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技术
搜索文档
优步(UBER.US)加码自动驾驶布局 携手Nebius(NBIS.US)向Avride投资3.75亿美元
智通财经· 2025-10-22 20:53
优步(UBER.US)与荷兰云基础设施公司Nebius(NBIS.US)计划共同投入最多3.75亿美元,用于发展Nebius 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Avride。Avride发言人表示,这笔新资金(包括战略投资与商业承诺)将有助于 加速Avride自动驾驶车队的扩张,规模预计可达500辆。如果Avride达到双方约定的特定里程碑,两家公 司将进一步追加投资,使潜在总投资额达到3.75亿美元。该公司还表示,这笔投资还将支持Avride的产 品开发及其向新市场的拓展。 优步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此前表示,这家网约车巨头将继续投资自动驾驶技术生态系统,押注 于"人类驾驶与无人驾驶并行"的未来。迄今为止,优步已向多家自动驾驶及无人机公司投资或承诺资 金,包括文远知行(WRD.US)、小马智行(PONY.US)、Lucid Group(LCID.US)、Nuro和Flytrex等,以及运 营或拥有无人驾驶汽车的车队公司。其中一些交易金额高达数亿美元,例如与Lucid、Nuro之间的合 作。 自2020年出售自有自动驾驶部门后,优步已与十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与 Alphabet(GOOG ...
评论 || “智驾”不是驾驶责任“免罪金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2 16:17
司法判例与法律责任界定 - 法院对醉驾案维持原判,被告人闫某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其以全程开启自动驾驶功能为由申请缓刑未获支持 [1] - 浙江杭州王某某酒后使用“智驾神器”操控驾驶并躺在副驾位置睡觉,最终以危险驾驶罪获刑 [1] - 司法判决明确技术迭代不能逾越法律界限,驾驶员主体责任不容通过技术手段规避 [1] 行业宣传与消费者认知问题 - 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已要求企业和媒体禁用不符合国标《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的表述,如“L2.9”、“准L3”、“智驾”等,以防止误导用户 [2] - 部分消费者将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视为“代驾司机”,甚至通过改装方式绕过车辆监管系统,存在认知偏差 [2] - 消费者对技术边界认知存在局限性,需认识到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核心是“辅助”而非“替代”,使用时应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 [3] 后装市场灰色产业链与监管挑战 - 后装市场存在售卖所谓“智驾神器”的灰色产业链,这些设备以方向盘装饰为幌子在电商平台销售,用于规避方向盘检测和干扰安全系统 [2] - 此类设备因用途多元性与场景适配性,难以通过单一属性直接界定为违法商品,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执行难度 [2] - 公安部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动整治,强化源头治理,并依据《刑法》对生产违规设备的企业依法查处 [4] 技术发展与法规完善需求 - 随着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演进,法律体系需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中明确不同辅助/自动驾驶阶段的责任划分 [3] - 行业探索将组合驾驶辅助相关操作规范纳入驾照考试内容的可行性,以强化“人机共驾”的规则意识 [3] - 技术进步需与规则完善、认知提升同步,坚守“技术向善、责任在人”的共识,以实现创新与安全的平衡 [4]
谁会是港股Robotaxi第一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5:44
公司资本化进程 -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于10月14日同日完成港股IPO备案,将分别发行1.021亿股和1.024亿股新股[2] - 两家公司此前已先后于2024年10月和11月在纳斯达克完成上市[2] - 小马智行于10月17日发布聆讯后招股书,文远知行则于10月19日发布[3] 运营规模与里程 - 小马智行拥有超过680辆Robotaxi,累计自动驾驶总里程超过4790万公里,其中面向公众的运营里程超过2660万公里[3][5] - 文远知行运营超过700辆Robotaxi,合计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超1500辆,累计自动驾驶总里程达5500万公里,持续运营超2200天[3][5] 市场布局与牌照优势 - 小马智行是中国唯一获得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全部四个一线城市开展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全部监管许可的公司[6] - 文远知行业务覆盖11个国家、30多座城市,是全球唯一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并运营中东最大自动驾驶车队[6] 