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

搜索文档
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专家建议用足逆周期政策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0:57
政策加码促消费 - 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加码 [1]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较一季度加快,5月社零同比增长6.4%,创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 [1]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具、通讯、家电零售额增速均超20%,但政策效果未来可能减弱因耐用品短期重复消费概率低 [1] 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居民消费与GDP、初次分配、二次分配、消费倾向密切相关,GDP增速是最大影响因素,消费倾向、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影响依次递减 [1] - 短期政策建议:用足逆周期政策以提高居民收入和预期,扩大消费见效最明显 [1] - 近期可试点鼓励生育、都市圈建设、农民工安家政策,提高部分居民消费倾向 [2] 中长期消费提振方向 - 二次分配政策: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是中长期提高消费倾向的关键 [2] - 产业政策: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提高全社会收入增长,改善初次分配,支撑中长期消费增长 [2]
宏观经济周报(2025年6月16日-6月22日)
搜狐财经· 2025-06-24 02:43
贸易政策与关税 - 美国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一般条款,计划为英国汽车进口设定每年10万辆配额并征收10%关税,同时英国承诺满足美国对钢铝产品供应链安全的要求以换取"最惠国"税率配额 [1] - 韩国对美国可能限制中国芯片制造商获取美国技术表示担忧,目前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享受全面豁免,可无需单独许可向中国工厂运送设备 [2] 货币政策与经济预测 - 日本央行维持政策利率0.5%不变,放缓削减购债步伐,目前每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国债购买 [1] - 美联储连续第四次维持联邦基金利率4.25%-4.50%区间,下调2024年经济增速预测中值从1.7%至1.4% [1] - 英国央行维持关键利率4.25%不变,指出实际GDP增长疲弱且劳动力市场走软 [2] 地缘政治与行业影响 - 伊朗核设施遭袭事件引发中东局势紧张,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将重新袭击红海美国船只,可能影响航运安全 [2]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中东冲突降温,强调反对侵犯主权行为,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3] 产业政策趋势 - 全球产业政策使用广度显著提升,2022年以来出现超过147项产业计划,政策动机扩展至国家安全、气候变化等领域 [4]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引发政策工具多样化,但存在违背WTO规则、透明度不足等问题 [4] - 产业政策成功六项建议包括纠正市场失灵、与私营部门合作、鼓励竞争、设置退出机制等 [4] 经济数据与市场表现 - 日本5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1.1%至1.51万亿日元,汽车及部件出口分别下降24.7%和19% [5] - 欧元区6月ZEW经济景气指数升至35.3,德国指数达47.5,较前值大幅上升 [5] - 美国5月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0.9%,创2023年3月以来最大降幅,汽车和建筑材料跌幅显著 [5] - 中国住户定期存款余额持续上升,前五个月从113.9万亿增至119.34万亿日元 [6] 汇率与商品价格 - 美元指数近一年累计下跌6.16%,欧元兑美元上涨7.25% [8] - 布伦特原油近一个月上涨15.62%,WTI原油上涨19.15% [12] - LME铜价近一年下跌1.56%,CBOT小麦价格近一个月上涨10.16% [12] -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近一个月上涨25.39%,但近一年仍下跌13.07% [12]
唐程:用跨学科思维丈量世界的深度与广度丨毕业生代表发言
