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搜索文档
2025年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科锐国际
搜狐财经· 2025-09-27 19:49
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 人才市场呈现"整体收缩与结构性紧缺并存"特征 高科技 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成为人才争夺核心领域 企业选才更重实战能力与跨域适配性 区域人才需求与产业布局深度绑定[1] - 企业选才标准从"基本符合"升级为"完美契合" 除学历与经验外 AI应用能力 跨界复合能力及项目落地经验成为核心考量 稀缺技术岗跳槽涨幅可达20-30% 通用职能岗多为平薪或小幅增长[2] - 人才流动更趋理性 稳定性与企业发展前景成为择业首要考量 国央企与头部企业成为人才流向首选 具备技术深度 行业垂直度与全球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3] 行业人才需求与薪酬趋势 科技智能领域 - AI产业人才抢夺激烈 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年薪50-200万 算力专家年薪50-200万[1] - 集成电路行业聚焦芯片设计与制造环节 SoC系统架构师年薪最高250万[1] - AI芯片研发总监年薪达200-300万[1][16] 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 - 行业向电动化 智能化深化 三电系统集成 智能驾驶算法等岗位缺口显著[1] - 电力电子工程师 三电系统集成岗成为紧缺岗位[25] - 自动驾驶端到端算法工程师需熟悉UniAD VAD等端到端自动驾驶算法[25] 大健康领域 - 聚焦创新药与医疗器械 ADC研发 国际双报RA等岗位需求旺盛 临床医学总监年薪80-150万[1] - 医药研发早研方向企业看重候选人创新产品经验及工作稳定性 生产端人才需具备商业化产品生产经验[33] - 注册事务板块国际双报RA CMC RA CGT方向RA人才缺口明显 跳槽涨幅薪资可达10-20%[39] 市场销售与运营 - 新媒体营销负责人 电商运营总监等岗位因直接赋能业绩增长备受青睐[1] - 电商运营负责人年薪50-100万 营销总监年薪200-300万[18] - 内容电商总监需熟悉抖音 快手 小红书等新兴内容平台 拥有打造爆品能力[26] 区域人才市场特征 - 大湾区聚焦智能终端与数智化转型 机器学习工程师 海外GTM经理需求突出[2] - 江浙地区制造业数字化加速 半导体工艺专家 供应链总监缺口明显[2] - 成渝地区依托生物医药与高科技产业 BD总监 模拟IC设计工程师薪酬竞争力强劲[2] - 环渤海地区侧重先进制造与信创 大模型算法工程师 海外销售负责人成为热需[2] 出海人才需求 - 中企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 带动海外全链条人才需求 医药行业海外临床运营 新能源行业海外工厂管理 高科技行业本地化技术支持等岗位缺口扩大[2] - 具备属地资源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薪资较国内同级别岗位高10-40%[2] - 药企出海模式多样化 NewCo出海模式成为热点 海外人才需求覆盖医学 注册事务 临床运营等全环节[22] 人才选聘标准变化 - 企业选才除学历背景 技术能力 工作经验外 更注重AI应用能力 跨界复合能力 文化适应能力 过往经验迁移能力和快速落地能力[24] - 人才端更看重稳定性及赛道 企业发展前景 超越薪资 工作地点等要素影响[24] - 未来人才需具备非线性思考模式 基于项目和技能打造核心竞争力和跨界综合能力[24]
制霸全球,狂赚500亿!山东这一城市,杀疯了
商业洞察· 2025-09-27 17:24
钓鱼行业市场规模与用户基础 - 中国约有1.4亿活跃钓鱼者,年均参与垂钓活动至少4次,其中25-44岁群体占比最高,45岁以上占32%,18岁以下占12%,18-24岁占10% [7] - 钓鱼产业链规模达千亿级别,形成覆盖钓具生产、配件制造、销售及研发的完整产业生态 [9] 威海钓具产业全球地位与规模 - 威海被称为"中国钓具之都",中国占全球渔具产量80%,其中60%产自威海 [9] - 威海拥有超过4500家渔具企业,年产值超5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约10万人 [16] - 产品涵盖1000多个系列、20000多个规格,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竿、轮、环、饵等完整产业链 [16][17] - 中国每10根出口鱼竿中有6根来自威海,仅日本和美国在高端市场保留少量份额 [16][17] 威海钓具产业发展历程 - 1984年威海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玻璃纤维鱼竿,承接了全球钓具产业第三次转移(从日韩转向中国) [11][12] - 发展路径经历代工(OEM)→技术独立→自有品牌转型,1985年成立首家专业渔具厂威海塑料渔具厂 [12][13] - 1990年代末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技术升级,将韩国钓具挤出国际市场 [15] - 产业扩张得益于"产业黄埔军校"效应,原厂技术人员外溢创业带动集群发展 [13] 光威集团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1987年陈光威接管镇办企业,通过自主研制设备打破国外生产线垄断(单条进口线20万美元) [25][27] - 