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目标
icon
搜索文档
专家报告:工业领域降碳与氢能应用(附25页PPT)
材料汇· 2025-06-25 23:14
氢能产业定位与格局 - 氢能在双碳目标下的核心使命包括解决储能调峰和碳减排问题,同时作为高效低碳二次能源在工业、交通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6][7] - 应用场景分为能源生产侧(绿氢化工、氢储能发电)和消费侧(工业燃料、交通运输燃料),其中工业领域占比55%且技术成熟度较高 [7][13] - 2060年氢能消费预计达1.2~1.6亿吨,占终端能源消费20%~25%,工业领域需求占比55%(8800万吨),交通领域18%(2800万吨) [13][14] 氢能应用领域分析 - 可行性维度显示绿氢合成氨、甲醇及炼化为当前主要落地场景,必要性维度显示传统工业领域(如化工、冶金)是近期绿氢消纳主体 [8][9] - 交运领域氢燃料电池车技术成熟但存量惯性大,化工领域通过绿氢替代灰氢实现减排,电力领域氢储能占比31%且电氢协同潜力显著 [10][11] - 各领域技术特征分化:冶金需突破氢基竖炉工艺,化工依赖绿氢价格下降,交通领域呈现多样化技术路线竞争 [11] 工业领域氢能应用 - 原料属性体现在绿氢化工1.0阶段通过绿电电解水制氢替代灰氢(煤炭/天然气制氢),燃料属性体现在氢冶金和高温热应用 [15][16][18] - 当前70%绿氢产能由氨醇及炼化领域消纳,2024年全国新增绿氢项目超10万吨/年,内蒙古、宁夏等地集中布局ALK电解槽项目 [22][23] - 氢冶金技术路径包括高炉富氢(减排20%+)和直接还原铁(减排90%),但高温热应用(800°C以上)仍面临经济性挑战 [37][38][41] 绿氢化工发展动态 - 绿色氨醇项目呈井喷态势:在建绿氨产能超150万吨/年(规划800万吨),绿氢潜在需求140万吨/年;绿色甲醇规划产能达1000万吨/年 [27][28][32] - 绿氢化工2.0阶段聚焦新工艺,如CO2加氢制甲醇/烯烃,但当前绿氨综合成本达4290元/吨,绿醇成本3912元/吨,溢价显著 [30][32][36] - 绿氢价格需降至1.9元/Nm³以下才能实现经济性,碳价提升至180元/吨可缩小与传统工艺成本差距 [36] 区域项目布局与技术路线 - 2024年国内绿氢项目以ALK电解槽为主(占比93%),内蒙古、甘肃等地主导,制氢规模10~100MW,派瑞氢能、阳光氢能等为主要设备商 [22] - 大型绿氨项目集中在风光资源丰富区,如内蒙古远景科技30万吨项目(一期投产)、吉林中能建60万吨项目(一期开工) [26][27] - 绿色甲醇技术路线多元化,包括CO2加氢(兰州新区千吨级示范)和生物质路线(金风兴安盟50万吨项目) [28]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成功过会 昊创瑞通乘风“智慧电气、绿色配网”起航新征程
全景网· 2025-06-25 22:46
公司概况 - 北京昊创瑞通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深耕智能配电设备领域18年 [1][2]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等 [2] - 公司已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绿色工厂、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资质 [3] 上市进展 - 公司已通过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790万股,且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25% [1] - 本次募集资金4.77亿元,主要用于智能环网柜生产建设项目、智能柱上开关生产建设项目、智能配电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 技术创新 - 公司构建了全面的核心技术体系,涵盖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配电设备状态感知元件物联网化和一体化设计技术等 [2] - 近三年研发投入从1730.30万元增至3232.70万元,复合增长率达36.69% [2] - 已获得119项专利和29项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14项,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3] - 研发的"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市场领先地位 [3] 行业前景 - "十四五"期间我国配电网建设投资金额预计超过1.52万亿元 [4]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明确将持续加大配电网投资力度 [4] - 物联网、5G通信、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电力设备向"硬件+软件+服务"解决方案转型 [4] 发展战略 - 公司已布局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和面向分布式能源接入的协同优化算法 [5] - 巩固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主要客户的合作,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资源 [5] - 募投项目将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扩大生产规模 [5]