搜狐财经· 2025-06-24 00:07
学科交叉应用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背景为经济金融分析提供了量化工具和理论框架 [1] - 计算机科学与经济金融的交叉研究产生创新成果 如基于风险偏好的智能投资算法 [5] - 多学科视角有助于解决复杂经济问题 形成观察世界的多维坐标系 [5] 中国特色经济学实践 - 通过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深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4] - 实地调研广东连南观察到两山两碳模式对生态经济的实际影响 [4] - 江西龙南案例显示产业政策对家庭经济水平的显著改善作用 [4] 学术研究成果 - 开发具有理论保证的强化学习算法框架 发表于人工智能顶级期刊ICML [5] - 研究结合投资学风险分类理论与计算机算法设计能力 [5] - 后续研究方向聚焦经济学博弈论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 [5] 教育背景与职业发展 - 本科阶段完成数学+经济金融双专业培养 [1] - 学术成果直接促成计算机博士深造机会 [5] - 研究路径体现从量化分析到智能算法的完整技术链条 [5]
约束下的产业政策
世界银行· 2025-06-06 07: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巴基斯坦“Duty Drawback of Taxes”(DDT)出口补贴计划对纺织出口整体影响小但产品间重新分配显著,每投入1美元仅产生1.1美元额外出口,高退税产品出口增加以低退税和非合格产品为代价 [9][10] - 该计划影响部分源于出口商构成变化,新进入者少专注低退税产品,退出者多专注低退税和非合格产品,还存在供应约束及边境战略误报情况,但误报影响小 [10][11] - 有针对性的出口补贴会通过进出口决策影响出口结构,设计时需考虑产品针对性,关注企业产能约束和产品特点,以确保出口部门平衡可持续增长 [69][7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 过去几十年产业政策转向外向型促进出口,但出口促进产业政策影响有争议,政府仍投入大量资金,理解其对出口增长和构成的影响很重要 [8] - 研究巴基斯坦纺织业DDT出口补贴计划,该计划2014年底加大预算,2017 - 2020年资金达联邦预算1%,采用合成控制法和事件研究法分析其影响 [9] 2. 出口促进与绩效 - 多数文献关注通用出口援助对出口广度的影响,对出口补贴尤其是差别税率补贴关注少,差别税率补贴存在信息要求高、易引发寻租和误报等问题 [14][16] - 巴基斯坦长期实施出口支持措施,主要有两类,本文关注针对纺织业的DDT计划,该计划存在行政复杂和退款延迟问题,不同产品类别退税税率不同 [17][20][24] 3. 数据 - 使用巴基斯坦商务部8位产品出口数据和COMTRADE 6位产品数据进行国际比较,还使用出口商交易数据研究出口商差异、进出情况 [27][28] - 数据显示2015年后不同类别产品出口模式有差异,服装产品与全球趋势对比在2015年后有变化,这促使使用合成控制法 [29][30] 4. 实证框架 - 用事件研究法检验DDT计划推出前不同类别产品出口趋势是否相似,用合成控制法估计计划对出口绩效的影响,选择主要纺织出口国作为捐赠池,用干预前出口选择权重 [32][33][35] - 分析使用6位数据,按2位章节确定资格和汇总数据,先确定章节所属类别,再对各章节分别应用合成控制法,最后汇总为四个类别分析 [36] 5. 结果 - **目标设定与趋势**:事件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前不同类别产品出口趋势平行,2015年后服装产品出口增加,但不能据此确定各类别平均处理效应 [38][39] - **基线结果**:合成控制法结果显示2015 - 2019年纺织出口年均增长1.9%(约3.8亿美元),高退税服装和中等退税制成品类别表现好,低退税和非合格产品表现差,整体纺织业有小的积极影响 [41][42] - **稳健性检验**:安慰剂研究、提前干预日期和排除欧盟出口分析等稳健性检验结果与之前估计一致,除加工织物类别外其他效应显著 [45][46][47] 6. 机制与额外结果 - **出口商进出情况**:出口商交易数据分析显示,DDT计划后新出口商少专注低退税或非合格产品,退出者多专注此类产品,出口变化部分由出口商构成转变驱动 [52][54] - **产能约束**:巴基斯坦企业增长受金融系统等因素限制,图5显示不同规模出口商在DDT计划后出口增长模式不同,大出口商受影响小,小出口商整体纺织出口减少 [56][59][61] - **误报情况**:对比巴基斯坦出口数据和伙伴国进口数据,发现非合格产品可能被误报以获取退税,但误报规模小,不影响整体结果 [62][64][66] 7. 结论 - 研究结合事件研究和合成控制法,表明DDT计划对纺织出口整体影响小但产品间重新分配显著,高退税产品出口增加以低退税和非合格产品为代价 [67] - 该计划影响机制包括出口商构成变化、产能约束和非合格产品误报,但误报不驱动结果,结果对政策设计有重要启示 [68]
关税大降,又到AII IN美股了?
