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搜索文档
【战略合作】与天能集团强强联手 共启可再生能源业务新篇
格隆汇· 2025-09-11 18:37
战略合作概述 - 香港中华煤气与天能控股集团正式建立全生态链协同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1] - 合作基于安徽马鞍山和县100.5MWh储能电站项目的成功合作基础 从单一项目合作升级为集团战略协同[3] - 双方将在项目联合开发 投融资协作 示范基地共建 科技与场景创新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3] 合作领域与模式 - 推动"设备+技术+资本+场景"全生态链融合与协同发展[3] - 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业务模式与能源管理数智化升级 打造零碳智慧工业园区和低碳工厂[3] - 在智慧能源业务协同开发 技术创新 场景应用及资本合作等多个维度持续深化合作[4] 企业战略定位 - 香港中华煤气自1862年创立 已实现从城市燃气 衍生业务到智慧能源的成功转型 并拓展"海陆空"绿色燃料业务[3] - 天能控股集团高度认可香港中华煤气的百年发展成就 认为双方业务具备高度协同性与互补性[4] - 双方合作顺应全球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趋势 将共同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创新路径[6] 合作背景与展望 - 天能控股集团将以全面开放全生态合作场景为契机 深化与香港中华煤气的战略协作[4] - 双方通过参观香港中华煤气大埔制气厂 深入交流城市燃气产业链 可再生能源 绿色燃料与化工等领域的创新成果[6] - 合作旨在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企业实践与行业范例[6]
晶科科技拟3000万美元参与认购境外私募股权基金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
智通财经· 2025-09-11 16:59
投资布局 - 晶科科技境外全资下属公司香港晶能拟以自筹资金参与投资基金 认缴出资3000万美元[1] - 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不超过3亿美元[1] - 基金以开曼豁免有限合伙企业形式组建[1] 投资方向 - 基金主要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2] - 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领域实体资产与全球资金的高效对接[2] - 探索新能源和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模式和场景[1] 战略意义 - 投资符合公司轻资产发展战略[2] - 基于对新能源实体资产的链上化、数字化投资价值的战略性探索[2] - 旨在探索新能源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的延伸投资机会 为公司未来发展赋能[2]
晶科科技(601778.SH)拟3000万美元参与认购境外私募股权基金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6:54
公司战略布局 - 境外全资下属公司香港晶能签署合伙协议及相关认购协议 拟以自筹资金参与投资基金 [1] - 香港晶能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3000万美元 基金目标募集规模不超过3亿美元 [1] - 投资符合公司轻资产发展战略 旨在探索新能源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的延伸投资机会 [2] 基金投资方向 - 基金以开曼豁免有限合伙企业形式组建 主要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 [1][2] - 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领域实体资产与全球资金的高效对接 [2] - 探索新能源和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模式和场景 [1] 业务发展定位 - 公司作为清洁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 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多年 [2] - 基于对新能源实体资产的链上化、数字化投资价值进行战略性探索 [2] - 在保障主营业务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参与基金认购 [2]
华电国际(600027):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华电集团常规能源整合平台
华源证券· 2025-09-11 16:2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华电国际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0倍、9倍、9倍(剔除永续债利息约6.4亿元后)[5][6] 核心观点 - 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00亿元(同比下降8.98%),归母净利润39.04亿元(同比增长13.15%),扣非归母净利润37.54亿元(同比增长13.37%)[6] - 二季度业绩表现强劲 单二季度实现营收333.8亿元(同比下降4.42%),归母净利润19.73亿元(同比增长24.27%),扣非归母净利润18.58亿元(同比增长9.99%)[6] - 煤价下跌推动盈利改善 上半年入炉标煤单价850.74元/吨(同比下降12.98%,即127元/吨),单二季度主业利润18.35亿元(同比增长49%)[6] - 电价表现稳健 上半年平均上网电价516.8元/兆瓦时(同比下降1.44%,约7.6元/兆瓦时)[6] - 完成集团火电资产整合 通过发股及支付现金收购华电集团旗下8家电力公司合计16GW火电装机,交易总价71.67亿元[6] - 布局水电业务 拟按12%股权比例向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增资6亿元,参与开发金沙江上游917.60万千瓦水电站及超3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项目[6] 财务数据 - 2025年盈利预测 预计归母净利润67.69亿元(同比增长18.70%),每股收益0.58元[5][6] - 2026-2027年盈利展望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达72.73亿元(同比增长7.45%)和77.61亿元(同比增长6.71%)[5][6] - 营收增长趋势 预计2025年营收1170.75亿元(同比增长3.61%),2026年达1253.03亿元(同比增长7.03%)[5][6] - 盈利能力提升 预计2025年毛利率10.32%(2024年为8.78%),ROE持续改善至8.69%(2024年为8.47%)[5][6] 经营状况 - 装机容量扩张 上半年控股装机达7744万千瓦(完成集团火电资产收购),其中煤电5440万千瓦、气电2058万千瓦、水电246万千瓦[6] - 电量销售下滑 上半年上网电量11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46%),煤电、气电利用小时数分别下降9.11%和3.18%[6] - 在建项目储备 截至2025年6月底核准在建装机1197万千瓦,包括煤电468万千瓦、气电159万千瓦、抽蓄570万千瓦[6] 资本运作 - 资产收购细节 向华电集团定向发股价格5.05元/股(发股数量6.79亿股),配套募资发股价格4.86元/股(发股数量7.05亿股)[6] - 分红方案提升 2025年中期拟每股派现0.09元(含税),较2024年中期提升0.01元/股[6]
