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直径超4米,单胎重量逾6吨!全球最大轮胎在长春成功下线
齐鲁晚报网· 2025-10-21 10:17
产品技术突破 - 公司首条自主研制的59/80R63"玲珑"品牌巨型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于10月18日成功下线 [1] - 该轮胎直径超过4米,单胎重量逾6吨,最大承载能力达100吨,是全球尺寸最大的轮胎产品 [1] - 产品采用高饱和度花纹设计、多幅散热沟槽结构与超低温硫化工艺,提升了散热效率并增强了抗切割与耐久性能 [1] - 公司攻克了巨型工程子午胎在结构设计、材料配方、工艺工装等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1] 市场与战略意义 - 此次突破标志着公司正式跻身全球少数能够生产63英寸全钢巨胎的企业行列 [1] - 该轮胎可适配卡特彼勒797、小松980等主流大型矿用自卸车,主要配套于大型露天矿用自卸车 [1] - 产品下线是公司落实"3+3"非公路轮胎全球战略规划的关键一步 [2] - 公司自1987年生产第一条农业机械斜交轮胎以来,在非公路轮胎领域已深耕近四十年 [2] 产能与全球布局 - 公司在"7+5"战略全球布局中,实施"3+3"非公路轮胎产业布局 [2] - "3+3"布局即在中国3个生产基地、海外3个生产基地均规划非公路轮胎产能 [2] - 公司早在2022年即对非公路轮胎产能进行全面升级规划 [2]
山外山 越过“三重山”,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上海证券报· 2025-10-21 02:08
为了攒学费,高光勇曾到长江码头以挑煤炭的方式勤工俭学。"那时候既要养活自己、交学费,还要供 弟弟读书。"即便如此,高光勇仍没放弃学业,在本科机械制造专业学习之外,又通过自考拿下了工业 会计第二专业学位。 正是这份攻坚克难的坚韧,最终让高光勇带领山外山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市占率快速增长,稳居中 国血液净化设备领域龙头地位,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如高光勇所说,他的人生与山外山的发展,早已同步跨越了三重关键高峰:从重庆巴南大山深处磨砺 出坚韧底色,在群山环绕的重庆扎稳创业根基,再翻越万重山峦将市场版图拓展至全国,如今正以稳健 的步伐,一步步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山村砺志从"山卡卡娃儿"到企业家 山外山是中国血液净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同时也是中国血液净化行业唯 一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信念百分百,方法无穷多!"——这是高光勇在讲到几处精彩的人生经历时,反 复提及的一句话。 高光勇出生于重庆巴南的一个小山村,是村里首位大学生。按重庆方言说,他是个实打实的"山卡卡娃 儿"。他回忆,5岁便开始从事农活,12岁学会耕田,15岁便忙碌于"打谷子",农闲时节还帮人做工以贴 补家用。他的 ...
美国资本收割是真,中美对抗是假,中国是唯一打破美国收割的国家
搜狐财经· 2025-10-21 00:20
中美这事儿,很多人一上来就觉得是两个大国在掰手腕,国家之间你死我活的较量。可这表面上的对抗,真的就那么简单吗?其实藏在背后的,是美国那些 大资本家们在玩收割的把戏。中国正好成了他们眼里的钉子,因为中国不光没被收割干净,还反过来打破了他们的老套路,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真正顶住这种 压力的国家。 这事说到底,国家对抗是幌子,资本收割是核心。中国不光防住了,还反过来影响全球格局。美元霸权不是铁板一块,中国举措让更多国家看到出路。未 来,美国资本还会试新招,但中国已不是当年那个容易被套的国家。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 SIGNING CEREMONY O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美国资本收割全球的手段,早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从二战后开始,美国靠着美元霸权,成了世界老大。美元是国际贸易的通用货币,美国印钞就能买全球的 东西,其他国家得辛辛苦苦出口换美元。这套体系,让美国资本家们坐享其成,通过美联储操控利率,制造经济周期,高点卖出,低点买入,收割别国的财 富。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解体后那阵子,都是活生生的例子。美国资本放贷出去,等到经济泡沫破裂,就低价抄底资产。 现在轮到中国了,中美贸易额20 ...
