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产业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银行: 2025年中期营收首超120亿元 业绩亮点凸显增长韧性
金融时报· 2025-09-22 10:01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22.70亿元 同比增长5.91% 创历史同期新高[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7亿元 同比增长7.29%[2] - 年化净资产收益率15.88% 稳居上市银行前列[2] - 利息净收入97.66亿元 同比增长7.59% 占营业收入比重约80%[2] - 净息差1.62% 较年初下降4BP 降幅较去年同期明显收窄[3] 资产规模与质量 - 总资产规模1.3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9.77% 增量超1200亿元[4] - 存款总额9834.81亿元 较年初增长11.02% 增量976.22亿元[4] - 贷款总额8346.28亿元 较年初增长12.40% 增量920.60亿元[4] - 不良贷款率连续六个季度稳定在0.66%的历史低位[4] - 拨备覆盖率高达452.65% 处于行业第一梯队[4] - 流动性比例95.44% 流动性持续充裕[4] 业务板块发展 - 个人存款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 达5078.56亿元 较年初增长15.84%[5] - 公司贷款及垫款规模近6900亿元 较年初增加870亿元 增幅达14.44%[5] - 个人手机银行签约用户数突破500万户 月活客户数达143万户[4] - 信用债承销份额124.29亿元 共计37只 排名四川省第一[6] - 对成都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创业板上市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均超80%[6] 区域战略与产业支持 - 新增8家县域支行及特色产业支行 其中6家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点产业园区周边[8] - 申报及发行专项债金额450亿元 为民生领域提供资金支持超160亿元[5] - 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贷款余额超4270亿元 较年初增长15.53%[5] - 累计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放贷款超800亿元 支持制造业企业超1800户[6] - 主动对接企业需求3000余户 为800户园区企业提供超40亿元资金支持[9] 未来发展方向 - 锚定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新型显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10] - 推动普惠业务向专业化、数字化、精细化升级[10] - 优化住房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业务的产品政策与办理流程[11] - 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11]
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金融时报· 2025-09-22 09:00
本报讯 记者徐贝贝报道 9月15日至17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赴江西、安徽调研, 围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央地监管协同等,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座 谈交流,实地了解企业和科研项目开展情况,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研究工作思路举措,并看望慰问基 层干部职工。 在安徽,李云泽走访了安徽创新馆,并实地调研了清洁能源、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等有关企业和科 研项目开展情况。强调抓好科技金融"四项试点",探索发展科技保险,高质量服务"两重"建设,持续健 全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云泽分别与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对地方长期以来给予金融 监管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强调金融监管总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 察江西、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地方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重 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李云泽前往江西、安徽金融监管局,九江、安庆金融监管分局,德安、桐城金融监管支局,了解基 层党建和监管 ...
牢记嘱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新篇章|佳木斯市郊区“四梁八柱”撑起产业新天地
新浪财经· 2025-09-19 05:11
食品加工产业 - 郊区重点培育62家食品企业 形成大豆加工 肉类加工 功能性食品加工3条产业链的完整产业体系 [15] - 大豆加工产业链以冬梅大豆食品为链主 集聚4家企业 含3家规上企业和1家省级龙头企业 推动5500万元技术改造厂房项目建设 主体工程已完工 [16] - 肉类加工产业链以顺达食品和哈尔香食品为双链主 服务8家肉类养殖加工企业 开展全周期精准对接服务 [16] - 功能性食品产业链以冬梅大豆食品为链主 公司获中国冰淇淋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通过行业对接会推动产业链延伸 [16] - 冬梅公司新建厂区生产线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计划十月底完成调试 春节前全面投产豆浆粉 玉米糊 五谷代餐粉等系列产品 [15] 农机智造产业 - 郊区以骥驰拖拉机制造和德邦大为农机为链主企业 集聚17家农机企业 含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4家规上企业 产业链条已搭建完成 [17] - 骥驰拖拉机每年投入超5%营收进行研发 建立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拥有16位工程师和1位博士的核心团队 开发300马力混动CVT拖拉机等智能产品 [16][17] - 推动黑龙江甲母克橡塑新材料公司智能工厂项目落地 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 目前正进行项目备案 [17] - 组织20余家农机企业参加北大荒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推进会 通过政银企对接会帮助海威农业机械制造公司获得300万元贷款 [17] - 截至今年7月 17家农机产业上下游企业完成产值近1.66亿元 [17] 现代物贸产业 - 郊区以经纬物流 佳天德颐 安诚轿车为链主企业 涵盖物流运转 食品批发 汽车销售等6大领域167家重点企业 [18] - 龙江交投佳木斯国际物流港二期申通转运中心采用DWS系统 每件包裹仅需1.8秒完成分拣 每小时处理2200件 准确率99% 单月业务量突破2000万件 占全省30%份额 [18] - 申通转运中心提供120个就业岗位 月薪均在5500元以上 [18] - 万兴物流园二期项目年底建成 预计聚集30家物流商和15家仓储户 [19] - 澳亚保利新能源智慧仓储项目规划用地13万平方米 预计地上建设投资11亿元 采用"卫星仓"定制模式 [19] - 浙江必创集团佳木斯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引入18家相关企业 龙江交投物流港二期吸引申通等6家物流企业入驻 [19] 乡村文旅产业 - 郊区拥有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和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达勒花海 奥林射击场 万庆稻田公园) 黑龙江达勒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19] - 达勒花海设置镜面天梯 巨人的草帽等9处网红打卡点 新打造敖其湾等2个露营地 推出"露营+农耕体验"等消费业态 [19] - 推动万庆稻田公园 达勒花海持续升级 推进国潮不夜城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郊区好物"等特色宣传力度 [19] - 赫哲文化艺术中心利用激光切割机提升鱼皮画产量 从手工每日5幅提高到机器每日600幅 开发电脑纹样鱼皮冰箱贴等新产品 [19] 生物育种产业链 - 郊区依托莲江口种业 普田种业等龙头企业打造生物育种产业链 整合制种大县优势 贯通水稻 大豆种子研发 生产 加工环节 [20]
