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辽宁省直播电商发展全景分析报告(2025)》
搜狐财经· 2025-09-30 11:50
报告背景与核心观点 - 报告由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借助AI大模型推出,旨在深度解码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0座城市的直播电商生态,拟发布共计164份报告 [1] - 报告核心观点:辽宁省直播电商产业在政策、产业基础与数字创新多元驱动下高速增长,成为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8] 发展现状与规模 - 2025年上半年辽宁省网络零售额达1416.2亿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8] - 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1098.3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省社零额比重为21.4% [8] - 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39% [8] - 全省拥有省级、市级电商直播基地超过200家,线上销售额累计超1850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全省电商直播场次315.6万场,直播销售额257.1亿元 [10][11] 政策与产业基础 - 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动电商直播提质网红经济促进网络消费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9] - 产业基础优势体现在多品类商品供给体系,如海城西柳镇的服装产业(年产裤子3.5亿条、棉服2.2亿件)和兴城市的泳装产业(占全国泳装电商销售80%) [10][11] 产业生态与主体 - 产业链涵盖上游产品供应链、中游主播/MCN机构/平台、下游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等环节 [12] - 市场参与者包括传统电商平台、社交平台、MCN机构、内容创作者、品牌商和服务商等多元化主体 [1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省培育超6万名本土电商主播,直接带动就业60余万人 [12] - 2025年上半年全省开展电商直播培训1697场,培训人员超6万人次 [13] 主要应用领域与场景 - **农产品直播**:2025年“辽宁省网上年货节”期间全省网络零售额超200亿元,阜新市助农直播销售额达280万元,庄河市光明山镇通过电商直播为草莓种植户提高收益80余万元 [17] - **服装产业直播**:海城市西柳镇过去一年电商交易额突破270亿元,同比增长约35%,聚集上万名主播,其中粉丝超10万的网红主播近2000人 [18] - **宠物产业直播**:鞍山市作为全国名优犬猫繁育集散地,拥有宠物繁育人近3万,年输出犬猫超百万只,并通过平台服务商对接全国20多个省份及多个国家 [19] - **文旅融合直播**:沈北新区推出“首发经济×文旅潮玩”高校行活动,丹东站开通港珠澳“银发”旅游专列,探索“直播+旅游”新模式 [20] - **珠宝玉石直播**:岫岩县发展玉石直播产业,阜新玛瑙快手直播基地以品牌效应带动产品销量 [21] 面临的挑战 - 物流成本高企削弱产品价格竞争力 [22] - 部分领域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导致利润率走低 [22] - 高端运营人才、专业主播、数据分析师等专业人才短缺 [22] - 区域发展不平衡,沈阳、大连资源集中,辽西北等地区参与度较低 [22] 发展机遇 - 国家和省级政策红利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3] - 消费升级趋势为品质化、特色化辽宁产品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23] -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将创造更丰富的消费体验 [23] - 跨境电商发展将国际市场拓展为新增长点 [25] 未来趋势与预测 - **技术融合深化**:预计到2026年,AI技术在直播电商中的应用率将达60%以上,虚拟主播占比超20% [26][31] - **产业融合加速**:计划推动1000家传统制造企业开展直播电商,预计新增销售额500亿元以上 [27] - **市场细分与垂直化**:计划培育100个垂直领域直播电商品牌,打造50个直播电商示范项目 [28] - **国际化发展**:预计到2026年跨境电商直播占比达30%以上,培育20个国际影响力品牌,建设10个海外直播基地 [30][31] - **规模预测**:预计2026年直播电商交易额达800亿元,年均增长25%;直播场次500万场,年均增长20% [31]
海联讯吸收合并杭汽轮B事项获证监会批复
证券日报· 2025-09-30 00:41
交易方案核心 - 中国证监会已批准海联讯通过新增发行11.75亿股A股股份吸收合并杭汽轮B [2] - 吸收合并完成后,杭汽轮B的法人资格将注销,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和权益由海联讯承继 [2] - 批复自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2] 交易背景与目的 - 交易旨在优化国有上市公司产业布局、提升资产质量与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 - 杭汽轮B回归A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拓展融资渠道,以化解长期融资受限问题,为技术升级与产能布局提供资金支持 [4][5] - 2024年11月披露的交易预案获得了投资者的支持,并在股东大会上高票通过 [5] 业务协同与产业影响 - 两家企业主营业务差异明显,但在双碳目标与智能制造浪潮推动下,产业融合空间广阔 [2] - 通信与信息化能力的注入,有望助力传统工业汽轮机业务在设备监控、能源管理等环节实现提升,推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2] - 跨行业整合与资本运作的结合正成为传统企业加快结构优化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3] 股东权益与市场意义 - 通过换股方式,杭汽轮B股东将直接成为合并后公司的股东,该方式更能够保障中小股东的持有权益 [5] - 合并后,原股东所持股份流动性将显著提升,更便于交易和价值实现,可继续分享产业协同和资本运作带来的发展红利 [5] - 此次吸收合并获批释放出资本市场改革的积极信号,表明监管层鼓励并购重组以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发展质量 [3]
潍坊临朐嵩山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融合,31个村增收74.5万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9-29 22:19
