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搜索

搜索文档
AI搜索浪潮下,创业公司有哪些流量红利? | Jinqiu Select
锦秋集· 2025-06-17 23:46
网站流量版图变化 - 当前超过50%的网络流量由各类机器人构成,包括搜索引擎爬虫、数据采集工具和新兴AI Agent [1] - AI Agent的兴起使用户搜索行为升级,从简单信息获取转向复杂任务执行(如产品比较、计划制定、购买决策)[3] - 63%的网站已从AI驱动来源获得流量,Z世代中31%更常使用AI平台进行信息搜索 [4] AI搜索带来的流量机遇 - 传统搜索排名靠后的优质内容可通过AI推荐获得曝光机会 [2] - AI搜索结果页虽可能减少总点击次数,但带来更高质流量:用户停留时间更长,转化意图更明确 [5] - AI驱动的结果倾向于整合多来源内容,使细分领域优质网站获得公平引流机会 [6] 优化策略:结构化数据与内容 - 采用Schema.org等结构化数据标准,提升AI系统对内容的理解和索引效率 [8] - 需专注创造独特、深度解答用户问题的原创内容,覆盖长尾需求 [9] - 针对行业复杂问题制作详尽分析,增加被AI引用的概率 [10] - 多媒体内容(高质量图片/视频)及ALT文本优化可提升多模态搜索可见性 [12][14][15] AI流量识别与管理 - 传统分析工具存在检测盲区,需结合服务器日志和User-Agent特征识别AI流量 [16][18] - AI推荐流量的典型特征:目标明确(直接跳转特定段落)、停留时间适中但跳出率可能偏高 [19] - 需区分三类AI爬虫:搜索索引爬虫(带来曝光)、实时访问代理(产生引荐流量)、自主行动代理(促进交易)[22][27] 品牌与多渠道策略 - 需将品牌价值观(如ESG、社会责任)通过结构化数据公开,提升AI推荐优先级 [25] - 流量争夺转向跨平台影响力构建,包括视频、播客等多渠道内容分发 [24] - 92%营销团队计划增加品牌投入,71% B2B企业重点瞄准Z世代与千禧一代用户 [24]
深度拆解:为什么通用 Agent 的下一站是 Agentic Browser?
Founder Park· 2025-06-14 10:32
核心观点 - 行业正经历从通用Agent向Agentic Browser的范式转移,浏览器因其内容通用性、用户习惯和跨应用能力成为通用Agent的天然载体 [13][17][20] - Agentic Browser的核心是"代替用户行动",而不仅是"辅助用户浏览",其终极目标是成为全新的AI操作系统并催生定制化硬件生态 [13][31][41] - 未来AI之争的本质是对用户跨应用、全链路"上下文"控制权的争夺,浏览器凭借其深度与广度兼备的上下文获取能力成为关键战场 [21][25][28] 概念定义 - 通用Agent:具备自主理解、规划、执行能力的智能实体,强调自主性和通用性,代表产品包括ChatGPT、豆包等 [17] - AI搜索:利用AI技术改进搜索结果相关性和呈现方式,代表产品包括Perplexity、秘塔搜索等 [17] - AI浏览器:传统浏览器集成AI功能如侧边栏助手、内容总结等,代表产品包括QQ浏览器、夸克等 [17] - Agentic Browser:以浏览器为载体使Agent具备深度上下文感知和跨应用操作能力,代表产品包括Comet、Fellou等 [17][18] 行业驱动力 - 