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大摩闭门会-世界机器人大会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核能复兴时代已经到来
2025-08-18 09:00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智能机器人行业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智能机器人应用从工业制造向商业服务扩展,如整理房间、叠衣服等,展示广泛潜力但操作节拍和效率仍需提升[1] - 物体识别准确性和操作力度有明显进步[1][2] - 发展瓶颈在于数据收集和模型训练,行业内对虚拟数据与现实数据训练存在争议[1][3] - 灵巧手在速度、效率、准确度等方面需更多优化[3][4] - 下半年下游实际应用将驱动板块,企业将积极争取商业订单[1][6] - 世界机器人运动会将展示机器人竞技能力与应用场景[1][6] - 阅兵活动中机器人和机器狗的亮相可能对板块产生积极影响[1][7] **应用场景变化** - 从工业制造扩展到商业服务领域,如整理房间、叠衣服、洗衣服、零售店售卖等[5] - 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如无人零售店、无人药店及灵巧手销售[5] **市场前景** - 投资者关注技术更新(如PEEK材料)和商业化进展较快的公司(如宇树、智元)[7] - 小型科研机器人出货量较大,相关电机和减速器市场更早实现收入利润[7] 核能行业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全球核能复兴趋势显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核能产业链股票表现优于MSCI ACWI约30个百分点[1][8] - 科技巨头和数据中心对清洁能源需求增加,ESG基金排除核能比例下降至约2%[1][8] - 预计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从398吉瓦增长至860吉瓦,新增586吉瓦,投资规模超2万亿美元[8][9] - 主要增长点在中国、印度和美国,美国承诺建设300吉瓦核电装机容量[8][9] **三大趋势** 1. 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需求推动核电作为能源来源[8][9] 2. 地缘政治因素使韩国、日本可能成为意外赢家[9] 3. 长远技术发展(如SMR、第四代反应堆、钍基反应堆)有望十年内突破[9][10] **值得关注标的** - 公用事业公司:中广核、中广矿业、印度NTPC、LNT、日本北海道电力[8][10] - 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需求推动:美国VST与PEG[10] -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韩国杜桑Airbility、三星电梯、松关Band、TK Corp[10] - 技术发展潜力:美国Curtis Wright、Even Nova、日本MHI、Rolls Royce[9][10]
液冷投资机会如何把握?
2025-08-18 09:00
摘要 液冷投资机会如何把握?20250817 市场流动性增强,成交量、两融余额及公募基金负债端均有所改善,存 款搬家带来的增量资金预期增强,中美关税缓和及 AI 产业进展提升市场 风险偏好,共同构成市场基石。 科技成长板块在牛市中表现突出,海外 AI 资本开支超预期增长带动光模 块、PCB 等硬件领域,国内人工智能政策持续加强,预示科技成长板块 的投资机会。 液冷技术在 AI 服务器中需求显著增加,英伟达 GB300 液冷覆盖率超 80%,下一代 Caber 架构将实现 100%液冷,液冷几乎成为充分利用 新一代 B 芯片性能的必备选项。 预计明年 GPU 液冷市场仍以冷板式为主,单机柜液冷价值量将从 60 万 元升至 70 万元人民币。明年单季度全球总出货量有望达到 2.5 万台, 全年可能突破 10 万台,仅 GPU 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00 亿元。 ISIC 散热具有高毛利潜力,预计 2026 年迎来出货潮,谷歌、Meta、亚 马逊等科技巨头将推出大量 ISIC 芯片,推动 ISIC 液冷散热需求显著增 加,中国本土企业有望成为国际一流液冷公司。 Q&A 当前市场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今年 ...
AI服务器电源及核心器件的发展趋势
2025-08-18 09:00
AI 服务器电源及核心器件的发展趋势 20250817 摘要 高斯宝电器深耕大数据和新能源领域,拥有约 400 人的研发团队,其中 300 人专注于大数据,100 人从事新能源研发。公司与华为合作升级 CNAS 检测中心,并建设了国内先进的 800 千瓦 power shift 测试环境, 为下一代一兆瓦 rack 测试做准备。 高斯宝与英特尔合作建设超流体 immersion 实验室,解决大型 GPU 卡 散热问题。作为 AMD 和 NV AVL 战略合作伙伴,高斯宝积极参与 GTC 大会。同时,公司是 OCP 成员中唯一一家做电源产品的厂家,并获得 CQC 三级智能制造认证,正推进四级认证,服务器相关产品自动化率达 85%以上。 海外市场,英伟达提出三相 ACDC 的 CF 替代方案,功率可能提升至 8.5kW 或 12.5kW。未来 power shelf 将分为 19 英寸(英伟达尺寸) 和 21 英寸(OCP 尺寸)两种形态。英伟达还发布了赛卡解决方案,提 出未来一兆瓦供电方式,预计 3-5 年内成为主流。 国内市场更关注电网突变导致的设备震荡问题,倾向于增加牛角电容而 非 POC 超级电容。高斯宝 ...
