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

搜索文档
四维图新与航盛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汽车智能化技术协同攻关
环球网· 2025-04-27 15:38
战略合作概述 -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大数据平台及生产制造四个维度展开技术整合 [1] - 此次合作标志着国内汽车电子领域首次实现图商与Tier1供应商的全链条协同创新 [1] 技术合作领域 - 芯片联合开发:基于四维图新车规级芯片设计经验与航盛车载电子硬件集成能力,共同定义下一代智能座舱及辅助驾驶专用芯片架构 [3] - ADAS系统优化:整合四维图新高精度定位技术(精度达20cm)与航盛ADAS控制单元,开发支持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组合式解决方案 [3] - 智能座舱升级:推进AI大模型在车载场景部署,测试多模态交互系统,语音指令响应时间缩短至0.8秒 [3] 生产制造布局 - 航盛深圳数字化工厂(年产能300万套车载系统)将为四维图新提供柔性化生产支持 [3] - 双方计划共建智能硬件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车规级产品可靠性验证(目标MTBF达5万小时)与规模化量产工艺 [3] 产业协作模式 - 四维图新开放覆盖全国的高精地图动态更新网络(日均处理路况数据超2PB) [3] - 航盛提供其服务40余家整车厂的系统集成经验 [3] - 双方在江苏南京和广东深圳同步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联合开发机制 [3] 市场前景与规划 - 2024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L2级自动驾驶装配率突破45% [4] - 合作方案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10个车型项目定点,覆盖纯电、混动及燃油三大动力平台 [4] 合作推进计划 - 双方将在第三季度启动首个合作项目,涉及某自主品牌高端电动车型的智能座舱系统开发 [5]
上海车展深度诠释科技与创新 跨国车企加速布局中国、“深耕”中国
央视网· 2025-04-27 14:25
上海车展给世界汽车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尤其在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领域,中国拥有绝对的优势和影响力。在这里,人工智能得到广泛 应用,甚至走进了汽车的底盘,以减弱路面上坑坑洼洼造成的颠簸。法国世界报的记者们乘坐正在试运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后,发出的感概 是,想看汽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要到中国去。越来越多的西方汽车制造商看好中国充满创新活力的汽车市场。 日经中文网:人工智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促进政策下,中国的纯电动汽车不断普及,竞争的重心已转向自动驾驶等汽车智能化,利用AI与车辆进行语音对话的趋势 正在扩大,通过AI创造汽车遇到的场景以规避突发事件。为提高安全性,车辆搭载了组合高性能传感器和摄像头的设备。展会上,多家外资 车企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各项智能化、电动化成果,还计划搭载新兴AI模型DeepSeek。 央视网消息:2025上海车展规模创新高,深度诠释科技与创新。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主要方向的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汽车产 业生态。来看相关报道。 法国《世界报》:上海车展翻开新的一页 菲律宾 《马尼拉时报》:中国正在重构全球汽车生态链 2025上海车展更突出开放合作,打造汽车产业高端对话平台,参展企业 ...
