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战略

搜索文档
TCL中环(002129):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计提减值影响公司业绩,坚定推动全球化战略
光大证券· 2025-05-01 13: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致公司盈利面临较大压力,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 41.23 / - 12.57 / 18.25亿元;虽受行业供给过剩等因素影响公司盈利阶段性承压,但未来公司光伏硅片供应链保供和非硅成本优势有望扩大,全球化布局和下游差异化延伸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 [4] 报告关键内容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4.19亿元,同比 - 51.95%,归母净利润 - 98.18亿元,同比 - 387.42%;2025Q1实现营业收入61.01亿元,同比 - 38.58%,归母净利润 - 19.06亿元,环比亏损幅度收窄 [1] 各业务板块表现 光伏硅片业务 - 2024年硅片出货量同比增长10.5%至125.8GW,市占率18.9%行业第一,板块营业收入同比 - 61.98%至166.49亿元,毛利率同比减少42.32个pct至 - 20.53% [2] - 截至2025Q1末210硅片累计出货量达200GW,产能达200GW [3] 光伏组件业务 - 2024年光伏组件出货8.3GW(同比减少),板块营业收入同比 - 37.57%至58.11亿元,毛利率同比减少8.92个pct至 - 0.85% [2] - 2025Q1组件出货同比提升19%至1.9GW,改造TOPcon标准组件产线并筹建2GW BC组件产线,截至2025Q1末组件产能达24GW [3] 半导体材料业务 - 12英寸半导体硅片产能快速释放,截至2024年底产能提升至70万片/月,2024年该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至23.31亿元,带动中环领先半导体业务营业收入规模实现30%增长 [4] 资产减值情况 - 2024年度计提减值合计52.00亿元(存货跌价/固定资产减值/商誉减值分别为40.54/1.71/9.15亿元),影响利润总额 - 14.72亿元 [2] - 2025Q1计提资产减值损失7.09亿元 [3] 全球化战略推进 - 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全资子公司RELC、Vision Industries达成合作,建立海外最大规模晶体晶片工厂;重组Maxeon并专注美国市场业务,加快全球本土化战略进程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9,146|28,419|25,231|31,049|36,974| |营业收入增长率|-11.74%|-51.95%|-11.22%|23.06%|19.0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416|-9,818|-4,123|-1,257|1,825|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49.90%|-387.42%|-|-|-| |EPS(元)|0.84|-2.43|-1.02|-0.31|0.45|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8.23%|-31.77%|-15.40%|-4.93%|6.67%| |P/E|9|-|-|-|17| |P/B|0.7|1.0|1.1|1.2|1.1| [5] 财务报表相关 利润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59,146|28,419|25,231|31,049|36,974| |营业成本|47,171|30,999|25,498|27,893|30,50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416|-9,818|-4,123|-1,257|1,825| |EPS(元)|0.84|-2.43|-1.02|-0.31|0.45| [11]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5,181|2,839|5,301|9,952|13,673| |净利润|3,416|-9,818|-4,123|-1,257|1,825| |……|……|……|……|……|……| |净现金流|-1,208|3,310|981|6,156|10,013| [11] 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总资产|/|/|125,063|125,598|129,937| |货币资金|10,020|12,817|13,797|19,953|29,967| |……|……|……|……|……|……| |少数股东权益|18,753|15,563|15,063|15,163|15,263| [12] 公司指标情况 盈利能力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毛利率|20.2%|-9.1%|-1.1%|10.2%|17.5%| |EBITDA率|29.8%|23.7%|29.9%|34.9%|39.4%| |……|……|……|……|……|……| |经营性ROIC|9.1%|-1.1%|-1.7%|1.2%|4.9%| [13] 偿债能力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资产负债率|52%|63%|65%|67%|67%| |流动比率|1.55|1.17|1.27|1.50|1.84| |……|……|……|……|……|……| |有形资产/有息债务|2.93|2.30|2.07|2.02|2.03| [13] 费用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销售费用率|0.72%|2.03%|2.00%|2.00%|2.00%| |管理费用率|2.42%|5.93%|5.00%|4.50%|4.00%| |……|……|……|……|……|……| |所得税率|14%|1%|1%|1%|1%| [14] 每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每股红利|0.26|0.00|0.00|0.00|0.10| |每股经营现金流|1.28|0.70|1.31|2.46|3.38| |……|……|……|……|……|……| |每股销售收入|14.63|7.03|6.24|7.68|9.15| [14] 估值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PE|9|-|-|-|17| |PB|0.7|1.0|1.1|1.2|1.1| |……|……|……|……|……|……| |股息率|3.5%|0.0%|0.0%|0.0%|1.3%| [14]