1998年斥资3000万元引进中国首条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一年内回本并开发20余种新产品 [31] - 2004年突破T300级碳纤维技术,打破国外封锁,填补国家空白 [36][38] - 累计投入研发资金40多亿元,2017年成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39][42] - 目前实现T1100级技术突破,低成本量产T700级碳纤维,军工领域国产碳纤维70%由其供应 [45][46] 产业集群与政府协同模式 - 形成"一小时产业圈"生态,配套效率与物流成本优势难以复制 [54] - 政府通过园区建设、政策支持、区域品牌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生态 [49][50] - 发展路径体现"政府营造环境、产业协同进化、企业锐意创新"的三维联动模式 [57] 产业进化路径启示 - 传统制造业需经历"接受转移→模仿学习→技术突破→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的完整升级路径 [55] - 企业需向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进军,代工是手段而非目的,需掌握定价权与话语权 [56] - 通过自动化改造、产业大脑、电商直播实现数字化转型,应对成本上升挑战 [54]
国产制造业在发生什么:走进尊界 S800 工厂
晚点LatePost· 2025-09-27 10:07
尊界S800作为国产高端制造的代表 - 尊界S800作为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亮相蛇年春晚,其成功不仅是单一产品的成功,更象征着国产汽车从跟随走向引领的可能 [3] 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革新与人才转型 - 产线工人心态发生转变,从追求标准化和快速生产节拍转变为像创作艺术品一样打磨产品,例如手工打造智能星空顶需要将上百根光纤按星图精准穿过顶衬 [4] - 焊装车间将交付给涂装车间的白车身杂质控制在3克以内,几乎达到豪华车行业标准极限,并通过增加人工清洁环节实现,一次抽检杂质仅增重2.238克 [5][7][8] - 制造业升级吸引软件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加入,工厂环境更像大型科技实验室,使用AGV机器人和AI视觉系统,工作内容涉及整车系统集成测试与软件调试 [9] - 传统产线工人转型为复合型工匠,与应届毕业生共同形成跨领域、多层次的新型制造业人才生态,提升国家工业体系竞争力 [11] 产业链协同模式升级与技术突破 - 合作模式从过去合资历程中的单向技术封锁转变为双向协同攻坚,例如为开发双层流全时四温区空调,华为、江淮和松芝组成联合项目组,攻关16个月并进行47轮实验 [14] - 供应商角色从被动的乙方执行者转型为主动的创造者,例如延锋内饰需在无线前提下将整块小牛皮包裹内饰件,延锋座椅需实现0.7秒内从躺倒姿态迅速复位 [16][18] 高端车型对品牌与产业链的催化作用 - 尊界S800作为售价百万级的豪华车,有助于自主品牌构建品牌势能,成为价值锚点,打破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价格天花板认知,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宽广的溢价空间 [19] - 高端车型对零部件精度、材质和可靠性提出苛刻要求,推动供应商进行技术革新和生产线升级,例如尊界S800带动全国十几个省份的221家零部件厂商向高端转型 [20] - 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在2025年1-8月达到64%,同比增长6.2个百分点,尊界S800上市4个月累计大定已超1.5万台 [20] - 高端产品带动产业链升级的现象在其他制造业领域同样存在,例如造船业对高性能的要求推动冶金、化工到电子信息等基础工业体系进步 [22]
当“中国工业”遇上“全球设计”:用自己的故事“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05:32
活动概况与规模 - 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为期7天,是业界重要的国际化交流对接盛会[1] - 该活动自2018年起已举办8届,累计吸引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88家设计机构、创新企业参展,展出国内外设计精品超2.4万件[1] 设计对接与产业融合 - 活动组织意大利、丹麦、日本等系列设计对接会,推动前沿设计理念和先进设计技术与河北省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度融合[1] - 国际对接会精准链接全球设计力量,分别聚焦白沟箱包、清河羊绒、辛集皮革等河北时尚产业集群需求,以及霸州家具、香河家具、正定家具等产业集群设计创新和雄安新区建设单位采购需求[2] - 设计对接同时服务于滦州装备制造、徐水新能源、河间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和设计工艺精进需求[2] 设计创新与产品案例 - 法比奥·维尔德利设计工作室推出竹编蓝牙音响,将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材料巧妙结合[1] - 雄安作品“苇筑新生—雄安生态建筑系统”采用新型芦苇材料,已出口到17个国家和地区,每吨芦苇做成建筑材料后,仅中端产品价格能翻20倍[3] - 设计被视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而不仅是产品的美化工具[3] 市场趋势与品牌出海 - 设计出海对接会为河北企业搭建与国际资源对接的桥梁,拓宽中国品牌出海路径[2] - 潮玩出海被视为好时机,因Z世代崛起、悦己经济、IP经济等因素让潮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中国潮玩产业链非常成熟[3] - 海外市场竞争优势在于产品背后的设计和故事,品牌需在海外市场讲好自己的故事[3] 平台功能与行业影响 - 雄安新区作为“全球设计·雄安发布”的平台功能日益凸显[3] - 活动吸引全球设计界目光,设计师希望在这座“未来之城”寻找新的设计灵感[1]