东风汽车“天元智能”发布,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贝壳财经· 2025-04-27 13:54
东风汽车"天元智能"技术品牌发布 - 公司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构建"一核双基双元"智能化技术体系,展出20余款车及9项技术展品 [1] - "天元"寓意把握时空、主导棋局,体现公司以用户为中心、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智能化战略,强调智能安全底线和关键核心技术掌控 [3] - 技术体系包括企业级太极大模型(核心)、天元电子电气架构与天元OS(双基)、天元智驾与天元智舱(双元) [4] "一核双基双元"技术体系详解 - 企业级太极大模型具备全域融合、全场景赋能、持续自主进化特征,实现运营/制造/产品/生态全场景智能协同 [4][11] - 天元电子电气架构是自研中央智慧平台,实现动力域/车身域/座舱域/智驾域四域深度融合 [5] - 天元OS是开源整车操作系统,具备安全高效开放特性,目标降低国产芯片上车门槛并提升资源利用率至95%以上 [6][18] 智能化应用场景与成效 - 太极大模型使新车研发周期缩短35%,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30%,AI质检成本降低20% [12] - 智慧生态领域产品定义精准度提升50%,车辆云健康监测准确率超90% [13] - 天元智舱集成DeepSeek等构建"视觉+语音+生物感知"中枢,天元智驾覆盖T100-T1000级方案实现L4-L5全场景应用 [7] 行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联合中汽创智等研发天元OS,计划成体系开源虚拟化/内核/中间件等全套标准体系 [18] - 通过AUTOSEMO构建跨领域技术联盟,形成"技术+场景+社区"三维生态网络 [20] - 开源模式降低技术壁垒,推动单车单硬件成本降低10%-20% [18] 公司智能化战略演进 - 从2021年"东方风起"计划到2024年科技跃迁3.0,提出"具身智能体"概念加速技术商业化 [16] - 以"AI for ALL"理念推动汽车向"智慧出行伙伴"转型,强调科技人文关怀 [9][14] - 技术品牌发布被视为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提供新思路并注入活力 [8][16][22]
聚焦2025上海车展 推动舱驾创新升级 高通加速开拓中国“汽车朋友圈”
人民网· 2025-04-27 11:08
汽车智能化发展 - 智能化成为供应商展示技术与能力的关键领域 高通在2025上海车展展示关键技术落地、智能体验升级及产业生态共建成果 [1]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L2级新车占比达59.7% 行业正将先进驾驶辅助功能向更多层级和低价位车型渗透 [1] - 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通过多款SoC、加速器和软件栈提供可扩展解决方案 帮助降低开发复杂性并加快商用 [1] 技术平台与解决方案 - 高通提供覆盖单独座舱方案、驾驶辅助方案和舱驾一体平台的多样化产品选择 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 - 生成式AI加速"上车"对芯片平台AI处理能力、本地推理能力和模型运行效率提出新要求 [2] - 高通与博泰车联网合作基于骁龙8397打造新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多款搭载该平台的新车型亮相车展 [2] 产业合作生态 - 上海车展参展企业中超过65家是高通汽车生态伙伴 显示供应链形成更多元合作关系 [2] - 高通联合宝骏、零跑等合作伙伴展示搭载Snapdragon Ride平台的多款车型 与德赛西威合作打造ADAS和舱驾融合解决方案 [2] - 高通持续构建开放本地化软件生态 为更多车型提供全方位支持 [3]
华阳集团:汽车电子及精密压铸业务持续获得新项目-20250427
东方证券· 2025-04-27 09: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4.66元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业绩符合预期,1季度营业收入24.89亿元,同比增长25.0%;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9.3%;扣非归母净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8.8% [9] - 毛利率和现金流有所承压,费用率改善,1季度毛利率18.2%,按最新会计准则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12.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30亿元,同比减少71.9% [9] - 汽车电子业务将有望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基于高通芯片方案推出多类域控产品,自研AAOP平台完成接入大模型,多款产品有新进展,还与芯驰科技签署合作协议 [9] - 持续获得精密压铸项目,2024年相关产品销量大幅增长,铝合金业务有新突破,产能持续扩张,受关税影响较小,墨西哥子公司后续根据市场环境决定投资计划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137|10,158|12,469|14,699|17,273| |同比增长(%)|26.6%|42.3%|22.8%|17.9%|17.5%| |营业利润(百万元)|473|702|887|1,108|1,370| |同比增长(%)|33.5%|48.3%|26.4%|25.0%|23.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65|651|811|1,012|1,253| |同比增长(%)|22.2%|40.1%|24.5%|24.9%|23.8%| |每股收益(元)|0.89|1.24|1.54|1.93|2.39| |毛利率(%)|21.6%|20.7%|20.8%|21.3%|21.6%| |净利率(%)|6.5%|6.4%|6.5%|6.9%|7.3%| |净资产收益率(%)|9.1%|10.5%|12.0%|13.6%|15.0%| |市盈率|35.4|25.3|20.3|16.3|13.2| |市净率|2.8|2.6|2.3|2.1|1.9| [4] 股价及相关信息 - 2025年04月25日股价31.39元,目标价格44.66元,52周最高价/最低价37.88/22.52元,总股本/流通A股(万股)52,491/52,472,A股市值16,477百万元 [5] - 不同时间段绝对表现%:1周4.81、1月 -9.95、3月4.39、12月9.63;相对表现%:1周4.43、1月 -6.25、3月5.59、12月2.36;沪深300%:1周0.38、1月 -3.7、3月 -1.2、12月7.27 [5]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货币资金(百万元)|1,204|958|2,618|3,087|3,627| |应收票据、账款及款项融资(百万元)|3,570|5,586|6,156|7,564|8,972| |预付账款(百万元)|76|128|140|169|204| |存货(百万元)|1,280|1,669|2,358|2,601|3,030|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6,676|8,767|11,649|13,882|16,264| |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182|168|174|175|172| |固定资产(百万元)|1,739|2,336|2,270|2,161|2,029| |在建工程(百万元)|209|191|133|102|86| |无形资产(百万元)|193|300|266|233|200|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2,776|3,438|3,280|3,112|2,925| |资产总计(百万元)|9,453|12,205|14,929|16,994|19,189| |短期借款(百万元)|83|45|2,169|2,294|2,231|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百万元)|2,601|4,529|4,823|5,842|7,027|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3,168|5,217|7,519|8,723|9,884| |长期借款(百万元)|0|49|49|49|49|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278|498|352|393|415| |负债合计(百万元)|3,446|5,716|7,871|9,116|10,298|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27|32|40|51|63|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6,007|6,490|7,058|7,878|8,891|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百万元)|9,453|12,205|14,929|16,994|19,189| [10] 利润表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137|10,158|12,469|14,699|17,273| |营业成本(百万元)|5,595|8,056|9,870|11,563|13,547| |营业税金及附加(百万元)|36|46|52|62|73| |营业费用(百万元)|218|261|324|382|449| |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百万元)|776|973|1,284|1,514|1,779| |财务费用(百万元)| -1|30|60|95|82| |资产、信用减值损失(百万元)|113|186|80|59|57|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百万元)|0|5|0|0|0| |投资净收益(百万元)|19|27|45|40|40| |营业利润(百万元)|473|702|887|1,108|1,370| |营业外收入(百万元)|3|6|8|8|10| |营业外支出(百万元)|3|9|5|5|5| |利润总额(百万元)|473|699|890|1,111|1,375| |所得税(百万元)|4|43|71|89|110| |净利润(百万元)|470|657|819|1,022|1,265|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5|5|8|10|13|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65|651|811|1,012|1,253| |每股收益(元)|0.89|1.24|1.54|1.93|2.39| [10]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百万元)|470|657|819|1,022|1,265| |折旧摊销(百万元)|197|248|235|245|252| |财务费用(百万元)| -1|30|60|95|82| |投资损失(百万元)| -19| -27| -45| -40| -40| |营运资金变动(百万元)| -497| -416| -1,189| -668| -710|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442|590| -184|750|931| |资本支出(百万元)| -494| -868| -75| -70| -70| |长期投资(百万元)| -7|16| -8|0|3|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1,101| -672|31| -108|8| |债权融资(百万元)| -59|50| -2|0|0| |股权融资(百万元)|1,439|10|3|0|0|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399|1,110| -163|1,813| -174|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453| -244|1,660|468|541| [10]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6%|42.3%|22.8%|17.9%|17.5%|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3.5%|48.3%|26.4%|25.0%|23.6%|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2.2%|40.1%|24.5%|24.9%|23.8%| |获利能力 - 毛利率(%)|21.6%|20.7%|20.8%|21.3%|21.6%| |获利能力 - 净利率(%)|6.5%|6.4%|6.5%|6.9%|7.3%| |获利能力 - ROE(%)|9.1%|10.5%|12.0%|13.6%|15.0%| |获利能力 - ROIC(%)|8.9%|10.8%|11.0%|11.4%|12.5%|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36.5%|46.8%|52.7%|53.6%|53.7%| |偿债能力 - 净负债率(%)|0.0%|0.0%|0.0%|0.0%|0.0%|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2.11|1.68|1.55|1.59|1.65|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1.69|1.34|1.22|1.27|1.31|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2.8|2.8|2.7|2.6|2.6| |营运能力 - 存货周转率|4.3|5.2|4.6|4.4|4.5|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9|0.9|0.9|0.9|1.0|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89|1.24|1.54|1.93|2.39|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84|1.12| -0.35|1.43|1.77|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11.39|12.30|13.37|14.91|16.82| |估值比率 - 市盈率|35.4|25.3|20.3|16.3|13.2| |估值比率 - 市净率|2.8|2.6|2.3|2.1|1.9| |估值比率 - EV/EBITDA|23.6|16.1|13.4|10.9|9.3| |估值比率 - EV/EBIT|33.5|21.6|16.7|13.1|10.9| [10][11]