美股研究社· 2025-05-15 19:02
以下文章来源于海豚投研 ,作者海豚君 海豚投研 . 有灵魂的思考、有态度的研究。 来源 | 海豚投研 从4月2日的对等关税解放日到5月12日,经过一个多月的中美关税互相拉扯,5月12日,中美终于 给出了一个令人松口气的谈判结果——美国对中国征收30%的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中 国对美国征收10%的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 这个结果,无论是对中美双方如何,对于资本市场是一个显著的利好,但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 说美股风险就可以消除了,美股能够继续疫情大放水后的辉煌时代,人们又可以ALL IN 美股了 吗? 这 下 , 所 有 人 都 赢 麻 了 ? 按照中美最新贸易谈判公告,等于一通互撕之后,双方都回到了4月2日,也就是解放日当天的关 税上,而2号之后互扔刀子的税率——50%、41%全都取消了。 围绕4月2日美国一键拉出的对华34%的对等关税,10%保留,剩下24%暂缓90天执行;中国也是 同样:保留10%的对美关税,其余24%暂缓90天执行。 4月2日之前,重新上任的特朗普,还以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所有商品2、3月份连续两次加 征关税,每次加征10%,两次累计20%。 美 国 关 税 到 ...
4月CPI环比由降转升,政策合力有望利好部分领域价格
华夏时报· 2025-05-10 20:37
CPI数据 - 4月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核心CPI同比上涨0.5% [2]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高于季节性水平1.4个百分点,牛肉价格上涨3.9%,海水鱼价格上涨2.6%,薯类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4.7%和2.2% [5] - 非食品方面,出行服务价格回升明显,国内金饰品价格上涨10.1%,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6个百分点 [5] PPI数据 - 4月PPI同比增速录得-2.7%,环比下降0.4%,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等输入性因素影响 [2]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2.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0.6% [7]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加工价格环比均下降3.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下降0.3% [7] 行业价格变化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分别收窄1.4个和1.0个百分点 [8] - 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8] - 新能源发电成本低、替代作用强,风力发电出力增加 [7] 政策与预测 - 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保留50BP降准和20BP降息的空间 [3] - 政策层面加紧加快既定政策的落实落地,重点在科技、消费和外贸三个方向,有利于提振内需 [5] - 预计5月CPI同比增速在0.1%左右,PPI增速或为-2.8%左右 [6][8]
苏奎:美国商业造船业死亡之时,中国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
搜狐财经· 2025-05-07 10:36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苏奎】 近日,特朗普政府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针对中国船舶征收惩罚性费用的最终方案,尽管相比2月份拟议的方案已经明显放宽,但这仍然是国际贸易史上保 护主义的新高点,其政策之荒腔走板、横蛮无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特别是此前对任何拥有或者预定了中国制造船舶的经营人,每次靠港最高可达150万美元收费提议,可以说是骇人听闻,也让世界再次见证了美国政客们的 丑恶嘴脸。 目前媒体和各方评论多聚焦于方案的影响和可能的发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方案的法律基础却是1月16日拜登政府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所谓301调查报 告。如果我们分析这份时间跨度了两届美国政府的调查报告以及引发调查的美国钢铁工会等的调查请愿书,更能看出美国两党政客们的绝望与仇恨,码头停 靠收费只是一次拙劣的栽赃陷害,这样没有道德底线的打击根本没有奏效的可能。 荒唐的指控 请愿书先是哀叹美国造船业辉煌不再,已经是虚有其表。二战后直到1975年,美国曾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造船能力,而仅仅过去了50年,美国商业船坞减少了 70%,失去了数万工作岗位,目前美国的年商业造船量相比世界新增总吨位已经是微不足道了(0.1%)。 请愿书还列举了一些数字,比较 ...
法媒:中国是成功产业政策教科书式的案例
环球网资讯· 2025-04-30 06:40
对中国电动汽车主导地位进行评估后,Strat的创始人柯努贝尔回顾了过去"时局紧张"的一年:欧洲针对 中国电动汽车展开调查,美国残酷地收紧贸易政策,导致整个汽车供应链成本的上升。在此背景下,柯 努贝尔认为"中国是个成功的产业政策教科书式案例"。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遵循明确的产业战略:成为汽车领域的世界领军者。这一战略主要基于两大支柱: 价值链控制和外交适应能力。在价值链上,中国的领先地位是无可争议的——从关键原材料的精炼到电 池的制造,再到活性材料的生产,中国主导着电动汽车生产的几乎所有战略性阶段,并持续进行大量投 资。面对当前的贸易紧张局势,中国正调整应对措施,针对性地回应美国的制裁。对于欧洲,中方则采 取更为缓和的姿态。自今年春季以来,为缓和双边关系,中欧之间恢复了有关磋商。 来源:环球时报 法国"汽车信息网"4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是成功的产业政策教科书式的案例 由法国国家汽车行业委 员会率领的法国代表团近期访问上海,在此背景下,产业预测公司Strat主席雷米·柯努贝尔在上海的研 讨会上发表了这篇关于电动汽车领域的中国与欧洲的演讲。 面对中国崛起,欧洲正试图回应。尽管欧洲已启动人工智能超级工厂及电池产业 ...