深度 | 人形机器人专题之本体:AI技术革命,车企转型具身智能【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8-18 08:58
人形机器人行业核心观点 - 数字革命AI浪潮下,汽车有望实现从制造向具身智能的估值提升,类似特斯拉的估值体系已围绕AI、科技重塑 [3] - 汽车是AI端侧应用的最大场景之一,拥有逾10亿全球存量用户,吸引特斯拉、比亚迪、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入局 [15] -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2026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37] - 人形机器人行业预计遵循"专用场景—跨专用场景—通用场景"的落地路径,初期在B端专用场景首先落地 [10] - 全人形机器人将是通用场景机器人的理想形态,需具备物理世界推理能力和长周期任务规划能力 [13]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协同发展 - 车端和人形机器人部分零部件具一定共性,供应链重合度较高,带来汽车领域公司产业升级机遇 [4] - 汽车和机器人产业链重叠度高,传统智能汽车与机器人结构均可大致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大层面 [17] - 特斯拉Optimus在机械结构和软件方面均借鉴汽车领域技术,如采用相同芯片和FSD自动驾驶系统技术 [19] - 汽车是年千万量级需求的终端场景,人形机器人远期也有望达千万需求量级,二者在多个方面具相通性 [22] - 零部件公司可研发、代工机器人核心部件,整车厂可开发机器人本体,利用现有应用场景和AI能力 [29]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进展 - 比亚迪成立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开发完成系列产品包括类人形机器人,与香港科技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 [26] - 奇瑞成立多家机器人相关公司,展示的墨甲机器人已在马来西亚4S店上岗 [26] - 理想汽车创始人表示未来"100%会做人形机器人",并发布自研的MindVLA机器人大模型 [26] - 小米成立机器人技术公司,2022年公布首款人形机器人Cyberone [26] - 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已在广州工厂投入使用,计划2026年实现L3初阶能力的量产 [26] - 长安汽车计划未来五年投入超500亿布局人形机器人,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 [26] - 广汽推出人形机器人GoMate,融合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 [26] 行业发展趋势 - 每一轮技术变革会破坏原有竞争格局并带动周期性行业进入估值重塑期,类似2019-2021年能源革命对车企的影响 [28] - 能源革命下颠覆大众的不是另一个大众,而是比亚迪、特斯拉等电车企业,数字革命下可能是生产智能车和机器人的AI端侧应用企业 [30][32] - 提前进行AI相关布局的车企有望从制造企业往AI应用企业(智能车+机器人)实现系统性估值提升和产业升级 [35] - 2023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颠覆性产品 [37]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预计初期用于工厂等特殊场景,远期随迭代升级落地至通用性场景 [37] 政策支持 - 202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43] -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45] - 深圳市计划到2027年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45] - 北京市计划到2027年培育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 [45] - 浙江省计划到2027年全省整机年产量达到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45]
余承东:「遥遥领先」讲得非常少!鸿蒙5.0已度过生死线;徕芬CEO怼前员工潘坚「收钱办事没良心」;影石创新回应创始人向员工撒钱
雷峰网· 2025-08-18 08:52
要闻提示 NEWS REMIND 1.余承东:"遥遥领先"讲得非常少!鸿蒙5.0已度过生死线 2.徕芬 CEO 叶洪新怼前员工潘坚"收钱办事没良心",后者回应"有人用部分事实带节奏" 3.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兼任可灵AI技术部负责人 4.传鸿蒙智行尚界 H5 汽车官方价格指引 18~23 万元,实际可能更低 5.小米空调7月线上销量超越格力!王化回应:没想到新时代这么快就来了 6.影石创新回应创始人向员工撒钱:老板自掏腰包参与团建互动 7.多家企业盯上谷歌 Chrome,奥特曼表态 OpenAI 或考虑收购 8.前英特尔工程师向微软泄露商业机密,被判两年缓刑并罚款 3.4 万美元 今日头条 HEADLINE NEWS 余承东:"遥遥领先"讲得非常少!鸿蒙5.0已度过生死线 8月16日,在官方某一采访栏目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就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进行回 应。对于发展鸿蒙生态,余承东表示,今年投入了近百亿的资金支持开发者迁移到鸿蒙生态,给用户也提 供了鸿蒙日日新红包,最高可以领取1000元。目前鸿蒙5.0设备已经超过1000万,度过了鸿蒙生态的一个 生死线。在生态领域,感谢中国整个科技产业的集体冲锋 ...
