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药捷安康股价坐“过山车”,指数基金“躺枪”?
国际金融报· 2025-09-19 11:10
药捷安康股价波动事件 - 药捷安康股价在9月16日出现剧烈波动 全天振幅接近124% 早盘涨幅一度达到63.73%至679.5港元/股 但收盘下跌53.73%至192港元/股 [1][2] - 9月17日股价收涨8.96% 但9月18日再次剧烈波动 收跌12.43% [1][2] - 股价异常波动起始日9月8日与公司被调入深交所港股通标的日期完全吻合 [3][4] 指数基金受影响情况 - 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多只ETF在9月16-17日出现显著下跌 有2只ETF单日跌幅均超过2% 位居跨境ETF跌幅榜前二 [6] - 9月16-17日单日大跌超2%的ETF共有3只 这些ETF规模合计超350亿元 其中最大单只ETF规模超过百亿元 [6][7] - 药捷安康自9月15日起出现在多只ETF申赎清单中 显示已被纳入指数 但国证指数官网未提前公告且未更新成分股信息 [6] 指数编制机制问题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选样要求包括:具备互联互通标的资格 最近一年无重大违规 经营无异常 股价无异常波动 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不低于1000万港元 [9] - 药捷安康作为新上市公司 不符合"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的硬性要求 却仍被纳入指数 [9][10] - 指数公司未提前公告成分股调整 导致指数基金被动买入时点恰逢股价剧烈波动前夕 造成跟踪误差和冲击成本 [8][10] 公司基本背景 - 药捷安康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于肿瘤 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开发 [5]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末登陆港交所 证券代码02617 英文简称TRANSTHERA-B [4][1] - 公司公告称业务营运维持正常 财务状况无重大变动 对股价异常波动原因不知情 [4]
药捷安康股价“蹦极”背后:指数基金扩张将带来什么?
新浪财经· 2025-09-19 08:37
药捷安康-B股价波动事件 - 药捷安康-B于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及恒生指数系列成分股后股价剧烈波动 从9月8日至9月16日盘中股价最大涨幅接近10倍 最高价达679.5港元 较发行价13.15港元上涨50倍 [1][3] - 9月16日股价单日从大涨63.73%转为收盘大跌53.73% 全天成交45.43亿港元 较此前日均成交额1588.06万港元显著放大 [1][3] - 公司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港股通持股比例在9月16日达到74.67% 被动资金集中流入推动股价暴涨 [3][7] 指数基金对个股的影响机制 - 药捷安康-B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后 挂钩该指数的被动资金集中流入 截至9月16日相关ETF规模约356亿元 [6][7] - 被动基金调仓需求放大股价波动 成分股上涨推高指数权重 进一步增加被动基金买入需求 形成正反馈循环 [7][10] - 类似案例寒武纪因纳入多个指数(科创50、沪深300等) 被动基金持股比例从2020年底0.53%升至2024年中报15.71% 股价2023年涨147.36% 2024年涨387.55% [8][10] 指数投资发展趋势 - 中国股票型ETF资产净值从2022年11月突破1万亿元 至2024年9月16日达3.53万亿元 呈现指数级增长 [13] - 私募指增产品备案数量加速 2020-2023年每年超500只 2024年截至9月16日备案736只 [15] - 指数投资优势包括低成本、高透明度及分散风险 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增加推动资金从主动管理转向被动产品 [13][17][18] 中美指数基金市场对比 - 美国ETF规模达10.3万亿美元 占基金市场总规模26.29% 中国ETF规模5.14万亿元 占公募基金总规模15.16% [21][22][26] - 中国指数基金起步较晚 首只指数基金成立于2002年 首只ETF成立于2004年 [24] - 未来中国指数基金仍有成长空间 主题指数基金(如AI、机器人)可能获更多关注 养老金、保险金等长期资金或加大配置 [27] 指数基金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指数基金增多可能提升市场定价效率 资金流向优质企业并增强成分股流动性溢价 抑制非理性波动 [27] - 潜在风险包括市场同质化、资金过度集中于权重股 导致非权重股流动性下降及持仓体验分化 [27][28] - 美国经验显示ETF扩张可能推高成分股价格、助长大盘风格 同时增加标的证券波动性 美股科技巨头权重集中放大市场波动 [29]
【有本好书送给你】市场波动时,更要记住“投资者十诫”
重阳投资· 2025-09-18 15:33
