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36款热门车高危智驾场景测试,“团灭”!
第一财经· 2025-07-25 12:50
辅助驾驶测试表现 - 36款测试车型在15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中无一全部通过,整体通过率偏低 [1] - 城区道路场景中3类场景通过率超50%("转盘内汇入"77%,"过马路四小学生"58%,"刹停电瓶&斑马线上的儿童"58%),"开进大转盘"通过率最低仅23% [6] - 高速公路场景通过率更低,"施工路遇卡车"最高47%,"消失的前车"14%,"莽撞横穿的猪"仅5% [7]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表现最佳,分别通过5/6和5/6高速场景测试 [10] - 智界R7、问界M9、腾势Z9GT EV在城/高速场景通过率均超50%,价格区间30-50万 [10] - 方程豹豹5、阿维塔07、阿维塔12城区通过率约70%,价格30万左右 [10] 价格与性能关联性 - 辅助驾驶能力与车价无正相关,最便宜车型(比亚迪海鸥7.28万)和最贵车型(Model X超70万)表现差异显著 [3][11] - 高速场景测试前10名包含15万以下车型(广汽AION RT、广汽丰田铂智3X)和20万级车型(小鹏G6) [11] - 52.99万的小米SU7 Ultra仅通过1项测试,7.28万比亚迪海鸥通过"施工路遇卡车"测试 [11] - 垫底15款车价格横跨10-40万,包含比亚迪宋Pro DM(10万出头)和极氪001(30多万) [11] 行业现状与监管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但存在宣传夸大和消费者认知不足问题 [15] - 官方明确现阶段"智驾"系统均属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接管并承担事故责任 [16] - 科技部要求自动驾驶系统需具备可追溯算法和风险应对策略,关键数据需接受监管审查 [17] - 国内尚无认证L3级产品,L2级事故责任归属驾驶人(除非证明产品缺陷) [16] 测试方法论 - 测试覆盖20多个品牌近40款量产车,包含问界、小米、特斯拉等热门车型 [6] - 场景设计基于真实事故案例,包含城区9类/高速6类危险场景 [6][8] - 所有车型为4S店随机自购,测试前升级至最新OTA版本,流程标准化且全程影像记录 [7]
高价≠安全,36款热门车高危智驾场景测试“团灭”
第一财经· 2025-07-25 12:32
辅助驾驶性能测试结果 - 36款测试车型无一能全部通过15类高危事故场景模拟测试,城区道路3类场景综合通过率超50%,其余12类场景通过率均低于50% [1][2] - 高速场景通过率显著低于城区,其中"施工路遇卡车"通过率47%,"消失的前车"和"莽撞横穿的猪"通过率分别仅14%和5% [2][5] - 测试包含20多个品牌近40款量产车型,覆盖比亚迪海鸥(7.28万元)至特斯拉Model X(超70万元)全价格段 [1][4] 价格与性能相关性 - 辅助驾驶能力与车价无正相关,表现最佳车型包括15万元级的广汽AION RT和20万元级的小鹏G6,而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仅通过1项测试 [4][5] - 30-50万元区间的智界R7、问界M9、腾势Z9GT EV在城/高速场景通过率均超50%,但同价位问界M9未能通过"施工路遇卡车"测试 [4][5] - 7.28万元的比亚迪海鸥通过部分高速测试,表现优于部分30万元以上车型 [5] 行业技术现状 - 国内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但所有市售系统均未达到自动驾驶标准,需驾驶员全程接管 [6][7] - 测试采用真实事故场景模拟,包含城区大转盘(通过率23%)、高速消失前车等15类高风险场景,所有车型均升级至最新OTA版本 [2][3] - 现行法规明确辅助驾驶事故责任主体为驾驶人,除非能证明产品缺陷 [7] 技术发展要求 - 科技部要求自动驾驶系统需具备可追溯的决策机制,关键算法变更需记录备查,消除算法偏见 [7] - 系统设计需内置风险应对策略,该策略将作为事故追责重要依据 [7] - 测试方强调当前技术无法应对复杂危险场景,驾驶员必须保持随时接管状态 [1][5]
马斯克转发辅助驾驶测试 懂车帝回应:未做过任何官方排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11:18