绿的谐波2024年财报:营收增长8.77%,净利润下滑33.26%,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搜狐财经· 2025-05-01 10:49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大幅下滑,在复杂市场环境面临挑战,不过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在核心领域取得进展,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1][4][6] 营收增长但利润承压,市场竞争加剧 - 2024年营收增长8.77%达3.87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33.26%,扣非净利润下滑38.09% [1][4] - 利润下滑受市场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研发投入增加影响,研发投入4959.12万元,占营收12.80% [4] -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巨头加大对中国市场投入,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投入增加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4]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技术创新驱动未来增长 - 2024年研发投入4959.12万元,占营收12.80%,在谐波减速器多方面取得突破,开发微型谐波减速器拓展应用领域 [4] - 积极布局行星滚柱丝杠等新产品研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设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6] 产能提升与市场拓展并进,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 2024年完成年产50万台精密减速器扩产项目建设调试并达产,启动新一代精密传动装置智能制造项目 [6] - 完成对德国Haux公司资产收购,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欧洲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6] - 参加多个国际工业领域主流展会,通过海外收购和本地化服务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6]
赛力斯赚麻了!要去港股IPO,战略博弈暗藏哪些玄机?
搜狐财经· 2025-05-01 00:47
文章核心观点 赛力斯于2025年4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若成功上市有望跻身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IPO行列,上市虽能带来资金支持推动发展,但企业面临高负债、技术依赖等风险,需妥善应对,对投资者而言IPO兼具吸引力与不确定性 [2][10][14] 公司发展历程 - 1986年以零部件业务起步,2016年开启新能源汽车转型之路,2021年与华为合作推出问界品牌,2024年营收达1451.76亿元、净利润59.46亿元扭亏为盈,问界M7、M9合计交付35万辆,新能源车毛利率26.21%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7.91%、销量下降42.47%,问界M9销量同比激增117.83% [5] 港股上市情况 - 选择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国际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市场传闻拟募资超10亿美元(约合72亿元人民币) [6] - 70%资金用于核心领域研发,20%用于海外市场拓展,1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6] 全球化战略 - 计划将业务覆盖至6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元化模式扩大海外产能,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有望抢占先机 [8] - 技术上对华为深度依赖,华为资源分流可能制约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 [8] 面临挑战 - 负债率高达87.38%,应付账款规模达685亿元,财务压力大 [10]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竞品不断涌现,港股IPO可能与奇瑞争夺“最大IPO”头衔 [10] 建议 - 持续深化与华为合作,加大自身研发投入,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 [12] - 海外市场拓展制定精准本土化市场策略 [12] - 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负债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2] 投资者视角 - 赛力斯港股IPO因过往业绩与华为背书有投资价值,但高负债、技术依赖等风险要求投资者保持理性谨慎 [14]
银都股份(603277):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21%,全球化布局不断完善
东吴证券· 2025-04-30 21:4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 归母净利润同比+21%,全球化战略下海外收入稳步增长,随着全球化战略进一步实施,海外收入有望持续增长,助力公司进入全球商用厨具行业第一梯队 [2] - 费用控制整体良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随着公司持续降本增效,盈利能力将持续稳定并有望提升 [3] - 海外产能布局完善,整体关税风险可控,随着海外产能逐步落地以及高端智能化餐饮设备持续迭代,公司业绩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26.53 亿、27.53 亿、31.76 亿、36.38 亿、41.38 亿元,同比分别为-0.39%、3.77%、15.38%、14.57%、13.72% [1] - 2023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1 亿、5.41 亿、6.45 亿、7.70 亿、8.78 亿元,同比分别为 13.54%、5.89%、19.21%、19.43%、14.06% [1] - 2024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43.0%,同比+1.9pct,销售净利率为 19.7%,同比+0.4pct;2025Q1 销售毛利率 46.1%,同比-0.3pct,销售净利率 32.5%,同比+6.5pct [3] 业务情况 - 2024 年国内收入 1.4 亿元,同比-39.5%,海外收入 25.8 亿元,同比+7.8%;2025Q1 营业收入 6.14 亿元,同比-2.8%,归母净利润 2.0 亿元,同比+21.4%,扣非归母净利润 1.12 亿元,同比-29% [2] - 2024 年商用餐饮制冷设备收入 20.5 亿元,同比+4.3%,销量同比+5.2%;西厨设备收入 4.6 亿元,同比+1.2%,销量同比+7.3% [2] 产能与风险 - 2024 年美国子公司收入 15.3 亿元,占营业总收入 55%;2018 年在泰国设生产基地,虽泰国首轮对等关税税率达 36%,但美国政府暂缓征税 90 天,整体关税风险可控 [4]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公司 2025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6.45/7.70 亿元(原值为 7.25/8.49 亿元),新增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8.78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14/11/10 倍 [4]
