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科技30ETF

搜索文档
超百亿,“跑步”进场!
中国基金报· 2025-08-18 14:05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8月15日集体上涨,创业板指领涨,盘中一度站上3700点,证券、电力设备、电子化学品等行业涨幅居前 [1][3] - 股票ETF整体资金净流入达106.07亿元,最新规模达3.93万亿元 [3] - 8月18日上午沪指大涨1.18%,盘中创近10年新高,24只股票ETF涨幅超5%,人工智能、影视、金融科技、通信设备等主题ETF领涨 [10][11] 资金流入情况 - 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1000ETF等宽基ETF成为吸金主力,港股通非银ETF、港股通科技30ETF等港股主题ETF资金净流入居前 [1][5] - 易方达基金ETF规模单日增加87.4亿元,2025年以来规模累计增加1012.3亿元,旗下创业板ETF单日净流入5亿元 [3] - 华夏基金上证50ETF单日净流入24.74亿元,规模达1742.77亿元 [3] - 港股通非银ETF近一年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00.65%,规模较年初增长逾20倍至171亿元 [6] -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年内净值涨幅超108%,规模194亿元,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新药ETF [7] 资金流出情况 - 证券ETF、软件ETF、芯片ETF等主题ETF资金净流出居前,其中国泰基金证券ETF单日净流出7.4亿元 [8][9] - 科创板50ETF、300现金流ETF等宽基ETF资金净流出显著,易方达科创板50ETF净流出3.77亿元 [9] 行业与产品表现 - 金融科技ETF单日成交额达14.69亿元,华宝基金相关产品涨幅5.93% [11] - 人工智能主题ETF表现突出,南方基金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单日涨幅6.43% [11]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市盈率39倍,处于历史41%分位,估值性价比突出 [7] 机构观点 - 易方达基金认为经济基本面延续温和修复,新兴板块受益政策与技术红利具备配置吸引力 [11] - 博时基金指出短期A股或维持高位震荡,中长期市场中枢有望随经济修复逐步抬升 [12]
8月15日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份额增加5.33亿份,最新份额211.06亿份,最新规模292.7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18 13:03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业绩比较基准为经汇率调整后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收益率,管理人为工 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赵栩、刘伟琳,成立(2022-06-30)以来回报为45.63%,近一个 月回报为4.68%。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 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 议。 8月15日,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涨0.29%,成交额13.74亿元。当日份额增加5.33亿份,最新份额 为211.06亿份,近20个交易日份额增加19.01亿份。最新资产净值计算值为292.74亿元。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 ...
南下资金,买爆了!
格隆汇· 2025-08-17 14:46
上周,恒生指数盘中一度攀升至25680点,创下年内阶段新高,尽管随后连续两日回调,累计跌幅达 1.8%,但市场热度依旧不减。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在港股回调阶段,南下资金流入速度却丝毫没有受影响。数据显示,在8月14日、15 日港股回调期间,南下资金分别净买入86.3亿港元、358.76亿港元,其中8月15日的净买入额更是刷新了历 史单日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近日不断有众多国内外知名机构纷纷发表观点,继续看好港股未来的表现。 而今年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超9389亿港元,已远超2024年全年8078.7亿港元的规模。这个趋势在 下半年得到显著加速,近三月就累计净流入近3000亿港元。如此天量的资金入场,也使得港股迎来近年罕 见的活跃表现。 融资方面,截至7月末,港股市场整体融资规模达3318.8亿港元,今年港股市场的资金需求非常旺盛。港 股IPO表现也极为亮眼,目前超过50只新股上市,累计募资超1280亿港元,同比增长超6倍,接近2023年 和2024年募资总额,跃居全球IPO融资榜首。其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8家A股巨头公司已成 功在港上市,合计首发募集资金893亿港元,同时也成为吸引资金南下布 ...
南下资金,买爆了!
