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添加
icon
搜索文档
酱油产品量增利减,千禾味业2024年遭遇业绩双降,今年Q1经销商负增长埋隐忧
证券之星· 2025-06-09 10:3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16%至30.73亿元,为2016年上市以来首次业绩双降 [1] - 核心产品酱油收入同比下滑3.75%,导致全年营收下降 [1] -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7.15%至8.3亿元,主要区域收入均同比下滑 [1] - 2024年除一季度外,其余三个季度营收分别同比下滑2.53%、12.63%和10.3% [5] 经销商动态 - 2024年一季度经销商数量净减少34个,期末降至3282个 [1] - 2022年经销商数量净增439个,2023年净增1020个创历史新高,2024年仅净增66个 [7] - 2024年上半年经销商数量达3560个峰值,下半年回落至3316个 [7] - 东部区域经销商727个,南部316个,中部749个,北部607个,西部883个 [2] 产品与市场竞争 - 酱油销量增速从2022年27.49%、2023年33.19%放缓至2024年1.27% [5] - 海天味业零添加系列销量2024年同比增长超60%,有机酱油复购率80% [6] - 海天酱油销量同比增长11.63%,收入增长8.87%至137.58亿元 [6] - 公司酱油毛利率38%,较海天低6.7个百分点 [8] 成本与价格策略 - 2024年公司每吨酱油成本约1933.45元,较海天低490元 [8] - 低原料成本未转化为高毛利,反映低端产品占比高稀释综合毛利率 [8] 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 零添加概念红利消退,竞争对手加速布局分流市场份额 [5] - 202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禁止"零添加"宣传,过渡期至2027年3月 [9] - 公司需在过渡期内完成品牌形象与产品结构调整 [9] 历史发展背景 - 2008年推出首款零添加酱油,2019年后零添加需求刚性化 [4] - 2022年"辛吉飞事件"加速零添加红利释放,2021-2023年营收从19.25亿增至32.07亿 [4] -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年均涨幅超50% [4]
李子园20250603
2025-06-04 09:50
纪要涉及的公司 李子园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新品策略** - 推出维生素水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目标销售额 1 亿,含两款维生素 B 饮料和一款维生素 C 饮料,采用极简配方、六个“零”添加概念,3 月糖酒会展示,4、5 月渠道洽谈及上架,6 月电商预计销量达千万级别 [2][4] - 维生素水规格有 500 毫升和即将推出的 250 毫升,设立部门针对集团消费等场景推广,临时电销渠道逐步覆盖 [3][6] - 今年功能性饮料初步目标大几千万至 1 亿销售额,未来希望做成三五个亿甚至十亿大单品,今年重点打造渠道和品牌影响力 [11] - **组织架构** - 公司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二代接班,李总儿子接任总经理,董事会引入两位年轻董事,业务团队年轻化 [7] - 小李总推动新品开发、电商团队建设、品牌升级,如与华与华合作、签约成毅代言、引进电商运营团队、推出维生素水等 [7] - **成本结构** - 成本控制集中在生产成本和开源节流,原材料成本中大包粉占比 35%-40%,得益于成本控制,今年毛利率提升,整体盈利水平预计超营收增长幅度 [8] - 去年新增产能多,今年新增产能少,制造费用折旧影响不大 [8] - **品牌和渠道** - 渠道方面关注现代类渠道,加强电商队伍建设;品牌方面贴近年轻人,通过代言人、新品牌官宣吸引年轻消费者,新产品开发集中在健康营养领域 [9] - 零食量贩渠道发展迅速,去年切入,今年目标销售额超 1 亿,增长约 20%-30%,未来将成主要增长渠道,促进新产品开发 [14] - 电商渠道增长快,一季度增长 40%-50%,4、5 月销量 1000 万左右,6 月预计再提升,今年加强团队建设,扩大技术人员队伍 [2][16] - 餐饮渠道早餐和小餐饮原本在华东有优势,已扩展至华中、西南,约占公司总份额 25%,表现稳定 [19] - **盈利预期** - 维生素水产品毛利率不低于含乳饮料,含乳饮料占比超 95%,为推新品提供资源支持 [13] - 电商渠道目前未盈利,今年重点提升体量,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利润,带动线下销售 [18] - 今年维生素水暂无利润诉求,主要目标是形成市场氛围 [2][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持续优化李子园饮料产品以满足不同渠道需求,重点仍在新品 [12] - 代言人费用控制有效,新代言人丁禹兮费用相对节省,按月摊销 [15] - 去年电商增长依赖团队建设,货架电商增长有限,主动直播和兴趣电商带来显著增长 [18] - 营养素水通过极简 60 配方概念实现差异化,重视价格体系维护,给经销商利润空间有优势 [21][22]
赴港上市,是海天的逆袭局吗?