第三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大同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0:39
第三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大同开幕 中新网大同9月18日电 (胡健 马静波)第三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17日在大同市体育中心开 幕,通过实物展陈、场景体验、数字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呈现专业镇产业特色与发展潜力。 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从2023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是山西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专业镇 特色产品综合展会。第三届专业镇博览会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大同市人民政府、山西省投资 促进局承办。(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本届博览会会展面积1.6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史新高,设投资贸易区、装备制造区、外省特色消费品展 区、科产金专区和11个市专业镇展厅。 此次博览会延续"专业镇,让未来更美好"主题,采用"1+1+N+1"模式举办,即1场开幕式、1场主旨招商 推介会、N场系列活动和1场产品展览展示,同期开展成果发布、直播带货等活动。 举 ...
时代专论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高质量发展战略 -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 - 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 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和提振发展信心入手[3]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 包括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硬道理[4] -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部署一揽子政策 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5]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五对重要关系 包括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总供给与总需求[6]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 具有高科技 高效能 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7] - 以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催生条件[7] - 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特点是创新 关键在质优[7] - 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运用前沿技术能力的新型人才[9] - 通过科技创新推进劳动资料升级和劳动对象拓展[9] -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 形成绿色低碳型生产力[9][12]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根本 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3] - 围绕重点产业链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 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3] -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9] - 提升算力 发挥数据要素"融合剂"作用[9] 民营经济发展 -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3] -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方面贡献巨大[15] - 引导民营企业增强信心 轻装上阵 大胆发展[15] - 鼓励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20] 金融体系构建 -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建设金融强国[17] - 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18] - 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和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19] -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做到诚实守信 以义取利 稳健审慎[19] - 加快完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体系[20] 农业农村工作 -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11] - 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11] - 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12] - 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12] 新发展格局构建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3] - 更有针对性补上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 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14] - 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14] -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14][20]
“十四五”时期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0万亿元国资央企稳中有进 进中向好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 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 五"时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据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保持 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经营质效保持稳中向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现代化 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新国企加速成长、服务"国之大者"彰显新担当等五个方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子玉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各 项改革任务加快落实落地,在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 碍、提升国资监管整体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通过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调存量和优增量并举,持续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 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目前,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 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等 ...
