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无为福城股权投资母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6-13 18:32
无为福城股权投资母基金子基金管理机构征集公告 - 科创类子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要求投资于初创期企业的金额不低于子基金投资额的70% [1] - 其他类型子基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投资于这些行业的金额同样不低于子基金投资额的70% [1] - 子基金对无为市注册企业的投资要求严格,投资金额不低于母基金出资额的1.0-1.5倍,具体比例根据子基金注册地不同而有所差异 [1] 子基金返投比例要求 - 注册地位于无为市的子基金返投比例不低于1.0-1.2倍,其中科创类子基金返投比例不低于1倍,产业类子基金返投比例不低于1.2倍 [1] - 注册地位于无为市以外的子基金返投比例要求更高,不低于1.5倍 [1] 其他投资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活动已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即将举办,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3] - 一级市场近期关注管理费问题 [3] - 上市公司当前对并购基金表现出浓厚兴趣 [3]
影石刘靖康谈上市:从开荒者到守擂者,如何长久留在牌桌?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17:49
6月11日,当上市的钟声在科创板敲响,影石创新(Insta360)这家成长于深圳的智能影像公司,迎来了 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开盘大涨近三倍,市值一度冲破700亿,将"A股智能影像第一股"的名号稳稳地 攥在手中。 聚光灯下,创始人刘靖康——圈内人更习惯称他"JK"——成为中国又一位身价百亿的90后科技公司掌门 人。 面对外界涌来的祝贺与喧嚣,1991年出生的刘靖康却显得十分平静。在影石创新位于深圳的总部办公楼 内,刘靖康接受了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其反复提及的,是责任、承诺和对未来的审慎。 时间拨回至十多年前,这位来自广东梅州,在中山长大的年轻人,还是南京大学里一位声名鹊起的"技 术帝"。他曾因觉得好玩,通过分析新闻采访中电话按键音的频谱,"破译"了周鸿祎的手机号并成功拨 通,引得周鸿祎和李开复在微博上隔空"争抢"。但这位技术天才最终拒绝了所有大厂的橄榄枝,一头扎 进了"大学生创业"和"硬件创业"这两个公认的"地狱级"赛道。 他自己也承认,"消费电子是死得特别多的一种类型"。然而,近十年过去,刘靖康和他的影石 Insta360,却在尸横遍野的硬件战场上,杀出了一条另类的成功之路。 然而,对于这一切成就和上市后的狂 ...
影石A股上市再现造富神话:IDG资本账面回报超700倍 苏宁提前“清仓”失之交臂
新浪证券· 2025-06-13 17:21
公司上市表现 - 影石创新于6月11日登陆科创板,发行价47.27元/股,发行41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22% [1]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触及187.99元/股,涨幅接近300%,收盘市值达709.77亿元,换手率超69% [1] - 公司2020年10月首次递交招股书,经历暂缓审议和漫长等待后,于2024年2月获证监会注册批复 [1]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核心产品全景相机连续六年市场份额第一,2023年全球市占率达67.2% [1] - 2018-2024年总营收从1.59亿元增至55.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6.2% [1] - 归母净利润从不到650万元提升至9.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6.6% [1] - 毛利率常年保持50%以上,净利率近四年浮动在20%左右,均高于GoPro [1] 融资历程 - 上市前完成六轮股权融资和三次股权转让,最初计划境外上市 [2] - 2015年A轮获IDG资本65.25万美元和创业邦天使基金4.89万美元投资 [2] - 2015年B轮获IDG资本100万美元追加和启明创投375万美元投资 [2] - 2016年获启明创投150万美元、迅雷900万美元和苏宁350万美元投资 [2] - 2018年拆除境外架构,以718.14万美元回购投资方124.9930万股股份 [2] - 2019年获华金资本3420万元、沄柏资本1520万元和朗玛峰创投3800万元投资 [2] 股权转让与机构退出 - 2019年招商资本、基石资本、中信证券和寿光金投基金分别投资5300万元、2000万元、7000万元和200万元 [3] - 启明创投以699.99万元和999.99万元转让部分股权给华金资本和朗玛峰创投 [3] - 创业邦天使基金和苏宁选择清仓退出,创业邦四年半回报35.29倍,苏宁回报2.32倍 [3] - 德朴投资持有四年内部收益率仅约3.5% [4] 投资回报 - IDG资本投资回报达713.47倍,对应市值84.89亿元 [4] - 启明创投和迅雷账面回报分别为159.47倍和86.04倍 [4] - 华金资本、朗玛峰创投、沄柏资本收益突破50倍 [4] - 基石资本、知盛投资、龙兴塑膜等机构回报在35-40倍之间 [4]
企业负责人回顾“科八条”,未盈利“潜力股”交出亮眼成绩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5:09
科创板政策支持 - 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支持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明确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企业可上市 [1] - 截至2025年5月底,科创板已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覆盖创新药、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1]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2家未盈利企业IPO获受理,拟融资规模分别为49亿元和21亿元 [3] 未盈利企业财务表现 - 2024年科创板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营收1744.79亿元,同比增长24%,26家公司营收超10亿元 [1] - 54家企业合计净亏损136.41亿元,同比缩亏35.5% [1] - 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科创板市值前10名公司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21.2%和24.3%,较上市前累计增长175.6%和394.8% [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研发投入459.44亿元,同比增长5.86%,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中位数达37.74% [6] - 百利天恒上市后股价从24.7元/股涨至338元/股,市值超千亿,并纳入科创50等指数 [6] - 天岳先进募资32亿元投入碳化硅衬底产业化项目,加速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转化 [7] 资本市场工具运用 - 9家科创板企业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披露再融资方案,募资规模近250亿元,其中6家为未盈利企业 [4] - 百利天恒董监高薪酬从528.25万元增长至1441.34万元,研发人员薪酬从18.26万元增长至34.06万元,增幅超80% [7] - 天岳先进推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绑定核心人才 [8] 科创板整体表现 - 2024年科创板公司营收14221.70亿元,同比增长0.24%,54家未盈利公司营收增幅超50% [10] - 科创板累计22家公司实现盈利并"摘U",其中3家于2024年完成 [10] - 全市场科创类宽基ETF总规模超2600亿元,"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70只科创板ETF [10] 企业未来规划 - 百利天恒通过自愿披露公告和"科创3分钟"视频等形式增强投资者沟通 [11] - 天岳先进计划持续优化财务透明度并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筹集长期资金 [11]
科创板六周年政策红利释放,半导体并购潮重塑全球价值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4:51
科创板发展现状 - 科创板开板6周年,强调"硬科技"定位,已上市588家公司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三个领域占比超60% [1] -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科创板八条"),为板块发展注入新动力 [1] 科创板并购市场动态 - 科创板企业并购热情持续升温,华海诚科2024年现金收购衡所华威30%股份后,2025年推进发行股份及可转债收购剩余70%股权,交易落地将突破海外技术垄断,实现高端封装材料技术跃迁 [1] - 已完成并购的企业深化协同效应,围绕主业优势展开新一轮并购,布局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1] 半导体行业并购趋势 - 2025年5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支持半导体等硬科技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2] - 半导体行业出现多起重大并购案例:海光信息吞并中科曙光、国科微收购中芯宁波、三佳科技收购众合科技,体现国内企业通过资本整合技术、人才、市场以实现"国产替代"和全球价值链攀升 [2] 政策支持并购重组 - 新"国九条"鼓励头部公司通过产业链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2] - "科创板八条"支持科创板企业开展主业相关吸收合并 [2] - 证监会"并购六条"细化同行业及上下游整合规则,完善锁定期安排 [2] 相关ETF产品 - 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全面反映板块表现 [3]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精选40只设备与材料领域龙头,覆盖光刻、刻蚀等关键环节,成分股包括北方华创、沪硅产业等通过技术突破与并购整合推动产业升级 [3]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探索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中国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6-13 08:33
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宣告开板。六年来,科创板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活力反哺科 技创新,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中国路径。 截至2025年6月1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88家,总市值超过6.8万亿元。其中,受益于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科创板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 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1家转板上市企业。 科创板公司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具体来看,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9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形成上下游链条完 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3家,重点介入癌症、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治疗领域;127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齐聚科 创板,涵盖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先进工艺装备,下游覆盖轨交、汽车、电力、航空、物流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 构建起协同创新、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据统计,六年来,科创 ...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探索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中国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6-13 08:32
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宣告开板。六年来,科创板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活力反哺科 技创新,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中国路径。 截至2025年6月1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88家,总市值超过6.8万亿元。其中,受益于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科创板已有54家未盈利企业、8 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1家转板上市企业。 科创板公司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具体来看,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总数达119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涵盖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形成上下游链条完 整、产业功能齐备的发展格局;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3家,重点介入癌症、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治疗领域;127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齐聚科 创板,涵盖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先进工艺装备,下游覆盖轨交、汽车、电力、航空、物流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 构建起协同创新、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据统计,六年来,科创 ...