一周基金回顾:年内翻倍基增至十六只,十五只重仓创新药
搜狐财经· 2025-08-18 08:48
(3)近期股指集体走强,人工智能、创新药、军工、金融科技等热点轮番发力,基金净值快速上扬。然而,多只绩优产品却陆续宣布限购,既有策略容量 有限的量化基金,也有重仓热门赛道的主动权益基金。过去"规模至上"的思路正被"质量优先"取代,越来越多基金公司主动踩刹车,用短期规模克制换取长 期业绩优化。 二、 上周(8.11-8.15)基金行情 一、 假期基金要闻 (1)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显著,权益资产成为公募基金净值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截至8月15日,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100%的"翻倍基"数量已达16 只,其中15只基金重仓创新药板块。在创新药行情持续演绎的推动下,净值翻倍基金数量进一步增加。当前,投资者面临"落袋为安"还是"继续持有"的纠 结。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投资认知仍在完善,部分标的估值仍处低位,板块后续表现仍值得期待。 (2)债券指数化投资持续升温,全市场债券ETF总规模已逼近5400亿元,刷新历史新高,其中规模突破百亿元的产品达到24只。作为创新品种,首批科创 债ETF上市仅一个月规模即突破1100亿元,首只200亿元级科创债ETF也已诞生。与此同时,第二批科创债ETF正蓄势待发,多家基金公司已紧锣密鼓 ...
回本了!市场逼近3700点 半数“高位基”已解套!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8:44
来源:证券时报 市场重回3700点上下,上一轮牛市成立的基金也正在陆续解套。 2021年2月,上证综指创下了3731.69点的阶段高点,随后呈现震荡调整走势,当年9月再次挑战高点, 可惜鸣金收兵于3723.85点,之后便开启了长达三年之久的趋势性下跌,2024年最低下探至2635.09点。 如今,四年时间倏忽而过,2021年的高点近在眼前,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在2021年市场 高点成立的基金中,已经有超五成基金净值回"1",实现回本,但仍然有部分产品处于腰斩状态,业绩 分化较大。 同样是上一轮牛市高点成立的产品,这些基金的业绩却出现了明显分化。 2021年11月23日,全市场一举成立了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但四年后,这8只基金的业绩却出现了明显分 化,其中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高达143.51%、 107.60%,分别位列2021年所有成立基金中的收益率前二。 同样成立于2021年2月和9月高点的基金,也出现了明显的业绩分化。韩创管理的大成产业趋势自2021年 2月成立以来的收益率88.72%,而同期成立的汇添富国证生物医药ETF、广发诚享的收益率则分别 ...
银行业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赋能民营经济
证券日报· 2025-08-18 08:44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五部分提出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举措,旨在破解民营经 济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普惠金融供给的主力军,银行业应将司法保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优化金融服 务、降低民企融资门槛的实践效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据悉,莘县农商银行创新采用"整村授信+白名单"服务模式,组织专业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精准对接 农户需求。在该行支持下,众多收购大户实现规模扩张,带动周边200余户蒜农增收,莘县大蒜市场已 形成"产得出、收得快、销得远"的良性循环。 对于银行业如何持续优化普惠金融供给和服务,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兰日旭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采访时表示,一是强化数字赋能,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弥补服务短板;二是增强精准滴 灌能力,围绕实体经济,紧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打造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资金供给和服务体系;三 是优化制度建设,全面提升资金供给和服务能力。 多管齐下破解融资困局 长期以来,融资成本高是制 ...
AI设计了一颗人类不理解,但运行良好的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8 08:42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内容 编译自zmscience 。 通常情况下,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设计芯片时,会使用一些众所周知的模式和模板。《自然通讯》发表 的一项新研究尝试了一种不同的方法: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路和组件设计流程。普林斯顿大学和印 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AI) 展示了一种"逆向设计"方法,即从所需属性 出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该算法创造出了一些看似运行良好的奇特芯片。但有一个问题:没有人真正知道它们为何如此有效。 "人类无法理解它们,但它们可以更好地工作,"首席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 Kaushik Sengupta 说。 这种人工智能驱动的方法专注于设计无线芯片,这是一种用于5G网络、雷达系统和先进传感技术等 高频应用的计算机芯片。这些电路为从雷达系统到自动驾驶汽车等各个领域的创新提供动力,但其开 发速度却异常缓慢。工程师们通常基于预先定义的模板,通过迭代模拟和测试手动优化或改进设计。 这种方法既耗时又具有挑战性,而且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这限制了改进的程度(以及速度)。这正 是这项新研究的意义所在。 以前的方法是自下而 ...
天风证券:AI应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形成“四大梯队”格局
第一财经· 2025-08-18 08:27
AI应用发展格局 - 2025年上半年AI应用形成"四大梯队"格局:第一梯队为AI搜索引擎和AI综合助手 第二梯队包括AI社交互动和AI专业顾问 第三梯队为AI效率办公和AI图像处理 第四梯队涵盖AI创作设计、文案写作等 [1] - 移动端AI应用月活跃用户规模达6.8亿 插件形态用户规模超越原生App [1] - 三类形态AI应用上半年复合增长率直击"场景必须度+用户替代成本"问题 [1] AI搜索赛道趋势 - AI搜索赛道及AI综合助手赛道出现超头现象 [1] - "搜索+服务"的融合将成为流量入口新范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