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90万亿元
期货日报网· 2025-09-17 13:56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 见习记者 肖佳煊)9月17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介绍砥砺奋进"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时表示,中央 企业经营质效保持稳中向好。其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 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更为 重要的是,质量效率也有显著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 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持续改善。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质生产力培育逐渐积厚成势。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空 前,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启航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战新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 超过20%,30家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积极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 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了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 快,"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了智能工厂 ...
经济聚焦丨榜单见证中国大企业发展态势向好
人民日报· 2025-09-17 10:06
"十四五"以来,中国企业500强稳中求进迈出新步伐,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在推进产业升级、提升 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挑战,中国大企业要看到机遇和优势,积极担当 作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以下简称"企业500强") 榜单。从这份榜单看,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达479.60亿元,较上年提高5.79亿元,中国大企业总体呈 现规模总量保持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创新活力更加充沛的态势。 人民日报记者 刘志强 核心阅读 发展迈出新步伐,动能又有新提升 "中国大企业积极应对复杂环境带来的挑战,稳中求进迈出新步伐,发展动能又有新提升,在推进 产业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骨干和引领作用。"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介绍。 发展态势向好向优。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110.15万亿元,较上年有所增加;实现归属母公司所 有者净利润4.7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39%;千亿规模企业从2020年的222家增加至2024年的267家,增 加45家;1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门槛。 "十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 榜单见证中国大企业发展态势向好(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9-17 07:13
企业500强总体发展态势 - 入围门槛连续23年上升,2025年达479.60亿元,较上年提高5.79亿元 [1] - 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4.7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39% [2]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222家增至2024年的267家,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 [2][4] 规模与经济效益 - 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89.8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0.15万亿元,增长22.62% [4] - 资产总额从343.58万亿元增长至460.85万亿元,增长34.13% [4] - "十四五"以来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增长15.62%,收入利润率总体保持在4%以上 [4] 生产效率与资本投入 - 2024年人均营业收入为349.38万元,较2020年增加29.89% [4] - 2024年人均净利润为14.93万元,较2020年增加22.48% [4] - 人均资本投入为1461.73万元,较2020年提升42.08% [4] 产业结构与区域分布 - 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48%、40.29%和19.23% [5] - 入围企业地区分布更均衡,中部地区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东部地区有所减少 [5] 创新投入与成果 - 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73万亿元,研发强度创1.95%的新高,连续8年提升 [3] - "十四五"以来研发投入较2020年增加32.30%,平均研发强度提高0.18个百分点 [6] - "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平均研发强度由5.27%上升至5.61%,增加0.34个百分点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入围门槛为459.21亿元,较上年提高64.07亿元 [3] - 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达14.3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88%,资产总额达22.41万亿元,增长20.29% [3] - 战略性新兴业务收入占比和利润占比分别达40.23%和40.58%,分别提高2.99和0.43个百分点 [3] 国际化经营水平 - "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入围门槛为221.73亿元,较上年提高23.33亿元,提高了11.76% [2] - 拥有海外资产总额11.96万亿元,平均跨国指数为15.56%,较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 [2] 未来发展重点与机遇 - 需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长期稳定投入,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7] - 应牵头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协同创新体系 [7] - 通过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方式持续推进国际化经营 [7]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备产业体系及数字技术成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8]
吉林、黑龙江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9-16 20:17
吉林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吉林省西部风光资源丰富 正加快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4] - 洮南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投产 首期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用于国际航运[4] -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投产 产品应用于化工交通电力领域[4] - 构建新能源"发—储—用"一体化网络 布局10个绿能产业园区[6] -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近3000万千瓦 较"十三五"末翻一番[6] - 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超1900万吨 形成千亿级氢能全产业链集群[6] - "十五五"目标再建3000万千瓦风光发电基地 氢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6] 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0%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8] - "十四五"期间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创历史新高[8] - 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夯实[8] 黑龙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全国重点实验室由7家增至16家 高新技术企业由1900多家增至5000多家[10] - 9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支撑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10]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