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化硅
icon
搜索文档
汇川技术涨2.03%,成交额19.7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42.5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9 11:0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75.28元/股 成交额19.75亿元 换手率1.13% 总市值2029.0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42.51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6.20%(3.20亿元) 卖出占比18.76%(3.70亿元) 大单买入占比29.72%(5.87亿元) 卖出占比27.38%(5.41亿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9.41% 近5/20/60日分别上涨8.01%/18.72%/17.42%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分类 - 公司主营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及工业机器人产品 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驱&电源系统 为轨道交通提供牵引控制系统 [1] - 收入构成:智能制造(通用自动化、智慧电梯等)占比54.82% 新能源&轨道交通占比45.18%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工控设备 概念板块包括碳化硅、伺服系统、DeepSeek概念等 [2] 财务业绩与股东结构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05.09亿元 同比增长26.73% 归母净利润29.68亿元 同比增长40.15% [2] - 股东户数15.03万户 较上期增加3.85% 人均流通股15713股 较上期减少3.7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9.4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2.67亿元 [3] 机构持仓情况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一大流通股东 持股4.74亿股 较上期减少4149.74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4936.16万股 较上期增加155.43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3355.37万股 较上期减少153.97万股 [3]
金博股份涨2.08%,成交额9679.9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8.3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4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8日盘中股价上涨2.08%至30.44元/股 成交额9679.94万元 换手率1.57% 总市值62.1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8.30万元 特大单买入360.61万元(占比3.73%)卖出235.50万元(占比2.43%) 大单买入2772.60万元(占比28.64%)卖出2889.42万元(占比29.85%)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4.54%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4.75%/14.87%/26.52%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11亿元 同比增长19.69%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1.68亿元 同比减少62.6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351.85万元 [3] 业务结构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光伏领域产品59.87% 锂电领域产品33.85% 半导体领域产品2.77% 交通领域产品2.73% 其他0.79%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辅材 [2] - 概念板块涵盖MSCI中国、基金重仓、碳化硅、光伏玻璃、融资融券等 [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34万户 较上期增加7.71% [2] - 人均流通股15280股 较上期减少7.16% [2] - 景顺长城旗下多只基金增持或新进十大流通股东:新能源产业股票增持109.83万股至411.40万股 成长龙头混合增持48.60万股至319.52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增持103.25万股至300.39万股 [3] - 景顺长城优选混合(新进177.40万股)、创新成长混合(新进174.26万股)、环保优势股票(新进169.28万股)进入前十 [3] - 国泰金鹰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和中银收益混合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蓝海华腾跌2.07%,成交额2.6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423.8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4:5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7日盘中下跌2.07%至22.73元/股 