15分钟快充、座舱功能升级……来上海车展体验智能化新能源汽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7 07:17
电动化技术突破 - 动力电池采用全球首创双核结构 划分两个独立能量区以互补短板 显著缓解里程焦虑 [5][7] - 某车企研发电池长度缩减50% 能量密度提升 通过枪击/碾压/炙烤等极端测试仍保持安全 [7] - 全球首款2400A全液冷兆瓦超充实现15分钟快充 较传统1-2小时补能效率大幅提升 [8][10] 智能化创新应用 - 中国自主研发全球首颗量产车规级5纳米智能芯片 成为车辆核心"大脑" [14] - 多车企融合AI大模型 支持方言识别及拟人化交互 座舱功能向"可移动智能手机"演进 [17][20] - 电子后视镜采用超低延时技术 扩大视野提升驾驶安全 部分概念车已搭载 [19] 行业发展趋势 - 上海车展日均参观超10万人次 反映市场高度关注新能源技术进展 [1] - 行业转向务实路线 车企重点宣传组合驾驶辅助而非自动驾驶 强调安全为发展核心 [22]
四维图新2024年实现营收35.18亿元,今年Q1同比减亏10.18%
巨潮资讯· 2025-04-26 22:2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5.18亿元,同比增长12.68%,2023年为31.22亿元,2022年为33.47亿元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0.95亿元,同比减亏16.68%,2023年净亏损13.14亿元,2022年净亏损3.36亿元 [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696.65万元,同比改善100.14%,2023年为-4.69亿元,2022年为-1.56亿元 [1] - 2025年Q1营业收入7.56亿元,同比增长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52亿元,同比减亏10.18% [5] 业务板块表现 - 智云业务2024年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28.96% [2] - 智芯业务2024年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0.92% [2] - 智驾业务2024年收入2.71亿元,同比下降28.08%,但获得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产品定点60万套新增订单 [2] - 智舱业务2024年收入4.03亿元,同比下降12.87%,公司主动聚焦乘用车板块优化资源配置 [4] 战略转型 - 公司明确以智驾为龙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主线,构建从地图数据到车载芯片再到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完整技术生态 [1] - 形成以地图为底座、覆盖"智云、智驾、智舱、智芯"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实现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1] - 通过"轻硬件+场景优化"策略加速产品量产上车,抢占大众市场 [2] 资产状况 - 2024年末总资产110.33亿元,同比下降11.11%,2023年末为124.12亿元,2022年末为140.11亿元 [1]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7.57亿元,同比下降12.65%,2023年末为100.26亿元,2022年末为118.30亿元 [1]
【招商电子】电连技术:25Q1盈利能力短期承压,看好后续智驾平权带动车载业务高增长
招商电子· 2025-04-25 18:2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46.6亿元,同比增长49.0%,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74.7%,扣非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75.6%,毛利率33.64%,同比提升1.26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96亿元,同比增长15.0%,环比下降9.9%,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23.8%,环比下降24.7%,扣非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20.7%,环比下降29.0%,毛利率30.73%,同比下降4.5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61个百分点 [2] 分业务表现 - 汽车连接器业务2024年营收14.6亿元,同比增长77.4%,毛利率39.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 - 射频连接器及线缆组件业务2024年营收10.4亿元,同比增长30.1%,毛利率43.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2] - 电磁兼容件业务2024年营收9.1亿元,同比增长14.8%,毛利率30.8%,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2] - 软板业务2024年营收5.4亿元,同比增长73.1%,毛利率12.6%,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2] - 其他主营业务2024年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77.4%,毛利率27.6%,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2] 业务驱动因素 - 汽车连接器业务增长主要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和客户群体扩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2] - 软板业务增长主要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复苏和子公司恒赫鼎富成功开拓市场 [2] - 其他多种连接器如FPC/BTB/WTB/LVDS/LTCC等业务增长主要受益于工控、消费电子领域景气复苏和客户拓展突破 [2] 短期业绩波动原因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环比下降主要受春节淡季因素影响 [2] - 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汽车业务客户结构变化、消费电子低毛利软板业务占比提升、新建产能稼动率不足 [2] - 总部搬迁及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加也对净利润造成影响 [2] 未来展望 - 预计后续几个季度汽车业务新增订单将起量,2025年第二季度及下半年汽车业务营收将实现快速增长 [2] - 智驾监管升级有助于提高市场对感知传感器等硬件的重视和配置要求,中长期看汽车智能化渗透仍为不可改变的大趋势 [2] - 消费电子领域传统业务需求稳定,新拓展的BTB连接器、电子烟业务逐步贡献业绩,软板业务中长线成长逻辑清晰 [2]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量价齐升,国产汽车仪表领先者「天有为」成功上市
