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向“幽灵外卖”开战,鲶鱼效应如何推动行业变革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5:13
京东外卖战略 - 公司摒弃价格补贴策略,投入10亿现金启动"菜品合伙人"计划,面向全国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由合营平台"七鲜小厨"负责现炒制作及品控,提供外卖和自提服务[1] - 七鲜小厨采用明厨亮灶模式,门店选址优先考虑幽灵外卖高发区域,强调透明化运营以提升消费者信任[2][6] - 菜品合伙人仅需提供配方并参与研发,享受100万元保底分成及后续销售分成,公司承担选址、建店和运营成本[5][6]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外卖以"品质外卖"切入市场,实施零佣金政策(2025年5月前入驻商户免佣金)、严格商家筛选(需满足线下流量检验)和骑手权益保障(全职骑手全额五险一金)[3] - 美团推出"浣熊食堂"计划,三年内建设1200家门店,支持跨店购买和明厨亮灶直播,年内目标覆盖20万家门店[4] - 京东与美团模式差异显著:前者亲自参与菜品制作与供应链管理,后者为商家集合店模式[5][6] 市场数据与成效 - 京东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入驻品质餐厅超150万家,全职骑手达15万人[3] - 七鲜小厨定价聚焦10-20元客单市场,与高端正餐形成差异化竞争[5] 行业趋势分析 - 行业从价格战转向品质竞争,平台通过供应链创新(如京东)或技术赋能(如美团)提升服务差异化[7] - 经济学家指出市场进入服务质量和产品差异化阶段,高品质外卖将推动中小餐饮标准升级和行业生态变革[7] - 专家认为差异化竞争是存量市场必然趋势,参考欧美日韩零售发展路径[7]
为中泰合作串起更多“共赢链”(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5 06:28
供应链创新与展示 - 正大集团展示榴莲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包括生长监测、数字品控、冷链运输及区块链溯源技术,提升产品透明度与消费者信心[3] - 公司推出"无抗餐桌"计划及系列新品,升级食品安全标准,体现从"吃饱"到"吃健康"的消费趋势[3] - 天丝集团通过机器人服务、体感游戏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全链路创新能力,首次参展链博会并推出联名产品[5] 中泰双向投资与合作 - 泰国金池工业园提供税收减免、土地所有权等优惠政策,吸引中国企业入驻,园区占地4200亩,配备中英泰三语服务团队[6] - 正大集团在华投资覆盖28省,零售门店超2000家,近年在山东、四川、内蒙古落地蛋鸡、茶酒、生猪等绿色产业链项目[6][7] - 天丝集团近5年在华投资达43.6亿元,设立3个红牛生产基地,认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高质量重构的重要枢纽"[7] 行业趋势与战略布局 - 中泰企业聚焦农业科技、新能源、智能物流领域合作,华商协助对接政策与电商技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8][9] - 正大集团推进农业4.0项目,以绿色科技驱动新农业发展,响应中国农业现代化政策[9] - 天丝集团计划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及全球网络,深化东盟区域一体化合作,强化"中泰一家亲"经贸纽带[9]
用机器人炒菜!七鲜小厨来了!京东大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7-23 15:20
京东七鲜小厨业务布局 - 公司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 以10亿元现金为1000道招牌菜寻找合伙人 每道菜奖励100万保底分成 菜品销量分成上不封顶 [1] - 计划投入百亿元资金建设新型供应链 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 [1] - 首家七鲜小厨已在北京试营业 7月22日正式开业 采取"外卖+自提"模式 无堂食服务 [3] - 七鲜小厨提供特色小炒、意面小吃、炒饭炒粉等菜品 价位20-40元 补贴后15-20元 [3] 商业模式创新 - 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 由七鲜小厨承担现炒制作及品控 以外卖、自提形式销售 [3] - 采用炒菜机器人进行菜品加工 门店配备美膳狮牌炒菜机器人 每个机器人有4个加工区 [5] - 强调不是"二房东"模式 而是与餐饮商家合营 叠加供应链和运营能力 [6] - 定位为"合营的餐饮制作平台" 自称可能是餐饮外卖业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 [6] 关联业务与投资 - 七鲜小厨商标由京东全资子公司持有 [5] - 京东在2023年和2024年投资了炒菜机器人公司橡鹿科技 [5] - 6月在哈尔滨落地"七鲜美食MALL" 采取第三方商家入驻模式 京东提供配送服务 [7] 战略定位 - 目标帮助消费者获得有品质又便宜的食物 帮助品质餐厅获得更多销量 [6] - 京东外卖坚持"品质外卖"定位 入驻商家需满足三种情形之一:高分堂食餐厅、品牌即提、线下即提 [6] - 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将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外卖商业模式 期待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6]
正式开业第一天就爆火,京东七鲜小厨“火”在哪