激发新质生产力,需要社会合力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1 00:08
2025.10.20 本文字数:1795,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一财评论员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压前行,不仅稳住了基本 盘,不少关键领域还实现了新突破、新提升;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快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为 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前三季度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创新成果竞相迸 发,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拓展;人工智能赋能增强,数字经 济蓬勃发展;绿色转型步伐稳健,经济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技术改造继续深化,传统产业焕新发 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 球百强,入围数量连续3年居全球首位。这都与持续加大投入相关。 去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 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股债融资支持;推动债券和不动产投资信托 基金(REITs)市场高质量发展;拓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渠道,提升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质效等。 ...
激发新质生产力,需要社会合力
第一财经· 2025-10-21 00:01
文章核心观点 - 国民经济前三季度增长5.2%,快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其发展将继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 - 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五方面特点:创新成果迸发与能力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与数字经济繁荣、绿色转型步伐稳健、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深化 [2] - 今后一个时期新质生产力发挥的推动作用会更加重要,需通过加强规划设计、加大投入、发挥各类经济主体作用来持续增强其动能 [3][4][6][7] 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与特点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8.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6] - 2025年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入围数量连续3年居全球首位 [6] - 2024年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为1.43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3.59%,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1个百分点,共有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 [7] 增强新质生产力动能的路径 - 加强规划设计,将新质生产力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核心内容,从国家层面进行总体部署,并要求地方根据实际量力而行做好具体规划 [5] - 持续加大投入,资本市场和财税优惠方面推出具体支持措施,如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股债融资支持、推动REITs市场发展、拓宽境外上市融资渠道等 [6] - 充分发挥各类经济主体作用,民营企业是重要力量,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发挥“筑基”作用,社会资本是激活市场活力与技术转化的重要引擎 [7][9]
一财社论:激发新质生产力,需要社会合力
第一财经· 2025-10-20 21:37
宏观经济表现 - 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快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1] - 国民经济顶压前行,稳住了基本盘,并在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和新提升 [1] 新质生产力发展特点 - 创新成果竞相迸发,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1] - 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拓展 [1] - 人工智能赋能增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1] - 绿色转型步伐稳健,经济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 [1] - 技术改造继续深化,传统产业焕新发展 [1] 政策规划与支持 - 将新质生产力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核心内容,从国家层面作出总体部署 [2] - 要求地方根据实际、量力而行做好具体规划,综合考量基础要素等条件制约 [2]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8.9%,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3] - 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股债融资支持 [3] 企业创新投入与成效 - 2024年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为1.43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3.59% [4] - 民营企业平均研发强度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1个百分点 [4] - 入围企业共有30万项有效专利实现产业化,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取得进展 [4] 各类经济主体作用 - 政府投资及国有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筑基”作用 [5] - 社会资本是激活市场活力与技术转化的重要引擎 [5] - 《民营经济促进法》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5]
李西廷借研发并购打造2700亿帝国 迈瑞医疗赴港上市迈向全球领先
