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搜索文档
IPO扩容出连锁反应,下半年行情蓝图已明!
搜狐财经· 2025-06-19 13:27
IPO提速的市场反应 - 陆家嘴论坛发布IPO提速新政引发市场强烈反应 投资者对次新股表现存在显著焦虑 [1] - 2020年至今深成指微跌 同期次新股指数暴跌44% 显示IPO扩容对二级市场投资者造成显著压力 [2] IPO周期与市场行为规律 - IPO重启初期次新股常现超额表现 类似商业促销吸引资金参与 [4] - 历史数据显示IPO节奏调整后三个月内 通常催生新市场热点 源于新入场资金寻找落脚点的必然规律 [5] 机构行为量化分析 - 量化数据成为机构主导市场的核心语言 「定级分区」工具可将机构行为量化为1-4等级 [7] - 潜力股在震荡期「机构行为」活跃度多维持在1-2级区间 呈现"该弱不弱"特征 预示后续走势 [9] 当前市场资金动向 - 近期指数调整中「机构锁仓」行为显著增加 反映大资金正在为下一波行情布局 [10] - 量化工具可破解信息不对称 将市场风险转化为投资机会 数据化分析能揭示机构真实意图 [12]
科技股逆向示强,IPO要加速吸纳“创新”公司
猛兽派选股· 2025-06-19 12:58
市场情绪与指数走势 - 上午情绪三线彻底粘合 指数距离缺口仅一步之遥 若再出现阴线将进入冰点区域 [1] IPO开闸与公司质量 - IPO开闸可能沿用老套路 但市场期待能否引入伟大的创新型公司 避免优质企业外流 [1] - A股市场存在缺乏伟大公司的问题 当前上市公司普遍以圈钱和减持为主要特征 [1] 科技股投资机会 - 芯片股昨日出现短阳普涨 今日机器人概念股跟风走强 龙头双林股份放量长阳但面临50日均线反压 [1] - 芯片股昨日呈现低吸机会 但仅炬芯科技等三只标的满足RSR强势标准 其中炬芯科技当日涨幅最大 [1] - 芯片股存在长阳后萎靡的特性 不应期较长 建议采取低吸策略 SOC细分领域的高速成长股仍保持强势态势 [1]
三天8家IPO获受理,今年至今获受理共49家
梧桐树下V· 2025-06-19 11:52
IPO受理概况 - 6月16日至18日共新增8家IPO获受理 其中上交所科创板3家(上海超导 兆芯集成 芯密科技) 深交所创业板1家(春光集团) 北交所4家(隆源股份 华达通 艾克姆 固力发)[1] - 截至6月18日2025年三大交易所累计受理49家IPO 其中北交所29家占比59% 上交所13家 深交所7家[2] 上海超导(科创板) 主营业务 - 专注高温超导材料研发生产 产品应用于可控核聚变 超导电力 大科学装置等领域 全球领先的高温超导材料生产商[3] 股权结构 - 无控股股东 第一大股东精达股份持股18.15% 前两大股东合计持股33.3% 董事会9名董事无单一股东控制[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4亿元(YoY+187%) 扣非净利润5641.92万元(2023年亏损565万元) 研发投入占比从45.8%降至14.21%[5][6]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81.93% 中科院为第一大客户贡献30.26%收入[8][9][10] 募资计划 - 拟募资12亿元全部用于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基地项目[11] 隆源股份(北交所) 主营业务 - 汽车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供应商 产品覆盖发动机系统 新能源三电系统等 客户包括博格华纳 台全集团等[13] 股权结构 - 实控人林国栋 唐美云夫妇合计控制98.53%股份[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69亿元(YoY+24%) 扣非净利润1.12亿元 毛利率从32.43%降至26.29%[16][17]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7.59% 博格华纳贡献33.76%收入[19][20] 募资计划 - 拟募资6.1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三电系统零部件生产项目[21] 春光集团(创业板) 主营业务 - 软磁铁氧体磁粉生产商 延伸至磁心 电子元器件等产品[23] 股权结构 - 实控人韩卫东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55.52%表决权[2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77亿元(YoY+16%) 扣非净利润9275万元 研发投入占比稳定在4.2%-4.7%[25][26] - 客户分散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仅17.61%[28][29] 募资计划 - 拟募资7.5亿元用于智慧电源磁电材料等项目[30] 华达通(北交所) 主营业务 - 石化尾气循环利用企业 产品包括液态二氧化碳 干冰 高纯氢等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42亿元(YoY+17%) 扣非净利润6678万元 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34][35] 募资计划 - 拟募资2.65亿元用于高纯氢生产线扩产[39] 兆芯集成(科创板) 主营业务 - 高端通用处理器设计商 产品包括"开先"桌面处理器和"开胜"服务器处理器[6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89亿元(YoY+60%) 但扣非亏损10.65亿元 研发投入占比高达91.44%[64][65] - 客户高度集中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96.04%[67][68] 募资计划 - 拟募资41.69亿元用于新一代处理器研发[69] 芯密科技(科创板) 主营业务 - 半导体级全氟醚橡胶密封件供应商 产品用于半导体设备密封[7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08亿元(YoY+59%) 扣非净利润6309万元 研发投入占比10.76%[73][74]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7.06% 客户A贡献21.9%收入[76][77]
邦泽创科IPO:徐宁、张勇、陈赤三人控股72.83%,副董事长张勇持股高于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6-19 09:53