成交额2.68亿元 换手率6.96% 总市值47.0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423.88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1191.91万元 大单净卖出2231.96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0.88%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1.86%/8.14%/13.20% [1]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股东户数3.43万户 较上期减少4.68% 人均流通股4855股 较上期增加4.91%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0亿元 同比增长62.61% 归母净利润4111.82万元 同比增长159.83% [2] 公司基础信息 - 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占比77.88% 中低压变频器占比18.45%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工控设备 概念板块涵盖伺服系统/碳化硅/比亚迪概念等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7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42亿元 [3]
温州宏丰跌2.12%,成交额1.7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257.6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4:2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7日盘中股价下跌2.12%至7.37元/股 成交额1.70亿元 换手率6.39% 总市值35.9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257.69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88%和13.84%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8.02%和25.21%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4.24%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1.07%/1.52%/29.98% [1] - 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7月18日净买入8550.68万元 买入总额1.55亿元(占比20.92%) 卖出总额6923.01万元(占比9.36%)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及硬质合金产品 收入构成:一体化电接触组件33.50% 颗粒及纤维增强材料24.84% 层状复合材料16.14% 硬质合金10.11% 锂电铜箔4.91%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网设备-配电设备 概念板块涵盖碳化硅/固态电池/锂电池/充电桩/智能电网 [2] - 成立于1997年9月 2012年1月上市 注册地址为浙江省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87亿元 同比增长28.53% 归母净利润亏损381.30万元 同比扩大45.01%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2.18万户 较上期增加14.26% 人均流通股14087股 减少12.4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50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967.05万元 [3]
晶盛机电(300316):设备验收放缓等影响短期业绩 看好半导体设备&材料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8-27 08:4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8.0亿元,同比下降42.9%,其中设备及服务营收40.8亿元(占比69.2%)同比下降44.6%,材料营收12.3亿元(占比20.8%)同比下降48.2%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下降69.5%,第二季度单季营收26.6亿元,同比下降52.8%且环比下降15.2%,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下降93.6% [1] - 盈利能力显著承压,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4.4%(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设备及服务毛利率32.9%(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材料毛利率6.22%(同比下降33.9个百分点) [2] 运营与现金流状况 - 