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路云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Robotaxi玩家“竞速”商业化落地无人驾驶仍需多方发力破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6-24 05:10
特斯拉Robotaxi试点运营 - 特斯拉在美国得州奥斯汀启动Robotaxi试点运营服务,首批投入10辆Model Y,乘客需支付4.2美元的固定费用 [1] -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Robotaxi是团队十年努力的成果,车主可通过App将车辆加入Robotaxi网络,共享收入将远超车贷支出 [1] - 试点服务仅面向受邀请的乘客,每辆车配备一名安全员,服务覆盖奥斯汀南部区域,运行时间为早上6点至晚上12点 [2] - 特斯拉计划年底将Robotaxi服务扩展至北美更多地区,初期车队规模达数千辆,目标2026年覆盖全美主要城市 [3] Robotaxi商业化进展 - 全球Robotaxi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试点运营阶段,特斯拉、Waymo、小马智行等公司均从有安全员监督起步 [3] - Waymo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奥斯汀等城市已开启Robotaxi运营,国内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3] - 出行服务核心在于服务密度,规模化运营能力是实现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关键 [4] - 预期Robotaxi在2026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预计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4] 技术路径与行业协同 - 自动驾驶存在两条技术路径:"单车智能"和"车路云一体化","单车智能"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基础 [4][6] - 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方案,其他公司如Waymo、小马智行等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5][6] - 从驾驶辅助到完全自动驾驶需数据、传感器与AI算法系统性升级,生成式AI与强化学习被用于提升系统安全边界 [6] - 汽车行业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需要通信、云计算等多领域协同,优咔科技已构建面向Robotaxi业务的综合解决方案 [6] 市场前景与盈利预期 - 马斯克认为Robotaxi车队可实现高利用率,毛利率可能达到70%-80%,远超传统汽车业务 [2] - 特斯拉Robotaxi业务在未来5至10年将是一个4万亿美元至5万亿美元的市场,属于SaaS模式 [2] - 特斯拉后续预计将有Cybercab等更多车辆加入车队,Cybercab是特斯拉推出的无方向盘和踏板的Robotaxi车型 [2] 政策与立法需求 - Robotaxi发展需要监管部门、整车厂、智能驾驶技术公司、出行服务运营商协同发力 [1][4] - 需要相关部门给予企业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并加快无人驾驶立法 [1][7] - 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最重要应用领域,中国需在无人驾驶赛道抢得先机 [7]
新产品打开新机遇丨聪明车驶上智慧路 这个“大脑”让出行更顺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3 07:30
智慧交通系统核心功能 - 通过合理设计红绿灯启亮时序结合车辆行驶速度计算实现"绿波路段"使车辆少停车或不停车[3][4] - 红绿灯时长可自动调节当监测到路口无车时系统自动切换红灯为绿灯提高通行效率[6] - 系统整合全市停车场信息车主可通过手机快速查找周边停车位[8]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 无人机低飞巡航实时采集车流量车速等信息智能摄像头24小时测算车流及行人动态[10] - 智慧交通平台每日加工上亿条信息包括车流天气交通设施等数据[14] - AI仿真算法对收集的交通数据进行数字模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场景[16] 应急响应与协同调度 - 无人机和摄像头自动识别堵车或事故快速形成解决方案并调整红绿灯配时疏导交通[18] - 整合交警规划公交等多部门数据底座实现应用间协同调度[20] 行业规模与产业链影响 - 全国20个试点城市累计建设智慧道路3380多公里部署感知设备超34000个示范运行车辆3368辆[22] - 汽车传感器设备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630亿元[26] - 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预计2030年产值增量超4000亿元下游将孵化高精地图智慧城市管理等新业态[26] - 预计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26]
(活力中国)“聪明车”开上“智慧路” 北京无人车“驶”向全球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19:13