港股突围,赛力斯能否跑赢“问界依赖”与估值重构?|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5-04-30 21:23
赛力斯港股IPO战略 - 公司拟募资超10亿美元,主要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海外市场渠道建设及重庆超级工厂智能化升级 [2] - 港股IPO不仅是资本补充,更涉及技术主权、销量焦虑与华为标签的多重博弈 [2] - 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7.38%,远超同行,资金链处于高压状态 [8][20] - 2024年实现营收1451.76亿元(同比+305%),归母净利润59.46亿元,毛利率从7.2%跃升至23.8% [7] - 问界M9和M7两款高端车型贡献总销量的81.6% [7] 新能源行业赴港上市潮 -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出现密集赴港二次上市潮,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 [3] -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对港合作措施,降低跨境制度摩擦 [3] - 行业国际化从产品出口转向全产业链输出,港股成为资本跳板 [3] - 宁德时代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超30%,赛力斯海外营收占比不足3% [4][14] - 港股国际投资者结构为企业全球化提供背书,如宁德时代西班牙工厂获更高信用评级 [5] 销量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5年1-3月销量同比降幅达45.8%、39.4%、34.4%,显著低于行业35%的增速 [10] - 问界M7销量从1月8443辆跌至2月5204辆,M9一季度销售23290辆(同比+117.83%) [10][11] - 2025款问界M9上市27天大定突破4万台,M8大定超6万台 [11] - 特斯拉Model Y改款、理想L系列及比亚迪中端车型加剧市场竞争 [12] - 海外市场收入仅41.97亿元(占比3%),覆盖60多国但平均每国销量约200辆 [14][16] 华为合作与技术布局 - 华为智能驾驶系统ADS 3.0和鸿蒙智能座舱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7] - 研发投入占比仅4.86%,远低于其他新势力的15% [19] - 25亿元收购"问界"商标,115亿元控股引望智能,强化技术主权 [19] - 华为资源从"独宠"问界扩展至五界矩阵,智界R7销量已反超问界M7 [19] - 应付账款同比激增127%至685亿元,技术支出压力显著 [20] 全球化战略与资本运作 - 计划通过港股融资加速东南亚、欧洲工厂落地 [4][16] - 港股可作为国际资本跳板,匹配美元/欧元融资需求并规避汇率风险 [15]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40亿美元投向欧洲工厂的模式可供借鉴 [15] - 公司目标三年内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百万辆,海外市场是关键增量 [9][13] - 港股流动性弱于A股,更注重盈利稳定性与分红能力 [21]
新产业(300832) - 2025年4月27日-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19:14
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35 亿元,同比增长 15.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8.28 亿元,同比增长 10.57% [2]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25 亿元,同比增长 1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38 亿元,同比增长 2.65% [2] - 2024 年国内市场主营业务收入 28.43 亿元,同比增长 9%,国内试剂类收入同比增长近 1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 1,641 台,大型机装机占比 75%;自主新产品 SATLARS T8 流水线装机 82 条 [3] - 2025 年一季度国内市场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 412 台,大型机装机占比 76%;自主新产品 SATLARS T8 流水线装机 35 条 [3] - 2024 年海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 16.84 亿元,同比增长 28%,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6%;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 4,017 台,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 67% [4] - 2025 年一季度海外市场主营业务同比增长 27%,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0%;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 869 台,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 73% [4] 应对国内集采及医保支付改革措施 - 公司秉持积极态度拥抱集采政策,认为改革措施对同行公平,需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获终端用户青睐 [6]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方面,推出单机测试速度 600 测试/小时的 MAGLUMI X8 和单机测试速度 1,000 测试/小时的 MAGLUMI X10 [7] - 检测试剂方面,推出 12 项小分子双抗体夹心法试剂,解决小分子检测竞争法局限性 [7] - 未来依托四大技术平台协同优势,坚持“仪器 + 试剂”一体化市场策略,提升小分子检测试剂差异化竞争力 [8] 海外市场布局及业务拓展策略 - 公司产品已销售至海外 160 个国家和地区,2024 年收入超 5,000 万元的海外国家数量达 8 个 [9] - 未来实施全球化战略,遵从“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原则,集中资源营销重点市场区域 [9] - 加大学术交流,提升 Snibe 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深耕已取得良好销售的市场,设立本地化分支机构,招聘本地化人员 [9] - 加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开发,增加产品准入投入,依托产品优势争取中大型终端覆盖 [9] - 扩充产品线,增加海外经销商数量,提高产品流通渠道覆盖广度与深度 [9] - 预计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 [10]