财务业绩与收入结构 - 小马智行2024年总收入7502.5万美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3543.4万美元;文远知行2024年总收入5041.2万美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2786.5万美元[3] - 文远知行Robotaxi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3.2%(667.7万美元)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1%(865.9万美元)[8] - 小马智行Robotaxi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9.4%(726.6万美元)略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2%(325.6万美元)[8] -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服务2024年收入4036.5万美元,占总收入53%;2025年上半年收入1730万美元,占比48.8%[8] - 两家公司技术授权服务收入占比均在30%到40%之间[9] 商业模式与战略合作 - 小马智行采用自建车队、OEM合作及出行网络平台合作模式,并与中国外运成立合资公司开拓自动驾驶货车市场[3][11] - 文远知行侧重自建车队运营、平台合作及技术授权,并与阿布扎比投资局、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等海外机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3][11] 行业监管环境 - 国内对Robotaxi的行政审批呈现分级分类、有序推进态势,多地已开放主城区商业化运营资格,监管框架精细化[12] - 国内Robotaxi业务仍处于试点和商业化初期,预计需5~10年才能实现稳定盈利[12]
谁会是港股Robotaxi第一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5:36
记者丨赵云帆 编辑丨巫燕玲 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的盛宴时刻。 10月14日,中国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 中国Robotaxi的双雄——小马智行(Pony.AI)、文远知行(WeRide)港股IPO于同日成功 完成备案。 备案信息显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将分别于香港联交所发行1.021亿股、1.024亿股新股。 "巧合"数字的背后,两家Robotaxi资本化和市场化进程可谓长期并驾齐驱。2024年10月,文远知行率先在纳斯达克市场完成上市; 同年11月,小马智行也正式完成纳斯达克市场登陆。 此次,两家公司亦先后通过联交所聆讯,其中小马智行10月17日发布聆讯后招股书,文远知行则于10月19日发布聆讯后招股书。 资本化进程你追我赶的背后,港股"Robotaxi第一股"花落谁家?市场又会如何展望两家公司的未来? 2024年以来,包括速腾聚创等自动驾驶视觉传感器供应商,如祺出行等涉足Robotaxi的出行平台,均有借助Robotaxi东风上市之 嫌。 但真正从主机厂合作、解决方案供应到自建车队运营的Robotaxi企业,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无疑是唯二的独角兽。 此前,两家公司均已完成了 ...
Waymo&特斯拉Robotaxi业务进展更新
2025-10-19 23:58
行业与公司 * Robotaxi行业涉及公司包括特斯拉、Waymo、小鹏、滴滴、曹操、阿里巴巴、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千里科技等[1][12][21] L4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趋同,头部L4厂商因系统设计满足安全监管要求更易获牌照[2] 乘用车L3渗透率预计从目前约10%提升至2028年的30%[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特斯拉Robotaxi进展与策略**:特斯拉通过配备主驾驶员绕过法规限制实现运营,车队规模约39台车,主要在奥斯汀和加州运营,定价每英里2美元(约每公里1.3美元),显著低于Waymo的每公里2.6美元,具备成本优势[1][3] 公司采用纯视觉方案,在强光、逆光或大雾等复杂天气条件下FSD系统表现稳定[4] 主要挑战是快速扩展运营区域并增加车队规模,以及最终实现无人化运营[6] * **Waymo Robotaxi进展与优势**:Waymo车队规模和订单量自2024年下半年起快速增长,2024年12月单车日均订单量已超过20单,运营区域扩展至旧金山、亚特兰大、奥斯汀等地,并在纽约测试[1][3] 估值从2024年的2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000亿美元[1][3] 算法偏向泛化和去规则化以提升效率[1][5] 挑战在于维持高效运营并应对新开城市带来的订单量波动[6] 2025年计划进入东京和欧洲,商业化进程顺利[9] * **Robotaxi市场定位与城市战略**:Robotaxi在核心大城市商业化地位重要,因居民对价格不敏感、支付能力强,且监管严格,成功运营后易于扩展到其他地区[1][7][8] 海外市场Robotaxi被视为溢价需求,使用高端车型(如Waymo用捷豹),定位优享或专车级别[10] 