期间费用率13.0%,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其中研发费用率8.0%(同比上升2.0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4.0%(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0.7%(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2]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合同负债31.7亿元(同比下降62.1%),存货89.5亿元(同比下降35.0%),但经营活动净现金流4.5亿元,同比增长55.8% [2] - 公司未完成集成电路及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合同金额超过37亿元 [2] 业务与技术布局 - 半导体设备覆盖大硅片全流程解决方案(长晶/切片/研磨/抛光)、先进封装设备(减薄机/超快紫外激光开槽设备)以及12英寸硅减压外延生长设备 [3] - 碳化硅设备产品线包括6-8英寸长晶/切片/减薄/抛光/外延设备,离子注入样机处于调试阶段,氧化炉/激活炉及光学量检测设备已批量出货 [3] - 碳化硅衬底规划总产能90万片,现有导电型产能30万片,新建60万片8英寸产能落地后达产,马来西亚同步规划24万片切磨抛年产能 [3] 子公司与产能合作 - 子公司晶鸿精密具备特种焊接/半导体级表面处理能力,批量供货真空腔体/精密传动主轴/陶瓷盘等高精度零部件至国内头部半导体设备客户 [4] - 碳化硅光学级衬底业务与浙大系AR眼镜企业龙旗、XREAL及鲲游光电达成合作,布局AR眼镜衬底产业化 [3]
晶盛机电20250825
2025-08-25 17:13
**晶盛机电 2025 年上半年业绩与业务发展关键要点**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为晶盛机电 业务聚焦半导体装备 衬底材料及耗材三大板块 并涉及光伏新能源装备[2] * 行业涉及半导体产业链(集成电路 化合物半导体) 光伏新能源产业[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99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9亿元[3] * 经营性净现金流流入4.47亿元 同比增长55.84%[2][4] * 未完成的集成电路及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合同金额超37亿元[2][3] **半导体装备业务进展** * 成功交付12英寸常压硅外延设备给国内头部客户 实现12英寸硅减压外延生长设备销售出货[3] * 12英寸干进干出边缘抛光机和双面减薄机正在进行客户验证[3] * 开发超快紫外激光开槽设备实现国产替代[3] * 化合物半导体装备领域加强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和检薄设备市场推广 推进碳化硅氧化炉 激活炉和离子注入设备客户验证[3] * 半导体设备出货量已超百台 外延端设备稳定出货[13] * 大硅片设备市占率领先 采取差异化策略布局外延设备 AOD设备和离子注入机等[13] **半导体衬底材料布局** * 实现12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突破[2][4] * 推进8英寸碳化硅衬底全球客户验证 已获部分国际客户批量订单[2][4] * 在马来西亚建设8英寸碳化硅衬底项目 在银川建设配套生长项目[2][4] * 规划每月60万片晶圆产能(银川60万片 马来西亚30万片 上海24万片)[7][8][19] * 8英寸碳化硅衬底目标市场份额不低于25% 良率和性能行业领先[12] **半导体耗材及零部件业务** * 石英坩埚技术和规模国内领先 大尺寸合成石英坩埚实现国产替代 光伏石英坩埚技术和规模全球领先[4] * 布局石英制品等关键辅材耗材 产品已进入产业化阶段[4] * 大型真空腔体 高精密框架 精密主轴等加工能力和量产规模位居国内前列[4] * 半导体零部件业务投入近十亿元 形成超大超精密腔体等差异化优势 产能紧张 客户需求旺盛[15] * 耗材业务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新加坡 韩国 日本和台湾地区)[15] **光伏装备业务与技术创新** * 光伏装备销售占比接近八成[17] * 推出Topcon提效EPD设备 出货量行业领先 通过多片叠加EPD可增效10瓦[5][6] * BC端无银多丝焊接设备开始测试送样 与多个头部客户达成合作并进行组件产品验证[5][6] * 在单晶炉等主打产品推进超导磁场等新技术发展[6] **碳化硅市场前景与判断** * 碳化硅发展拐点预计在2026-2027年出现 尤其在车用领域[3][11] * 8英寸芯片是未来确定性路线 将全面替代6英寸[7][11][24] * 车规端需求增长较慢 但工控端碳化硅市场异常火爆 大量取代传统硅材料[8] * 光学应用(如AR眼镜)因高折射率特性展现潜力 已开始稳定提供样品 计划年底将12英寸光学产品推向市场[9][19] * 英飞凌在马来西亚追加500亿投资用于8英寸和12英寸碳化硅芯片项目[8][11] **光伏行业趋势与应对策略** * 光伏行业已从底部走出 但仍需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能淘汰 实现健康发展[5] * 技术路线聚焦Topcon和BC(背接触) Topcon强调提效 BC致力于降本增效[10] * 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但通过共识与技术创新可逐步解决[5] **竞争格局与盈利前景** * 碳化硅行业竞争激烈 但前景乐观 先发企业优势明显[24] * 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无竞争力 成本占比降至20%以下 价格跌破2000元 8英寸整体成本约13000元但出芯片数量翻倍[24] * 未来产业链各环节需稳定利润才能健康发展[24][25] * 国内衬底厂商在良率和产品成本竞争上基本定型 未来三到五年内几家技术竞争力强的厂商将脱颖而出[27] **毛利率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特别是第二季度 各业务板块毛利率有所下降 