浙江鼎力:在欧盟“双反”调查中获行业优势税率 加速全球高空作业市场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7:16
文章核心观点 欧盟对中国产移动式升降平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浙江鼎力获全行业最低综合税率20.6%,体现其全球化战略有效性,公司凭借合规经营、技术实力、智能制造体系、差异化竞争策略和多元市场格局,有望在欧美市场提升份额,巩固全球高空作业平台行业领先地位 [1][4] 欧盟调查结果 - 欧盟公布对中国产移动式升降平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终结果,浙江鼎力以20.6%综合税率成全行业最低税率获得者 [1] - 此次调查涉及中国移动升降设备额外关税区间为20.6% - 66.7%,浙江鼎力反倾销税率6.4%,叠加14.2%反补贴税后综合税率20.6%,优于外资品牌22.5% - 35%税率区间 [1] 合规经营与风险防范 - 公司将合规经营视为发展根基,早在美国2019年“双反”调查中积累应对经验,形成独特风险防范体系 [2] - 2022年2月美国商务部反补贴终裁,公司反倾销税率31.54%,反补贴税率11.95%,双反税率合计43.49%为国内最低水平 [2] - 2024年11月美国商务部第一次反倾销复审终裁,公司反倾销终裁税率12.39%,比调整前降19.15个百分点,双反税率合计24.34%远低于同行,公司正为第二次“双反”调查复审做准备 [2] 技术硬实力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56亿元,累计获专利280项,其中海外专利101项 [2] - 自主研发电动模块化臂式平台、无油环保剪叉系列等创新产品打入欧洲高端租赁市场 [2] - 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43.83%至55.23亿元,臂式产品在海外增速46.99% [2] 智能制造体系 - 浙江鼎力“未来工厂”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臂式产品30分钟/台总装下线、剪叉产品7分钟/台行业领先效率,年产能突破4000台大型智能设备 [3] - 绿色制造方面,公司通过多种手段降低资源能耗和碳排放,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47.15%,“未来工厂”入围2024年IAPA可持续发展奖 [3]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公司聚焦高附加值产品,船舶喷涂机器人、隧道打孔机器人等特种设备占海外收入比重持续提升 [3] - 公司产品均价高于行业,但凭借技术溢价保持强劲市场竞争力,税率优势将放大利润空间 [3] 多元市场格局 - 2024年公司收购CMEC布局美国本土产能,有效对冲关税风险 [3] - 公司在全球设5大研发中心和8个海外子公司,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30.72%至18.98亿元,净利润增幅41.83%,海外订单占比维持在70%以上高位 [3] 未来展望 - 公司依托20.6%税率优势和本地化服务能力,有望在欧洲市场弯道超车 [4] - 随着2025年新增产能释放和智能化产品迭代,公司全球化进程将步入新阶段,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4]
伟星股份(002003)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16:40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别为电话会议,时间是2025年4月29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谢瑾琨、沈利勇、林娜等 [2][4][13] - 参与单位众多,包括中泰资管、大家资产、招商证券等多家机构 [2][3][4] 一季度经营情况 营收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9亿,同比增长22.32%,国际业务表现好于国内业务,拉链业务增速略高于钮扣,织带业务基数小但增速不错 [4] 毛利率 - 一季度毛利率为38.84%,同比提高0.91个百分点,属正常波动,规模效益对毛利率提升有正向作用 [4][5] 现金流 - 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65.58%,原因包括适度备库、支付上年末材料款及加工费、发放上年末工资和奖金 [6] 公司政策调整 - 为合理反映各季度经营效益,公司调整奖金计提方式,从第二季度开始实施 [7] 发展目标 短期 - 因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终端消费不振,公司持审慎态度,2025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50.00亿元 [8] 中长期 - 公司希望五至十年成为“全球化、创新型的时尚辅料王国”,成为全球知名服饰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8] 行业影响与应对 加征关税影响 - 服饰辅料行业竞争格局较稳定,关税变动加剧竞争,但有利于国际化企业,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升 [9] 应对措施 - 市场端加强与客户交流,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其他市场;内部严控成本;产能规划上合理调配国内外工业园产能,审慎决策新投资计划 [9][10] 出口占比与影响 - 公司国际业务出口集中在孟加拉、越南等国,直接出口欧美业务量低,关税对业务直接影响有限,但终端消费和贸易环境有一定影响 [10] 海外产能与新品类情况 海外产能 - 2024年境外产能占比为19.05%,产能利用率为47.98%,越南工业园产能利用率提升,订单趋势良好,预计2025年营收显著提升 [11] 织带品类 - 织带是新品类,应用广泛,但规模小、前期投入大,短期亏损,公司已制定经营策略,预期未来向好 [12]
贝特瑞(835185):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新技术持续推进