每经记者|李星 每经编辑|裴健如 7月25日,特斯拉CEO马斯克转发了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科普节目的高速公路场景的测试视频,并配文称:"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 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郑雨航 摄(资料图) 截至目前,《懂车智炼场》已发布两期视频,其中就包括马斯克转发的高速公路场景测试视频。该视频时长一个半小时,是对包括特斯拉Model X等在内的 近40款车在高速事故场景的模拟测试。 7月25日,懂车帝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懂车帝此次推出的是一档辅助驾驶科普节目,旨在提醒公众正确认识辅助驾驶的 相关功能和安全边界,增强安全驾驶意识,未做过任何官方排名。 7月24日晚间,懂车帝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此次测试的近40款车,在城区道路包含"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故障车躲避"等9个场景,高速公路包含"高 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消失的前车"等6个场景。从目前来看,上述15个场景中,上述车型的平均通过率只有35.74%。 日前,7月23日,懂车帝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上线,选取市场上热门畅销、辅助驾驶功能 ...
懂车帝上线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 助力提升公众安全驾驶理念
证券日报网· 2025-07-25 11:10
节目发现,15个基于真实事故模拟的辅助驾驶场景中,除了城区道路的3类场景综合通过率超过50% 外,其余12类场景的综合通过率均低于50%,尤其高速路遇故障车、施工场景、野生动物等,表明如果 过度信任辅助驾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懂车帝汽车安全内容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车型选择主要考虑市场销量、用户关注度、辅助驾驶功能配 置等综合因素,均为消费者能买到的量产车型,辅助驾驶功能和安全性与普通消费者的体验一致,且节 目中所有车型全部为懂车帝在全国4S店随机自购。与此同时,项目在统一的道路、环境等条件以及统 一的流程下进行,相关车型均在实施事故场景模拟前一天升级至当时最新的OTA版本,且全程进行影像 记录,全过程可追溯。 从节目中的场景综合通过率来看,整体上辅助驾驶功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用户不能过度信任和完全 依赖。懂车帝汽车安全内容负责人提醒,虽然节目中的表现无法代表参与车型在所有场景下的辅助驾驶 水平,但当前的辅助驾驶功能确实无法胜任某些危险复杂的交通场景。"对于很多事故来说,不在于 99%的安全,而是在于1%的风险,1%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酿成100%的伤亡"。在此背景下,使用辅 助驾驶功能时,驾驶员随时准 ...
上汽集团:上半年终端销量夺冠 下半年新车集中发力
华尔街见闻· 2025-07-23 18:44
核心观点 - 上汽集团上半年业绩显著增长,1-6月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终端交付220.7万辆位列行业第一 [1] - 下半年将依托多款战略级新车密集投放,包括尚界H5、智己LS9、荣威M7 DMH等,蓄力引爆新一轮市场增长 [1][5][7] -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型成为销量主力,6月自主品牌销量22.4万辆(同比增长17.1%),新能源车销量12.1万辆(同比增长29.2%) [14][15] -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6月销售9万辆(同比增长11.5%),MG品牌在欧洲多个国家进入销量榜前列 [18][19] 产品攻势 - 尚界H5作为上汽与华为合作首款车型,提供纯电(续航655km)和增程(续航1300km)两种动力形式,搭载华为ADS4辅助驾驶系统 [3][5] - 智己LS9定位全尺寸SUV,车身尺寸5279/2000/1806mm,轴距3160mm,采用全新设计理念 [7][9] - 荣威M7 DMH由前布加迪设计师操刀,采用第五代超级混动DMH系统;全新MG4搭载上汽与OPPO智行打造的车手互联生态 [5] - 上汽通用推出"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支持多种动力形式和驱动方式,将支撑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系列产品 [12] 技术优势 - 近十年在智能电动领域投入近1500亿元,获得26000余项专利,涵盖三大整车平台和七大技术底座 [15] - 已实现L2-L4级辅助驾驶量产能力,与地平线、华为等行业领先供应商保持深度合作 [15] - DMH超混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数字底盘技术等创新助力市场表现 [15] 海外市场 - 产品行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量超600万辆 [19] - 在欧洲市场,MG品牌顶着超30%关税压力仍实现交付超15万辆,在英德法意西等国保持主流市场优势地位 [19] - MG HS夺得西班牙PHEV市场销量冠军,MG HEV家族欧洲月销量突破万辆 [19]
公安部:进一步加强“智能驾驶”规范管理!