格隆汇APP· 2025-08-17 14:39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恒生指数创年内阶段新高25680点 尽管随后回调累计跌幅达1.8% 但市场热度不减 [2] - 南下资金在港股回调期间持续流入 8月15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刷新历史单日纪录 其中沪港股通197.12亿港元 深港股通161.65亿港元 [2][6] - 本周南向资金净流入381.21亿港元 环比骤增75% 重点买入阿里巴巴14.54亿港元 腾讯控股14.07亿港元 美团12.47亿港元 [6] - 今年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超9389亿港元 已远超2024年全年8078.7亿港元规模 近三月净流入近3000亿港元 [9] - 港股融资规模达3318.8亿港元 IPO募资超1280亿港元同比增长超6倍 跃居全球融资榜首 宁德时代等8家A股巨头募资893亿港元 [9] - 港股主题基金新成立规模达850亿港元 ETF规模激增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增长230多亿翻倍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增长140多亿近三倍 [10] - 主动型公募基金港股投资占比达14.7% 超2021年高点 被动型基金港股持仓市值4044.6亿元环比抬升588.4亿元 [11] - 外资7月净流入港股33.8亿美元 被动基金净流入33亿美元 主要买入科技和消费板块 [11] - Michael Burry清空中概股看跌期权 反手买入阿里巴巴和京东看涨期权 Dodge&Cox加仓京东 毅恒资本增持京东看涨期权28.49% [12] 估值水平与投资机会 - 恒生指数动态市盈率11.3倍处于近十年中上水平 恒生国企指数10.2倍对应87.0%分位数 [14] - 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21.5倍处于19.5%分位数历史低位 公用事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等行业估值较低 [14] - 机构普遍看好港股后市 宏观环境向好 资金持续流入 市场改革提升吸引力 [15] - 洪灏认为港股资金环境宽松 下半年将出现三年新高 回调是加仓机会 [16] - 兴业证券认为港股进入"漫长夏天"超级长牛 8月是布局互联网好时机 估值合理偏低 AI应用迎新催化 [16] - 新消费板块战略看多 红利资产股息率优势明显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5.75% 与中国10年期国债利差超4个百分点 [17] - 高盛上调港股评级至"持股" 认为美联储宽松周期下港股将受益 同时上调MSCI亚太指数目标3%至700点 [17] 行业与板块聚焦 - 科技板块具有全球竞争优势 消费板块受益中国庞大市场和升级趋势 外资加大配置力度 [11] - AI产业链的软硬件、半导体、军工科技、智能辅助驾驶及消费电子值得关注 [16] - 金融、运营商、公用事业、能源、资源、食品饮料、地产产业链等优质高股息央国企有配置价值 [17]
港股投资周报:港股医药反弹,港股精选组合年内上涨61.44%-20250816
国信证券· 2025-08-16 21:28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精选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推荐事件(盈利预测上调、首次关注、研报标题超预期)构建股票池,再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双重筛选构建组合[14][15]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事件筛选:捕捉分析师上调盈利预测、首次覆盖、标题含"超预期"的研报事件 2. 基本面筛选:从事件股票池中选取盈利增速、估值等指标优异的标的 3. 技术面筛选:结合股价动量、趋势强度等指标进一步优化 - **模型评价**:通过双重筛选机制平衡基本面质量与市场趋势,历史表现稳定[15] 2. **因子名称**:250日新高距离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股价接近历史高点的程度,用于捕捉动量效应[20][2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250日新高距离 = 1 - \frac{Closet}{ts\_max(Close, 250)}$$ 其中: - \(Closet\)为最新收盘价 - \(ts\_max(Close, 250)\)为过去250日收盘价最大值 若创历史新高则值为0,否则为正数反映回落幅度[22] 3. **因子名称**:平稳创新高筛选体系 - **因子构建思路**:综合多维度指标筛选具有持续创新高能力的股票[22][2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初筛条件: - 过去20个交易日内创250日新高 - 过去6个月≥5份买入/增持评级研报 - 过去250日涨幅位于全市场前20% 2. 精细筛选: - **价格路径平滑性**:计算股价位移路程比(位移/累计波动) - **创新高持续性**:过去120日250日新高距离的时序均值 - **趋势延续性**:过去5日250日新高距离的时序均值[23]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港股精选组合**(2010-20250630): - 年化收益:19.11% - 超额收益(vs恒指):18.48% - 最大回撤:23.73% - IR:1.22 - 跟踪误差:14.55%[19] 2. **2025年表现**(截至20250815): - 绝对收益:61.44% - 超额收益(vs恒指):35.47%[17]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20250815): - 医药板块入选17只(如和誉-B 250日涨幅447.9%) - 科技板块入选8只(如腾讯音乐-SW 250日涨幅94.6%) - 消费板块入选7只(如泡泡玛特 250日涨幅581.3%)[27][28] 2. **250日新高距离因子**: - 创新高股票后续表现显著优于市场(未提供具体数值)[20] --- 其他量化指标 1. **南向资金监控**: - 本周净流入:381亿港元(小米集团-W流入33.1亿港元)[36][37] - 250日新高股票资金流向:药明生物净流出18亿港元[37] 2. **公募基金表现**: - 投资港股基金中位数收益: - 本周:2.90% - 本年:31.23%[39][43]
南向资金,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18:20
南向资金净流入与港股市场表现 -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超91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2][4] - 恒生指数累计涨逾27%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逾26%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2] - 南向资金对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通讯服务行业持仓市值居前 [4] 南向资金重点持仓与跨境ETF动态 - 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近5600亿港元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小米集团-W均超2000亿港元 [4] - 跨境ETF净流入前十均为港股产品华夏港股通互联网ETF以33373亿元暂列榜首 [4] - 南方港股通科技30ETF、易方达港股通非银ETF、博时港股通创新药ETF均吸金超100亿元 [4][5] 港股定价权与行业配置趋势 - 南向资金在红利股领域占据主导成长股领域仍是内地机构与海外资金博弈战场 [5] - 南向交易金额占互联互通标的总交易金额持续上升至40%以上A/H两地上市公司持股占比为24% [5] - 国际资本有望逐步提升对港股配置权重因科技股创新能力增强业绩持续向好 [5] 港股行业投资机会 - 互联网行业处于相对低位创新药、新消费龙头尚未普遍高估外资对中国股票处于历史性低配状态 [7] - 港股互联网板块开启估值修复市场情绪从非常悲观向中性修复科技板块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7] - 看好大金融如高股息外资银行、低估值全球矿业龙头A/H溢价率有望从32%继续收窄 [7]
港股通科技30ETF获融资买入0.11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0.64亿元
金融界· 2025-08-12 09:17
8月11日,沪深两融数据显示,港股通科技30ETF获融资买入额0.11亿元,居两市第2388位,当日融资偿 还额0.12亿元,净卖出80.46万元。 最近三个交易日,7日-11日,港股通科技30ETF分别获融资买入0.28亿元、0.24亿元、0.11亿元。 作者:智投君 融券方面,当日融券卖出0.00万股,净卖出0.00万股。 本文源自:金融界 ...