1.3亿人口的墨西哥,GDP达1.85万亿美元,山东1亿人口是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9-26 22:20
经济体量对比 - 墨西哥2024年GDP为1.85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2位),山东2024年GDP为9.86万亿元人民币(约1.4万亿美元)[4] - 山东经济增速(2025年上半年5.6%)高于墨西哥(同期3.2%)[34] - 两地人均GDP均处于1.4万美元水平线[36] 墨西哥经济特征 - 受益于美国"近岸外包"政策及《美墨加协定》红利,2025年上半年对美国出口额突破9000亿美元[10][14] - 汽车产业为核心驱动力:2024年产值超98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飙升至1100亿美元[10] - 外资集中度高风险显著:60%外国直接投资流向汽车产业,特斯拉(100亿美元)、比亚迪(6.2亿美元)等车企密集建厂[12][22] 山东经济特征 - 工业体系完整性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16] - 龙头企业全球领先:魏桥集团电解铝产量全球第一、万华化学MDI产能占全球25%、海尔家电零售量多年世界榜首[18] -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氢能产业计划2025年规模超1000亿元,青岛新型显示产业园年产值达500亿元[18][20] 基础设施与物流能力 - 山东港口优势突出:青岛/烟台/日照港吞吐量居世界前十,2025年青岛港总吞吐量达21亿吨[29] - 墨西哥基建滞后:联邦公路破损、港口设备老化(起重机平均使用25年),货轮卸货需长期排队[24] 社会与结构挑战 - 墨西哥安全成本高昂:毒品经济年侵蚀GDP约1.5%,尽管罂粟地减少33%及边境暴力事件下降40%[25] - 山东人口结构压力:60岁以上人口占比23%,劳动力老龄化叠加人才外流至一线城市[31][32] - 产业转型压力:传统产业占比高,环保与升级需求持续存在[32] 产业互动与全球化 - 中墨产业链深度交织:墨西哥特斯拉工厂出现"山东话速成"现象,山东供应商提供轴承,墨西哥向山东出口白银[36][38] - 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比亚迪/长安/奇瑞等企业在墨西哥建厂,比亚迪规划年产15万辆电动车[12]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河南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
央视网· 2025-09-26 20:29
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山东、河南持续推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乡村全面振兴,建设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 上新台阶。 河南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 "十四五"以来,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加强空中、陆路、铁路等各种交通设施的高效衔 接,形成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如今,河南所有市都能高铁通达,八成以上的县有两条高速。郑州机场开通客运航线234条,全货机航线62条,覆盖欧 洲、北美、非洲等地。全省8个城市的10个物流枢纽纳入国家规划。 当前,河南正借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机遇,依托交通链打造物流链、供应链、产业链,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 系,培育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十四五"以来,山东进一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投入使 用、建成国内农机行业首家智慧工厂……一批批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不断提升山东制造业的含新量、含绿量。 "十四五"期间,山东 ...
【搜城】消费力驱动——菏泽城市动能跃迁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9-26 19:28