创投观察:央地合作基金,渐成股权投资新趋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20:04
绿新领航基金启动运营 - 总规模15亿元的绿新领航基金正式启动运营 由湖北宏泰集团牵头组建 聚焦节能环保 资源能源循环利用 新能源等绿色低碳领域 [1] - 该基金同时引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两个国家级基金 并汇集武汉产业发展基金等市区级基金 形成"央地合作"典范 [1] - 近两年"央地合作"设立基金模式加速推进 例如2025年2月规模1亿元的创合欣材(福建)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由福建省南平市绿色产业基金联合国投创合等机构发起 [1] 央地合作基金发展趋势 - "国家级基金+地方国资+产业资本"组团模式成为股权投资市场新趋势 两只国家级母基金联合出资单一基金具有行业示范价值 [2] - 多地政策积极对接国家级基金 如深圳2024年10月方案提出争取国家级基金落地 上海政策推动全国社保基金加大股权投资 [2] - 国调基金二期表现活跃 已与安徽 辽宁 无锡等地合作设立基金 如辽宁国新战新产业基金合伙企业 [1] 国家级基金优势与地方竞争 - 国家级基金战略定位与国家产业政策深度契合 能精准把握双碳目标 科技创新等战略方向 挖掘长期价值产业赛道 [2] - 国家级基金具备跨区域资源整合能力 可将国家级项目库与地方产业链精准匹配 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2] - 地方政府需强化核心竞争力吸引国家级基金 需提升本地产业集群效应与基金专业化管理水平 [3] 创投机构机遇 - 央地合作基金在返投 注册落地等条件上实现优化 能吸引更多优质外地创投机构和项目落地 带动地方创业投资氛围 [3]
袁亮院士:首次突破!《煤矿低浓度瓦斯燃烧利用技术规范》即日实施
中国能源网· 2025-06-25 17:25
行业标准发布 - 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发布《煤矿低浓度瓦斯燃烧利用技术规范》(NB/T 11753-2024),并于2025年6月25日实施 [1][2] - 该标准是我国首部针对低浓度瓦斯直接燃烧利用的专项标准,聚焦防回火、防脱火、防爆燃三大核心安全难题 [3] - 标准明确了耐高温细深孔阻脱燃烧器等创新技术的应用要求,重构了煤矿瓦斯安全利用的技术边界 [3] 技术突破与产业影响 - 新标准首次突破3%~8%低浓度瓦斯直接燃烧利用技术难题,颠覆了传统理念 [6] - 未来5年计划在全国建成百座低浓度瓦斯能源站,推动煤矿瓦斯利用率从不足40%提升至60%以上 [6] - 山西、安徽、宁夏等多地的工业化应用示范工程已验证技术可行性,其中山西柳林寨崖底煤矿项目已安全运行超2.5万小时 [8] 市场空间与产业链发展 - 我国煤矿抽采瓦斯年排放量超70亿立方米,利用率长期不足40% [8] - 新标准实施将带动直流热氧化装备、安全输送系统、监测系统、余热利用等产业链爆发式增长 [8] - 预计为矿区创造年经济效益超50亿元,同时带来显著的环境与社会效益 [6][8] 政策与国际化意义 - 标准是对"十四五"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和《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的积极响应 [1] - 打通了CCER碳资产开发的政策通道,为国际社会贡献可复制的"技管一体"中国方案 [1] - 强化我国在全球甲烷承诺(GMP)中的话语权 [1] 专家观点与参与单位 - 标准由中国工程院袁亮院士、中煤集团总工程师马世志、北京君发科技集团董事长杨君廷等专家共同起草 [4][6] - 袁亮院士指出甲烷在100年时间范围内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9.8倍 [6] - 北京君发科技集团将依托标准构建"技术-装备-运营"一体化生态 [6]
519公里实测!宇通氢燃料重卡每百公里氢耗7.55kg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6-25 14:57