凤凰网财经· 2025-05-23 20:51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背景与动机 - 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 计划启动香港上市程序 这并非临时决策而是长期资本布局的一部分 [1][2] - 作为年营收超200亿的调味品龙头 公司经历"双标门"事件后市值蒸发4000亿 目前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 [2][3] - 2022-2023年营收连续下滑 累计降幅达10.8% 2024年前三季度虽呈现9.4%营收增长 但被市场视为低基数效应下的"假性反弹" [5] 国际化战略布局 - 新任董事长程雪加速推进越南 印尼子公司建设 港股IPO被视为国际化战略的"资本加速器" [9][10]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仅7% 远低于同业 计划通过本地化建厂 收购当地品牌等方式打开国际市场 [8][9] - 招股书明确募资用途包括建立全球品牌形象 提升海外供应链 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 [9][25]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国内调味品市场增速降至1.7% 增量空间见顶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5][6] - 面临千禾"零添加"产品冲击 李锦记高端化路线挤压 线上营销模式变革等多维竞争 [19][21] - 海外市场存在饮食习惯差异 如欧美酱油SKU不足黄芥末酱零头 且食品安全标准更严格 [16][17] 技术优势与转型策略 - 拥有5G智能生产线 全自动控温发酵罐 AI质检系统等智能制造优势 [15] - 持有23项专利发酵技术 计划开发橡木桶发酵工艺高端产品线 [21][23] - 推动数智化转型 拟将光伏晒池 区块链溯源等ESG优势转化为营销亮点 [23] 品牌重塑与渠道革新 - 需消除"双标门"导致的"海天=添加剂"消费者认知 建立透明质量披露机制 [21][26] - 规划开设"海天风味实验室"体验店 打造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的新零售闭环 [23] - 在欧美市场推行"东方发酵美学"文化输出 开发适合米其林餐厅的专用调味品 [25] 全球市场机遇 - 全球中餐厅数量突破70万家 年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带动调味品需求增长 [11] - 可借鉴亨氏番茄酱本土化经验 研发低盐酱油 复合调味料等适应区域口味的产品 [16] - 绑定中餐供应链如预制菜 餐饮连锁等渠道 复制李锦记成功路径 [16][25]
千禾味业冠名央视《回家吃饭》"配料减法"健康理念获肯定
消费日报网· 2025-05-21 17:49
品牌合作与市场定位 - 公司正式冠名央视财经频道王牌栏目《回家吃饭》,成为央视黄金档节目首次合作的"零添加"调味品品牌,标志着公司"简单配料"的产品定位与国家级媒体王牌节目制作理念高度契合 [1] - 节目上线时间与国家卫健委主导的全民营养周活动相契合,旨在响应《国民营养计划(2023-2030年)》政策号召,推动中国家庭饮食健康观念升级 [1] - 央视选择公司作为独家冠名伙伴,不仅因其38.7%的零添加酱油市场占有率,更基于其产品与国家"三减三健"健康行动的深度契合 [3] 节目影响力与品牌筛选标准 - 《回家吃饭》是央视重点打造的饮食文化IP,开播10年来累计触达观众超12亿人次,覆盖全国4.2亿家庭用户,稳居同时段生活类节目榜首 [3] - 栏目对合作品牌的选择极为严苛,公司因其产品品质、技术公信力及理念符合国家要求和政策方向而入选 [6] 消费者趋势与市场需求 - 近一半的中国消费者倾向购买纯天然、零添加的食品,86%的消费者期望食品配料表越简单越好 [4] - 公司部分品类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印证消费者对"配料极简、品质极致"产品的迫切需求 [8] 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 - 公司在零添加上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亿元,通过智能化装备和科研支撑实现干净原料的洁净生产过程 [6] - 公司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二期主体建设完成,总投资12.6亿元,历时五年,达产后总产能将突破120万吨,极大满足市场需求 [8]
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央视网· 2025-05-11 06:58