固本强基行动核心举措 - 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推进“固本强基”行动 通过清欠减负、资源盘活、特色种植和产业融合多管齐下发展村集体经济 [1] - 专项工作组逐村开展“地毯式”排查 摸清各村“资产账”和“债务账” 对闲置资产和长期欠款登记造册并建立“一村一档”问题清单 [6] - 行动使31个村遵循“盘活资源、培育产业”思路 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 [6] 特色种植产业发展 - 青石崖村利用荒地发展金银花种植项目 投资3万元并流转土地11亩 预计增收6万元左右 [5] - 金银花种植第一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00多元 预计次年亩产达2000元 盛花期亩产可达5000-8000元 [5] - 中心引导支持各村发展中药材和特色农产品种植 依托当地生态优势使集体经济从“有基础”向“能发展”转变 [6] 旅游产业融合成效 - 中心推动旅游产业融合 将齐鲁嵩山峡谷漂流景区周边闲置集体土地和房屋出租给商户用于餐饮点、小卖部、停车场和农家乐建设 [8] - 通过出租发包闲置资产资源新签合同22份 31个村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74.5万元 [8] - 峡谷漂流沿线4个村通过出租摊位增加村集体收入10.8万元 农户通过经营餐饮和销售水上用品增加收入约80万元 [8]
济南养老服务产业交流会暨丽山国际·槿椿泺园启用仪式成功举行
齐鲁晚报· 2025-09-29 11:18
活动概况 - 活动于2025年9月28日举行,主题为“助推产业融合 赋能银发经济”,包括济南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交流会及丽山国际·槿椿泺园启用仪式 [1] - 活动在政府指导下由济南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会、济南历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丽山健康(山东)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1] 行业发展趋势 - 养老产业正从传统生活照料向多层次、专业化、智能化综合服务转变 [8] - 在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的背景下,行业探索康养、医疗、文化、科技等多元素融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4] - 城市中心优质的生活、交通、医疗等配套设施是郊区养老所无法比拟的,“熟城养老”模式被认为是现阶段城市养老群体的最优解决方案 [13] 公司项目与战略 - 丽山国际·槿椿泺园正式启用,标志着这一城市高品质康养项目投入运营 [12] - 项目创新融合“熟城养老”、“医康养结合”、“文化养老”、“个案养老”四大核心价值,提供一站式照料服务 [14] - 项目致力于为长者营造“不离城、不离家”的高品质养老生活环境,并致力于成为区域内高质量养老服务典范 [14]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强调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协同效应,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优”转变 [6] - 济南养老服务发展促进会产业发展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济南养老服务行业在组织化、专业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10] - 活动是济南市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14] 创新服务模式 - 提出“药膳养老”概念,强调中医药膳在老年人慢病调养、体质改善方面的独特价值,推动“食养结合”落地 [13] - 项目实地展示了长者居住区、医疗配套、文娱功能区及园林景观等综合设施 [14]
粤桂黔协作共绘产业共荣新图景 2025年河池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8 20:36
活动概况 - 2025年河池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丝路金秋·锦绣河池"丰收嘉年华活动于9月28日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粤桂共育桑蚕丰 金秋织就致富路",包含启动仪式、产销对接大会、供销大集、直播体验等多个环节 [1] 区域合作与品牌建设 - 河池市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拥有"两品一标"产品179个,"圳品"67个,富硒农产品品牌67个,省级及以上农业品牌目录38个,供粤港澳大湾区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35个 [2] - 活动期间举办了"粤桂黔"产销对接大会,旨在打造粤桂黔农业"朋友圈" [4] - 河池市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今年2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旅游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协同发展深化合作 [4] -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为河池新增三家企业颁发"圳品"证书 [5] 桑蚕产业发展与规模 - 河池是"中国丝绸新都",桑园面积超过96万亩,蚕桑产业综合产值约200亿元 [6] - 河池市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茧丝加工能力连续15年全国领先 [6] - 作为核心产区,宜州区推动桑蚕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6]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宜州区通过低产桑园改造、智慧蚕桑系统、现代化缫丝工厂、全国首条全真丝壮锦生产线等技术构建全产业创新链 [6] - 推广30种生物检验、冷水桑蚕蛋白提取、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等先进技术 [6] - 活动通过"蚕桑+数字"、"蚕桑+文旅"、"蚕桑+直播"等形式打造河池蚕桑产业供销大会IP [8] 企业参与与产业链延伸 -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活动,依托全产业链模式将蚕茧转化为高端丝绸制品、桑叶茶、桑葚酒等高附加值产品 [8] 营销推广与市场拓展 - 活动直播环节中,宜州展区的桑蚕产品吸引众多观众互动 [13] - 宜州区下辖16个乡镇集中展示竹荪、大米、山茶油、桑叶月饼等特色产品 [13] - 河池优质产品通过直播销往全国,成为粤桂协作"圳品"体系代表性成果,推动产业从"高产"向"高质"转型 [14]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活动吸引外国网红博主深度参与,体验桑蚕采摘、丝绸制作等活动,并在社交媒体分享,引发海外网友对河池生态农业与非遗文化的关注 [15] - 国际网红通过视频记录从采桑到织布的过程,向全球展示河池的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成果 [15][18]