核心观点 - 菏泽市通过构建消费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式 成功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城市转型 [1] - 消费力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文化创新多维联动 形成政策引导、市场响应、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1][3] - 政策精准发力与业态创新形成共振效应 构建起消费扩容与产业升级的乘数效应 [3][4]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4.9亿元 同比增长7.6% 增速领跑山东省 [1] - 牡丹节会期间7家牡丹观赏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91.7万人次 比上年同期增长34.3% [3] - 城乡消费均衡增长 乡村零售额增速7.7% 城镇零售额增速7.6% 展示区域协调发展样本价值 [3] - 乡村零售额达226亿元 城镇零售额达1028.9亿元 [6] 政策举措与成效 - 消费券政策产生1:76的撬动效应 证明消费力在经济系统中的乘数作用 [1] - 市级财政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发票抽奖活动 带动销售额1186万元 [3] - 上半年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5.68亿元 汽车报废更新审核通过1.73万辆 置换更新审核通过1.33万辆 家电销售近39万台 [3][4] - 1+N政策框架构建系统化促消费体系 通过财政撬动与部门协同释放叠加效应 [3] 业态创新与消费场景 - 老城曹州夜市通过非遗+夜购模式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佳和商圈以青年社交型摊位重塑夜间经济形态 [4] - 鼓励发展首店经济、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 支持传统商贸企业数智化转型 [4] - 引进盒马鲜生、鸿蒙智行、蔚来交付等18家首店 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4] - 上半年举办400余场节会活动 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的消费节奏 [4] 城市转型与区域发展 - 消费升级加速城市从生产型空间向服务型空间跃迁 老城曹州夜经济示范区等新型消费场景崛起 [6] - 通过文旅商融合重塑城市文化标识 将牡丹文化、汉服产业、非遗展演等地域IP转化为持续消费动能 [4][6] - 依托电商矩阵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 通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弥合城乡服务差距 [6] - 以四省交界中心城的区位优势 构建消费辐射、产业集聚、能级提升的良性循环 [6]
加力向新而行 更好合作共赢——透视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
新华网· 2025-09-26 18:17
大会核心成果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签约项目735个,完成投资额3802亿元 [1] - 大会展现中国制造业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的势头 [1] - 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记录中国制造成长轨迹 [1] 传统产业升级 -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展示用于AI服务器的超薄铜箔等高端产品,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2] - 传统白酒企业展示基于5G专网的10大场景应用,纺织企业恒益智能科技展出导电纱等产品,体现数字化转型 [3]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显示,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增长率均超过100% [3] 新兴及未来产业发展 - 大会首次设立智能机器人展区,展示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产品 [4] - 展示液体运载火箭模型、碳纤维地铁列车模型等新技术新成果 [4] - 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布局未来产业 [4] 制造业创新驱动成效 - 上半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3.3% [5] - 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1亿台(套),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5] - 电解铝行业绿电生产占比达25%(每4吨铝有1吨用绿电),绿色数据中心绿电使用超50%,累计培育6430家绿色工厂 [5] - 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5] 产业链生态建设 - 