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博弈

搜索文档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点评:日内瓦协议背后的“众生相”
国金证券· 2025-05-13 22:56
关税调整情况 - 中国对美反制关税从125%降至10%,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从145%降至30%,其中24%关税设90天缓冲期[2] - 美方取消4月8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91%报复性关税,将4月2日加征的34%对等关税中的24%暂缓90天,保留10% [4] 美国战略考量 - 中国“以牙还牙”策略削弱美国筹码,非美国家采取拖延战略,战局久不利于美国经济要挟[6] - 美国内部政治与经济压力大,需在6月30日前完成新财年拨款预算法案审议,夏季与秋季是圣诞订货季,高关税影响备货会转化为政治压力[7] 中国战略考量 - 高关税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显现,4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6 - 7月出口增速可能减弱[13] - 与非美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4月中旬与东盟三国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与欧盟就电动汽车价格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达成协议[22] 市场影响 - 6 - 7月出口数据下行压力仍存,但好于145%高关税场景,增量财政政策预计在出口增速下降后落地[23] - 中美关税博弈降温,美股A股同涨,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反弹,黄金回调,但黄金长期上涨驱动未变[23] - A股市场出口链企业压力减轻,国产替代加速,出海企业是中长期投资主线[24] 风险提示 - 中美贸易博弈磋商多次反复,美国经济下行加速超预期,国内出口放缓超预期[3][29]
贸易战2.0系列三:从黄金走向人民币资产
华泰期货· 2025-05-13 14:39
高聪 gaocong@htfc.com 从业资格号:F3063338 研究院 宏观组 徐闻宇 xuwenyu@htfc.com 从业资格号:F0299877 投资咨询号:Z0011454 投资咨询号:Z0016648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证监许可【2011】1289 号 期货研究报告|宏观政策 2025-05-13 从黄金走向人民币资产 ——贸易战 2.0 系列三 宏观事件 2025 年 5 月 12 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核心观点 ◼ 中美博弈"开始的结束" 宏观背景:"外部压力的阶段性缓和",即当下的压力到了需要"缓和"的窗口,为未来的 2.0 博弈蓄势。 声明解读: (1)本次声明的背景:中美双方进行的是"会谈"而非"谈判" 。 (2)在关税层面,双方承诺在 5 月 14 日之前调整当前的关税政策为"一取消一暂停一 保留",即取消 4 月 8 日以后加征的关税;暂停 24%的关税(暂定为 90 天)同时对于 10%的关税予以保留。声明未提及"芬太尼关税"。 (3)在非关税层面,双方通过建立机制,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宏观影响:尽管 512联合声明的增量信息有限,但在当前时间点发布释放了中美博 ...
中国出口大增9.3%!美国出口遭重击?贝森特:“不要做空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5-13 07:34
中国出口表现 - 4月中国出口额达2.27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3% 远超华尔街预测的2.5%增速 [3] - 东盟市场贡献1.48万亿元订单 非洲市场增长15.1% 拉美市场增长11.5% 欧洲市场增长8.3% [3] - 高技术产品表现突出 工业机器人出口飙升58.3% 深海钻井平台订单排至2027年 [3] 美国贸易状况 - 4月美国对华出口暴跌21% 得克萨斯州石油积压 阿拉斯加鳕鱼滞销 [5] - 美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反弹至105亿美元 但以中低端芯片为主 [5] - 航空航天领域受冲击 波音业务萎缩 中国商飞C919斩获115亿美元订单 [5] 关税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 中国对美国大豆 石油 医疗器械征收125%报复性关税 [7] - 美国零售市场中国商品价格上涨40% 如儿童玩具价格涨幅达PS5游戏机的一半 [7] - 供应链转移导致中国对美直接发货量下降35% 但全球市场份额反增0.8% [10] 产业转移策略 - 中国企业通过墨西哥 泰国 越南等第三国进行转口贸易 [10] - 深海钻井平台企业采用青岛-马来西亚-新加坡-休斯顿的迂回运输路线规避关税 [10] 行业对比 - 美国教育出口下降25% 导致5万大学教授岗位空缺 [12] - 美国旅游收入较疫情前减少50% 拉斯维加斯服务业人员转行外卖 [12] - 医药行业对比明显 美国药厂停工 中国恒瑞医药PD-1抑制剂供不应求 [12] 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通过多元化市场策略化解关税压力 东盟非洲成为新增长点 [14] - 美国加征关税导致本土产业链受损 形成"七伤拳"效应 [14] - 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象征全球贸易规则重构 [14]
中美谈了,美国没赢中国没输,关税战打了个寂寞!