氢燃料重卡技术突破与运营验证 - 宇通氢燃料重卡完成519公里跨省实测,全程氢耗仅7.55kg/百公里,较柴油车单趟运营成本净省1200元 [1] - 第三代燃料电池商用车实现单次加氢500公里以上续航,氢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0%(相当于每百公里节省近1公斤氢气) [8] - 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将燃料电池效率提升15%,大容量储氢瓶矩阵降低年检成本 [13]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河南省对氢能货车实施全年高速通行费减免政策,激活超千亿级干线物流市场 [4][5] - 全国"九省两市"推行氢能车辆高速通行费减免,重塑长途物流能源格局 [10] - 郑州市构建"1+3+5+N"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制氢、储运、加注、应用全链条协同 [10] 经济性与市场前景 - 高速通行费减免使氢燃料电池重卡全生命周期成本大幅低于燃油重卡,每公里节约2.5元运营成本 [10][13] - 氢能重卡长途干线可行性获验证,可靠性得到司机和运营方认可,推动物流企业加速入场 [7] - 政策与技术进步合力将氢能重卡从短倒场景拓展至跨省干线,打破传统柴油车高成本、高污染模式 [7][13] 产业链布局与区域发展 - 宇通基于"宜氢则氢、宜电则氢"理念,利用河南工业副产氢优势形成"市内用电、城间用氢"发展格局 [8] - 多城市群合作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加速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10] - 宇通作为郑州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牵头企业,成为驱动地方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2][10] 行业动态(非氢能相关) - 牵引车5月实销3.3万辆同比增长15%,解放份额超22% [17] - 福田汽车管理层变动、潍柴发布第二代矿山动力产品 [17] - 客车出口大单及纯电动客车招标信息 [17]
厦门质检院获ITS认可实验室 赋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25 14:54
合作概况 - 厦门质检院获得Intertek(天祥集团)认可实验室资质 [1] - Intertek在中国市场拥有110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本土化服务网络 [1] 合作协同价值 - 检测能力升级:接入ITS全球技术网络后,厦门质检院将在新能源产品检测认证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突破,重点提升锂电池、光伏组件等出口产品的国际合规性检测能力 [1] - 市场服务延伸:依托ITS覆盖100多个国家的网络,协助本地企业对接国内外标准体系,为新能源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 [1] - 产业协同赋能:以检测认证为纽带,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认证无缝衔接,助力厦门打造内外贸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集群 [1] 厦门质检院业务进展 - 2024年起创新推出外贸产品优化升级解决方案与CB快速认证绿色通道服务 [2] - 已为77家国内企业提供近百次技术服务,帮助3家知名企业突破贸易壁垒进入欧美高端市场 [2] 未来发展规划 - 强化检测认证+贸易服务协同机制,形成国内检测-国际认可-市场拓展全链条服务模式 [2] - 聚焦新能源电池等重点产业,深化与权威机构技术联动,提升服务效能 [2]
不怕目标离谱!雷军:Model Y是行业公认“史诗级神作”,小米YU7有信心挑战特斯拉Model Y【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6-25 14:46
6月23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发文称,很多朋友问我:小米YU7有没有机会超 过Model Y 在国内的销量?Model Y是行业公认的"史诗级神作",连续多年全球销冠,击败一轮又一轮的 挑战者,非常厉害!但我们依然制定了"离谱"的目标:小米YU7要继续挑战Model Y!就产品力来说, 我特别有信心。至于销量,就看发布后大家的感觉。 小米YU7是小米汽车旗下的一款豪华型纯电SUV,将于2025年6月26日正式发布。该车型定位中高端市 场,主打高性能和豪华配置。雷军曾发微博称,小米YU7不是一辆普通的、平庸的SUV,而是一辆高性 能豪华SUV。 从市场反馈来看,小米YU7似乎已经提前预定了爆款车的身份。早前有博主分享的PPT显示,截止到5 月25日,小米YU7留资用户数是SU7发布同期的3倍。其中,超60%留资用户为首次留资,超40%留资用 户未使用过小米产品。 2021年,雷军宣布入局造车行业,彼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有比亚迪、特斯拉等龙头企业和"蔚小 理"等新兴参与者,小米作为较晚入局者,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且,小米造车属于跨界行为,缺 乏造车供应链和核心技术经验。为了顺利实现计划 ...