文章核心观点 - 重阳投资推出读书专栏,旨在通过分享优质书籍和投资理念与读者共同成长,本期重点推荐《赢得输家的游戏 第8版》一书,强调长期投资、理性决策和指数化策略的重要性 [2][3][4][8][10] 书籍推荐与互动 - 本期推荐书籍为《赢得输家的游戏 第8版》,作者查尔斯·D. 埃利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推荐人为营销编辑余伊羿 [8][10] - 互动话题为"结合本书,请就市场波动时如何保持投资理性发表你的看法",留言时间为2024年9月18日至2025年9月24日,优秀留言者可获赠书籍 [10] 投资策略与核心理念 - 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制定长期策略并以耐心执行,使市场波动为己所用 [10][11] - 指数投资能持续超越主动投资,新版增加债券投资、行为经济学等章节 [11][25] - 长期投资需忍受市场波动,1927年投资美国股市1美元,72年后股价上涨至106美元,红利再投资后升值至2592美元 [20] 储蓄与成本控制 - 投资必须从储蓄开始,成功储蓄需设定具体目标并制定可行计划 [12][13] - 降低成本是投资重要原则,指数基金可避免高管理费、运作费、税金等成本 [14] - 引用约翰·博格观点:"不用花出去的钱,就是你能攒下来的钱" [14] 行为理性与情绪管理 - 投资首要挑战是了解自己,保持理性思考以避免情绪压倒理智 [15] - 股价下跌对长期买方有利,如同奶牛价格下跌可购买更多奶牛 [18] - 市场大跌时不应恐慌性卖出,而应视为机会 [19] 投资十诫要点 - 多储蓄并投资于合适领域,限制投机性炒股 [21] - 避免避税导向的乱操作,勿将住房视为纯投资 [21] - 警惕经纪人和新奇投资品种,债券并非绝对安全 [22] - 写下长期规划并定期回顾,坚持指数基金策略 [22][23] - 投资原则永恒不变,成功核心在于长期坚持 [23] 作者与书籍背景 - 查尔斯·D. 埃利斯被《财经》杂志誉为"华尔街最聪明的人",曾获全球投资管理行业终身贡献奖 [25][28] - 书籍被彼得·德鲁克称为"关于投资策略和投资管理的佳作" [10][25] - 作者曾任耶鲁大学投资委员会主席、哈佛商学院董事等职,具备深厚行业背景 [28]
大牛股一日腰斩,多只ETF被指接盘,指数投资隐藏何细节?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20:11
股价剧烈波动 - 药捷安康股价在9月16日经历极端波动,早盘一度暴涨63%至679.5港元,午后断崖式跳水,最终收跌53.7%至192港元,收盘价较日内高点跌幅高达72% [2][5] - 公司于6月23日上市,上市不足三个月,股价相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一度暴涨超50倍,总市值在峰值时逼近2700亿港元 [2][3] - 当日股价最高点计算,买入一手(500股)药捷安康截至收盘单日亏损超24万港元,总市值较高点蒸发超1900亿港元 [2][5] 公司基本面与运营状况 - 药捷安康是一家尚无商业化产品、收入为零的生物科技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亏损1.23亿元 [2][5]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开发,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亏损3.43亿元和2.75亿元 [5] - 上市后可交易流通股份仅549万股,占总股本1.38%,有限的流通盘使得少量资金流入即可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6] 纳入指数与ETF影响 - 药捷安康因股价攀升,于8月22日总市值超50亿港元后被纳入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并于9月8日进入港股通,当日股价大涨20.1% [6] - 9月10日公司发布新药研发临床试验进展公告后,股价加速上涨,截至9月15日的4个交易日内暴涨4.9倍 [6] - 9月15日,药捷安康开始出现在汇添富、银华、工银瑞信、鹏华旗下4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的申购赎回清单中,当日其股价单日大涨1.1倍 [6] ETF表现与市场争议 - 9月16日药捷安康股价腰斩,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跌3.86%,跟踪该指数的4只ETF净值分别下跌2.82%、3.19%、2.26%、0.98% [7][8] - 有市场人士质疑鹏华基金旗下ETF因可能对药捷安康进行了减仓,导致其净值跌幅(0.98%)远小于指数跌幅,而其他3只ETF净值明显被该股拖累 [7][8] - 截至9月16日,汇添富、银华、工银瑞信、鹏华旗下相关ETF的净值规模分别为217.39亿元、79.08亿元、54.23亿元、5.58亿元 [8] 指数调整透明度问题 - 国证指数公司对药捷安康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具体时间及权重未明确公示,其官网指数样本日期停留在8月29日,且未包含药捷安康 [9] - 相比之下,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分券更新更及时,最新日期为9月16日,且并未将药捷安康纳入 [9] - 指数调整信息不透明导致普通投资者难以察觉变化,可能影响投资ETF的信心并遭遇损失 [9]
华夏理财与华夏基金签约 深化指数业务领域合作
中国经济网· 2025-09-17 11:09