专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中国风电领跑全球 出口竞争力将持续显现
证券时报· 2025-09-11 14:26
"十四五"我国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成绩斐然。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推动力量?"十五五"进一步提高 新能源使用比例对我国经济发展又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面对新能源行业格局变化,未来发展方向何 在?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 近十年来,我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 秦海岩认为,经过持续的规模化开发与全产业链创新,我国风电成本已降至极具竞争力的水平。目前, 在风能资源较好的地区,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已低至0.1—0.15元/千瓦时,近海海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也 仅为0.33元/千瓦时,风电已成为当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电源类型。"如今我们选择使用风电,不仅因为 它是清洁的能源,更重要的是它价格低廉,具备了与传统能源同台竞争的实力。"秦海岩说。 秦海岩认为,得益于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全产业链企业的持续创新,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最完 整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当前,风电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之一,风电产业是带动经济转 型升级的新引擎。未来五年,国际市场也将为我国风电行业提供广阔天地,我国凭借丰富的产品谱系和 高效优质的产品,将更好服务全球 ...
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公使戴德明:中澳自贸协定极大促进双边贸易繁荣,服务领域蕴藏巨大机遇
券商中国· 2025-09-11 14:24
澳大利亚主宾国参展规模与特色 - 澳大利亚国家馆展出面积和参展商数量创服贸会历届主宾国新纪录[1] - 展馆涵盖高等教育顶尖学府、金融服务机构(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旅游业、食品、保健营养品及葡萄酒等多元化行业领域[3] - 澳大利亚首次以如此规模和规格在中国国家级贸易盛会担任主宾国角色[3] 双边贸易关系基础 - 中国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1] - 《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十周年 推动双边服务贸易增长与发展成效显著[8] 服贸会成果与合作机制 - 展会期间签署15份谅解备忘录及多项商业安排 体现双向服务贸易领域巨大机遇[4] - 澳大利亚企业通过展会与中方合作伙伴、政府机构建立深度连接 创造互利共赢机遇[4] 重点合作领域与方向 - 医疗科研与技术商业化领域已有深度合作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佩里·马歇尔教授参会体现合作典范[6] - 可再生能源、绿色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农业科技成为企业转型重点方向[5] - 服务贸易领域(研发合作、专业服务、市场拓展)存在进一步深化潜力 科技服务企业可通过协作实现蓬勃发展[7] 自贸协定实施与未来重点 - 货物贸易自由化进程快于服务贸易 未来将重点推进服务贸易谈判[8] - 政府需倾听企业真实需求 在现有协定框架下挖掘新机遇并启动磋商进程[8] - 企业需通过实地调研、建立人脉获取第一手资讯以把握区域机遇[6]
访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公使戴德明:中澳自贸协定极大促进双边贸易繁荣 服务领域蕴藏巨大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9-11 12:45
作为本届服贸会的主宾国,澳大利亚无论是国家馆展出面积还是参展商数量,都创下了服贸会历届主宾 国新纪录,显示出其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机遇的重视程度。 戴德明:就预期而言,目标其实非常明确,对于此类大型贸易展会,我们始终致力于促成深度对接—— 希望见证澳大利亚企业与机构同中方合作伙伴、重要机构及政府代表建立联系。本次中方政府代表团阵 容十分强大,这些参会者正是澳大利亚参展商的关键合作伙伴,我们期待通过这些连接创造互利共赢的 机遇。 就在刚才,我们见证了15份谅解备忘录及多项商业安排的签署仪式。尽管这些成果未必立竿见影,但它 却传递出来更为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双向服务贸易领域蕴藏巨大机遇。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见证 这些机遇转化为实质成果。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 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如何看待未来的贸易、投资机遇?站在《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十周年的关键节点,未来协定的高质量实施与审议还需要重视哪些领域?带着这些问题,包括证券时报 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了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大中华区总经理、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公使戴德明 (Dominic T ...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成效显著