搜狐财经· 2025-05-12 22:31
中美在瑞士谈出了初步结果,基本上回到了4月2日之前,当时特朗普宣布搞对等关税,给中国加了34%的关税,然后其中的24%暂缓90天,相当于只加了 10%的关税,中国也对等加了10%的关税。 美国目前对中国的额外加的关税应该是54%,由于其中24%暂缓90天,所以实际加了30%;中国目前对美国额外加的关税应该是34%,由于其中24%暂缓 90天,所以实际加了10%。 为啥说额外加的呢,因为从2018年开始就打贸易战,就对不同的产品加了不少关税,比如说电动汽车就是加了100%关税,这次居然只谈4月2日加的,也 没完全取消,还是加了10%,还留了24%的暂缓尾巴。 只不过这样一来其他国家就被摆上了台面,他们肯定顶不住美国的压力的,搞到最后还是中美博弈,只不过有了这次的经验,后续对等反制已经是正常招 数了,美国出什么招也不好使。 美国非要说赢也有道理,毕竟关税确实比中国高,中国说赢也有道理,毕竟一杆子打回到4月2日,在这个基础上对等反制加了10%的关税,就看你从那个 角度去看了。 美国先发起关税战,现在还给他机会缓口气,其实加到145%索性大家断了念想也好,如今搞的不高不低的最难受,30%-50%的关税正好卡在中间,让 ...
股指期货策略早餐-20250507
广金期货· 2025-05-07 16: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股指期货日内震荡偏强,IC、IM相对强势,中期偏强;国债期货日内高位震荡,需谨慎长债调整风险,中期高位震荡;黑色及建材板块钢价日内渐进式下跌,中期承压运行 [1][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股指期货 - 品种为IF、IH、IC、IM,参考策略是持有IM2505多单、买入1手MO2506 - C - 5900看涨期权同时卖出2手MO2506 - P - 5200看跌期权组合 [1] - 核心逻辑包括中美贸易博弈预期边际向好利于风险资产情绪修复,国内积极政策进一步落地实施,2025年一季报业绩表现居前行业集中在AI产业链等三个方向,TMT板块交易拥挤风险释放,AI产业链筹码结构健康 [1][2] 国债期货 - 品种为TS、TF、T、TL,参考策略是多TF2506空TL2506对冲组合谨慎操作 [3] - 核心逻辑是基本面兑现关税冲击预期,二季度外需走弱对经济拖累显现,宽松政策预期支撑债市,但需谨慎中美关税博弈反复风险;资金方面央行公开市场单日净回笼创新高,但跨月后银行间流动性整体宽裕 [4] 黑色及建材板块 - 品种为螺纹钢、热轧卷板,参考策略是持有卖出螺纹钢看涨期权RB2510 - C - 3450,持有买入螺纹钢实值看跌期权RB2510 - P - 3150 [5] - 核心逻辑是钢材原料库存整体压力大,炉料价格和钢材生产成本中期承压,下游需求整体一般,建材需求拖累五大钢材消费,下游建筑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不佳,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冲击全球消费,相关下游产业需求支持政策待出台 [5]
全部“叛变”了!2国传出消息,美国坐不住了,中国不愿再付钱
搜狐财经· 2025-05-07 15:04
中美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取消约12,000吨美国猪肉订单,反映中美贸易格局变化[1] - 中国2024年前4个月进口美国猪肉47.5万吨,占美国猪肉出口总量22%,较2018年贸易战前35%明显下降[1] - 中国对美国猪肉加征172%关税,导致美国猪肉在中国市场价格竞争力骤降[1] 中国能源进口调整 - 中国近80天停止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3] - 2024年中国LPG进口量3568.21万吨,自美国进口量占比过半,但近期7艘美国LPG运输船转向印度和东南亚[3] - 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原油数量在2024年3月飙升至730万桶,刷新历史纪录[3] 中国贸易政策应对 -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全部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升至84%[5] - 中国商务部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参与对台军售企业实施"全链条禁运"[5] - 中国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指控美方关税措施违反相关条款[7]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 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突破65%[7] - 中国推动"双循环"战略,加大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投入[7] - 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2万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7]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 - 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7] -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7] - 中国广交会、消博会吸引全球参与,提供广阔市场机遇[7]
中美贸易战,醉翁之意不在酒!几大消息来袭
搜狐财经· 2025-05-06 23:00
半夜,几个行业群炸了。Temu突然宣布暂停所有直邮美国的服务,没留一点余地,直接掐断。这消息一传出来,美国电商圈像被扔进冰水,一瞬间安静得 让人发毛。 有人说是物流问题,有人说是市场调整。但真相,远不止这些。 Temu不是普通电商。三年时间,它从无到有,从边缘跑到了亚马逊鼻尖。去年黑五,一场促销让美国消费者疯狂下单,亚马逊仓库一度空了半壁江山。便 宜、好用、速度快,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背后靠的,是中国制造的强大体系,还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商户顶着汇率压力,把货一件件送出国门。 但Temu太快了,快到美国政府坐不住了。 最近几个月,美国官方开始频频提"数据安全",看起来像是出于保护,但说白了,就是不想中国平台在他们家门口跑赢。借口摆在那儿,刀子却砍向产业 链。关税、审查、封堵,一招接一招。这次直接断了Temu的直邮,受伤的不止是平台——商户的仓库货压着,物流的单量没了,美国那边快递公司先扛不 住了。 中国非但没动美债,还在悄悄加码黄金储备。2024年4月,中国央行黄金储备达7280万盎司,连续18个月增加,这是自2002年以来最长的增持周期。不动声 色,却处处关键。 美债,是人民币稳汇率的重要工具。动它,相当于自断 ...