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 - 按照功能划分有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等23类 [2] -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在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例如卤水点豆腐中的卤水就是一种食品凝固剂 [2]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 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会标注出它允许使用的食品类别以及在该食品类别内使用的最大添加量 [3] - 超出使用类别或超出用量使用都算是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现象 [3] - 食品添加剂使用过多可能会在体内造成蓄积,有的甚至可能会产生致癌的风险 [3]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误区 - "零添加"、"0防腐剂"等宣传语更多是对于生产过程的一种描述,与食品是否安全没有太多关系 [4] - 消费者应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信息,以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 [4] - 依赖"零添加"等声称选择食品可能会忽略食品的真实属性 [4] 食品添加剂的社会认知 - 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用对量、把准度" [1] - 应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不必闻之色变 [1]
新标准效应改善消费认知 零添加概念调味品打折清库
新标准出台影响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规定不允许预包装食品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1] - 新标准设置两年过渡期 释放行业洗牌信号 [4][5]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支持规范零添加标签 [6] 市场促销表现 - 线下超市零添加酱油产品普遍打折促销 最低至5折 如千禾1升装酱油从39 9元降至29 9元 海天1 28L装从16 9元降至9 9元 老才臣500毫升装直接"买一送一" [2] - 线上电商平台优惠力度较小 仅有2-5元优惠 [3] - 卜蜂莲花销售人员表示近期调味品打折力度呈加大趋势 [3] 行业竞争格局 - 零添加概念商品数量从2022年二季度的300种增至2024年四季度的800种 [4] - 调味品市场日趋饱和 品牌业绩增速放缓 企业通过促销调整策略 [4] - 海天、千禾等企业已开始调整策略 转向强调健康属性如减盐、高附加值原料 [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零添加酱油价格普遍高于普通酱油 500毫升装通常20元以上 而普通产品不超过10元 [6] - 部分消费者不再刻意购买零添加产品 但对纯天然食品仍存在认知困惑 [6] - 专家预计未来两年节假日将出现更大力度促销以加速库存清理 [5] 企业战略转型 - 行业需从营销战转向品质战 加大研发投入优化配方 [6] - 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和消费者教育 提升产品实际价值认知 [6] - 高端酱油需通过美味、营养、健康等实质属性实现差异化 而非依赖概念营销 [7]
对“零添加”乱象要“零容忍”
广州日报· 2025-04-30 05:28
对"零添加"食品乱象要零容忍。此前因为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标准与监管缺失给了相关乱 象野蛮生长的空间。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 项标准修改单,明确禁用"零添加",具有强制约束力,有助于遏制"零添加"乱象。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 导下,200余家大型食品企业公开倡议不使用"零添加"等用语,是对新国标的积极回应。 当然,仅有行业倡议与企业承诺还不够。要让禁用"零添加"的新国标落到实处,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加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消费者健康素养等,进而形成各方合力。只有供需两端齐发力,才 能让无良商家无机可乘,让"零添加"的套路无路可走。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200余家大型食品企业,举办优化食品标签标识公开倡议活动,旨在共同 响应新规要求,主动优化食品标签标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优质的食品,推动食品行业高 质量发展。(4月29日中新网) 现在不少生产商家热衷于标注食品"零添加",这主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然而,"零添 加"实际上是"有添加"的食品,通过"伪零添加"混淆视听,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 ...