盘点年内最“吸金”的几只ETF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8:17
ETF市场整体表现 - ETF市场持续吸引资金流入,1240只上市ETF中有421只年内获得资金净流入,前10只ETF合计净流入超2000亿元 [1] - 低费率、低跟踪误差、大规模和稳定分红成为ETF核心竞争优势 [1] 华夏基金沪深300ETF - 华夏沪深300ETF年内净流入289.48亿元,规模达2036.68亿元,是公司旗下最赚钱的基金产品 [4][7] - 该ETF自2020年起保持稳定分红策略,分红时点选择体现仓位择时能力,2024年1月和7月两次分红 [6] - 管理费0.15%,年化跟踪误差2%,年内回报7.58% [5] 富国基金港股通互联网ETF - 年内净流入276.57亿元,规模592.72亿元,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超70%) [8][9] - 年化跟踪误差2%为同类最低,年内回报34.2%,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96.66% [9][10] - 通过港股通投资不占用QDII额度,受益于AI概念带动的港股互联网板块上涨 [9] 华安基金黄金ETF - 年内净流入208.92亿元,规模576.41亿元,为全市场最大黄金ETF [11][12] - 直接跟踪SGE黄金9999现货价格,年内回报24.4%,获78只FOF重仓持有 [12][13] - 管理费0.5%,相比实物黄金具有低门槛优势 [13] 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ETF - 年内净流入155.58亿元,规模从76.78亿增长至274.31亿 [15][16] - 管理费0.45%(行业最低),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 [16][17] - 指数年内涨幅35.02%,近一年涨幅近70%,具备强进攻性 [17] 其他重点ETF产品 - 海富通短融ETF净流入231.55亿元,反映资金避险需求,海富通为债券ETF品类最全的基金公司 [3] - 易方达公司债ETF净流入199.3亿元,华夏信用债ETF净流入182.23亿元 [2] - 鹏扬30年国债ETF净流入159.74亿元 [2]
相关ETF持续吸金,“红利+科技”策略为何奏效?
国际金融报· 2025-08-05 14:25
市场投资策略 - 多家机构倾向于"左手红利,右手科技"的投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1] - 科技和红利资产通过正确搭配能够在市场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1] - 资金在红利和科技资产上是"两手抓" [2] ETF资金流向 - 截至8月1日,年内份额增长破百亿份的ETF包括银行ETF(120.87亿份)、机器人ETF、军工龙头ETF [2] - 年内份额增长破50亿份的股票型ETF共有8只,其中4只与科技有关,2只是红利低波相关ETF [2] - 跨境型ETF中,年内份额增长前十的有8只是科技或互联网相关ETF,港股通互联网ETF份额增长达343.33亿份 [2] 资金净流入情况 - 机器人ETF年内净流入额超百亿元,红利低波50ETF年内净流入额超80亿元 [3] - 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净流入额达343.33亿元,港股通科技30ETF年内净流入额达122.84亿元 [3] - 银行、机器人、军工、人工智能相关ETF年内涨幅均超过15%,港股科技相关ETF多只涨幅超20%,最大涨幅超40% [3] 科技与红利资产特点 - 科技板块在政策扶持和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具备长期发展空间 [5] - 红利资产的高股息特性在市场震荡期展现出良好的防御属性 [5] - 能够持续稳定分红的企业多为行业龙头,具备穿越周期的投资价值 [5] 后市展望 - 科技与红利资产有望共同构成今年的核心配置方向 [5] -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孕育产业升级机遇 [5] - 高股息资产在利率走低环境中相对收益优势凸显 [6] - 国泰基金更看好港股红利,因AH股溢价收窄下港股红利更具机会 [6]
港股通科技30ETF获融资买入0.28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09亿元
金融界· 2025-08-05 09:09
8月4日,沪深两融数据显示,港股通科技30ETF获融资买入额0.28亿元,居两市第1225位,当日融资偿 还额0.22亿元,净买入616.20万元。 最近三个交易日,31日-4日,港股通科技30ETF分别获融资买入0.58亿元、0.23亿元、0.28亿元。 融券方面,当日融券卖出0.00万股,净卖出0.00万股。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智投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