主要受材料等因素拖累[28] * 光伏设备板块占比大 但干锅端和金刚线端毛利不佳 光伏坩埚市占率超40%[28] * 半导体装备方面 大功率装备出货稳定且市占率高 毛利表现优异 Fiber端设备仍处于研发投入阶段[28] * 蓝宝石材料成为稳定盈利来源 占全球市场份额超50% 碳化硅材料预计2026下半年至2027年才能看到明显增量[28] **存货与供应链管理** * 光伏方面强调精益制造 几乎无库存[20] * 半导体产业长周期特性导致核心零部件长期备货 前几年石英砂供应紧张签订长期合同 存货主要包括发出商品[20] **存储与逻辑领域策略** * 关注28纳米 14纳米 7纳米甚至3纳米的先进制程 以及先进封装细分赛道创新[22] * 采取差异化布局策略 如外延端走小A路线[22] **晶圆薄膜沉积设备侧重** * 主要关注AOD(Atomic Layer Deposition)领域 选择在新的金属氧化物沉积上布局[23] **业务布局与财务报表** * 公司处于行业周期调整期和业务沉淀期 财务报表暂时未达预期 但竞争力保持领先 预计市场爆发时将获得良好财务回报[29] * 碳化硅需求不及预期因客户战略调整 产业链囤货与去库存 车企此前追求增程式汽车不需800伏平台[30] * 未来新车型将基本全部切换到碳化硅技术 800伏平台成为必需[30][31]
天岳先进全球进击再下一城,解读牵手东芝电子元件背后“阳谋”
智通财经· 2025-08-25 09:47
业务合作与技术实力 - 公司与东芝电子元件达成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技术协作和商业合作 旨在提升特性与品质并扩大高品质稳定衬底供应 [1] - 公司荣获日本《电子器件产业新闻》颁发的"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 为中国企业31年来首次获得该奖项 [3] - 公司与英飞凌签署衬底和晶棒供应协议 供应150毫米衬底和晶棒并协助向200毫米碳化硅晶圆过渡 供应量预计占英飞凌长期需求量的两位数份额 [5] - 英飞凌追加投资500亿元在马来西亚建设全球最大的200毫米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工厂 公司作为重要供应商将迎来新订单机会 [5] - 公司与舜宇集团子公司舜宇奥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微纳光学领域和新材料领域开展合作 [9] 市场地位与客户基础 - 日本工业新闻头版报道公司向日本市场批量供应碳化硅衬底材料 日本住友等知名企业均为公司客户 [3] - 中国衬底厂商凭借质量和价格双重优势 吸引日本及欧洲半导体厂商改用中国产衬底材料 [3] - 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商中一半以上与公司建立紧密业务合作 客户包括博世、安森美等国际半导体巨头 [5][6] - 公司产品通过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商广泛应用于特斯拉、华为、小米、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主驱逆变器模块 [6] - 英伟达800V直流电源架构的碳化硅供应商均为公司客户 凸显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的间接影响力 [9] 行业竞争与产业影响 - 日本制造商罗姆一季度营业利润骤降超80% 其业务负责人承认中国碳化硅衬底技术达顶级水平 并强调需在开发速度上超越中国竞争对手 [3] - 日本公司采用垂直整合模式 而中国公司集中资源于特定生产流程提高效率 公司为衬底领域杰出代表 [4]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 庞大且增长的需求为公司大规模生产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便利 [4] - 碳化硅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和AI眼镜等新兴领域 公司作为全球龙头企业有望与更多国际公司产生业务交集 [9]
天岳先进(02631)全球进击再下一城,解读牵手东芝电子元件背后“阳谋”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09:01
业务合作拓展 - 公司与东芝电子元件达成技术协作和商业合作 聚焦碳化硅功率半导体特性提升与品质改善 并扩大高品质稳定衬底供应 [1] - 与德国英飞凌签署150毫米衬底和晶棒供应协议 供应量预计占英飞凌长期需求量的两位数份额 同时协助其向200毫米碳化硅晶圆过渡 [5] - 英飞凌在马来西亚追加投资500亿元建设全球最大200毫米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工厂 公司作为重要供应商有望迎来新订单增长 [5] - 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商中超半数与公司建立紧密业务合作 客户包括博世、安森美等国际半导体巨头 [6] 技术实力与行业认可 - 公司荣获日本《电子器件产业新闻》颁发的"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 系中国企业31年来首次获得该奖项 [3] - 日本罗姆公司承认中国制造商的碳化硅衬底技术已达顶级水平 其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超80% [3] - 中国衬底厂商凭借质量与价格双重优势 获得日本及欧洲半导体厂商青睐 逐步替代当地供应商 [3] 市场应用与客户网络 -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行业 客户包括特斯拉、华为、小米、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主驱逆变器模块供应商 [6] - 碳化硅材料应用于数据中心800V直流电源架构 英伟达的碳化硅供应商均为公司客户 [9] - 切入AI眼镜供应链 与舜宇集团子公司舜宇奥来签署战略协议 合作微纳光学及新材料领域 [9] 国际化战略布局 - 日本市场为重点深耕区域 设有销售机构 并向日本市场批量供应碳化硅衬底材料 客户包括住友等知名企业 [3]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庞大需求为公司提供大规模生产条件 并能及时根据客户反馈提升产品质量 [4] - 中国公司聚焦特定生产流程提升效率 日本公司采用垂直整合模式 效率差异导致合作成果分化 [4] 行业发展趋势 - 碳化硅作为高压高温场景下的半导体新材料 正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AI眼镜等新兴领域 [9] - 公司作为全球碳化硅衬底龙头企业 有望与更多国际知名公司产生业务交集 [9]
