税返还,预计未来每季度将常态化收到此类返还 [2] 未来产品规划 - 下半年魏牌蓝山将进行产品力升级,高山7上市后预计带动高山系列月销突破1万辆 [2] - 坦克品牌将推出400、500、700智驾版及Hi4-Z版本,目标用户群体有望显著扩大 [2] - 欧拉品牌计划推出两款新车型(紧凑两厢轿车+A级SUV) [2] - 哈弗品牌将继续推出新车型及现有车型改款 [2] 行业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注重性能与成本平衡 [7] - 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加速布局 [7] - 宁德时代储能市场增速高于动力电池领域 [7]
长城汽车5月销量解读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长城汽车 - 行业:汽车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策略与更新 - 新车定价维持市场竞争力,保持现有定价策略[1] - 二代大狗在混动系统、性能和智能化方面有提升,换用二代hi4混动系统,提升燃油经济性,后桥差速锁可能下放到部分车型,新座舱平台优化智能化[2] - 坦克品牌增加智能化属性,提升二排舒适性,适配城市用户需求,保持越野能力[5][6] 销售情况与预期 - 500Z销量受市场环境制约,后续有提升弹性[4] - 蓝山日均订单约150单[7] - 枭龙MAX月初受假期和月初淡季影响,保守预期6月销量8000台,内部挑战目标破万[11][12] 行业毛利率趋势 - 汽车行业竞争压力大,整体毛利率难大幅改善,可能维持当前水平或有有限下移空间[8][9] - 自主品牌市场渗透率和销量规模上升,不同车企因规模差异和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会有个体差异,长城汽车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车型推出或增强毛利率[9][10] 销量提升举措 - 针对枭龙MAX销量问题,通过宣发改善用户认知,提升终端销售能力,进行渠道管理和人员培训,开展新媒体活动[13][14] 直营渠道情况 - 二季度直营渠道扩张速度放缓,已达可观规模,一季度直营门店建设和经营费用同比增长约7亿多[16][17] - 直营门店首要目标是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露出,依托指引体系考核,提升高山等产品销量[18][19] 公司未来展望 - 下半年新品持续推出,6月新车推出将提升二季度销量,相比一季度更乐观[21] - 三季度魏牌、坦克、哈弗、欧拉等都有新产品推出,将提升高端市场销量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和盈利能力,三四季度逐季度环比改善[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于中欧之间最低价政策进展无更多信息[7] - 电话端参会者按话机信号键再按数字1提问,网络端参会者可在直播间互动区域文字提问或点击举手按钮申请语音提问[7]
长城汽车(601633):2025H1哈弗销量回升 魏牌实现高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7-03 18:25
销量表现 - 6月汽车销量为11.1万辆,同比+12.9%,环比+8.3% [1][2] - 2025年Q2汽车销量为31.3万辆,同比+10.1%,环比+21.9% [1] - 2025年H1累计销量为57.0万辆,同比+1.8% [1][2] 品牌表现 - 哈弗品牌2025年H1销量32.1万辆,同比+7.2%,受益于二代枭龙MAX/猛龙/大狗等车型热销 [2] - 魏牌2025年H1销量3.4万辆,同比+73.6%,6月销量1.0万辆,同比+247.0%,环比+65.5%,高山和蓝山车型贡献显著 [2] - 欧拉品牌2025年H1销量1.4万辆,同比-56.2%,但6月销量环比+67.4%,因2025款好猫和好猫GT木兰版上市 [2] - 坦克品牌2025年H1销量10.4万辆,同比-10.7% [2] 新能源表现 - 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6万辆,同比+39.4%,环比+11.5% [3] - 2025年H1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6.0万辆,同比+21.2%,占比28.2%,同比+4.5pct [3] 海外市场 - 6月海外销量4.0万辆,同比+5.2%,环比+16.0% [3] - 2025年H1海外累计销量19.8万辆,同比-1.9%,但Q2销量10.7万辆,环比+17.5% [3] - 巴西工厂预计2025年H2投产,初期产能5万辆(3款车型),后续提升至10万辆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427/2812/3107亿元,同比+20%/+16%/+11%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164/184亿元,同比+11%/+16%/+12% [4] - 对应EPS为1.65/1.92/2.15元/股,CAGR-3为13% [4]