京西智行科技集团展示自主研发的磁流变减震器,拥有140项专利,年产能达200万支,实现全面国产化 [7]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优势产业延链,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以"产业联盟"形式抱团发展 [7] - 智能机器人展区展现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跨界融合生态逐步形成 [7]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 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设立1亿元创业基金,提供全环节服务,已转化及培育企业120多家 [8] -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认定187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8] - 将加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等服务机构,提升创新效率 [8] 全球化合作 - 安徽合力股份的AGV无人叉车将应用于印尼工厂,其产品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大众汽车集团凭借在中国将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至24-30个月的经验,加速其欧洲市场产品开发 [11] - 大众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软件,与地平线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拓展技术合作边界 [11] -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名誉主席强调开放、创新与深化合作是工业发展的成功法则 [11]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支撑 [12]
中美关税大战: 主要成果不是中国胜了, 而是美国再无手段控制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9-26 17:04
这场中美关税拉锯,从2018年头一炮打响,到2025年特朗普二度上台接着加码,步步走得急,闹得全球供应链都跟着晃荡。起初是特朗普签那道行政令,对 中国钢铝产品甩上25%和10%的关税,中国这边也没闲着,立马对美国128项产品回敬等额措施。 接着2018年7月,美国对340亿中国货加25%,中国对等反制;9月又来2000亿的10%,中国跟进600亿。2019年5月,美国把那2000亿从10%提到25%,中国加 600亿到5%-25%不等。8月美国再推3000亿的10%,中国对750亿美国货加5%-10%。这来来回回,关税清单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到了2020年1月,第一阶段协议签了,中国承诺多买2000亿美国货,包括农产和能源,可执行起来磕磕绊绊。拜登接棒后,没松口,2022年5月审了301条 款,继续维持。 2023年8月,美国商务部对华为等加强出口管制,2024年5月14日拜登签令,对中国电动车加100%,半导体电池到50%。 特朗普2024年底胜选,2025年1月20日就职,2月1日三道行政令,对中墨加加10%,2月4日对中国10%生效。2月27日帖文宣布再加10%,3月3日行政令累计 20%。4月2日总 ...
江苏吸引外资“新棋局”:以深联结锻造韧性网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6:58
面对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格局重塑、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作为外资外贸大省的江苏,要怎么 应对?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多地调研发现,江苏不仅搭建 起一批重点国别合作平台,更在聚焦关键产业和吸引外资方面取得扎实成效。从政策支持到产业生态, 从金融赋能到规则对接,再到城市文化与人员交流的多维融合,江苏正以深层次联结,构建起一张张富 有韧性的合作网络。 外资,早已深度融入江苏的产业发展进程,并伴随这片土地的成长而不断演进,其定位从早期的技术引 进与本土协同,逐步转向立足江苏、服务本土、辐射全球的新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积极引导外资 加快转型步伐,推动其向技术创新、智能化与绿色化方向升级。 现阶段,江苏正将目光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关键领域,加大力度吸引优质外资 参与强链、补链、延链。外资在江苏的角色,也由此迎来新一轮深刻演变。 深耕重点国别 根据江苏省商务厅数据,2024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190.5亿美元,四年累计1037.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达 16.2%,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世界500强中已有408家在江苏投资。 在近年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