74年基因焕新出发 黄海汽车全场景新能源矩阵亮相丹东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5 14:35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公司前身为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安东汽车修理厂,拥有74年技术积淀,从研制新中国第一辆后置发动机客车到成为首批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3] - 2023年起在辽宁省市政府支持下完成产能升级与研发体系重构,建成16条智能化产线[3] - 当前战略聚焦"油、电、气、氢、醇"多动力平台,构建"车桩站&智能交通管理平台"一站式解决方案,目标成为国际化商用车集团[5] - 明确未来技术路线:客车板块推进氢燃料车型研发,皮卡领域推进差异化、乘用化、未来能源三大转型[10] 产品技术突破 客车领域 - 推出"甜莓V8"微循环车,采用320毫米超低踏步与1200毫米无障碍宽门设计,解决老龄化社会出行痛点[7] - 搭载宁德时代127千瓦时电池组,冬季续航提升22%,零下20℃工况续航达220公里[7] - 电子后视镜与智能防撞系统协同降低70%视野盲区[7] 皮卡领域 - 旗舰车型"蛟龙X"融合美式硬派设计与12.8英寸智能座舱,推出商务版、探险版、海陆定制版等多版本配置[8] - 海鲜运输版采用锌铝镁防腐货箱,耐腐蚀性能达行业标准3倍[8] - 甲醇动力车型突破零下40℃冷启动技术,热效率提升8个百分点,续航成本较燃油车降低60%[8] 市场布局与行业定位 - 产品矩阵覆盖城乡交通、跨境物流、极地勘探等全场景需求[11] - 客货邮融合2.0系统通过温控货仓实现生鲜48小时全国直达,服务乡村振兴[10] - 国际经销商反馈新能源中小型客车及皮卡精准切合南亚市场需求[10] - 公司技术布局顺应国家双碳目标,展现绿色交通发展与高品质产品供给的实践[5]
政策洞察丨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共绘“深蓝”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6-25 13:50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125.2,同比增长2.3% [2][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表现突出 [4]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500万千瓦,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9]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已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4][5] - "十四五"期间沿海地区布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5] - 海洋新兴产业通过关联效应提升产业链完整度,改善海洋产业同质化问题 [4]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以优良为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 [7] - 建成"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覆盖1621个近海监测站位和136个典型生态系统区域 [7] - 坚持陆海统筹原则,加强陆源污染控制,构建海洋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监管制度 [8] 海上风电发展 - 2024年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3910万千瓦 [9] - 实现20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应用,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6000万度 [10]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500公里外海风电场并网,输电损耗降至3%以下 [10] 清洁能源投资 - 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规模预计达3.3万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最大能源投资国 [15] - 光伏领域投资表现亮眼,屋顶光伏和公用事业光伏成为最大单一吸引投资能源技术 [15] - 世界银行解除核能融资禁令,将支持太阳能、风能等项目,挖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潜力 [16] 政策与规划 - 两部门发文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明确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电源 [19] - 福建发布氢能产业规划,计划打造沿海氢能经济走廊,形成全省加氢网络 [23] - 陕西推进虚拟电厂建设,要求强化接入管理并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24]
新能源与储能虚拟仿真软件:开启能源新时代人才培养密钥
搜狐财经· 2025-06-25 13:43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 - 中国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已达40% [1] - 全球超46%的可再生能源岗位由中国创造 [1] - 过去十年全球风电、光伏成本下降60%-80%,中国贡献显著 [1] 新能源与储能虚拟仿真软件 - 风力发电虚拟仿真软件构建真实风场三维模型,支持风机拆装、检修及逆变实验 [3] - 光伏发电系列软件涵盖组件生产、实验测试、电站设计及运维全流程 [5] - 综合能源微电网软件模拟风、光、储能协调控制策略,支持功率平衡实验 [7] - 储能系列软件聚焦电化学电池设计与性能优化,覆盖制作工艺及应用场景 [7] - 氢能系列软件包含燃料电池机理模拟与氢能电站设计实验 [7] 技术人才培养 - 虚拟仿真软件提供沉浸式操作环境,助力学生快速掌握新能源实战技能 [8] - 北京欧倍尔软件为新能源与储能领域人才培养提供解决方案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