公司概况 - 广东邦泽创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东莞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致同,律师事务所为国浩(北京)[2] - 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主要从事办公电器和家用电器的自主研发、原创设计、跨国生产、全球商超渠道/互联网品牌销售、全球本地化服务[2] - 公司通过Amazon、Walmart、Shopify独立站和京东自营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业务,覆盖主流电商渠道[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部分型号碎纸机、真空包装机在Amazon各地区同类产品销售榜前2位[2] 财务数据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71亿元、11.68亿元及15.1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07亿元、1.08亿元和1.48亿元[3] - 2024年资产总计8.97亿元,股东权益合计4.29亿元,资产负债率49.62%[3] - 2024年毛利率40.1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30%,基本每股收益2.89元/股[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8亿元[3]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陈赤直接持有公司34.26%股份,担任公司董事[4] - 张勇直接持有公司22.96%股份,担任公司副董事长[4] - 徐宁直接持有公司14.24%股份,并通过东莞泽凯和东莞泽宇间接持有1.37%股份,合计持有15.61%股份,担任公司董事长[5] - 陈赤与徐宁系夫妻关系,三人为共同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公司72.83%股份[5] 实际控制人背景 - 陈赤出生于1968年4月,张勇出生于1965年1月,徐宁出生于1966年10月[6] - 徐宁中专学历,曾任职湖北省汽车工业公司、佛山化纤工业公司等企业,2005年10月起负责邦泽电子经营管理[7] - 张勇大专学历,曾任职南通轴瓦厂、金万电业有限公司等企业,2005年3月起任职邦泽电子[8] 股东变动 - 申报前12个月内,正和共创、财鑫一号、东证常平、仙津实业和莞商联投五家机构通过认购公司2024年第一次定向发行股份成为新股东[6] - 财鑫一号、东证常平为股权投资基金,合计持有公司1.69%股份,基金管理人为东莞证券全资子公司东证锦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
String of Hot IPOs Could Spark Dealmaking
See It Market· 2025-06-19 00:22
IPO市场表现 - Voyager Technologies首日交易股价飙升82% 盘中涨幅达三位数 投资者对其在太空和国防技术领域的专长表现出强烈兴趣 [1] - Chime Financial上市募资8.64亿美元 定价高于预期区间 首日涨幅达39% [2] - eToro和Hinge Health分别募资3.1亿和8.64亿美元 定价均超预期范围 [3] 并购市场现状 - 全球并购活动持续低迷 公告数量同比持平 延续近三年趋势 [4] - 2025年上半年以小规模并购为主 包括百事可乐16亿美元收购Poppi Rocket Cos 17.5亿美元收购Redfin [7] - Dick's Sporting Goods24亿美元收购Foot Locker 3G Capital94亿美元收购Skechers Salesforce80亿美元收购Informatica [9] - Brown & Brown98亿美元收购Accession Risk Management BioNTech12.5亿美元收购CureVac Kering收购意大利眼镜制造商Lenti [10] 行业动态 - 航空航天与国防成为2025年表现最佳行业之一 Voyager与空客、三菱、Palantir合作低轨道项目 [2] - 科技行业并购活跃 Salesforce通过收购Informatica增强AI能力 [9] - 医疗健康领域出现整合 BioNTech收购竞争对手CureVac [10] 宏观经济环境 - 关税政策导致宏观环境不确定性 企业高管对大型交易持谨慎态度 [6]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显示关税担忧可能已过峰值 下半年并购活动或复苏 [10] - 预测市场显示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低于三分之一 央行快速降息可能降低融资成本 [10] 企业活动前瞻 - 6月将举行1800多场年度股东大会 可能透露并购等战略计划 [12] - CEO信心指数创1976年以来最大季度跌幅 8月若回升或预示风险偏好增强 [13] - 华尔街银行预计下半年可能出现更多公私合作交易 [10]
友升股份IPO:夫妻持股超7成、拟融资近25亿、多家机构入股
搜狐财经· 2025-06-18 18:37
公司概况 - 上海友升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将于6月20日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 [1] - 公司是专业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包括门槛梁系列、电池托盘系列、保险杠系列、副车架系列等 [1] - 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广汽集团、蔚来汽车、北汽新能源、吉利集团等知名车企 [1]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罗世兵及其配偶金丽燕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70.44%股权,其中通过控股股东泽升贸易控制61.99%股权 [3] - 机构投资者包括达晨系基金(14.28%)、金浦系基金(8.29%)和其他法人股东(6.99%),合计持股29.56% [9] - 