自动驾驶示范区发展 -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覆盖范围从60平方公里扩大至600平方公里 [5] - 示范区累计为1098台车辆发放测试牌照 测试里程超过3800万公里 [5] - 示范区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验证 推动测试车辆增加传感器与控制器等硬件设计 [3] 自动驾驶技术应用 - 无人配送车 自动驾驶环卫车 无人巡逻车等已在示范区实现高效运营 [5] - 新石器无人车已进入日本 韩国 德国 阿联酋等15个国家 累计交付部署超5000辆 [8] - 无人车技术在中国广泛应用于网点至社区 站点至楼宇等高频短驳线路 [8] 政策与安全体系 - 北京市施行《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对自动驾驶汽车上路通行进行全环节规范 [5]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构建车联网身份认证安全信任体系 服务20余家企业 [5] - 实验室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探针 实时捕捉潜在风险并反馈至中心后台 [5] 企业动态 - 新石器2021年5月获得示范区颁发的全国首张无人配送车上路通知书 [6] - 新石器正开拓拉美与欧洲市场 助力全球快递物流行业效率提升 [8]
活力中国调研行|“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北京探索自动驾驶“加速度”
北京商报· 2025-06-22 18:53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发展现状 - 北京市已实现600平方公里路侧基础设施智能化部署,建成涵盖"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的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 [1] - 北京亦庄聚集20余家自动驾驶领域独角兽及潜力企业,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5] - 北京市累计完成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3858万公里(全国首位),建成1605个智慧路口,超千辆自动驾驶车辆实现示范应用 [7] 新石器无人车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自研L4级自动驾驶系统,推出X3/X6/X12系列无人配送车,构建多场景适配的城市智能物流底座 [3] - 采用"云—边—端"一体化平台,单日最大分拣量达10万件,2025年以来累计订单超2万台 [4] - 2025年将推出基于视觉的无图技术,摆脱对高精地图依赖,硬件成本下降显著 [4]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获250个城市公开道路许可,累计交付无人车超5000辆,覆盖全球15个国家 [8]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建设 - 北京市成为全国首批"准入与上路通行"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双试点城市 [8] - 示范区通过"监管沙盒"机制发放超1000张道路测试牌照,支持八大场景落地 [8] - 产学研融合生态已汇聚120余家上下游企业,覆盖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9] - 北京市计划推广"揭榜挂帅"模式,加快完善自动驾驶生态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 [9] 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 新石器无人车在顺丰中转中心部署30台无人车,实现10公里范围内循环派送 [6] - 小马智行获自动驾驶卡车编队无人化牌照,在京投放近百台无人车,日均接单15单 [8] - 新石器无人车参与制定无人配送车全流程标准,成为国内首批"持证上路"企业 [5][8]
特斯拉、蔚来等首次驶入县乡 高端新能源品牌加码下沉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4:57
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升级 - 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江苏如皋启动,这是连续第5年在江苏举办首站活动[1] - 2025年下乡车型从2024年的99款增加到124款,首次纳入特斯拉、岚图、阿维塔等品牌,部分车型价格突破30万元上限[1] - 政策首次提及推动车网互动技术在乡村应用,并落实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减免等支持措施[1] 车企积极响应政策 - 特斯拉两款车型Model 3和Model Y首次入选下乡名单,公司表示将响应政策为下沉市场用户提供购车便利[2] - 东风集团旗下品牌东风奕派计划在县域城市开展试乘试驾活动,加速新能源汽车在乡村普及[3] - 商用车品牌如奇瑞、吉利新能源、潍柴新能源等也进入下乡名单[3] 农村市场潜力与挑战 -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农村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提升,纯电动小型乘用车、电动物流车等将成为主要增长点[3] - 截至2025年5月全国公共充电桩达408.3万台,但分布不均,广东等东部五省市占主要份额,西部仅四川进入前十[5] - 农村消费者对充电设施不足存在顾虑,东部地区村庄充电桩数量有限,西部地区还面临地形和气候挑战[5][6]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达75个,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6] - 车网互动技术在农村处于早期探索阶段,面临设备成本高和用户安全顾虑等挑战[4] - 专家建议在中西部山区和北方寒冷地区推广插混、增程技术,并配套建设补能网络[6] 行业发展趋势 - 惠誉评级认为政策支持将引导中高端车企加大农村充换电基础设施投入[2] - 乘联会秘书长指出县乡市场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蓝海,对改变消费结构有重要意义[6] - "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目前主要在城市开展,农村应用仍需解决投融资模式和运营主体分散问题[4]