东莞证券· 2025-04-30 15: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业绩承压但负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025Q1业绩下降速度放缓,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研发成果获市场认可,预计2025 - 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1元和1.36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和15倍 [1][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7亿元,同比-43.32%;归母净利润9.3亿元,同比-43.76%;扣非归母净利润9.13亿元,同比-42.2%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2亿元,同比-3.88%;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19.2%;扣非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35.77% [1] 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负极材料销量突破43万吨,同比正增长,产品收入106.92亿元,同比下降13.04%;正极材料销量下滑至约2万吨,营收30.79亿元,同比下降74.99%;其他品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80%,营业成本增长105.06%,毛利率下降 [4] - 截至2024年末,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5万吨/年,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万吨/年 [4] 2025Q1财务指标情况 - 2025Q1毛利率为22.78%,同比上升1.7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0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6.23%,较上年同期下降0.05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0.61个百分点 [4] - 2025Q1期间费用为3.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72万元;期间费用率为9.04%,较上年同期上升2.39个百分点 [4] 公司战略布局情况 - 2024年成功推进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启动印尼二期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建设,在摩洛哥启动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年产6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4] 公司研发成果情况 - 硅基负极材料领域,硅碳负极材料已开发第六代产品,比容量达2,000mAh/g以上,硅氧负极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技术开发和量产,比容量达1,500mAh/g以上;2024年新一代硅基负极产品打入国际头部客户供应链,CVD硅碳产品预计2025年批量供应 [5] - 快充负极材料领域,创新推出T石墨负极产品,兼具6C快充能力、超长循环寿命及高低温性能优势,已向客户送样并获认可 [5] - 氢能与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自研燃料电池扩散层、催化层多款关键材料,已在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上商业化应用;新推出的BNS - O3B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可达150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 [5] 公司盈利预测情况 |科目(百万元)|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14,237|15,660|18,793|21,799| |营业总成本|12,894|14,447|17,170|19,884| |营业成本|10,960|12,215|14,470|16,786| |营业税金及附加|110|126|139|168| |销售费用|72|76|90|107| |管理费用|849|886|1,091|1,266| |财务费用|130|282|338|360| |研发费用|772|861|1,042|1,197|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230|-84|-84|-84| |资产减值损失|-266|-68|-147|-179| |营业利润|1,149|1,533|1,880|2,207| |加:营业外收入|3|6|6|6| |减:营业外支出|8|10|5|5| |利润总额|1,144|1,530|1,881|2,209| |减:所得税|197|237|291|342| |净利润|946|1,293|1,590|1,867| |减:少数股东损益|16|47|58|68| |归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30|1,246|1,532|1,799| |摊薄每股收益(元)|0.83|1.11|1.36|1.60| |PE(倍)|24|18|15|12| [6]
刚扭亏为盈,赛力斯火速申请港股上市谋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4-30 15:41
公司战略与上市计划 - 公司启动H股发行计划,标志着国际化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2] - 港股上市目的包括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高综合竞争力 [3] - 募集资金用途:70%用于研发,20%用于营销渠道及海外销售,10%用作运营资金 [3] - 公司坚持大单品战略和全球化战略,目标成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品牌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1451.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04% [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46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 [2]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 [2] - 2024年毛利率23.8%,较2023年的22.7%有所提升 [3] - 2024年税前溢利537,369千元人民币,占收益的5.1% [3] 业务与产品 - 公司前身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2016年登陆上交所,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赛力斯汽车与华为深度合作 [4] - 核心品牌AITO问界贡献主要销量,已推出M5、M7、M8、M9四款车型,覆盖20万至60万元价格区间 [4] 行业与市场 - 公司通过港股上市提升国际影响力,应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 [5] - 国际化战略有望帮助公司在全球市场占据更有利地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