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
搜索文档
一年卖出超6亿件服装 这个城市服装电商产业异军突起
央视网· 2025-09-05 07:2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湖北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年销售服装超6亿件,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1] - 行业交易额从2021年的70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51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92%[3] - 2024年上半年网络交易额已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5] - 根据规划,行业将以年均增速10%以上为基准,目标到2030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跨境电商占比提升至40%以上[5] 企业发展与产能 - 当地龙头企业从广州的小作坊起步,现已带动3000多人就业,并开工建设跨境电商基地、智能制造中心和设计研发基地[3] - 企业规模快速扩张,有企业用四年时间从十几人扩大到1500人,产值实现从千万元到十亿级的百倍增长[8] - 企业生产繁忙,仓库分拣不停,货车排队等候装货,快递多到没地方放[1][3]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企业利用AI算法将设计师几星期的工作缩短至半小时,4人一天能设计出七八十件新款衣服[4] - 车间衣架搭载物联网芯片向云端传输200余项生产参数,数字孪生系统构建"镜像工厂"[4] - AI算法能快速将不同客户需求拆解成产线指令[4]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天门投资80亿元打造化纤纺织产业园,引入聚合物切片、纺丝、织布等15家上下游企业[10] - 累计投入23.6亿元完善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出台了17条纺织服装产业专门政策[10] - 推出区域公用品牌"天门衣尚",对使用品牌的企业给予资金奖补[10] - "天门衣尚"供应链信息平台运行4个月吸纳用户超2.5万名,认证经营主体4000家以上,完成800余次供需订单对接,撮合交易金额超4000万元[10] 人才与就业 - 当地服装电商从业人员已达16万人,创造了每3户就有1户从事服装行业的"天门现象"[13][17] - 天门实施"服装电商千人培训计划",每年培训主播、营销、设计、缝纫加工等相关专业人才近3000名[17] - 20世纪90年代数十万天门人南下从事服装业,近年随着跨境电商和电商直播兴起,不少人选择返回天门创业就业[6] 产业链与全球化 - 产业已构建起涵盖"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全链条产业体系[18] - 产业目光投向全球,东盟和北美的海外仓相继投用,跨境电商平台下单最快次日就能收货[12] - 在产业带动下,天门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六项核心指标增速湖北第一[18]
观点丨席强敏:数字时代产业转移的空间与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9-04 16:31
产业转移空间变革 - 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互联网平台降低管理及沟通成本 推动产业集聚形态从地理集聚转向虚拟集聚[4] - 数字技术融入生产环节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模式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生产 打破地理空间束缚[4] - 互联网平台促进企业线上转移研发设计等环节 形成以数据实时交换为核心的虚拟集聚形态[5] - 虚拟集聚具备优化分工协作 降低交易费用优势 缓解地理距离导致的交互成本上升问题[5] - 产业转移空间可达范围扩大 数字化管理降低企业协调成本 扭转成本随距离增长局面[6] - 网络社区实现市场信息和技术跨梯度点对点传播 降低搜寻成本 突破传统产业转移距离衰减限制[6] 产业转移模式创新 - 传统产业转移以整体搬迁为主 对象多为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高能耗企业[7] - 总部与分机构分离模式受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推动 但增加组织管理成本[7] - 智能化生产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数字化监测 奠定总部-分机构分离物质基础[8] - 数字化管理推广线上办公模式 实现低成本高效组织管理[8] - 网络化协同依托互联网社区强化企业外迁动力 推动总部向经济核心区集中[8] 区域发展格局演变 - 东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50% 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广东优势突出[9] - 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 贵州重庆广西山西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快速提升[9] - 河南信息服务业和陕西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9] - 东数西算工程引导东部算力需求流向西部 2022年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9] - 产业转移路径转向多向推进 部分制造业回流东部沿海以利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10]