DeepSeek-V3.1发布,磷化铟领域获重大突破
国投证券· 2025-08-24 19:07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投资评级为领先大市,维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电子行业本周涨幅达4.65%,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31,行业指数PE为63.89倍,10年PE百分位为78.80% [4][28] - 半导体子版块PE为98.35倍,消费电子子版块PE为36.93倍,光学光电子子版块PE为55.43倍,其他电子子版块PE为76.02倍,电子化学品子版块PE为60.95倍 [10] - 行业相对收益表现突出,近1个月相对收益14.4%,近3个月相对收益20.2%,近12个月相对收益48.0% [7] 行业新闻与技术突破 - DeepSeek-V3.1正式发布,采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支持128K上下文,在代码修复测评SWE与命令行终端环境下的复杂任务测试中表现明显提升 [2] - 九峰山实验室在磷化铟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6英寸磷化铟基PIN结构探测器和FP结构激光器的外延生长工艺,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 台积电2纳米制程工艺晶圆价格定为每片3万美元,较3纳米工艺价格高出50-66%,计划2026年在四家工厂建立月产能达6万片晶圆的生产体系 [16][19] - 青禾晶元通过室温键合技术开发出碳化硅基铌酸锂薄膜衬底,实现6英寸SiC/LiNbO₃晶圆规模化制备,量产批次良率稳定在95%以上,生产成本较传统BAW滤波器降低30%以上 [20][21] 细分市场动态 - 存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2043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30% [18] - 消费电子领域创新活跃,KTC发布首款AI交互眼镜,搭载高通骁龙AR1芯片,重量仅39g,支持16种语言翻译,总续航可达32小时 [17][23] - 汽车电子领域表现强劲,零跑汽车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净利润0.3亿元,扭亏为盈 [17] 市场表现数据 - 电子行业本周上涨4.65%,半导体子版块上涨4.79%,消费电子子版块上涨7.03%,光学光电子子版块上涨5.14% [28][32] - 电子板块涨幅前三公司为芯原股份(+39.16%)、科森科技(+33.16%)、戈碧迦(+32.08%) [33] - Steam平台VR月活用户占比为1.93%,Oculus份额占比61.15%,Pico份额占比1.87% [24][25] 投资建议 - 关注算力芯片: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 [11] - 服务器液冷:英维克、思泉新材、飞荣达、中石科技、奕东电子、东阳光 [11] - 存储产业链:兆易创新、佰维存储、香农芯创、江波龙 [11] - 磷化铟产业链:三安光电、源杰科技、长光华芯 [11]
济南前首富IPO敲钟,资本市场新星崛起,财富腾飞开启新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8-23 12:34
2025年8月20日,香港交易所的钟声为天岳先进的上市正式敲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A股市场,无数企业正翘首以盼那难以捉摸的上市窗口。 一边是天岳先进在港股市场以超过200亿港元的市值高开,预示着巨大的机遇;另一边,则是国内资本市场日渐提高的门槛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一种 机会与压力交织的紧张气氛弥漫开来。 这并非横空出世。实际上,天岳先进的上市早已是行业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下A H股上市浪潮涌动。然而,创始人宗艳民的故事,依旧引人注 目,原因在于他头顶"济南前首富"的光环。 时间回溯到2010年,天岳先进在济南成立,宗艳民的名字与这家公司紧密相连。宗艳民早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曾在济南灯泡厂担任工程师。工 厂倒闭后,他拿着失业证,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他的早期创业项目是基础设施建设,并创立了济南天业工程机械公司,代理销售沃尔沃设备。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不懈的努力,几年内便将公司打 造成了国内最大的沃尔沃设备经销商。然而,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时,宗艳民内心深处对材料学的热爱却从未消退。 2010年,46岁的宗艳民毅然决定重新出发,创办天岳先进,涉足蓝宝石衬底领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收购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