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王一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
北京商报· 2025-11-13 17:54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产业与金融相互联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均离不开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支持 [1] - 金融在创新投入、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1] -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带来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和创新 [1] 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 - 未来需推动从跟跑转向更多领域的领跑,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 [1] - 把握主动权需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科创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1] 金融体系支持 - 与商业银行贷款相比,以股票为主的直接融资更有利于科技与资本的结合 [1] - 在现有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可加强与风投机构合作,对经净值调查的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相应提供贷款 [1] - 科技创新各阶段均需要与之匹配的金融服务 [1]
中信建投金剑华:必须依靠深度研究穿透迷雾,识别真正的创新资源
新浪财经· 2025-11-13 17:4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责任编辑:何俊熹 他表示,科技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高,前沿属性强、周期长、风险大,浮于表面的分析难以全面评估它 的价值,必须依靠深度研究,穿透迷雾,识别真正的创新资源。首先要深化全行业研究,构建价值发现 网络。中信建投证券充分发挥研究驱动的传统优势,建立了覆盖全行业的研究体系,研究团队覆盖了人 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新兴领域,重点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动态,读懂公司的技 术能力、创新程式与产业价值。 金剑华指出,还要打造金三角业务模式,打通研究价值转化链。今年是中信建投证券成立20周年,20年 来,中信建投证券始终聚焦主责主业,以投行+投资+研究的金三角模式,构筑核心竞争力,并充分发 挥做市交易、期货衍生品等专业优势,持续打造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投行业务能力和产业研究能 力。 11月13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第十六届财新峰会上,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剑华表示,科 技金融并非简单的资金注入,而是要通过专业化、体系化、创新化服务,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 贵、融资慢等痛点。 ...
王一鸣:解决创投“退出难”仅靠IPO不够,要大力发展并购
第一财经· 2025-11-13 17:13
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局限性 - 商业银行倾向于提供一年期短期贷款,而科技创新具有长周期属性,需要长期资金支持 [3] - 商业银行习惯提供大额资金,但科技创新早期阶段仅需要小额资金 [3] -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存在不确定性,而商业银行追求收益的确定性 [3] 科技创新各阶段的金融需求 - 种子期需要政府补助和天使投资支持 [3] - 初创期有PE/VC开始进入 [3] - 成长期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支持 [3] 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践 - 商业银行成立专精特新部门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股权质押等业务 [3] - 商业银行探索开展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 [3] 直接融资与科技创新的匹配性 - 以股票为主的直接融资比商业银行贷款更有利于科技与资本的结合 [4] 发挥股权投资作用的途径 - 需提升科创板、创业板服务创新企业的水平 [5] - 需大力发展创业投资 [5] - 政策鼓励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利好募资端 [5] - 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创投机构发展提供机遇 [5] 解决创投退出难问题 - 仅依靠IPO不足以解决退出问题,需大力发展并购市场 [6] - 鼓励设立市场化并购基金来解决退出问题 [6]
中国—爱尔兰经贸混委会第14次会议在都柏林举行
商务部网站· 2025-11-13 16:56
会议核心观点 - 中国与爱尔兰共同主持召开第14次经贸混委会,双方承诺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以打造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1] - 中方表示“十五五”期间将扩大服务业开放,为爱尔兰企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1] - 爱方强调中国是其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欢迎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赴爱投资及开展联合研发创新,以融入全球价值链 [1] 双边经贸关系现状 - 两国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双边货物和服务贸易齐头并进,双向投资均衡发展 [1] - 双方均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认为中爱经济优势互补 [1] 未来合作重点行业 - 重点合作领域包括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 [1] - 合作形式将包括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开展联合研发创新 [1] 市场机遇 - 中国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确定性 [1] - 爱尔兰是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经济体,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机会 [1] - 中国扩大服务业开放将为爱尔兰企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1]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王胜邦:银行保险机构既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更要重视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新浪财经· 2025-11-13 16:36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员强调需改善金融政策环境以支持科技创新,指出银行和保险机构是服务科技创新的主渠道,并应提供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及通过保险托底 [1]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方向 - 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导,银行和保险机构是服务科技创新的主渠道 [1] - 下一步将出台新政策,引导银行和保险机构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多耐心资本 [1] - 银行和保险机构需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并通过保险托底为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1] 科技创新风险分担机制 - 当前的科技创新不同于传统模式,若创新风险全部由创始人承担则难以持续发展 [1] - 以智能驾驶为例,若没有保险参与则不可能有大规模发展 [1] - 需重视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 [1]
王一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