科技日报· 2025-09-11 08:54
可再生能源体系 - 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 [1] - 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达222亿千瓦 占总装机容量比例609%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清洁能源发展 - 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 [1]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和输电网络 [1] - 光伏组件产量增长37倍 锂电池产量增长64倍以上 [1] 绿色建筑与交通运输 - 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 [2] - 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约70% [2] - 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并积极发展绿色建造 [2] 生态建设与碳汇能力 -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2] - 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 [1] - 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科技创新体系 - 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 - 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 强化低碳零碳基础研究 [2] - 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 [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新能源发展和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2] - 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编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2]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专家称到2030年波黑电力分配系统需投入14亿马克进行升级改造
商务部网站· 2025-09-10 22:34
电网投资需求 - 到2030年波黑电力分配系统需投入14亿马克进行升级改造 [1] - 配电网负荷增长主要来自交通电气化及供暖制冷部门电力消耗增加 [1] - 需要新建110千伏变电站并完成向20千伏电压等级的过渡改造 [1] 可再生能源并网挑战 -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已导致输配电系统出现拥堵 [1] - 整个地区各国都面临可再生能源接入容量不足的问题 [1] -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平衡、电压稳定及供电质量维护构成挑战 [1] 电网升级解决方案 - 电池储能系统可作为基础设施灵活性措施 就地消纳过剩发电量并缓解输电压力 [1] - 储能技术是缓解发电量与用电需求间不平衡的潜在解决方案 [1] - 核心目标在于增加电网容量、减少损耗并优化负荷管理 [1] 用户整合与供电质量 - 需重点关注“自产自用者”(安装光伏板自行发电的家庭用户)的整合问题 [1] - 需要确保供电质量 [1] 资金筹措与电价机制 - 某些电力企业十余年未调整的电网使用费势必上涨 为电网改造提供部分资金 [2] - 现行电价机制(针对发电企业使用输配电网的费用)已具备实施条件 应成为现有电价体系的补充措施 [2] - 资金需求旨在适应可再生能源及新技术接入需求 [2]
人大常委会丨报告显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华社· 2025-09-10 18:57
国家战略与政策框架 - 国家将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 - 国家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2] - 国家将编制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推动落实以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可再生能源与能源转型 - 构建了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并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截至2025年6月底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达60.9% [1] - 碳强度下降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完成情况基本符合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预期进度 [1] 产业发展与制造业成就 - 光伏组件和锂电池产量在"十四五"以来分别增长3.7倍和6.4倍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重点领域绿色进展 - 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97.9% [2] - 2024年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约70%且民航绿色转型成效突出 [2] - 构建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2] 全球贡献与目标达成 - 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以及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 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2] 市场机制与基础能力 - 全国碳市场逐步完善且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深入推进 [2] - 基础能力稳步夯实且科技创新和政策激励不断强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