长江商报· 2025-10-20 07:47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筹划赴港上市,旨在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1] - 公司此前已完成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并回归A股,此次赴港是新一轮国际化资本布局 [15][16][17][18] - 公司货币资金达169.67亿元,有息负债仅1.2亿元,赴港上市主要目的并非融资,而是国际化战略需要 [19]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演变 - 公司成立于1991年,从代理进口医疗器械起步,后转型为自主研发型生产商 [3][7] - 公司产品线已从监护仪扩展至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三大主要业务领域,并孵育微创外科等新业务 [3][7] - 公司通过一系列并购实现扩张,包括收购Datascope(2.02亿美元)、Zonare(1.05亿美元)及惠泰医疗控制权(66.52亿元)等 [11]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67.26亿元,同比增长5.14%,归母净利润为116.68亿元,同比增长0.74% [1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67.43亿元,同比下降18.45%,归母净利润为50.69亿元,同比下降32.96% [19] - 公司总资产为587.75亿元,市值达2734亿元 [12] - 2024年研发投入为40亿元,超过营业收入的10% [7] 国际化进展与战略目标 - 公司产品远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4年境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44.75%,2025年上半年接近50% [7][19] - 公司发展目标是2025年进入全球医疗器械前20强,并在2030年跻身全球前10强 [19][20]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16
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为守牢实体经济根基 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中石油吉林石化启动总投资339亿元的转型升级项目 在166公顷土地上进行深度转型 实现炼油向化工 化工向材料 材料向中高端的转变 [2] - 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核心装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今年8月一次开车成功 使公司乙烯产能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2] - 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智改数转 在生产车间部署机器人 无人车等智能装备 企业热轧效率提升17.1% [3] 优势产业壮大与创新 - 吉林市通过捋清可转化科技成果清单与企业需求清单 实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206项 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22.9% [4] - 吉林化纤集团产品通过多家低空经济企业碳纤维材料端供应准入 市场进一步拓宽 [4] 实体经济宏观背景 - 十四五以来 中国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至40.5万亿元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4]
彻底被打疼了,美财长请中方收回稀土管制,美国愿休战3个月以上
搜狐财经· 2025-10-19 13:32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 - 中国实施新一轮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直接打击美国关键利益,迫使美国财政部长承受国内巨大压力并请求中国撤回政策[1] - 美国提出如果中国撤回稀土管制,愿意暂停对华关税战至少三个月,双方的关税缓冲期将于下月10号到期[1] - 稀土是制造高精度芯片和军工设备的必需资源,缺乏稀土将导致美国芯片企业与军事工业面临停滞甚至破产的风险,稀土对美国的重要性远超芯片本身[5] 中美贸易谈判态势 - 中美两国就最终关税协议的谈判时间剩下不到一个月,若未达成新协议,美国可能对中国征收高达几百百分比的关税,两国市场脱钩风险将增加[1] - 美国提出的延长三个月关税缓冲期的条件被认为不合理,可能导致中美关系停滞不前,且中国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尊重[3] - 美国的关税政策已对中国失效,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失去了在与中国谈判中的最后一张王牌[9]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 - 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本土芯片发展,许多领域已实现国产芯片全面覆盖,对美国芯片的依赖大大降低[9] - 有观点认为美国的围堵促使中国芯片产业迅速崛起,若非美国压制,中国国产芯片的发展速度可能远不如当前[9] - 面对自身短板,中国注重通过增强自主创新来提升实力,而美国则倾向于通过打压对手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9]
“华龙”腾飞铸就大国重器
经济日报· 2025-10-19 06:13
技术自主创新 - 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于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2] - 技术研发基于30余年经验,汇集177堆芯、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等多项重大技术改进 [3] - 建立了由2044项国内国际标准组成的完整标准体系,以及700多项国内专利、65项国际专利和125项软件著作权构成的完整知识产权体系 [3] - 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核心装备实现自主化,国内首堆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88% [4] 项目运营与建设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已连续安全运行超1000天,示范工程两台机组累计发电近650亿千瓦时 [5] - 国内外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总数达41台,已成为全球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型号 [1] - 漳州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机组,是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 [6] - 项目带动上下游约6000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供应体系 [4] 国际市场拓展 - “华龙一号”已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意向,是国际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 [7] - 每台“华龙一号”机组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816万吨 [7] - 海外首堆K2、K3机组成功建成并网发电,填补了巴基斯坦近三分之一的电力缺口 [7] - 中核集团与14家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共同完成179项关键技术研发和试验验证 [8] 产业链与人才发展 - 国内75家高校、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厂共同参与技术研发,5400多家设备厂商承担了6万多台套设备的制造任务 [8] - 形成了超10万人的核电相关技术人才队伍 [6] - 项目涉及165公里管道、2200公里电缆铺设,以及上千人的研发设计团队和近20万人的项目建设参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