操作系统厂商通过生态霸权限制第三方AI创新,如谷歌阻止摩托罗拉预装Perplexity,微软深度绑定Copilot [9] - 传统浏览器同源策略形成数据孤岛,使通用Agent无法获取用户真实行为数据执行跨网站任务 [10] - 反垄断诉讼为突破生态封锁创造机会,如美国司法部强制谷歌剥离Chrome的提案促使Perplexity开发Comet浏览器 [11] 技术载体优势 - 上下文控制:浏览器可获取用户全维度数据包括浏览时长、交易信息、跨站点行为等,远超单一APP的数据维度 [25][27] - 本地OS控制:通过混合影子空间技术实现本地即时响应、虚拟化执行和云端协同,具备操作系统级资源调度能力 [30][34] - 跨应用连接:支持跨网站工作流自动化如自动关注Twitter博主、电商比价加入购物车等复杂操作 [35][36] 未来演进路径 - 短期:通过Agent Store构建开放生态,如Fellou的VIEP技术和Eko框架实现任务动态规划 [27][35] - 中期:发展为AI优先操作系统,重构资源调度和交互设计围绕任务执行为核心 [31][43] - 长期:催生定制化硬件如AgentBook,在芯片层面集成AI计算单元和先进传感器 [41][43]
Perplexity CEO谈新型AI搜索商业化进展:自研浏览器、规模化分销和内容收入分成
IPO早知道· 2025-06-14 10:10
Perplexity公司发展现状 - Perplexity是一家专注于AI搜索引擎应用的初创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谈判,最新估值近140亿美元[4] - 公司计划推出融合AI智能体功能的浏览器Comet,其beta版本已于5月正式上线[4] - 公司与摩托罗拉签约将在其手机上预装AI助手Perplexity Assistant,并与三星洽谈类似合作,苹果副总裁也开始与公司进行商业接洽[4] - 5月公司处理约7.8亿次搜索查询,每月环比增长20%,从2022年初的每天3000次增长至现在每天3000万次[1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Perplexity提供最便宜且准确度高于谷歌和OpenAI的API服务[5] - 产品以对话和答案形式呈现搜索过程,所有答案都有可信来源[6] - 专注于结果准确性,与传统搜索引擎不同,不追求AI随机生成结果的"AI感"[7] - 浏览器Comet被定位为"认知操作系统",旨在无缝整合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计算[11][12] 市场竞争与战略布局 - 公司认为谷歌因广告收入依赖而难以改变现有搜索模式[8] - 浏览器被视为AI应用成功的关键载体,能整合从"答案"到"行动"的全流程[9][10] - 通过与手机厂商合作预装AI助手,公司希望成为原生AI助手,改善安卓用户体验[16][17] - 面临谷歌的竞争压力,但坚持推动安卓系统更加开放[18] 商业模式创新 - 与《洛杉矶时报》等媒体达成收入分成协议,探索广告收费/增值收费模式[19] - 推出"出版商计划",当用户因查询高价值内容升级为Pro用户时与内容生产者分享收入[19] - 未来计划让research agents接入不同内容/数据提供者,实现付费墙穿透和创作者分成[20] - 相比谷歌拿走所有广告收入,公司愿意与出版商进行收入分成[20]
深度拆解:为什么通用 Agent 的下一站是 Agentic Browser?