证券日报网· 2025-11-13 14:45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工智能 -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突破,人工智能是其核心驱动力,正带来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和创新 [1] - 为把握主动权,需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推动科创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1] 科技创新战略的转变 - 未来需推动三个转变:从跟跑转向更多领域的领跑、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 [1] 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离不开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支持,金融可在创新投入、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科技创新过程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与之匹配的金融服务 [1] - 与商业银行贷款相比,以股票为主的直接融资更有利于科技与资本的结合 [1] 金融体系与机构合作 - 在现有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可加强与风投机构合作,对经过尽调拟投资的科创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相应提供贷款 [1] 并购市场与退出机制 - 需大力发展并购市场,鼓励设立市场化的并购基金,以解决创投机构的退出问题 [2] 科技赋能金融服务 - 需加强科技对金融服务的赋能,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动态评估企业信用风险 [2] - 利用智能技术可降低金融机构决策成本与风险,并通过智能投顾提供定制化投融资方案,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2] 风险管理与补偿机制 - 需借助智能技术构建动态信用画像以提升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 [2] - 需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例如通过保险和再保险为科技型企业融资分担风险 [2] - 需探索地方政府对科创企业征信和风险的补偿机制 [2]
筑牢制造强国根基 中国银行以金融活水激活产业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11-13 13:41
公司金融支持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制造业整体贷款余额突破3.3万亿元,是“十四五”期初的2.3倍 [2]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是“十四五”期初的3.3倍 [2]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1万亿元 [4]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设备更新项目签约金额超过3500亿元,贷款投放超过1300亿元 [6] 对科技创新与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 - 公司聚焦支持集成电路、数控机床、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 [3] - 公司为国产首制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4] - 公司作为首家出台助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方案的银行,已形成“基建-制造-运营”全链条服务模式 [4] 对传统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的金融支持 - 公司为相关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提供政策咨询、贴息申请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5] - 在河南,公司为电力企业重大项目攻关和卡脖子技术研发提供及时有效的授信支持 [5] - 在广东,公司大力支持多家央企大型石油石化技改升级项目,参贷份额位列主要同业第一 [5] - 在江苏,公司聚焦新型显示、光子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定制服务方案等方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5] 对制造业全球化的金融支持 - 公司依托覆盖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支持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7] - 公司通过银团贷款、跨境并购、结构化融资等综合化服务,助推国产飞机、高铁、船舶、汽车扬帆海外 [7] - 公司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公司开立FTN账户并核定2亿元人民币跨境贷款 [7] - 公司为某中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的墨西哥城地铁项目提供各类金融业务金额合计超28亿元比索,帮助解决小币种收款难题 [7] - 公司已为跨国公司提供各版本跨境资金池超1000个,实现对有境外财资管理需求的央企客户服务全覆盖 [8]
(粤港澳全运会)“千年商都”广州借十五运会向世界推开一扇新窗
中国新闻网· 2025-11-13 13:37
十五运会展示的科技实力 - 开幕式通过无人机编队、数字投影、激光等科技手段呈现融合岭南韵味与未来感的视听盛宴,展现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2] - 全运会舞台展示了包括深海能源开发、无人机精准操控、无人驾驶车辆载客以及航天科技在内的广州科技实力[2] - 用于点燃圣火的“冰火”来自千米深海,承载祝福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升空,凸显在深海探测与航天领域的科技应用[1][3] 广州的科技创新环境与人才吸引力 - 广州市为外籍人才提供高效服务体系,工作许可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为一线城市最短,并实现工作许可证与社保卡“一卡通”[4] - 通过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集成办理和首创高端人才出入境便利化措施,已助力超千人次快速通关,显著提升人才流动效率[4] - 广州在“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稳居全国前三,其国际化的学术平台和一流的科研支持吸引全球人才[2][4] 国际专家对广州创新环境的评价 - 多位在穗外国专家对开幕式演出和广州的创新能力表示赞叹,认为其展现出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创新的生动写照[2] - 外国专家深度参与广州创新实践,亲历广州科技创新飞跃,认为广州提供的科研支持和生活便利使其能全心投入工作[2][4] - 有专家表示选择留在广州是因为城市充满活力,拥有国际化学术平台,使其能心无旁骛探索前沿研究[3]
上交所副总经理傅浩:投资科创板就是投资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12:09
科创板市场地位与规模 - 科创板已成为中国优质科技企业的首选上市平台,汇聚59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0万亿人民币,累计融资超1.1万亿人民币 [1][3] - 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领域形成完整的"链群式"产业格局 [3] - 科创板公司具有高研发投入和高成长性特征,研发投入强度居A股首位,2025年上半年整体研发投入占比接近13%,超净利润2.8倍 [3] 重点产业发展格局 - 集成电路领域有121家企业实现全链条覆盖,为构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筑牢根基 [3] - 生物医药领域有115家企业,使科创板跻身全球第三大生物医药上市地 [3] - 人工智能领域集聚42家核心企业,形成从硬件、算法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3] - 高端装备领域有百余家企业提供核心技术装备,为产业智能化升级注入动力 [3] 公司成长性与制度创新 - 以2019年为基数,近5年科创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8%和9%,涌现出一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龙头企业 [3] - 科创板突破传统盈利门槛,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及特殊股权架构企业上市 [4] - 监管层不断完善制度供给,包括推出"1+6"政策组合,将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 [4] 持续监管与激励机制 - 实施"科八条"改革优化并购重组机制,2024年9月以来新增重大资产重组交易145单 [4] - 率先推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制度,累计800余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24万研发人员 [4] - 科创板拥有对国际投资者友好的投资生态,正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