合作核心与目标 - 华夏理财与华夏基金签署指数业务合作备忘录,旨在深化合作并共同构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双华夏”指数生态圈 [1] - 合作目标为助力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并有效引导居民财富进入资本市场 [1] - 此次战略协同被视为解决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资产配置难题、探索理财行业加快转型的重要举措 [2] 华夏理财指数产品现状 - 华夏理财于2023年6月首创并发行“天工系列”指数理财产品,截至日前产品数量达20只 [1] - 天工指数理财产品覆盖A股、港股、可转债、REITs等资产,并围绕宽基、大金融、消费医药等七大品类布局 [1] - 天工2号(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产品稳健运作超过两年,并荣获中国基金报2024年优秀权益类理财产品奖 [1] 合作内容与优势 - 双方将在指数编制与优化、产品创设与管理、指数配置与研究、客户共享与市场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 - 指数型理财产品具备时效高、费率活、可定制等优势,合作将提升双方在指数投资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综合影响力 [2] - 与ETF相比,天工指数编制方案灵活,能有效弥补市场多样性不足 [1] 未来战略方向 - 未来天工指数将聚焦新质生产力主题,围绕具身智能等新技术、新动能,为国家战略产业精准引入“耐心资本” [1] - 合作将瞄准构建“指数生态圈”,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投资效率,借助策略创新捕捉结构性机遇 [2] - 公司未来将深耕指数投资领域,提高智能投研能力,丰富指数型理财产品供给,促进银行理财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2] 行业背景与意义 - 指数投资已从单纯的“贝塔工具”进阶为承载资产配置、产业布局、可持续投资的战略载体 [2] - 全球资本市场正经历指数投资领域的深刻变革,被动投资工具以创新姿态重塑财富管理格局 [2] - 此次合作是顺应国内资本市场不断成熟以及全球指数投资快速发展的形势 [1]
资金抢筹稀缺ETF,这家头部公司竟然这么多“宝藏”?
搜狐财经· 2025-09-16 20:52
指数投资与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 其中跨境ETF规模迅速上升 港股主题ETF受资金青睐 [1] - 8月资金流向港股ETF加速 单月资金流入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创历史最高月度纪录 [2] 广发基金ETF产品表现与规模 - 旗下港股创新药ETF今年以来收益率达112.04% 规模近250亿元 近60天资金净流入78.95亿元 [2] - 另一只基金今年以来回报48% 近1年净值增长92.7% 规模216.7亿元 近60天资金净流入174.93亿元 [2] - 权益指数基金规模达2475亿元 权益ETF规模1588亿元 22只ETF纳入互联互通名单 [2] - 旗下共有指数基金117只 ETF59只 覆盖A股宽基、行业主题、策略、债券、港股、海外及商品领域 [3] 港股产品线布局特色 - 16只港股指数产品中9只为ETF 覆盖宽基、行业主题及策略类型 包括科技、医药、金融、先进制造、消费等板块 [6] - 多只ETF为市场唯一或规模最大、流动性最优品种 如港股创新药ETF近一年回报129.00% 位列同类第一 [8] - 港股通非银ETF覆盖65%香港保险、15%香港证券、13%港交所 为港股保险和港交所含量最高品种 [8] - 产品支持T+0交易 资金使用效率高 流动性优势明显 [8] 战略新兴行业布局 - 科技赛道布局8只ETF 覆盖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设备、通信、信创及科技龙头 [11] - 新能源领域布局6只ETF 固态电池消息刺激下成为快速切入工具 [12] - 新型储能专项行动方案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3] 跟踪误差与超额收益表现 - A股ETF近三年及近五年算术平均跟踪误差控制在0.65%以内 近五年跟踪误差在权益ETF规模前十公司中排名第一 [16] - 广发沪深300ETF近五年超额收益排名全市场第二 中证1000ETF近两年及上市以来超额收益均列第一 [16] - 创业板ETF近三年和近五年超额收益双双占据同类榜首 [18] 产品体系与投资工具优势 - 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涵盖恒生科技ETF龙头、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非银ETF、港股通红利ETF及电池ETF等特色产品 [18] - 工具矩阵丰富 支持长期配置、行业轮动及短期交易策略 [18]
螺丝钉指数地图来啦:指数到底如何分类|2025年9月
银行螺丝钉· 2025-09-16 12:01