预包装食品新规 让“零添加”成为过去时
消费日报网· 2025-04-29 11:28
食品包装新规影响 -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并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同步实施 设置两年过渡期 新标准将规范食品标签用语 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表述 [1] - 新标准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执行 过渡期内企业需清理库存 行业预计未来两年将出现力度较大的促销活动 尤其在节假日期间 [2][4] 消费者反应 - 超市货架上"零添加"标签产品占比显著 部分消费者反映选购困扰增加 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标签变化导致决策困难 [2][3] - 工作人员倾向于推荐"零添加"产品 但不同推荐标准不统一 消费者寻找无此标签产品存在难度 [3] 行业调整与影响 - 行业专家预计"零添加"产品彻底退出市场需3-4年 因企业可继续按旧标准生产至过渡期结束 且产品在保质期内仍可合法销售 [4] - 部分"0"声称如"0糖""0脂"等营养声称不受新规影响 因其有明确定义及标注要求 [5] 政策意义 - 新标准被视为行业净化"零添加"乱象的关键举措 匹配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 为产品创新升级提供明确方向 [5] - 政策实施后 企业需调整配方研发与标签设计 同时需加速库存清理以避免流通受限 [4][5]
“酱油一哥”海天味业2024年业绩说明会:“零添加”成热门提问
经济观察网· 2025-04-08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7日海天味业举行2024年业绩说明会,虽2024年业绩亮眼但市值远低于峰值,股价下跌,会上对投资者关于业务、“零添加”新规、董事长薪酬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1][2][6]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269.01亿元,同比增长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08.95亿元,同比增长8.29%;整体净利率23.63%,同比增加0.65% [2] - 2024年酱油收入137.5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51.14%;蚝油营业收入46.15亿元,占17.16%;其他品类营业收入40.86亿元,占15.19%,增速16.75% [3] 公司市值与股价 - 2021年1月8日市值突破6900亿元,2025年4月7日市值2185.32亿元,不到峰值三分之一 [1][6] - 2025年4月7日以39.30元/股收盘,下跌3.37% [6] 投资者提问与公司回应 业务相关 - 投资者询问其他业务17.73亿元包含业务、海外营收等情况 公司称其他业务收入指副产品销售、物流运输服务等非主营业务收入,正加快海外市场拓展,现阶段海外营收占比低,主要通过海外经销商销售 [3] “零添加”新规相关 - 投资者询问对零添加新规看法、“零添加”标识产品处理及出海计划等 公司表示新规利于行业规范发展,支持并按要求推进后续工作,未来海外业务将侧重消费基础好、调味品需求旺的市场,结合实际情况推进 [4] - 投资者询问新规对业绩影响及应对措施 公司称打造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多元化需求,覆盖多元消费人群获取市场份额助力业务增长 [5] 董事长薪酬相关 - 投资者询问董事长薪酬大幅增长原因 公司表示董监高人员薪酬根据经营业绩、岗位职责、人员贡献及个人业绩等综合确定 [5]
直击业绩会 | 净利润重回增长后,下个“锚点”是什么?海天味业总裁谈出海策略与“零添加”新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7 20:40
文章核心观点 市值两千亿元的海天味业2024年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长 公司筹划赴港上市和全球化 同时面临“零添加”新规等行业变化[1][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9.01亿元 同比增长9.53%;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 同比增长12.75%;毛利率同比增长2.47个百分点至38.62% [4] - 2024年酱油、调味酱、蚝油、其他品类收入分别为137.58亿元、26.69亿元、46.15亿元、40.86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8.87%、9.97%、8.56%、16.75% [5] - 2024年线下渠道收入238.85亿元 同比增长8.93%;线上渠道收入12.43亿元 同比增长39.78% [5] 公司发展战略 - 去年12月宣布港股IPO 提出“向上、向下、向内、向外”战略 “向外”指本地化经营 优势出海、探索全球 [5] - 未来海外业务选择消费基础好、调味品需求旺的市场适度侧重开展 结合各国/区域实际情况推进 现阶段海外营收占比低 主要通过海外经销商销售 [6] 行业动态与公司应对 - 行业流行的“零添加”概念面临争议 相关部门明确不允许再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强调食品配料 新规设2年过渡期 [7] - 公司支持“零添加”新规 会按要求推进后续工作 [9] - 消费者“配料表焦虑”带来市场“内卷” 餐饮需求向居民切换 消费者偏好质价比产品 公司有低糖、低盐、低脂等多款创新产品 未来将坚持产品迭代与创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