Founder Park· 2025-06-14 04:27
核心观点 - Agentic Browser正成为AI领域的新兴趋势,有望成为通用Agent的下一站载体[3][6][13] - 传统操作系统生态霸权限制通用Agent发展,浏览器成为突破封锁的关键路径[9][11][13] - 浏览器凭借上下文控制、跨应用连接和本地OS整合能力,是通用Agent的理想载体[19][22][37] - Agentic Browser可能沿"浏览器→操作系统→硬件"路径发展,具备重构数字生态的潜力[40][42][43] 概念定义 通用Agent - 具备自主理解、规划、执行能力的智能实体,强调通用性和自主性,代表产品包括ChatGPT、豆包等[17] AI搜索 - 侧重改进搜索结果相关性和呈现方式,代表产品包括Perplexity、秘塔搜索[17] AI浏览器 - 传统浏览器集成AI功能如侧边栏助手、内容总结,未改变核心架构,代表产品包括QQ浏览器、夸克[17] Agentic Browser - 将浏览器作为Agent执行任务的平台,强调主动行动而非被动响应,代表产品包括Comet、Fellou[18] 行业驱动力 生态霸权困境 - 操作系统厂商通过预装绑定和权限壁垒限制第三方AI助手发展[9] - 传统浏览器同源策略导致数据孤岛,阻碍跨网站任务执行[10] 反垄断契机 - 谷歌反垄断诉讼中剥离Chrome的提案为创新者提供机会窗口[11] 技术载体优势 - 浏览器可合法获取全维度用户数据作为Agent行动燃料[11] - 能绕过iOS/Android预装封锁,实现更广泛覆盖[11] 核心能力 上下文控制 - 可记录用户跨网站行为、标签页状态、历史对话等全维度数据[26] - 通过VIEP技术分析鼠标轨迹等细粒度交互数据构建精准用户画像[26] 本地OS整合 - 突破安全沙箱限制,直接调用日历、邮件等本地应用[28] - 混合影子空间技术实现本地/云端资源动态调度[33] 跨应用连接 - 支持跨网站工作流自动化如电商比价、数据同步等场景[34] - 通过MCP协议实现多智能体协作和原子化操作重组[34] 演进路径 技术演进 - 从信息入口升级为任务中枢,重构人机交互范式[42] - 发展AI优先的操作系统内核,优化Agent任务执行[42] 生态扩展 - 通过Agent Store构建开放开发者生态[41] - 挑战平台数据垄断,促进能力自由流动[41] 硬件延伸 - 可能催生专用硬件如AgentBook,侧重AI计算能力[42] - 沿袭Chrome OS路径但强化AI特性[40] 代表企业动向 创业公司 - Perplexity孵化Comet浏览器作为对抗生态霸权的战略产品[12][16] - Fellou开发VIEP技术和Eko框架提升交互感知能力[26][41] 科技巨头 - OpenAI秘密研发浏览器作为ChatGPT新技术载体[3] - 传统浏览器厂商如Chrome、夸克加速AI功能整合[3]
ZPedia|「点点」遇冷,小红书AI搜索「问一问」悄悄上线,AI种草进入答案即产品时代
Z Finance· 2025-06-13 15:29
小红书AI搜索功能「问一问」升级 - 新功能面向两类核心场景:针对客观问题提供基于事实和数据的准确答案,针对复杂决策依托社区用户真实经验提供参考建议[2] - 通过AI对大量用户笔记进行总结,提炼结构化商品推荐榜单(如"盒马必买推荐Top10"),附带用户提及比例、好评与吐槽、产品亮点等[2] - 入口设计直观,支持卡片化内容与图文对比,并鼓励用户一键分享榜单以提升内容曝光密度[2] 平台战略转型方向 - 将海量笔记、商品讨论和真实评价系统挖掘重组,形成"轻百科"式回答,推动"搜索+社区+AI"三位一体信息平台转型[3] - 功能升级强化了搜索引擎工具属性与社区连接能力,从"搜内容"转向"搜答案"路径,提升商业转化和用户粘性[2][3] 历史AI产品布局与表现 - 此前推出AI搜索产品「点点」,专注于生活场景智能搜索助手,聚合笔记与全网信息提供精准答案[6] - 