中国市场到2035年预计有50-60万辆Robotaxi,每辆车年收入20-25万元人民币,总体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人民币,占共享出行市场5-10%渗透率[11] 特斯拉目标全球运营150-200万辆Robotaxi,每辆车年收入五六万美元,全球市场规模潜力达五六千亿美元[11] * **政策环境与推广动力**:国内各级城市对Robotaxi支持力度增加,一线城市如广州设定2026年实现1万辆存量车辆的目标,二三线城市也设定数千台目标,政策环境促进行业发展[1][13][14] Robotaxi推广具有展示城市科技实力的政治意义,城市间效仿跟进速度快[15] *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L3和L4技术路线趋同,概念如端到端、V2X、世界模型逐渐同质化[18] 自动驾驶硬件处于通胀阶段,例如特斯拉AI5平台从700 TOPS提升至2,500 TOPS,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将是2000 TOPS级别平台[19] 若未来出台L3强标,需双冗余系统,将提升ASP[20] * **产业链投资机会**: * **L4运营商**: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是美股龙头,预计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200万台,各自占有5%市场份额合理,年收入可达100亿元,利润约20亿元,市值可能达500亿元[21] 千里科技为吉利配套ADS系统,预计2027年来自吉利的自驾配套收入达100亿元,并与成都合作Robotaxi运营[21] * **芯片与零部件**:黑芝麻智能预计2027-2028年收入二三十亿,利润近10亿[22] 地平线机器人估值低,有望从BYD、吉利、长安、大众等获得增量订单[22] 德系SUV品牌Q3业绩受影响,但10月排产环比增速预计40%,2026年海外业务占比可能提升至15%[22] * **控制器与执行器**:经纬恒润是微芯科技T2合作伙伴,从事港口自动化,拥有国产芯片和Robotaxi期权,市值目标超200亿元[23] 耐世特是Cyberknife核心供应商,绑定理想、小米、极氪等客户,线控制动和转向系统增长确定,预计2027年Cyberknife销量达20万台以上[23] * **激光雷达**:禾赛科技市值约250亿港元,2025年预计收入4-45亿元人民币,2026年预计6-8亿元人民币[26] 激光雷达在乘用车渗透率未来可能达100%,国内年规模150-200亿元人民币,Robotaxi和服务机器人等新兴领域TAM可能达四五百亿元人民币,龙头企业有望占据30-40%份额[27][28][29] 龙头企业具备技术壁垒和出海逻辑,海外毛利率可能是国内一倍[30] 其他重要内容 * **市场竞争与监管**:Robotaxi被定位为优享级别服务,受严格监管,不会允许恶性低价竞争,参与主体众多确保市场公平[16][17] * **座舱与智驾技术前景**:座舱域控需求增加,高通下一代产品ASP预计翻倍以上,领跑B16车型座舱ASP至少1万元,域控器价值量至少2万元[24] 智驾技术新一代AI5产品性能非线性提升,将复刻服务器逻辑,相关厂商受益[24] * **线控转向市场**:线控转向市场需求500万台,40%份额对应约200万台车,单价400美元以上,可实现超100亿美元收入,带来10%以上利润[25]
阿斯顿·马丁前总裁:稳定政策和完备产业链让中国实现角色转变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22:2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成功因素 - 长期稳定的政策与完备的产业链推动中国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 [1] - 产业关键在於各种体量企业与设备制造商间高效紧密协作 [1] - 产业链涵盖具备爆发潜能的初创企业 成熟技术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以及制造能力强大的工厂 形成从设计 技术革新到制造的完整体系 [1] 汽车行业未来趋势 - 特定领域仍会使用合成燃料 自动驾驶技术将不断发展成熟 [1] - 汽车属性转变 不再仅是代步工具 而是与日常工作 休闲生活紧密联系 提供社交娱乐服务属性 [1] - 传统汽车制造商需关注汽车属性转变的趋势 [1] 储能领域合作机遇 - 安迪·帕尔默团队重点关注储能相关业务 [2] - 中国在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处於领先地位 英国企业在软件和控制技术方面具备优势 [2] - 团队已与中国供应链展开合作 重点围绕储能领域开拓市场 [2]
何小鹏:为什么日本人不相信新能源,而欧洲人不相信自动驾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0:09
文章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分析全球主要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差异的原因 [2] 日本市场接受度分析 - 日本部分区域气候寒冷 而新能源电池在非常寒冷季节的性能在过去甚至现在能力都不强 [2] - 因此日本的产品经理和技术经理对新能源汽车不喜欢、不相信 [2] 欧洲市场接受度分析 - 德国高速公路允许车辆高速行驶 部分路段无明确限速 影响自动驾驶技术应用 [2] - 英国和法国的城市道路普遍狭窄 根本没有办法使用自动驾驶技术 [2]
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比赛”赴港上市,营收亏损规模相当,但小马智行市值是文远知行两倍?