李在明赠特MAGA帽,中韩制造业全面冲突,韩国已决心彻底倒向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9-02 07:49
韩国对美造船业投资计划 - 韩华集团宣布向美国费城造船厂注资50亿美元 计划将年产量从不到两艘提升至20艘以上[1] - 韩国整体计划向美国造船业投入1500亿美元 包括升级船厂 培训工人及支持美国海军舰艇维护[1] - 投资规模远超普通外交示好 体现国家主导的产业迁徙特征[1] 韩国产业战略转向 - 韩国总统公开表态放弃"安全靠美国 经济靠中国"路线 被视为对外经济战略彻底转向[1] - 在美国对华科技封锁背景下 韩国选择完全站入美国阵营[1] - 韩国通过定制MAGA帽等外交礼物传递战略表忠信号[11][21] 韩国工业体系依赖性与竞争压力 - 韩国半导体 造船 汽车等领域深度依赖欧美技术:光刻机来自荷兰阿斯麦 高端船舶专利来自欧美 军工核心子系统受制西方[5] - 中韩工业结构重叠度逐年上升 显示面板 存储器芯片 新能源电池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领域存在直接竞争[12] - 中国市场曾是韩国半导体 汽车 电子产品重要出口地 但中国自主制造能力提升形成全面竞争[9] 产业转移风险与地缘政治考量 - 大规模对外投资引发本土产业空心化担忧 百亿级资金和技术流向美国引起行业忧虑[13] - 俄乌冲突促使韩国重新评估地缘站位 可能面临类似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风险[16] - 若美国在与中国竞争中维持优势 韩国可能获得技术 市场与安全多重保障 若相反则将失去重要经济伙伴且本土产业遭受重创[18][20] 历史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 - 韩国通过参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获得美国工业化资金支持[3] - 冷战结束后凭借嵌入欧美全球产业链实现经济跃升[5] - 作为资源匮乏国家 始终依赖与大国结盟维持生存发展[3]
中国经济的全球角色转变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22
中国经济全球角色演变 - 人均GDP从1978年156美元跃升至2024年1.34万美元 实现从封闭经济体向开放经济体的转型[3] - 制造业全球占比从2004年8%大幅提升至2021年30% 成为全球工业增长核心驱动力[3] - 当前位列全球最大出口国(2023年出口3.56万亿美元)、第二大进口国(进口2.71万亿美元)及第三大对外投资国[3] 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 出口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主导转向资本品主导 资本品出口占比2004年达41%并持续保持第一大出口类别[4][5] - 进口结构呈现原材料占比快速上升(含能源及电动汽车产业所需的锂、镍等资源) 资本品进口占比从峰值40%降至30%[4][6] - 贸易伙伴多元化深化 对中低收入经济体资本品出口占比从2000年16.5%激增至2023年41.5%[6] 对外投资模式演进 -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从21世纪初数十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700亿美元 累计对外投资2.96万亿美元全球第三[6] - 投资方式从并购主导(2004-2011年占比42%)转向绿地投资主导 制造业投资占比2015-2023年平均达15.5%[7] - 产业转移呈现多方向扩散 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和北美洲均形成投资布局[8] 全球产业链协同效应 - 通过"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缩短运输时间8.5% 增加相关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7.6%[10] - 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推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10] - 为人均GDP约1000美元的经济体提供工业生产能力建设支持 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瓶颈[8][9]
一度电成本悬殊逼走欧洲工厂,中国凭何留住全球高端制造?