动态丨汉阴县在全省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试点工作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
搜狐财经· 2025-09-26 18:52
9月24日,以 认证驱动服务升级,品质守护消费信心 " 为主题的 " 服务认证体验周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主场活动暨全省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行动试点工作推进会在佛坪召开。汉阴县 作了题为 《做好 "有机 +富硒 " 文章 的经验发言。 汉阴县市场监管局代表汉阴县,就富硒特色农产品产业融合试点建设作了专题发言 。发言围绕规划引领、产业基础、政策扶持、特色优势、生态环境、长效机制等六大方面,系统介绍了汉阴县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突出成 效 得到了与会领导及专家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近年来,汉阴县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为抓手,以推进质量认证提升区域试点为契机,聚焦 "有机+富硒"产业融合,持续推动产业质效提升。目前,全县"有机+富硒"产业产值已突破60亿元,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汉阴县有机 " , 、 富硒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企业质量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发展理念实现从 " 重生产、轻服务 品牌信誉度和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认证" " 产品与服务并重 " 的重要转变 服务流程与管理体系日益规范,试点企业将标准化管理延伸至全产业链条, ...
统筹谋划精准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齐鲁晚报· 2025-09-26 07:50
文章核心观点 - 崂山区通过系统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1] 统筹抓实乡村建设 -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重要水源地,崂山区全力打造都市乡村环境整治样板,是全市唯一入选省级美丽乡村典型案例的区域 [2] - 近五年来敷设污水管网1600公里,完成105个村(社区)的生活污水治理,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整县域治理”和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以上 [2] - 提质改造116条、总长77公里的道路,城乡垃圾分类农村社区覆盖率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 [2] - 2024年以来利用边角地打造便民活动场所6处、便民停车位1000余个,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7个、市级和美乡村32个,省级景区化村庄14个 [3] - 创新开展覆盖种植业的“五项直补”,保障约3万余亩茶果园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全区美丽庭院达3556户、建设率为59.2% [4] - 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1处、市级4处,并于2024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4]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 高质量建设3个乡村振兴片区,累计完成81个项目建设,其中百果溪谷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区成立强村共富公司11家,研发樱桃酒等特色产品10余种 [5] - 流清湾市级乡村振兴片区相关村庄通过产业联盟获得稳定收益,获评2024年“和美共富成就奖”,特色民宿、研学等业态蓬勃发展 [5] - 仰口乡村振兴片区发展直升机观光、帐篷酒店等新业态,并打造大馒头产业园、数字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北宅和王哥庄街道获评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 [5] - 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企业3家,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特质农品16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9个 [6] - 培育2家链主企业,1家国家级及1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处、智慧农业应用基地3处 [6] - 聚力打造崂山茶特色产业集群,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9.48亿元,成功申报7个国家品种登记,崂山茶文化系统入选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 [6] - 以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三产融合,文旅赋能”,发布6条乡村休闲体验精品线路,培育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3条 [7]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 实施“六基工程”以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培育1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个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8] - 构建覆盖区、街道、村(社区)的三级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圈”,打造38个文化“两创”试点村(社区),举办活动9100余场,惠及群众39.4万人次 [9] - 实施党群服务中心三年提升行动,改造提升19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优化治理网格架构,培育十余个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 [9]