齐鲁晚报网· 2025-07-23 15:17
公司定位与商业模式 - 七鲜小厨定位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通过供应链创新提供有品质且便宜的餐食 [3] - 公司投入10亿现金招募"菜品合伙人",目标为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可获得100万元保底分成及后续销售分成 [3] - 商业模式中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公司负责现炒制作、品控及销售(外卖+自提) [3] - 区别于传统"二房东"模式,公司承担租金、人力及运营成本,合伙人专注菜品研发 [6][7]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采用大品牌食材供应链,肉类和净菜工厂预洗切并密封包装,冷链直达门店以保障卫生 [5] - 通过京东供应链优势压缩成本,实现餐品价格大部分低于20元(如十几元的盖饭) [4][5] - 全流程共40项高标准检验检疫,涵盖环境、水质等六大方面,并与香港史伟莎合作定期消杀 [6] 市场策略与用户价值 - 解决行业痛点:消除"幽灵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帮助品质餐厅扩大全国销量 [5][6] - 首日营业即爆单,用户反馈好评集中于口味好、价格实惠(如"全部吃光"评价) [6] - 已吸引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等品牌合作,招募计划发布后收到超2万份报名 [4] 渠道与未来规划 - 当前外卖平台仅限京东外卖,但未来愿与其他平台合作开放经营 [7] - 门店设计透明化流程(玻璃明档展示炒制、打包),强化消费者信任 [1][6] - 目标覆盖更广消费场景:既作为实惠外卖选择,也作为社区自提食堂 [5]
用机器人炒菜!七鲜小厨来了!京东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15:09
京东七鲜小厨业务模式 - 公司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 以10亿元现金为1000道招牌菜寻找合伙人 每道菜奖励100万保底分成 菜品销量分成上不封顶 品牌餐厅和个体厨师均可报名 [2] - 计划投入百亿元资金建设新型供应链 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 帮助品质餐厅实现规模化销售和增量增长 [2] - 首家七鲜小厨已在北京试营业 7月22日正式开业 采取"外卖+自提"模式 无堂食服务 菜品价格区间20-40元 补贴后15-20元 [4] 供应链与运营模式 - 合伙人仅需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 由七鲜小厨承担现炒制作及品控 以外卖和自提形式销售 [4] - 门店配备美膳狮牌炒菜机器人 每个机器人有4个加工区 由厨师值守调配和装盘 京东曾于2023和2024年投资机器人研发公司橡鹿科技 [4] - 业务负责人强调该模式是餐饮外卖业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创新 不是外卖店集合而是合营餐饮制作平台 [5]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定位"品质外卖" 入驻商家需满足高分堂食餐厅、品牌即提或线下即提条件 需通过线下客流检验 [5] - 目标是从"幽灵外卖"和"黑外卖"手中夺回市场份额 帮助消费者获得有品质且便宜的食物 [5]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将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外卖商业模式 预计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5] 业务扩展 - 除七鲜小厨外 公司6月18日在哈尔滨落地"七鲜美食MALL" 采取第三方商家入驻模式 京东主要提供配送服务 [6]
京东回应外卖新模式:七鲜小厨不是抢餐厅生意,三年建设10000家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22 22:58
京东七鲜小厨商业模式 - 京东推出"七鲜小厨"作为外卖新业态,定位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采用"合营厨房+菜品合伙人"模式,由京东负责门店运营,餐饮品牌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销售分成 [3][4] - 该模式已吸引近7000名厨师或餐饮品牌报名成为"餐饮合伙人",包括费大厨、嘉和一品等知名品牌 [5][12] - 首店位于北京东城区,提供10-20元补贴后单价的特色小炒、意面等菜品,支持外卖和自提两种服务形式 [3] 核心运营模式 - 菜品合伙人可获得100万保底分成及后续销售分成,京东承担租金、人力等全部运营成本 [10][13] - 通过集中采购中粮等大品牌食材,工厂端完成净菜加工,门店省去洗切环节以保障食品安全 [16] - 计划3年内在全国建设10000家门店,首日营业即出现爆单情况 [7][18] 与美团模式差异 - 京东采用全链条介入模式,从供应链到出品经营全程参与,而美团浣熊食堂定位为外卖服务基础设施提供商 [6][7] - 双方扩张目标差异显著:京东计划3年10000家店,美团同期规划1200家浣熊食堂 [7]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 主攻20元以下客单价市场,通过供应链优势实现"好吃、便宜、安全"的三角平衡 [9][18] - 选址聚焦"幽灵外卖"高发区域,避免与合伙人现有门店直接竞争 [11] - 采用开放式厨房设计增强透明度,配备40项检验检疫标准和专业消杀服务 [14][18]
狂砸10亿现金!京东招募“菜品合伙人”!