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 新质生产力集群协同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6-13 01:51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6月13日正式开板 六年来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1] - 截至2025年6月12日 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8家 总市值超6.8万亿元 [1] - 采用多元包容上市条件 已容纳54家未盈利企业 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 7家红筹企业 20家第五套标准企业 1家转板企业 [1] 行业分布特征 - 科创板公司10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占比超80% [1] - 集成电路领域公司119家 占A股同类公司50% 形成芯片设计 晶圆代工 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 [1] - 生物医药领域113家 聚焦癌症 乙肝 丙肝 艾滋病等治疗领域 [1] -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127家 覆盖工业母机 工业机器人 激光加工 自动化控制系统 下游应用涉及轨交 汽车 电力 航空 物流等 [1] 融资与研发投入 - 六年来累计IPO募资9232亿元 再融资1831亿元 合计超万亿元 [2]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1680.78亿元 为净利润2.5倍 同比增长6.4% 近3年复合增速10.7% [2] - 107家公司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 研发人员24万人 占比近30% [2] 国际化发展 - 2024年境外收入4303.61亿元 同比增长6.1% 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增速超30% 63家公司产品覆盖50+国家地区 [2] - 境外销售毛利率中位数40.8% 37家公司产品在出货量/市占率/销售额方面全球第一 [2] - 11家创新药企通过对外授权输出海外权益 58家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3] 投资者结构 - 截至2025Q1 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7.7万户 机构持仓占比超60% [3] - 境外机构 社保 保险 年金等长线资金持仓占比提升 79家公司为社保基金重仓股 持仓市值超160亿元 [3] - 30家科创50/科创100公司获长线资本重点配置 [3] 制度创新方向 - 持续优化制度包容性 培育"硬科技"企业成长沃土 [4] - 深化改革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结合 [4]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科技与资本双向奔赴 科创板已成资本市场改革好样板
证券日报· 2025-06-13 00:40
以"新"谋篇 聚焦"硬科技"培育领军力量 六年来,科创板以"新"谋篇布局,始终锚定科技创新主航道,以资本之力孵化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 的"链主"企业。通过龙头引领、产业链协同的发展模式,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 链成势。这一"以点连线、以线成面"的发展路径,让"硬科技"从企业技术标签升级为板块最鲜明的价值 底色。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588家,总市值近7万亿元,首发募资合计达 9232.31亿元,再融资募集规模达1893.62亿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可接力、有效定价的多元资本支持。 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哲医药")对此深有感触,公司首席 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吕洪斌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2021年12月份在科创板上市,彼时仅有4条 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管线且无产品收入。借助在科创板上市融资,公司目前已建立7条具备全球竞争力 的临床研发管线。 6月13日,科创板喜迎开板六周年。 六年前,科创板肩负着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时代重任,以"试验田"的使命担当 扬帆起航,开启了探索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的新征程。 六年来, ...
安永:A股IPO稳中有进,北交所正向“硬科技企业聚集地”加速转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2:59
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表现 -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IPO活动在全球占比上升 香港IPO筹资额占全球24% 与A股合计占比33% [1] - A股上半年共有50家企业首发上市 集资超过371亿元 同比上升14% [1] - 工业、科技和材料列IPO总数和集资额前三位 汽车行业占比超三成 [1] A股市场结构变化 - 北交所IPO平均集资规模大幅上升 其他板块平均集资额下降 [2] - 北交所首次进入A股集资额十大IPO榜单 开发科技集资超11亿元 [2] - 北交所受理的辅导备案企业中 超六成披露在北交所上市计划 [3] 行业与政策趋势 - 科技属性显著增强 证监会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1] - 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获政策支持 上下游企业IPO占比显著 [1] - 北交所加速转型为"硬科技企业聚集地" 吸引含金量高的科技企业 [2] 未来展望 - A股IPO将呈现有节奏发行的"新常态" 受宏观环境、市场资金和企业质量影响 [2] - 下半年IPO或进一步聚焦科创领域 匹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 [3] - 北交所成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政策支持效应显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