2020年9月机构投资者首次增资价格为8.3333元/股,2022年12月增资价格飙升至33.6323元/股,涨幅超4倍 [8][9] 融资与募投项目 - 本次IPO拟募资24.71亿元,用于云南友升轻量化项目(12.71亿元)、电池托盘等项目(7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5亿元) [13] - 募投项目达产后将新增10万吨/年铝合金轻量化材料产能,远超公司2024年总产能8.08万吨 [16][18] - 2021年首次申报时募资规模仅6.33亿元,2022年撤回后本次募资规模扩大近4倍 [1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5亿元、29.05亿元、3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9.6% [20]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3.21亿元、4.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1.7% [20] - 应收账款从2022年6.62亿元增至2024年12.83亿元,应收票据从1.31亿元增至3.99亿元 [21] - 经营现金流净额从2022年4911.6万元恶化至2024年净流出2.53亿元 [21] 风险因素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从2022年3530万元增至2024年6805万元,坏账损失2024年达2067万元 [21][25] - 存货从2022年2.39亿元增至2024年5.02亿元,但跌价准备从502万元降至417万元 [24] - 2024年存货跌价损失达1343.99万元,主要因墨西哥沃尔沃项目良品率低导致 [27]
天威新材二度闯关失败 高环境风险产品每年营收千万元
犀牛财经· 2025-06-18 15:25
公司IPO审核状态 - 珠海天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的审核状态更新为"终止" [1] - 这是公司继2022年撤回创业板IPO申请后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未果 [1] - 公司代码874018 保荐机构为东莞证券 会计师事务所为致同 律师事务所为广东精诚粤衡 [3] 公司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04年 主营数码喷印功能性材料及配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3] - 产品分为新型水基墨水(非高风险)、能量固化墨水(非高风险)、新型溶剂基墨水(高风险)及其他墨基墨水(高风险) [7] - 2020-2024H1高风险产品产量分别为237 08吨、177 65吨、140 50吨、49 06吨 对应营收1336 72万元、1297 97万元、1320 92万元、519 62万元 [7] - 公司自2021年起每年减产高风险产品30吨以降低环境风险 [8] IPO募资计划与问询重点 - 本次IPO拟募资3亿元 用于3 1万吨数码喷印材料生产基地(占72 3%)、研发中心(17 3%)及补充流动资金(10 4%) [7] - 北交所第二轮问询新增环保合规性问题 指出溶剂基墨水属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范畴 [7] - 高风险产品生产存在废水、废气、噪声和固废排放的环境风险 [7] 历史审核问题与经营风险 - 创业板IPO时经历4轮问询 因内控不规范、信披违规与保荐机构同遭深交所书面警示 [3] - 当前存在产能利用率不足仍募资扩产、业绩波动大、财务数据真实性受质疑、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9]
巴兰仕IPO上会前夕:七成营收依赖海外 应收账款激增96%
犀牛财经· 2025-06-18 15:12
公司上市进展 - 上海巴兰仕汽车检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6月20日在北交所首发上会 [2]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营汽车维修、检测及保养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举升机、拆胎机等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57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60% [2] - 2024年毛利率28.55%,较2023年提升1.51个百分点 [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9.38%,较2023年提升7.35个百分点 [3]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2.05元,较2023年增长60.16% [3] - 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05亿元,同比下滑38.11% [3]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末总资产7.07亿元,同比增长26.75%,股东权益4.95亿元,同比增长26.63% [3] - 2024年资产负债率17.99%,较2023年下降4.76个百分点 [3] - 2024年末应收账款1.07亿元,同比增长96.91%,占流动资产比例22.37% [3][4] 业务结构及风险 - 公司约75%营收依赖海外贴牌业务,覆盖全球近80个国家,主要客户集中在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等敏感地区 [4] - 全球贸易政策收紧或进口税收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 - 若IPO成功,公司将成为北交所年内又一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 [4]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3.39%,略低于2023年的3.58% [3]
颖通控股通过港交所聆讯:三年营收56亿,自有品牌占比不足1%
新京报· 2025-06-18 12:21