搜狐财经· 2025-08-31 07:28
全球能源成本差异驱动产业迁移 - 欧洲工业电价高达0.35欧元/度(约2.7元/度),中国湛江绿电价格仅0.38元/度,形成七分之一价差 [1] - 欧洲铝冶炼产能三年缩减47%,化肥产能萎缩35%,高能耗产业集体向东方迁移 [1] - 美国得州电网危机期间工业电价飙升至4美元/度,暴露能源基础设施脆弱性 [1]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成就 -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5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52.1% [2]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电价平均0.62元/度,十年累计下降12.3% [2] - 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单日发电量2.3亿度,相当于三峡水电站1.2倍 [2] - 青海塔拉滩光伏园区年发电量可满足北京全社会用电1.8个月 [2] 光伏产业出口与能源贸易变革 - 2024年中国出口光伏产品235.9吉瓦,年发电量相当于7.3亿桶石油 [4] - 光伏组件25年寿命累计发电效能相当于184亿桶原油,是OPEC年度出口总量2.1倍 [5] - 实现能源实体化封装与可持续贸易,开创全球能源合作新范式 [5] 三大能源网络体系建设 - 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38项,准东—皖南线路总长3293公里 [7] - 抽水蓄能装机容量突破5700万千瓦,丰宁电站独立承担京津唐电网40%峰谷调节 [7] - 绿电交易平台覆盖30个省区市,跨区域直购电可获得0.15元/度碳汇收益 [7] -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年发电32亿千瓦时,降低当地工业电价18% [7] - 沙特麦地那光伏发电成本0.012美元/度,较天然气发电成本降60% [7] 低成本电力驱动产业升级 - 电解铝电价每下降0.1元/度,吨成本减少约1200元 [9] - 数据中心电价维持0.3元/度时,AI训练费用可缩减近一半 [9] - 绿电制氢成本突破0.8元/立方米时,氢能炼钢将具成本竞争力 [9] - 常州"零边际成本园区"日间光伏发电零成本,夜间0.18元/度核电,总能源支出降32% [11] - 三一重工智能工厂电价0.45元/度,焊接生产成本较德国低60%,节省电费可支撑20%研发经费 [11] 能源转型战略布局 - 2024年1-7月高技术制造业占实际使用外资比例突破40%,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硅料、储能电池等领域投资增长超200% [2] - 敦煌十万亩光伏基地年发电128亿千瓦时,年减少沙漠水分流失320万吨 [13] - 空间太阳能电站计划2050年前实现兆瓦级太空向地面无线输电 [13] -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占全球38%,年减排量相当于四个英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13]
德翔海运(02510.HK):业绩超预期 公司信心充足 未来船队快速扩张
格隆汇· 2025-08-30 16:2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41亿美元,同比增长18.67% [1] - 归母净利润1.89亿美元,同比增长221.96% [1] - 销售成本5.14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4.23% [1] - 航运运费收入5.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8% [1] - 其他航运收入0.56亿美元,同比增长61.3% [1] - 租船租金收入589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1418万美元增长316% [1] 运营量价分析 - 货运量8.18万TEU,同比下滑1.6% [2] - 航运单箱收入715美元/TEU,同比增长17.6% [2] - 单箱成本628美元/TEU,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95% [2] - CCFI东南亚航线运价指数均值约1016点,同比增长28.45% [2] - SCFI中国-东南亚运价同比增长20.50% [2] - NCFI泰越线运价同比增长9.27%,新马线增长11.53%,菲律宾航线增长12.80% [2] 行业供需格局 - 3k TEU以下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占比约5.4% [3] - 2025-2026年新船交付带来运力增速分别为2.2%和1.8% [3] - 20年以上船龄占比26%,老龄化问题严重 [3] - 克拉克森预测2025年3k TEU以下供给增长2.0%,2026年下滑0.3% [3] - 产业转移与贸易碎片化推动中长期需求 [3] 公司运力规划 - 手持订单11艘共计87800TEU,占自有运力比重约74% [3] - 包括3艘1.4万TEU船(2027年交付)、2艘7k TEU船(2026年交付)、6艘5300TEU船(2028年交付) [3] - 2025年4月新增亚洲-墨西哥航线 [2] 业绩驱动因素 - 红海绕行导致运价上涨 [1] - 中长航线布局增加及租船业务扩张 [1] - 期租价格持续攀升,2000TEU船期租价格达28950美元/天,较年初增长21% [1] - 外租船舶数量增加,2024年租船租金同比增长626% [2]