搜狐财经· 2025-10-15 19:24
上市进程与架构 -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正式启动港股上市进程[3] - 两家公司均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发行不超过约1.02亿股普通股[3] - 此次港股上市将构建两家公司“美股+港股”的双重上市架构 此前已于2024年10月至11月先后登陆纳斯达克[3] 业务布局与商业化进展 - 文远知行业务覆盖11个国家超30个城市 已获得7国自动驾驶牌照[3] - 文远知行9月在上海启动主驾无人公开道路载人示范服务 并与Grab合作在新加坡推出居民区接驳服务试点[3] - 小马智行Robotaxi车队进驻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 运营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4] - 小马智行加速布局中东与东南亚 获得迪拜路测许可并与卡塔尔、新加坡企业合作 计划2026年在迪拜实现全无人驾驶商业化[4]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二季度文远知行营收1.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0.8% 调整后净亏损3.01亿元 同比扩大72.2%[4] - 文远知行Robotaxi业务二季度营收4590万元人民币 同比激增836.7% 占总营收比重升至36.1%[4] - 小马智行二季度营收1.5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5.9% 亏损3.8亿元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约3.3亿元[4] - 小马智行乘客车费收入实现超3倍同比增长 截至二季度末Robotaxi车辆规模突破500台 预计年底超1000台[4] 市值与市场认可 - 截至10月15日小马智行总市值达74.27亿美元 文远知行为33.22亿美元 小马智行规模超文远知行2倍[5] - 小马智行在乘客付费收入增长和车辆规模扩张上的进展是其市值领先的重要支撑[5] - 两家公司均已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 显示资本市场对其技术价值与增长潜力的认可[5]
重磅消息!工信部公开征求意见:拟全面提高车企智能化要求和生产准入门槛【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前瞻网· 2025-10-14 16:38
政策法规修订 - 工信部就道路机动车辆企业和产品准入审查要求公开征求意见 修订聚焦提高 增加 优化三个方面 [2] - 提高企业智能化 网联化相关能力要求和生产准入门槛 明确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及软件升级 辅助驾驶等能力要求 [2] - 增加集团化管理要求 明确下属企业能力要求 以提升管理效能和资源利用水平 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2] - 优化方面包括合并新能源汽车准入审查要求 增加货车上装委托加装管理要求 并调整生产设备及研发能力要求以减轻企业负担 [2] 市场发展态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在2025年9月达到58.37%的历史新高 意味着每卖出10辆乘用车中有近6辆是新能源车型 其单月销量已达燃油车的1.4倍 [3] - 行业渗透率从2018年1月的1.42%起步 2023年达到31.6% 2024年1至11月进一步提升至40.3% [3] - 2024年上半年L2及以上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超过55% 未来几年新售乘用车中基础智能化功能有望全面普及 [8] 技术演进趋势 - 汽车产业正经历以电动化 智能化为核心的深度变革 2024年进入全民智驾元年 [6] - 技术创新是驱动新能源汽车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引擎 未来将更注重人工智能 智能汽车 车联网 自动驾驶 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6] - 行业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 下半场是智能化 智能化将是未来汽车产业决胜的关键领域 [8]
关键功能出问题,美国政府出手调查288万辆特斯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8:17
每经记者|刘曦 每经编辑|金冥羽 据新华网10月10日消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于10月9日宣布,将对约288万辆配备"完全自动驾驶"系统(Full-Self Driving,FSD)的 特斯拉汽车展开调查,原因是收到50余起交通安全违规及事故报告。调查方指出,该系统可能导致车辆出现闯红灯、违规变道等行为。目前正在审查的58 起报告中,涉及14起事故,共造成23人受伤。 据报道,此次调查中,有6起事故报告显示,使用"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特斯拉汽车在红灯时驶入路口并与其他车辆相撞,其中4起事故导致人员受伤。另 有车主投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未能准确识别交通信号灯或未在红灯时完全停下车,但特斯拉"没有解决问题甚至不承认存在问题"。 针对此次调查,特斯拉官方目前暂无回应。据新华网报道,此次行动属于初步评估阶段,若后续认定相关车辆存在"不合理安全风险",管理局可能要求特 斯拉进行召回。或受此消息影响,截至美东时间10月10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报413.49美元/股,跌幅为5.06%,当日市值蒸发大约73.22亿美元。近5个交易 日内,特斯拉市值下跌3.80%。 特斯拉在全球多地面临调查与诉讼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