证券时报· 2025-07-23 17:24
7月23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十四 五"规划高质量完成有关情况。 对于智能驾驶相关问题,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在发布会上回应称,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 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驾"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才是最终 的责任主体。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时候"脱手脱眼",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风险,一旦出事,还可 能面临着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综合自:国新网 责编:万健祎 校对: 苏焕文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王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加强车企管理。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开展组合 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杜绝进 行夸大和虚假宣传;督促车企严格履行 ...
关于汽车“智驾”系统,公安部提醒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7-23 17:05
7月23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安部介绍以高水 平安全护航"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有关情况。 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 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这些"智驾"系统都还暂 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也就是说由系统辅助驾驶人去执行一些动态驾驶的任务, 车辆还是需要人来 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 。 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脱手脱眼",也就是双手脱把,两眼不是观察前方,而是低头看手机,甚至是 睡觉打盹,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风险,一旦出事,还可能面临着 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 三重法律风险 。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为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加强车企管理。 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 明确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杜绝进行夸大和虚假宣 传 ;督促车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强化新用户培训,帮助新用户熟悉掌握汽车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方 法和禁止事项 ,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
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报告:辅助驾驶有局限,白天事故占比超八成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10:48
辅助驾驶事故场景分析 - 高速公路是辅助驾驶事故发生最多的场景,占比超50%(21起/41起)[1][6] - 追尾是最频发的碰撞类型,占比39%[1][9][10] - 感知系统识别失效是事故主要诱因,占比63.4%(含静止障碍物识别失败34.1%+动态物体误判29.3%)[1][12] 事故时空分布特征 - 白天事故占比高达80.5%,远超夜晚(12.2%)和凌晨(7.3%)[1][9] - 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合计占比超80%(高速公路21起+城市道路15起)[6][7] - 城市快速路事故4起,国道仅1起[6][7] 四类高危边缘场景 - "鬼探头"场景因视觉盲区导致突发事故,驾驶员反应时间短[4] - 同向变道切入(Cut-in)在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中风险突出[4] - 雨天等恶劣天气使感知系统失效风险增加[4] - 施工场景包含车道占用、交通流改变等复杂情况[5] 碰撞形态与技术缺陷 - 不合理变道/转向导致固定设施碰撞占比22%[9][10] - 路径规划/控制逻辑错误占比26.8%[12] - 系统对静止/慢行目标识别能力不足[13] 行业规范与用户教育 - 存在将"辅助驾驶"宣传为"自动驾驶"的误导现象[13] - 监管部门已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通知》强化企业责任[13] - 需加强用户对系统限制条件的认知培训[13]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辅助驾驶的AI进化论:站在能力代际跃升的历史转折点