溧水:“向新向智”,打造千亿级地标产业
南京日报· 2025-06-21 08:3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溧水区新能源汽车产业1—5月产值达235亿元,同比增长10% [1] - 溧水区目标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地标产业,已集聚3家整车企业和1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5] - 溧水区新能源汽车产业2023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5] 开沃集团 - 开沃集团研发L4级无人驾驶公交车"小蓝鲸",已投入测试 [1] - 公司拥有超800人研发团队,与华为、百度、电信合作开发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2] - 开沃集团自主研发第三代载客无人驾驶小巴"蓝鲸号",配备8个激光雷达和15个摄像头 [2] - 公司底盘技术实现制动、转向、动力全套冗余,提升安全性和舒适度 [3] - 开沃集团产品涵盖客车、重卡、轻客、专用车及乘用车,已有200多辆"蓝鲸号"在全球运行 [3] 南京长安 - 南京长安5G智慧工厂每90秒下线一辆深蓝S07新车,制造顺序化率达90%以上 [4] - 工厂应用68个5G+智能制造场景,投入400多台移动机器人,支持3000多种定制组合 [4] - 深蓝S07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已交付超15万辆,销往5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5] - 南京长安2023年产值突破140亿元 [5] 技术趋势 - 行业方向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溧水区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 [5] - 南京打造"车路云一体化"标杆城市,开沃集团聚焦该领域技术攻坚 [2]
汉鑫科技(837092)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0 21:05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2025年6月19日,地点为网络调研 [3] - 参会单位及人员众多,包括华源证券、天弘基金等多家机构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王玉敏、智能网联事业部副总解景阳 [3] 公司业务情况 - 汉鑫科技是信息技术领域专业服务商,业务涵盖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慧城市三大领域 [4] - 智能制造领域基于“汉工云”平台,聚焦六大行业,提供场景解决方案和产业赋能生态 [4] - 智慧城市领域有二十多年经验,具备相关开发适配和运营能力,为多领域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4] - 智能驾驶领域利用车路协同技术,开发全栈产品矩阵,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承建烟台首条智能网联示范路,2025年将拓展无人驾驶应用领域 [5] 行业政策与发展情况 - 2024年1月提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7月确定20个试点城市 [5][6] - 2025年是中国乘用车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3月工信部有条件批准L3准入,北上深等开放测试,处于“试点先行”阶段 [6] 公司投资设立公司情况 - 公司投资设立北京汉鑫未来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目的是解决高端人才引进痛点、掌握行业动态、拓展业务和提升市场地位,目前业务正常开展 [7]
黑芝麻智能拟收购AI芯片企业
是说芯语· 2025-06-18 23:43
收购概述 - 黑芝麻智能拟通过股权收购及注资方式收购一家专注于高性价比、低功耗AI系统芯片(SoC)及解决方案的企业 [1] - 目标公司已实现大部分IP自研包括ISP、NPU及模拟IP等核心技术 [1] - 目标公司主要覆盖汽车智能化和端侧AI应用领域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 [1] 收购战略意义 - 收购将扩充黑芝麻智能高中低全系计算芯片产品线强化智能汽车全场景解决方案能力 [1] - 协同提升双方在量产交付及供应链管理效率 [1] - 促进产品拓展至机器人应用领域提供AI推理芯片全系产品及解决方案 [1] - 进一步巩固公司在AI SoC芯片领域的竞争优势 [1] 目标公司技术画像 - 核心IP自研率高尤其是ISP/NPU/模拟IP等硬性指标 [2] - 在2W-5W功耗区间实现高性能AI推理 [2] - 需通过AEC-Q100 Grade 1认证 [2] - 在自动驾驶感知如视觉/雷达融合及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占据技术高地 [2] - 具备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端侧应用技术储备 [2] - 需补充入门级车规芯片及边缘推理芯片形成从L2+到L4的完整矩阵 [2] - 具备7nm以下先进制程量产经验及稳定代工资源 [2] - 工具链与算法库需与黑芝麻智能现有平台兼容 [2] 行业合作现状 - 黑芝麻智能已与吉利、东风、比亚迪等车企建立合作 [1] - 正加速拓展机器人芯片市场 [1] 潜在收购对象特征 - 目标公司可能为具备车规级认证的低功耗AI芯片厂商拥有全栈自研IP与边缘计算技术储备 [2] - 需在汽车智能化与机器人领域形成技术协同 [2]