「点点」上线初期数据不佳:2024年8-11月月下载量合计仅8000次,12月激增至63,397次,2025年1月达峰值110,885次后持续回落[7] - 独立APP模式缺乏高频使用场景支撑,用户活跃度难以维持,战略价值存疑[7] 公司估值与资本市场动态 - 最新估值跃升至260亿美元,超过2021年疫情期间高点,为筹备中的IPO释放积极信号[10] - 市场预计公司最快将于年内启动IPO,具体时间取决于资本市场走势[10] 技术研发背景 - 2023年3月成立大模型研发团队,开发「小地瓜」大模型,并陆续推出AI绘画「Trik」、文生图「此刻」、AI聊天「达芬奇」等产品[6] - 「点点」上线后,部分早期AI产品(如「AI声聊」「达芬奇」)已非内部高优先级项目[6]
纳米AI,拯救搜索引擎
半佛仙人· 2025-06-13 14:58
纳米AI搜索的核心优势 - 纳米AI搜索通过意图识别引擎理解模糊或抽象的用户需求,显著降低搜索门槛,解决传统搜索引擎需要精准表达的问题 [4][5][7] - 跨平台整合80多款大模型,自动选择最优模型组合处理任务,并交叉验证信源准确性,确保结果权威性(如医学文献优先抓取临床试验数据) [10][11] - 突破APP信息孤岛限制,直接获取多平台内容(包括视频/图片),避免重复下载APP的繁琐流程 [9][10] 传统搜索引擎的痛点 - 搜索结果充斥低质内容(如《喷火龙排泄物能源研究》类文章),且常需注册付费才能获取完整信息 [9] - 平台割裂导致用户需手动跳转多个APP,搜索图片/视频时出现关键词漂移(如"赛文→赛罗→泰罗→泰森"的荒谬联想) [9] - 依赖用户精准表达需求,对语言能力不足者极不友好(案例:父母搜索电视剧/洗衣机时出现完全无关结果) [4] 生产力提升维度 - 自动化工作流:直接输出doc/PPT/视频等成品格式,省去复制粘贴步骤,效率提升显著(用户可节省手动整理碎片信息的时间) [12] - 内置MCP工具实现"搜索即生成",根据需求自动制作动画短片(含分镜脚本+配音),满足非专业用户的轻量级创作需求 [13] - 交付解决方案而非原始数据,例如健康咨询会整合权威论文并标注引用来源,形成即用型报告 [10][14] 行业技术演进 - PC时代搜索引擎仅需网页索引,移动互联网时代需突破APP数据孤岛+处理用户非结构化需求 [16][17] - AI搜索3.0代表技术跃迁:1.0阶段聚合信息→2.0阶段总结答案→3.0阶段主动推理用户意图(纳米AI实现需求反问引导) [18][19] - 核心竞争力从算力参数转向实际效用,重点解决"普通人表达缺陷"与"信息过载筛选"两大痛点 [17][19]
纳米AI,拯救搜索引擎
半佛仙人· 2025-06-13 14:57
纳米AI搜索的核心优势 - 纳米AI搜索通过意图识别引擎理解用户模糊或抽象的需求,引导用户问出"人话",大幅降低搜索门槛 [16][19] - 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平台搜索,覆盖80多款大模型并自动校验信息准确性,提升搜索广度和精确度 [30][32][33] - 搜索结果可直接生成doc、PPT、图表等多种格式,并整合MCP工具实现素材自动生成,形成端到端解决方案 [38][42][43] 传统搜索引擎的痛点 - 需要用户精准描述需求并在海量低质信息中人工筛选,存在平台割裂和付费墙障碍 [12][23][25] - 搜索结果常出现关键词联想偏差(如从洗衣机跳转到复仇者联盟),且无法保存有效内容 [15][28][36] - 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内容过剩和APP孤岛问题,单纯索引功能已无法满足需求 [46][48][49] 搜索行业的进化路径 - 行业经历从传统搜索→AI聚合信息→AI总结答案→AI主动思考的四阶段发展 [51][52] - PC时代搜索依赖网页索引,移动时代需具备理解残缺需求和跨越孤岛的能力 [46][49][54] - 真正有价值的AI工具应聚焦生产力提升,而非参数竞赛,需为普通人提供兜底服务 [55][56][57]