国海证券· 2025-07-22 19: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辅助驾驶行业“推荐”评级 [1][8][1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辅助驾驶行业现状是平均水平提升、技术路线收敛,车企难差异化,向高级别跃迁时细分安全功能待提升,人机交互边界模糊带来商业化落地焦虑和安全隐患 [5] - 建立辅助驾驶能力研究框架,从企业组织战略、技术能力、消费者感知三个维度梳理全栈自研主机厂辅助驾驶能力及潜力 [6][7][111] - 大算力芯片上车元年,世界模型持续优化,辅助驾驶行业能力迎来迭代拐点,头部厂商解决方案逐步完善,车企展开战略合作推动智能化渗透率普及,供应链格局显现,国内供应商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 [8][110][1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辅助驾驶技术进展及研究框架构建 - 全栈自研主机厂发展进程:介绍特斯拉、小鹏、华为、理想、蔚来、小米等车企辅助驾驶研发进展、硬件配置、车型发布等情况 [11][15][28] - 第三方解决方案玩家格局:车企与头部智驾厂商合作可节省成本、抢占市场,Momenta、元戎启行、地平线等厂商端到端方案推进有节奏且合作覆盖广泛 [45][46] - 构建辅助驾驶技术研究框架:从企业经营、技术能力、用户感知三个维度衡量辅助驾驶能力,分析各车企研发投入、战略重心、传感器方案、算力、模型等情况 [48][49][50] 维度一:企业组织和战略 - 辅助驾驶战略布局:研发方向从早期模块化分工向端到端融合、全域架构与跨域协同发展,车企动态调整团队架构与研发重心 [53][54][55] - 辅助驾驶研发投入:2022 - 2024年技术驱动型企业研发费用普遍高于15%,规模效应型企业随销量增长费率降低,小米集团2021 - 2023年研发费用率逐步攀升 [60] 维度二:技术能力三要素 - 传感器、算力、模型 - 传感器:技术降本与规模量产推动多感知方案并行,形成“数据输入 - 算法进化 - 硬件适配”正向循环,国产厂商在传感器供应链格局中份额稳步提升 [64][66][67] - 算力军备赛:云端智算中心肩负模型训练等任务,头部车企建立EFLOPS级超算中心,车端驾驶域控芯片向大算力化跃迁,国产芯片2025年集中量产 [75][78][85] - 车云模型:技术路径收敛,架构由决策规划模型化向模块化端到端发展,引入多模态数据信息,世界模型运用数据驱动提升类人化决策能力 [7][111] 维度三:消费者感知 - 辅助驾驶功能表现能力 - 驾驶辅助功能:“车位到车位”功能融合行车与泊车功能,实现全场景连续驾驶目标,各车企相关功能不断迭代升级 [97][98][105] - 安全辅助功能:AEB性能边界优化,车辆避撞方式与车速有关,蔚来等车企安全辅助功能不断提升 [99][103][105] - 消费者感知力:辅助驾驶产品标签化,成为新车卖点,各车企驾驶及安全辅助功能落地进程有差异 [10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车企研发及功能落地进展,如特斯拉、小鹏、鸿蒙智行合作车企、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米集团;以及头部第三方解决方案供应商,如Momenta、元戎启行 [8][111] - 建议关注供应链国内供应商,如速腾聚创、禾赛科技、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知行科技、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等 [8][111]
科力装备(301552) - 301552科力装备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4
2025-07-14 17:2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有西南证券、财达证券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14日15:00 - 16:00,地点在公司一楼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张万武、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张静、证券事务代表安喜双 [2] 公司介绍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张静介绍公司基本情况、行业概况、投资亮点与发展前景 [2] 互动交流 中美贸易竞争影响 - 公司通过贸易条款设计(出口美国产品多以EXW模式交易,关税由客户承担)、美国本土化生产、技术壁垒和客户多元化构建多层次风险缓冲体系,关税成本转移和头部客户协同确保业务稳定 [2] 与小米汽车配套情况 - 公司作为二级供应商在小米所有车型上均有产品配套并进行技术迭代,终端应用产品主要是风挡玻璃安装组件等,按订单正常生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有望推动辅助驾驶领域新技术普及 [3] 生产基地与产能情况 - 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美国子公司已采购生产设备推动本土化生产 [3] - 募投项目“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建成后缓解产能不足 [3]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2.1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38% [3] - 重点投向智能化零部件开发、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生产与装配工艺技术迭代、新型材料研发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