证券时报· 2025-07-22 16:19
传统餐饮行业痛点与京东解决方案 - 传统餐饮行业面临高房租、高人力成本、外卖平台高佣金及供应链限制等经营困局,品质餐厅难以规模化发展,特色菜品难以触达全国市场 [1] - 京东投入10亿元现金启动"菜品合伙人"计划,面向全国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提供100万元现金保底分成及后续销售分成 [1] - 创新供应链模式下,合伙人仅需提供配方参与研发,由"七鲜小厨"承担制作与品控,通过外卖和自提销售,免除合伙人开店资金和人力成本 [1] - 京东计划3年内投入超百亿元资金,在全国建设超10000个七鲜小厨,实现菜品全国规模化销售 [1] 参与品牌与合作模式 - 费大厨、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朴大叔拌饭等知名餐饮品牌已报名成为首批候选合伙人 [2] - "七鲜小厨"作为合营平台,秉持"又好又便宜"宗旨,与合伙人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餐品 [1]
焦点访谈|链博会一线见闻:“热流”涌动,“新意”不断
央视网· 2025-07-21 22:40
展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智慧推动产业链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1] - 展会吸引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与机构参展,170多个境外团组参与 [1] - 设置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6大链条及供应链服务展区,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 [3] 创新亮点 - **首发首展新品集中亮相**:设立"链博首发站"专区展示全球供应链最新突破,包括健康智能设备、工业运维机器人等,企业争抢首发档期 [4][6] - **AI赋能供应链**:展示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物流/安保等场景应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绿色农业供应链衔接 [11] - **首次设立创新链专区**:展示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过程,解决产业化风险障碍,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12][14] - **新伙伴数量增长**:境外参展商占比35%,美国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15%,英伟达、美敦力等跨国公司首次亮相 [18] 行业趋势 - 全球供应链创新指数2018-2024年增长13.7%,创新成为供应链韧性的核心驱动力 [20][22] - 化学企业瓦克等公司展示汽车芯片封装最新技术,寻求上下游合作机会 [18] - 霍尼韦尔等企业强调AI/大数据将重塑供应链竞争格局,技术应用程度决定企业竞争力 [11] 展会成果 - 发布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首次纳入"创新指数"评估矩阵 [20] - 国际商会认可链博会作为全球企业交流平台的影响力,反映中国开放创新政策导向 [18][20] - 通过智能技术协同与绿色方案共享,展会推动全球产业协作与"朋友圈"扩容 [22]
更智能、更韧性!全球携手加强产业链合作
华夏时报· 2025-07-20 00:42
全球供应链发展趋势 - 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1] - 供应链不再仅关乎效率,更关注韧性、安全和国际合作 [1] - 发展中国家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创新、绿色和中小企业发展受关注 [1] - 全球经贸规则侧重供应链包容发展,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制度保障 [1] 供应链指数表现 - 2024年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均达历史高位 [2] - 创新指数上升由创新投入、供应链创新活动、创新环境共同拉动 [2] - 韧性指数2024年有所上升,但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2] - 2018-2024年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1%、7.7%、13.7%,韧性指数仅3.4% [3] 供应链韧性挑战 - 韧性指数波动大,仅当促进、连接、创新三指数同时上升时才会上升 [3] - 全球供应链内在质量不稳定,易受内外部不利因素影响 [3] - 需共同发力提升供应链发展环境、连接程度和创新能力以增强韧性 [3] 供应链合作与区域发展 - 亚洲供应链生态系统突出,中国与东盟互补融合 [6]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新区域架构崛起 [6] - 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7250亿欧元,中国成欧盟最大货物贸易伙伴 [6] - 先进制造业、农产品食品、生命科学和能源领域合作潜力大 [6] 供应链政策建议 - 制定互利共赢供应链政策,摒弃保护主义 [3] - 促进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3] - 打造高效联通基础设施网络,坚持开放包容多边规则 [4] - 韧性应嵌入上游系统和政策,而非危机后附加 [5]
稳健医疗 全棉时代!绿色实践引领产业链共赢
搜狐财经· 2025-07-19 12:16
公司绿色实践与供应链创新 - 公司通过推动棉产业链发展为地球生态恢复贡献力量,累计采购棉花约100万吨,涉及种植基地1500亩和10个基地 [1][3] - 全棉时代棉柔巾累计售出超过786.7亿张,可环绕地球393.4圈,减少大量树木砍伐 [3] - 在湖北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2024年承担"湖北省棉花订单生产项目",与12家种植主体签订协议带动棉农就业 [3]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首创全棉水刺无纺布技术,使棉材料在医疗和生活领域应用更广泛,生产效率提升数十倍同时节能减排 [5] - 推出"绿色手术室"解决方案,通过工艺技术升级重新构筑医护人员健康屏障 [5] - 研发不同纤维长度的棉产品满足不同使用场景,提升棉花意义和价值 [5] 展会表现与新品发布 - 以"全球好棉,一棉一世界"为主题展现全球取材、生产、销售实力,通过沉浸式场景展示供应链创新 [3] - 发布《绿色共赢链倡议》呼吁上下游共建可持续合作生态,提升供应链"含绿量"和企业"含金量" [7] - 推出全新医疗美护产品系列覆盖"清洁-修复-增效-防晒"全流程,发布全棉科技3.0新品和经典产品矩阵 [7] 市场反响与品牌影响 - 展位内人流如织,"棉花故事"数字屏、生产车间实时连线和"绿色手术室"体验吸引大量观众 [8] - 通过媒体直播发表《医疗科技守护健康与美》、《一朵棉花的无限可能》主题分享 [7] - 以"全棉生活方式"引领健康消费潮流,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和担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