搜索范式革命:纳米AI与谷歌的「超级搜索智能体」共识
36氪· 2025-06-12 19:28
行业趋势 - 2025年"智能体化"将成为现实,搜索引擎作为流量入口将率先完成智能体化转型,从信息搬运工升级为生产力工具[2] - AI搜索3.0时代将实现"超级搜索",核心是从答案引擎进化为任务引擎,直接交付可执行解决方案[6][8] - 全球搜索引擎竞争格局未完全开放,谷歌、Bing、360等拥有全栈技术积累的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18] 技术演进 - AI搜索1.0时期:保留网页排序+AI Overview,本质是信息聚合与总结[5] - AI搜索2.0时期:转型为答案引擎,Perplexity等原生搜索引擎崛起,估值快速提升但仍有认知增强局限[5] - AI搜索3.0五大能力:任务规划、多模型协作、高维信息认知、多模态输出、个性化知识库[9][10][11][12][13] 竞争格局 - 纳米AI搜索2025年4月位列中国AI搜索引擎市场第一,全球第二,月访问量达2.77亿次[19][20] - 全球市场纳米AI月访问量达3.1亿次,是Perplexity的三倍以上,成为最大AI原生搜索引擎之一[21] - 谷歌AI Mode与纳米AI均押注智能体方向,但纳米AI在"全域检索"和"搜商"技术上更激进[22] 产品创新 - 纳米AI突破APP信息孤岛,通过自研MCP工具实现跨平台数据抓取[22] - 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具备8项核心能力:自动任务分解、跨平台搜索、多模型协作(80+模型)、知识库挂接等[30][31] - 实际案例显示纳米AI可自动生成医学研究报告和城市转型方案,实现"边搜索边思考"[26] 市场表现 - 纳米AI在Mary Meeker报告中国AI应用排名第四,超越腾讯元宝和百度文心一言[27] - 传统搜索引擎厂商凭借技术基建优势(如360的浏览器积累)构建竞争壁垒[18] - 未来竞争焦点转向Agent产品设计速度与生态整合效率,谷歌有技术资产优势,纳米AI以迭代速度见长[33]
搜索范式革命:纳米AI与谷歌的「超级搜索智能体」共识
36氪· 2025-06-12 19:27
行业趋势 - 2025年"智能体化"将成为现实,AI应用将具备意图理解与任务执行能力,搜索引擎作为流量入口将率先完成这一转型[2] - 传统搜索引擎的信息筛选模式将被颠覆,"超级搜索"概念落地,实现从信息搬运到生产力工具的转变[2][3] - AI搜索3.0时代核心是"任务引擎",超越2.0时代的答案引擎,直接交付可执行解决方案[6][8] 技术演进 - AI搜索1.0保留网页排序但加入AI Overview功能,本质仍是信息聚合[5] - AI搜索2.0进化为答案引擎,Perplexity等原生搜索引擎崛起,但用户感知仍接近基础大模型对话[5] - 超级搜索需具备五大能力:任务自动规划、多模型协作、高维信息认知、多模态输出、个性化知识库整合[9][10][11][12][13] 竞争格局 - 谷歌AI Mode与纳米AI搜索在智能体能力覆盖上最均衡,New Bing强于基础体验但缺乏深度执行[14] - 纳米AI搜索2025年4月以2.77亿月访问量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远超Perplexity(1.18亿)和百度AI(2826万)[19][20] - 全球市场纳米AI月访问量达3.1亿次,为Perplexity三倍,成为最大AI原生搜索引擎之一[21] 产品创新 - 纳米AI突破APP信息孤岛实现全域检索,结合自研MCP工具与传统搜索技术积累[22] - 首创"搜商"概念,通过思维链推理实现自适应任务规划,支持模糊/复杂问题拆解[22] - 医学课题案例中可自动输出PDF报告,城市转型等开放性问题能生成专业级研究报告[26] 生态构建 - 纳米AI集成80余款大模型和100多个MCP工具,强调多模型协作而非商业壁垒[26] - 谷歌依托Gemini大模型+Chrome浏览器+A2A协议构建技术生态,纳米AI以快速迭代见长[33] - 360发布的超级搜索智能体实现四大自动化:任务分解、规划、工具调用、执行,支持跨平台搜索与信源验证[30][31] 市场影响 - 搜索引擎将从广告入口转型为生产力入口,交付门槛趋近零的高质量解决方案[16] - 中国厂商首次进入定义行业标准阶段,纳米AI在Mary Meeker报告中位列中国AI应用第四[27] - 行业竞争转向Agent产品设计,核心是生态整合效率与PMF达成速度[33]