鄂尔多斯:全力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延链建群集聚成势
内蒙古日报· 2025-06-18 13:29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 围绕"装机+装备"协同发展战略 重点引进隔膜 胶膜 逆变器 塔筒 轴承等产业空白领域 [1] - 积极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 固态电池 液流电池等先进产能 构建全产业链矩阵 [1] - 依托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和绿电直供试验区试点 形成零碳低碳示范场景优势 [3] 煤机装备制造产业 - 基于10亿吨煤炭年产能基础 承接采煤 输送 支护 掘进等煤机装备制造及关联产业 [1] - 结合智慧矿山建设需求 构建集研发 生产 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1]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 以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为契机 引进自动重矿卡整车(运输机器人)制造 [1] - 同步发展三电系统 汽车电子 线控底盘等配套产业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 - 全市重卡/矿卡保有量达33万辆 年更新超6000辆 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3] 智能装备产业 - 依托国家算电协同试点 引进电子信息 矿用智能装备 智能机器人等项目 [2] - 发挥数字产业基础 绿电资源等特色优势 推动智能装备发展 [2] 低空经济产业 - 拓展"低空+能源""低空+文旅"及飞行器试飞适航等特色场景 [2] - 引进新能源飞机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整机制造及配套零部件产业 [2] - 获批6万平方公里空域 形成"干支通 全网联"航空网络 被列为自治区改革试点 [3] 产业发展环境 - 制定系列产业规划和支持政策 形成多重比较优势 [2] - 连续5年保持内蒙古营商环境评估第一名 打造"暖城·五心"服务品牌 [3] - 副市长公开邀约企业投资 承诺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4]
北京已完成600平方公里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环球网资讯· 2025-06-16 21:41
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 北京建成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示范效果全国领先 [1] - 已完成经开区、通州区、顺义区共600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 [1] - 建成全市统一云控基础平台,支持部署各类自动驾驶车辆超800辆 [1]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北京市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展较早,在车路云一体化路线引领、整车企业智能化转型、核心零部件突破方面具备基础和优势 [3] - 2024年我国L2级乘用车渗透率已达到57.3% [3] - 北京市重点企业小米汽车、理想等实现了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全系搭载,实现了端到端大模型应用,智能化水平全国领先 [3] 产业链优势 - 北京在芯片、软件产业形成系统性优势 [3] - 地平线2024年在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占率位居第一 [3] - 芯驰座舱SoC芯片X9比肩当前国际主流座舱平台 [3] - 驭势科技的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国产化率达84%,已在无人配送等多领域开展小批量应用 [3] 未来发展规划 - 北京将推广"揭榜挂帅"攻关模式,坚持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支撑与整车智能网联化需求协同发展路径 [3] - 加快完善自动驾驶生态体系,孵化和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3] - 推动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 [3] - 加快技术在具身智能、低空技术、商业航天等领域复用,延伸应用领域,扩大发展规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