“双标”的美国产业政策:类型、动因、效果及思考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19 18:27
美国产业政策类型及运作机制 - 产业政策分为对内支持性政策和对外限制性政策,前者包括财政金融、政府采购等,后者包括投资限制、贸易保护等[5] - 财政金融政策通过补贴、税收抵免、贷款等方式提供低成本资金,如《通胀削减法案》计划投入3910亿美元,《芯片法案》提供520亿美元补贴[6] - 政府采购政策要求联邦机构优先采购本土产品,如《购买美国产品法案》规定每年至少2000亿美元用于本土商品[13] - 胁迫他国开放市场政策通过谈判施压,如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要求中国额外采购2000亿美元商品[13] 财政金融政策实施细节 - 能源部依据《通胀削减法案》为清洁能源等领域提供约900亿美元补贴,商务部依据《芯片法案》提供527亿美元补贴[10] - 税收抵免政策由财政部负责,如《通胀削减法案》中2600亿美元清洁能源税收抵免[11] - 优惠贷款由能源部贷款计划办公室等机构提供,如《芯片法案》授权750亿美元低息贷款[11] - 美国产业补贴支出从2000年458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1280亿美元[6] 创新支持政策 -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每年预算约35亿美元,支持了互联网、GPS等重大技术突破[17] - 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1995-2012年产生7万多项专利,占同期美国专利申请量10%[41] - 能源前沿研究中心每年向大学和实验室提供300-500万美元支持能源技术研究[17] - 拜登政府三大法案对清洁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研发支持金额达数百亿美元[18] 基础设施投资政策 - 《基建法案》投资近1000亿美元用于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19] - 宽带公平接入计划拨款424.5亿美元用于宽带网络部署[19] - 《通胀削减法案》投资约300亿美元升级电网[19] - 资金分配由交通部、能源部、商务部分工负责,州政府参与具体项目实施[20] 对外限制性政策 - 投资限制政策通过CFIUS审查中企投资,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多起并购交易[22] - 贸易保护政策包括加征关税(如2018年对华3600亿美元商品关税)和自愿出口限制[24] - 技术限制政策将华为等中企列入实体清单,限制技术转让与合作[27] - 出口管制政策限制半导体设备、AI芯片等对华出口,管制范围涵盖含美国技术产品[29] 产业政策实施效果 - 创新政策效果最好,如DARPA支持的技术催生新兴产业并创造大量就业[40][41] - 政府采购政策在半导体发展初期效果显著,国内采购占产量30-40%[44] - 财政金融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2010-2023年计算机电子产业回流企业1470家[45] - 贸易保护政策效果有限,如钢铁关税挽救每个岗位成本达90万美元[48]
强化价格导向——《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3-05 18:41
经济增长目标 -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去年持平,但财政赤字隐含名义增长率4.9%,显示对经济增长判断更保守[1][4]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下调至2%,较原3%目标更贴合实际且约束力增强[1][4] - 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紧迫性提升,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约束加大[1][4] - 粮食产量目标首次提高0.1万亿斤,体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1][5] 中央政策力度 - 财政预算赤字率设定为4%,突破3%红线,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加1.6万亿元[2][6] - 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同比大幅增加32%[2][6] - 财税体制改革转向"以支定收",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以丰盈地方财力[2][6]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但需考虑美联储降息路径及供给约束[7] 重点任务领域 - 扩内需升为首要任务,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较去年翻倍[3][10] - 产业政策聚焦科技领域,明确支持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12个细分行业[11] - 地产调控延续"控新增+收存量"思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以消化存量[12][13] - 全国层面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中央财政可能加码生育支持力度[13] 专项政策工具 - 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先级调整为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体现稳地产意图[8] - 央行宏观审慎功能拓展,可能尝试解决部分财政资金缺口[9]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同比仅增5%,显示优化供给端思路下投资权重降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