2025年中国GEO行业研究(二):认知战争2.0-GEO如何让品牌成为生成式AI的“标准答案”
头豹研究院· 2025-06-11 20: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GEO利用生成式AI技术创建与用户意图高度匹配的内容,提升其在AI搜索中的排名和引用率,能解决企业营销痛点,是更智能、可持续的新一代品牌营销方式 [6][28][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GEO的定义 - GEO即生成式搜索引擎优化,利用生成式AI技术创建与用户意图高度匹配的内容,提升其在AI搜索中的排名和引用率,强调内容的可解析性与权威性,直接输出答案而非引导跳转 [6] AI搜索产品网页端流量情况 - 2025年3月中国AI搜索网页流量呈现高度集中的“头部效应”,Deepseek与纳米AI凭借巨大的用户规模和体验优势遥遥领先,多数同类产品面临用户习惯培养不足和差异化竞争的严峻挑战 [12] - Deepseek以4.94亿次的月访问量领先,纳米AI搜索以3.01亿次的访问量居第二,两者构成第一梯队;排名靠后的C知道、天工AI和智谱清言等月访问量均未突破500万次 [12] AI搜索产品应用端流量情况 - 2025年3月中国AI搜索产品在移动应用端的用户活跃度高度集中,夸克、豆包与Deepseek三家占据绝大部分用户,与其他产品差距巨大 [16] - 夸克月活近1.5亿,豆包接近1亿,Deepseek超7700万,构成头部阵营;腾讯元宝、Kimi智能助手和纳米AI搜索月活在两千万至四千万级别,形成第二梯队;智谱清言刚过千万,讯飞星火、通义等多数产品月活不足六百万,形成长尾 [16] 企业在营销层面的核心痛点 - 企业面临信任危机、信息缺失、竞品承压、内容失衡等营销痛点,源于内部管理短板和外部市场压力 [18][27] - 信任危机表现为价值承诺不符、沟通失实误导、危机响应不力等;信息缺失体现为用户洞察片面、价值传递不充分、内容更新滞后失准等;竞品承压包括核心市场被蚕食、行业话语权旁落等;内容失衡有内容产出效率与质量瓶颈、技术应用与优化能力不足等问题 [25][26][27] GEO如何解决企业营销痛点 - GEO能系统性应对企业营销痛点,赋能品牌实现深层次营销价值 [28] - 针对信任危机,GEO可提升信息准确与合规性、保障价值承诺一致性、增强操作透明度;针对竞品承压,能实现竞品洞察与策略反制、提升关键渠道可见度、动态适应竞争环境;针对信息缺失,可实现信息整合与完整覆盖、深化价值传递与场景适配、确保内容时效与准确性;针对内容失衡,能突破内容产能瓶颈、降低内容优化技术门槛、进行效果验证与迭代 [36][37] 传统营销与GEO的对比 - 传统营销渠道存在成本高、见效慢、转化路径长、用户信任度低等问题,GEO在用户主动搜索中以“答案”形式精准触达,具备转化链路短、长期复用、高信任、高性价比等优势 [38] - 信息流广告曝光量大但受平台算法限制、用户信任度低,GEO内容可信度高、可沉淀为长期流量资产;品牌自媒体需长期运营、转化链条复杂,GEO可缩短认知到转化的路径、提升“非关注用户”转化可能;传统SEO优化周期长、难以覆盖复杂用户意图,GEO语义理解能力强、优质内容易获推荐;明星代言与KOL合作成本高、舆情风险大,GEO成本更低、结果更可控、信任基础更高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