文章核心观点 - 螺丝钉指数地图提供了一种便捷方式 用于查看各类股票指数的关键信息 包括代码、选股规则、行业分布、成分股市值等 并会定期更新 [1] - 该指数地图将股票指数系统性地分为五大类别:宽基指数、策略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和海外指数 [2][4] 宽基指数 - 宽基指数通常按上市公司市值规模选股 覆盖行业范围广泛 是股票市场的基石 [12] - 中证系列是A股市场重要的宽基指数 例如:沪深300(代码000300.SH)代表大盘股 成分股300只 市值平均数2066.71亿元 中位数1040.50亿元;中证500(代码000905.SH)代表中盘股 成分股500只 市值平均数327.71亿元 中位数292.27亿元;中证1000(代码000852.SH)代表小盘股 成分股1000只 市值平均数144.23亿元 中位数127.77亿元;中证2000(代码932000.CSI)代表微盘股 成分股2000只 市值平均数59.35亿元 中位数52.17亿元 [5][12][13] - 其他重要宽基指数包括:上证50(代码000016.SH)由沪市50只龙头股组成 市值平均数5653.70亿元 中位数3016.42亿元;科创50(代码000688.SH)由科创板50只股票组成 市值平均数871.54亿元 中位数462.40亿元;恒生指数(代码HSI.HI)包含88只成分股 市值平均数4951.90亿元 中位数1803.47亿元 [5][13] - 行业分布方面 沪深300指数中金融业占比23.76% 信息技术业占比20.56%;中证500指数中信息技术业占比28.82% 工业占比16.58%;创业板指数信息技术业占比高达75.10% [5][13] 策略指数 - 策略指数(Smart Beta)应用特定投资策略选股 覆盖行业广泛 能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 [15][16] - 红利策略指数挑选高股息率股票 例如:中证红利(代码000922.CSI)成分股100只 市值平均数1932.54亿元 中位数294.22亿元 金融业占比26.30%;上证红利(代码000015.SH)成分股50只 市值平均数2751.70亿元 中位数330.79亿元 金融业占比34.40% [6][18][19] - 价值策略指数挑选低估值股票 例如:300价值(代码000919.CSI)从沪深300中选取100只价值得分最高的股票 市值平均数3081.89亿元 中位数1236.71亿元 金融业占比59.74% [6][18][19] - 低波动策略指数挑选股价波动率低的股票 例如:500低波动(代码930782.CSI)从中证500二级行业中选取150只低波动股票 市值平均数294.51亿元 中位数275.85亿元 [6][18] - 基本面策略指数依据营业收入、现金流等基本面指标选股 例如:基本面50(代码000925.CSI)成分股50只 市值平均数5603.53亿元 中位数2832.80亿元 金融业占比46.93% [6][18][19] 行业指数 - 行业指数覆盖11个一级行业 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长期跟随社会发展 [21] - 消费行业指数包括:中证消费(代码000932.SH)成分股40只 市值平均数1251.39亿元 中位数343.27亿元;消费龙头(代码931068.CSI)成分股50只 市值平均数1083.10亿元 中位数347.16亿元 [7][22][27] - 医药行业指数包括:医药100(代码000978.CSI)成分股100只 市值平均数481.96亿元 中位数291.02亿元;中证医疗(代码399989.SZ)成分股50只 市值平均数372.56亿元 中位数186.41亿元 [7][27] - 金融行业指数包括:银行行业(代码399986.SZ)成分股42只 市值平均数3428.90亿元 中位数818.38亿元;证券行业(代码399975.SZ)成分股49只 市值平均数801.86亿元 中位数455.59亿元 [7][27] - 投资行业指数需注意其波动性通常较大(年波动可达30%-50%) 建议单个行业配置比例控制在15%-20%以内 并选择优秀行业进行分散配置 [22][23][24][26] 主题指数 - 主题指数横跨多个行业 但行业覆盖不及宽基指数 其成分股与特定主题(如新能源、科技、养老)密切相关 [31] - 案例如央视50(代码399550.SZ)从创新、成长等五个维度选取50家公司 市值平均数3152.27亿元 中位数816.19亿元 金融业占比31.24%;恒生科技(代码HSTECH.HI)包含30只港股科技公司 市值平均数5907.91亿元 中位数2158.33亿元 信息技术业占比48.06% [9][10] - 主题指数数量繁多且更新快 部分主题可能随时间推移而“过时”(如过去的工业4.0、高铁指数) [32][33] 海外指数 - 海外指数涵盖主要国际市场 例如:纳斯达克100(代码NDX.GI)反映美股科技股表现;标普500(代码SPX.GI)是美股大盘宽基指数代表 [10]
左侧布局静待花开 用“冷门”ETF开辟新战场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08
行业发展趋势 - 指数投资快速发展 截至9月初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 [1] - 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 公募基金需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 [2] 公司战略布局 - 采用"切蛋糕"策略 在大行业中寻找细分机会 2020年开始聚焦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2] - 左侧布局前景好但未被充分挖掘的领域 不过度追求短期胜率 [3] - 积极扩充产品线储备 申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多只指数产品 [4] - 未来将持续完善产品货架 补齐消费、制造、科技、周期、金融、军工等核心板块 [4] 产品表现与规模 - ETF管理规模超190亿元 较年初47亿元增长近3倍 [1][3] - 推出多只业内首创产品 包括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港股医疗ETF [1] - 黄金股ETF两年内规模破百亿元 精准匹配黄金上涨行情 [3] - 医疗器械ETF规模近50亿元 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规模均超10亿元 [3] - 今年以来已成立11只ETF产品 涵盖A500、科创综指增强、自由现金流、港股通医疗等领域 [4] 量化投资发展 - 量化业务以指数增强策略为主 覆盖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A50、科创100、科创综指等多个指数 [5] - 将在主动量化方面加大投入 储备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机器学习等多种策略方案 [5] - 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显著提升策略效果 在量价机会把握和资金跟踪方面取得不错效果 [6] 投资理念与基础设施 - 指数投资需要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布局 [1] - 资管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 需紧跟政策、把握产业升级方向 [2] - 强调指数业务"基建"重要性 在T+0港股产品、跨市场产品、指数增强策略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 [4] - 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 明镜风险管理系统等工具主动管理风险 [6]
这类ETF,一周成交超1200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6:57
01 9月8日—9月12日,A股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芯片、半导体相关ETF领涨全市场,两只芯片相关ETF一周涨幅超10%。 02 资金流向方面,上周全市场ETF的资金总体呈净流入状态。数据显示,9月8日—9月12日,全市场ETF资金净流入额为69.46亿元。股票型 ETF成为"吸金"主力,一周净流入额前十的ETF,均为股票型ETF。 03 从成交额看,上周跟踪中证A500、恒生科技、香港证券指数的ETF成交持续活跃,周度成交额居前。其中,A500ETF易方达(159361)等 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周度成交额达到1267.6亿元。 ETF一周涨幅榜 9月8日—9月12日,A股震荡上行。全市场1095只ETF实现正收益,占比超80%。芯片、半导体相关ETF领涨全市场。中韩半导体ETF涨幅 最高,上周涨幅为10.41%,科创芯片设计ETF上周涨超10%。科创芯片ETF南方、科创芯片50ETF、集成电路ETF(562820)等多只芯片相 关ETF上周涨超8%。 | 芯片、半导体相关ETF涨幅居前 | | | | | --- | --- | --- | --- | | 代码 | 简称 | 一周涨幅 (%) ...
永赢基金蔡路平—— 左侧布局静待花开 用“冷门”ETF开辟新战场
证券时报· 2025-09-15 06:36
行业背景 - 指数投资快速发展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1] -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 投资者结构优化[1] - 公募机构加速布局 产品创新频出[1] 公司战略 - 采用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大行业中寻找细分机会[2] - 实施"切蛋糕"策略 聚焦细分领域而非整个行业[2] - 坚持左侧布局策略 提前布局前景好但未被充分挖掘的领域[3] - 资管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 紧跟政策把握产业升级方向[2] 产品布局 - ETF管理规模超190亿元 较年初47亿元增长近3倍[1][3] - 推出多只业内首创产品 包括黄金股ETF 通用航空ETF 卫星ETF 港股医疗ETF[1] - 黄金股ETF两年内规模破百亿元[3] - 医疗器械ETF规模近50亿元[3] - 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规模均超10亿元[3] - 今年已成立11只ETF产品 涵盖宽基+指增+策略+细分行业领域[4] - 申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多只指数产品[4] - 产品货架覆盖消费 制造 科技 周期 金融 军工等核心板块[4] 业务拓展 - 量化业务以指数增强策略为主 覆盖多个指数[5] - 在主动量化方面加大投入 储备多种策略方案[5] - 量化业务获得硬件资源支持 应用大模型等新技术[6] - 在T+0港股产品 跨市场产品 指数增强策略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4] 风险管理 - 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控地位非常高[6] - 借助明镜风险管理系统等工具主动管理风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