总投资近500亿,每周签一个项目!对口帮扶的“佛茂速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11:00
产业协作成果 - 累计推进签约项目127个 计划总投资498.68亿元 落地项目74个 总投资179.80亿元 已投产项目28个 预计达产年产值120.56亿元 [2] - 佛茂合作园规划总面积18200亩 已完成土地整备超4600亩 建成标准厂房36万平方米 在建20万平方米 形成装备智造/现代农业与食品/电子轻工/新材料专业片区 [2] - 创新五大招商模式:国企定制开发+先租后买/场景招商/跨区域招商/产业链靶向招商/资本招商 其中万洋集团在高州投资20亿元建设产业园 产业协作引导基金规模10亿元 [3] 项目落地效率 - 申菱环境粤西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元 创"两个月净地交付 200天建成竣工"的当地工业项目落地纪录 [1] - 形成"每周签约一个项目 每两周落地一个项目"的佛茂速度 [6] - 反向飞地机制实现双向互动 茂名五个区(市)在佛山建立飞地 高州·三水产业合作园已落地项目14个 投产运营项目9个 [3] 民生协同发展 - 佛山组织100个经济强村和100家企业与茂名100个特色村结对 高州市20条典型村获超1亿元投入 实施121个综合品质提升项目 [8] - 荷垌村建成大头菜加工产业园 投资3800万元 预计提供200个就业岗位 年产值超2000万元 [8] - 教育医疗领域深度协作:103所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建立协作关系 互派教师375人次 市级医院结对 联合招聘活动提供2.08万个岗位 [8]
小吉他拨动大产业 打造产业转移的荆州样本|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29 00:38
文章核心观点 - 荆州市松滋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链式招商 在1年内快速打造出全国领先的吉他制造产业集群 并成功实现从资源枯竭城市向多元化工业体系的转型 [1][3][5] 吉他产业发展现状 - 松滋文化创新产业园已投产7家吉他生产企业 4家正在装修 吸引全球高端制琴大师亚伯拉罕携家人定居并设立工作室 [1][3] - 链主企业桐馨乐器将总部及生产车间迁至松滋不足两年 拥有100多位20年制琴经验的老师傅 多数具备国际交流学习经历 [1] - 桐馨乐器自主研发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保持车间湿度45%和温度22-30度以确保吉他生产参数稳定 [1] - 公司吉他产品80%销往海外市场 2024年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 顶级型号出厂价达5.98万元/把 定制款售价高达数十万元/把 [2] - 桐馨乐器2023年回迁首年即创造产值1.5亿元 2024年预计产值达3.5亿元 [2] - 园区产品远销近20个国家 2024年预计产值8-10亿元 3年内有望达20亿元 满园后产值可达50亿元并带动近万人就业 [3] 城市产业转型战略 - 松滋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矿产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 曾导致30万人饮水困难和30万亩农作物减产 [4][5] - 城市实施"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 建成"一区三园"工业平台 包含城东工业园(劳动密集型产业)、临港工业园(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和刘家场工业园(钙产品加工) [5] - 2024年松滋GDP达557.3亿元(荆州市第一) 规上工业总产值523.32亿元(同比增长11.4%) 2024年上半年GDP达266.01亿元(蝉联荆州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8% [5][6] - 以吉他制造为牵引 构建"产、学、研、游、购、娱"一体发展的吉他文旅生态 目标建设"中国吉他之乡"和世界高端吉他制造基地 [3] 区域产业承接规划 - 荆州市成为湖北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先导科技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70-80亿元 带动超百亿规模产业集群 [6] - 岑晟电子创新产业园聚集66家企业(36家为返乡创业企业) 涵盖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领域 恩普能源技术公司从落地到投产仅用45天 [6] - 荆州提出"23515"现代产业体系:2个两千亿级(智能装备/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级(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5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纺织服装/医药健康等)和15条重点产业链 [7] - 依托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优质岸线 建立严格环保准入机制 优先引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项目 [7]