梧桐树下V· 2025-04-24 18:01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公司于4月24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3202 [1] - 主营业务为汽车仪表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 [1]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加速向智能座舱领域拓展 [1] - 已成为国产汽车电子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1]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从1970年代的3%增长至2015年的40%,预计2025年达60% [2] - 2020年国内液晶仪表市场外资企业占据67%份额,本土企业占33% [2] - 公司2022-2024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78%、11.38%和12.16%,稳居国内企业前列 [2] - 客户覆盖现代汽车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多家头部整车厂商 [2]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截至2024年底拥有境内专利134项(发明专利52项),国际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8项 [3] - 自主研发复合屏液晶技术,结合段码屏和TFT液晶屏优势 [3] - 开发双联屏仪表产品,整合驾驶信息显示和车载娱乐功能 [3] - 全液晶组合仪表和双联屏仪表收入占比从2021年69.02%提升至2024年85.33% [3][4]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7,232.65万元、343,707.85万元和446,465.34万元 [6] - 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656.99万元、89,407.15万元和110,834.00万元 [6] - 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50.45%,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69.24% [6] - 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22.23%提升至2024年35.34% [4] - 主要产品平均价格从2021年370.04元/块增长至2024年655.46元/块 [4][6] 产品价格趋势 - 电子式组合仪表价格从2022年146.88元/块增至2024年172.58元/块 [6] - 全液晶组合仪表价格从2022年537.91元/块增至2024年534.24元/块 [6] - 双联屏仪表价格从2022年1,804.16元/块增至2024年2,078.91元/块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智能座舱布局 - 2024年汽车产销量达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 [7]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 [7] - 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2030年有望超1600亿元 [7] - 公司开发多屏通信交互、OTA、语音控制等智能座舱技术 [9] - 募资用于智能座舱生产基地建设 [9] 国际化战略与出口表现 - 2022-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47.06%、47.47%和53.60% [9] - 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3.71%提升至2023年5.31% [9] - 已布局韩国、美国、印度等海外市场 [9] - 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达1056.1亿美元 [9]
航盛电子与四维图新深化合作 共拓汽车智能化产业新型关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4 11:33
文章核心观点 航盛与四维图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多领域深度合作,推动汽车智能化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构建新型产业关系,提供全栈能力和出行体验 [1][5] 合作背景 - 2025年4月23日,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航盛与四维图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双方优势 - 航盛深耕汽车电子软硬件设计与生产制造,在智能座舱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拥有成熟供应链体系与规模化生产能力 [3] - 四维图新在汽车辅助驾驶核心技术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3] 合作内容 创新性产品合作 - 成立产品线联合研发合作体,聚焦芯片联合定义等方向,加速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4] - 芯片领域,在下一代芯片共同定义等领域合作,探索创新型产业合作模式 [4] - 驾驶辅助系统领域,发挥双方技术优势,强化能力,共同研发舱驾融合技术 [4] - 智能座舱领域,在软件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贴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4] 生产制造合作 - 航盛利用自身生产制造能力,为四维图新提供支持,提升其产能与交付能力,优化成本与效率 [4] 全价值链协同 - 实现研发、生产全价值链协同,构建全生命周期竞争力,占据智能汽车供应链关键生态位 [4] 合作愿景 - 突破传统供应链协同模式,构建新型产业关系,为车企提供全栈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出行体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