“广告+”撬动东盟市场 南宁打造产业融合样本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4 13:57
战略定位与核心模式 - 园区紧扣“面向东盟的广告产业集聚区”战略定位,以广告产业为核心引擎,构建“广告+”产业新生态 [1] - 推动广告与跨境电商、数字科技、民族文化等领域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通过“广告+”模式将广告业与跨境电商和数字经济紧密结合,为产业品牌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4] 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 - 投资建设12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形成跨境电商综合国际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和孵化中心“双中心”布局 [1] - 配套建设线下监管仓、大数据中心、孵化中心及人才公寓,覆盖跨境电商完整链条 [1] - 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在线备案、进出口申报及物流追踪,支持数据可视化分析和用户画像构建 [1] 市场拓展与营销创新 - 设立桂品出海展区,集中展示皇氏乳业、螺蛳粉、壮瑶医药等广西特色产品及非遗商品 [2] - 通过AI数字人直播、总领事带货等创新营销模式拓宽国际市场渠道 [2] - 改造相思湖小镇56栋民族风情建筑为沉浸式体验区,打造民族旅拍基地和沿湖夜经济带,推广民族文化 [2] 人才支撑与产业合作 - 与16所高校合作成立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联盟,年输送人才600余名 [3] - 共建东盟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推动“创新跨境电商专业理论+实训”双模块培养 [3] - 举办各类活动72场,累计培养广告与电商人才6654人次 [3] - 依托多个交流空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论坛、产业研讨会等活动,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重要桥梁 [3] 经营成果与集聚效应 - 园区经营主体达1598家,其中广告及关联产业主体1199家,年营业收入326.99亿元 [4] - 广告业收入达242.78亿元,从业人数突破2000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成为广西首个百亿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 [4] - 累计自主研发立项18项,实现技术成果转化2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9家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 [4] - 成功孵化“绿友农”、“广桉”、“聚亮”等多个品牌,形成广告、技术与文化资源相互支撑的创新格局 [4]
德阳市罗江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绘就大地上的“丰”景
四川日报· 2025-09-22 06:45
美丽乡村——白马关镇凤 雏村聚居点。 制种户操作无人机开展田间"飞防"作业。 新盛镇晚熟柑橘产业园。 □英昌/文 洪善俊/图"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唐代诗人杜甫途经鹿头山时,曾发出这样的感 叹。千年之后,站在德阳市罗江区鹿头山上远眺,又是另一番景象:金灿灿的稻田连绵成片,四 季果园里贵妃枣装箱发往全国,金山镇罗家湾一栋栋现代化新房整齐排列……浅丘地貌赋予罗江 发展农业的坚实基础。近年来,罗江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蹚出"山上挣票子,山下饱肚 子"发展路子:平坝田地用于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丘陵山地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 入。金秋九月,丰收在望。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将在罗江举办。作 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罗江区以建设高质量的"中国幸福家园"为统揽,深入实施"工 业强区、科教兴区、文旅活区、生态立区"四大战略,走出一条稳粮保供、种业引领、产业融合的 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看成绩承办庆丰收活动有底气又到一年丰收时,秋日阳光洒满田野。承办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罗江的底气从何而来?"我们是全国首批推广'水稻+油 菜'双季制种的地区,现代农业基础 ...
山东沾化:盐碱地里产出60亿“富民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15:35
产业规模与产值 - 冬枣产业覆盖土地面积达3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人民币[1][4] - 2024年沾化区冬枣总产量超过6.6亿斤[4] - 产业带动枣农人均冬枣收入增加2000余元[4] 种植技术与设施升级 - 物联网智慧大棚配备智能灌溉系统和环境监测设备,实现手机端一键调控[1] - 高标准大棚使冬枣可提前半个月上市,并能防雨防雹,配合冷库锁鲜保障品质常年稳定[1] - 冬暖式高温温室、棉被温室等设施将冬枣销售期从1个月延长至6个月,通过反季节销售获得更高溢价[2] - “沾冬2号”品种在大棚种植下亩产达1500斤,亩均收入提升至3万元,较大田种植的2.2万元有所增长[1][2] 金融支持与成效 - 农行滨州沾化支行提供“齐鲁富民贷”等特色产品,相关贷款余额达3520万元人民币[1][4] - 金融支持已覆盖冬枣大棚建设9200余亩、“沾冬2号”品种改良1.6万亩,惠及800余户农户[4] - 自1995年以来累计发放信贷资金3.3亿元人民币,助力2000余户农户脱贫增收[4] 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 - 合作社将128亩种植园发展为1200亩农业田园综合体,融合鲜枣采摘、枣木雕刻、青少年研学等业态[1] - 探索“循环农业+品牌化”路径,将养牛粪污加工成有机肥用于枣园,产品带追溯码销往江浙沪等高端市场[2] - 通过“枣恋谷”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组织农民技术培训20余期,承担观摩1000余人次,推动三产深度融合[1] - 合作社借助90万元“齐鲁富民贷”建成8个物联网智慧大棚,2024年净利润达160万元,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