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112):机器人展会、长城汽车更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3 18: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基于科技和国央企改革两条主线,推荐国内强α主机厂如比亚迪、吉利、小鹏;关注华为鸿蒙高端智能典型代表江淮汽车、赛力斯等,推荐理想汽车、科博达、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国央企整合推荐关注上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长安汽车;推荐具备强业绩增长、机器人布局或海外拓展能力的零部件企业福耀玻璃、新泉股份、福达股份、双环传动、银轮股份、无锡振华等,关注敏实集团、拓普集团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机器人展会 - 杭州机器人展整机厂商参与有限,但仿真训练与传感器方向亮点突出,部分企业面向工业客户提供模型包与虚拟仿真环境协助机器人训练,商业模式以定制化数据收费为主,类似巨一科技依托Omniverse平台构建数字孪生系统,若形成闭环有望提升行业价值密度 [4][5] - 展会上特斯拉机器人订单延期引发对产业化落地进展的思考,当前机器人产品执行效率与人类差距明显,大规模应用仍待时日,通过仿真训练等实现更高效能或成下一轮投资核心逻辑 [5] - 采用玻璃微熔工艺制造扭矩传感器的企业受关注,其技术源自车规方案,在精度小幅牺牲下压低成本、提升量产适配性,预计售价几百元,具备替代传统六维力矩传感器潜力,安培龙值得关注 [4][6] 长城汽车更新 - 长城汽车处于转型加速期,5月多款主力车型销量显著提升,枭龙交付达8,000辆,猛龙破7,000辆,高山8/9月销超2,200辆,定价策略转向规模导向,欧拉好猫新款预售价仅8.98万元 [4][7] - 智能驾驶推进显著,哈弗将标配高速NOA,欧拉在15万元内车型率先搭载城市NOA,魏牌智能平台逐步覆盖坦克系列,蓝山产品体验良好,赋能效应可期 [4][8] - 海外方面,巴西工厂三季度投产,坦克300出口提速,海外布局稳步推进,虽俄罗斯市场受影响但长城影响相对可控,2024年净利润保障性强 [4][10]
长城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06-03 16:33
分车型销量及新车规划 - 二代枭龙MAX 5月销量达8k,日均订单200+ [1] - 高山车型预计6月销量5k+ [1] - 蓝山车型日均订单150 [1] - 猛龙燃油版日均订单100+ [1] - 6月将推出2025款欧拉好猫和坦克500Hi4-Z智驾版 [1] - 三季度计划推出坦克400、500、700等车型及哈弗大狗/二代大狗改款 [1] 出口市场表现 - 5月出口同比转正,预期Q3同比正增长 [1] - 澳大利亚市场5月销量约5k [1] - 俄罗斯市场6月预期边际向好 [1] 渠道策略调整 - 直营门店建设费用增幅预计下降 [1] - 后续将加强销量考核 [1] - 推动欧拉和哈弗新能源并网 [1] 行业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兼顾性能和成本 [5] - 比亚迪出海战略聚焦东南亚市场 [8] - CATL储能业务市场增长高于动力业务 [8]
长城汽车2025年一季度营收400.19亿元 新能源转型承压
犀牛财经· 2025-05-08 16:0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0019亿元,同比下滑663%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下滑4560% [1][3] - 扣非归母净利润1469亿元,同比下滑2712% [1][3] - 毛利率1784%,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30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438%,同比下降31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60个百分点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8亿元,同比骤降2431% [3][5] 销量数据 - 一季度累计销量256807辆,同比下滑673% [4] - 新能源车销量62558辆,海外市场销量90890辆 [4] - 魏牌同比增长3869%,皮卡品牌同比增长1497% [4] - 哈弗品牌销量144590辆,同比下滑842% [4] - 欧拉品牌销量6867辆,同比下滑5431% [4] - 坦克品牌销量41988辆,同比下滑1463% [4] 费用结构 - 期间费用总额4111亿元,同比减少650亿元 [5] - 销售费用2296亿元,同比激增3457% [5] - 管理费用938亿元,同比下降643% [5] - 研发费用1906亿元,同比下降272% [5] - 财务费用-1028亿元,同比下降119426% [5] 经营挑战 - 利润下滑主因产品换代周期导致主力车型销量承压,以及直营体系建设成本攀升 [3] - 销售费用大幅增加但未能有效拉动销量,暴露"重营销、轻研发"策略失衡 [5] - 新能源转型关键阶段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与燃油车份额缩减的双重压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