小吉他拨动大产业,打造产业转移的荆州样本|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28 21:46
松滋吉他产业发展 - 松滋市文化创新产业园已投产7家吉他生产企业 另有4家正在装修 形成产业集群 [1] - 链主企业桐馨乐器将总部及生产车间迁至松滋不足两年 带动产业链发展 [1] - 企业自研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保持车间湿度45% 温度22-30度 保障吉他生产质量 [5] - 公司拥有100多位20年以上制琴经验的老师傅 多数具备国际交流学习背景 [6] - 产品获国际认可 与瑞士 奥地利 荷兰 德国 日本 美国等十余国客商建立合作 80%吉他销往海外市场 [6] - 2024年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 顶级型号出厂价达5.98万元/把 定制款售价高达数十万元 [6] - 2023年回迁首年即创造产值1.5亿元 2024年预计产值达3.5亿元 [6] - 松滋围绕吉他制造实施链式招商 签约落户伊司地曼等10余家企业 吸引国际制琴大师设立工作室 [7] - 产业园产品远销近20个国家 2024年预计产值8-10亿元 三年内有望达20亿元 满园后产值可达50亿元 带动就业近万人 [7] - 以吉他工业 文化 旅游为重点 构建"产 学 研 游 购 娱"一体发展的吉他文旅生态 目标打造"中国吉他之乡" [7] 松滋经济转型战略 - 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矿产资源濒临枯竭 曾导致30万人饮水困难 30万亩农作物减产 [8][9] - 实施"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 建成"一区三园"工业平台 涵盖农产品加工 纺织服装 精细化工 新能源新材料 钙产品加工等产业 [9] -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05家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557.3亿元 居荆州首位 规上工业总产值523.32亿元 同比增长11.4% [9] - 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66.01亿元 蝉联荆州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8% [9] 荆州产业承接体系 - 荆州成为湖北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先导科技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70-80亿元 带动超百亿规模产业集群 [9][12] - 岑晟电子创新产业园聚集66家企业 其中返乡创业企业36家 涵盖光电子信息 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11] - 园区提供"全要素保障"服务 企业实现45天内从落地到投产 [11] - 返乡创业形成"人才回流-产业升级-就业增收"良性循环 目标两年内园区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新增就业超1000个 [12] - 荆州构建"23515"现代产业体系:2个两千亿级支柱产业(智能装备 农产品加工) 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现代化工 新型建材 新能源新材料) 5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纺织服装 医药健康 光电子信息 循环经济 低空经济) 15条重点产业链 [12] - 依托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优质岸线 建立严格环保准入机制 优先引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项目 [12]
美盈森(002303) - 2025年8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8 18:06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业务增速较快 受益于产业转移及海外市场竞争环境 [2] - 海外布局根据客户需求逐步增加产能配套 [2] - 海外工厂分布于越南 泰国 马来西亚和墨西哥 共5个工厂 [3] - 墨西哥新工厂计划2025年内投产 [3] - 海外订单来源包括国内转移订单和海外本地新开发订单 [3] - 海外业务毛利率高于国内 因高附加值订单较多且竞争环境差异 [3] - 海外工厂原材料以本地化采购为主 [3] 产能与自动化 - 大部分海外工厂仍有产能空间 [3] - 将根据下游市场需求针对性安排产能扩张计划 [3] - 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 [3] 财务与分红 - 国内出口业务毛利率下降因高附加值订单减少及部分订单价格调整 [3] - 公司经营稳健 现金流良好 每年有较好经营性现金流入 [3] - 未来分红金额和比例将根据经营情况 资金状况及资本开支综合确定 [3] 行业动态 - 包装行业海外投资目前以头部企业为主 [3] - 原材料价格未出现大幅变动 波动时会与客户协商调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