公司上市进展 - 颖通控股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由法国巴黎银行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发展自有品牌、收购外部品牌、扩展直销渠道、数字化转型、提升知名度及拨付营运资金 [1] - 公司首次递表港交所在2024年7月,2025年1月申请失效后于2025年2月更新招股书并二次提交 [2] - 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发行不超过3.487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2] 公司业务概况 - 按2023年零售额计,公司是国内除品牌所有者香水集团以外最大的香水集团,也是国内第三大香水集团 [2] - 公司拥有超过70个外部合作品牌,包括Hermès、VanCleef&Arpels、Chopard等 [3] - 公司业务始于1987年引进巴黎品牌香水,2005年开始管理Hermès香水产品,2022年推出自有品牌"Santa Monica" [2] - 公司目前运营"拾氛气盒"品牌,拥有5家线下门店和4家线上门店 [8]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20.83亿元,三年累计56.46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2.27亿元 [3] - 香水产品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88.5%、81.7%、80.9% [3][4] - 香水平均售价分别为215.6元、216元、220.3元,销量分别为650万件、670万件、720万件 [5] - 香水毛利率分别为49.1%、48.5%、48.4% [5] 业务模式与风险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销售外部品牌产品,几乎不依赖自有品牌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61个外部品牌,其中22个品牌授权将在一年内到期 [6][7] - 2023财年因一个奢侈品品牌分销协议到期导致收入减少4.247亿元,占总收入25.5% [8] - 自有品牌"圣曼尼加"营收占比分别为0.3%、0.9%、0.5% [8] - 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84%、81.6%、77.8%,最大供应商占比分别为27.7%、39.5%、36.5% [7] 未来发展计划 - 计划将"拾氛气盒"打造成标志性零售商品牌 [8] - 将对自有品牌"圣曼尼加"进行产品分类微调,以更好契合目标客户需求 [8] - 公司面临摆脱对外部品牌依赖、实现"两条腿走路"的挑战 [9]
颖通控股:6月18日启动招股,冲刺“中国香水第一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00:14
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于6月18日至6月23日中午公开招股,每股招股价2.8港元至3.38港元,预计6月26日挂牌 [1] - 按2023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最大的香水集团(不计品牌所有者香水集团),若成功上市将成为"中国香水第一股" [1] - 此次IPO拟全球发售3.334亿股(授予包销商超额配股权15%),其中国际配售3亿股,香港公开发售0.334亿股 [1] - 假设每股发售价为3.09港元(招股价中位数),若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集资净额约9.504亿港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于香水品牌管理,同时涵盖彩妆、护肤品、个人护理产品、眼镜及家居香氛等多个领域 [1] - 目前管理72个外部品牌,包括爱马仕、梵克雅宝、萧邦、Albion及Laura Mercier等 [1] - 与业务伙伴合作开发自有品牌Santa Monica,提供香水及眼镜 [1] - 按2023年香水零售额计算,公司是中国除品牌所有者香水集团外最大的香水集团,同时也是中国第三大的香水集团 [2] - 公司香水品牌组合中有七个品牌跻身2023年中国内地香水零售额排名前30名 [2] 渠道布局 - 产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及电商平台等线上销售渠道,以及商场、百货店等线下销售渠道触达消费者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经营逾40家精品店,在中国4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8000个线下销售点 [3] - 在多个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平台经营网店,包括天猫、京东、小红书、抖音及微信等 [3] - 截至2024年5月31日,集团经营着30多家网店 [3] - 消费者管理计划拥有超过200万名消费者会员 [3] 财务表现 - 2022财年至2024财年营收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和20.83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和2.27亿元 [3] - 净利润率分别为10.2%、11.1%和10.9% [3]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发展自有品牌及收购或投资外部品牌 [4] - 用于开发和扩展自营零售商渠道,包括扩展线上及线下拾氛气盒门店以及其他自营门店/专柜 [4] - 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CRM系统、中台系统以及财务及运营系统 [4] - 提升知名度及声誉,以及拨付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4] - 可能寻求收购或投资于中国内地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本地零售网络,重点关注江苏、浙江及广东等省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