货架马上就空,沃尔玛对华退了一大步,再多的关税也让美国人买单
搜狐财经· 2025-05-01 18:21
(中国制造出口海外多国) 为何中国商品如此出色呢?答案无非是完整而庞大的工业体系。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定义 的所有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这不仅意味着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更是全球产业链上难得的稳定角色。 多年来,中国凭借其规模效应和过硬的质量赢得了世界市场的信任。 在特朗普对华加税的大背景下,沃尔玛的心路历程相当复杂,既然对中国强硬不起来,那就服软好了。 (沃尔玛) 随着特朗普的这场关税大戏持续上演,美国的零售商们,特别是沃尔玛,开始意识到自己玩砸了。经过 一番内部计算和外部压力,沃尔玛通知中国供应商:继续发货!至于那糟心的关税?则由美方自己承 担。 这一消息出现的很突然,也暴露出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窘迫。 当谈到中国制造时,不得不提到它的精良工艺、广泛的种类和超高的性价比。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 家,中国在许多领域,都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0%以上,造船、无人机、钢铁等多个领域的产量,更是超过全球的一半。有这 样的背景,谁能说轻易替代就能替代? 反观一些欧美国家,却常因产业链单一而不得不面临高成本。例如,真正的"欧洲制造"可能质量不错, 但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在一场全球化的商业 ...
730万桶!中国转头把石油大单给美盟友,特朗普急了,想跟中方和解
搜狐财经· 2025-04-30 22:04
能源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3月从加拿大进口原油达730万桶创纪录 [1] - 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量从2024年月均2900万桶降至2025年3月的300万桶跌幅90% [1] - 中国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直接降至零 [1] - 加拿大跨山管道扩建项目投入商业运作为中国提供新进口渠道 [3] - 4月预计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原油量将继续增加 [3] 美国能源及农产品贸易损失 - 按国际油价61.5美元/桶计算美国每月石油订单损失超十亿美元 [3] - 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54% [3] - 美国高粱出口90%依赖中国市场大豆出口约50%依赖中国市场 [3] 其他国家贸易机会 - 澳大利亚谷饲牛肉2-3月对华出口量同比增长近40% [3] - 巴西2025年第一季度对华牛肉销售同比增长1/3 [3] - 巴西3月对华家禽出口同比增长19% [3] 中美贸易政策动向 - 特朗普4月17日表态不想再提高对华关税并考虑降低关税 [4] 加拿大政治经济矛盾 - 加拿大总理卡尼称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安全威胁" [6] - 加拿大财政部对部分美国商品免征关税以恢复本土制造业 [6] 中国能源多元化战略 - 中国与阿联酋签署15年7000亿元人民币液化天然气协议每年运输100万吨部分采用人民币结算 [6] - 中国减少对美国能源依赖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8] - 中国在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份额提升削弱美国主导地位 [9]
中国突然换将,特朗普赌输了!信号很不一般,美国算盘注定落空
搜狐财经· 2025-04-29 16:09
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商务部官网更新信息显示,李成钢现已担任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国际贸易谈判 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当天稍早前,人社部网站发布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其中,任命 李成钢为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副部长。 特朗普(资料图) 这一人事变动发生的时机极为微妙,正值中美"关税大战"进入新阶段。特朗普政府在贸易战中手段频 出,先是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最高达245%的关税,试图以这种"数字游戏"和高压手段压垮中方谈判意 志;另一方面,又秘密游说七十多个国家,妄图禁止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建厂、转口、设点,将中国商 品从全球供应链中剔除,以此孤立中国。然而,现实却给了特朗普政府沉重一击。欧洲松口,计划取消 对中国电动车的惩罚性关税,连"最低价销售线"也可能放宽;韩国迅速派出高规格代表团赴华磋商自贸 协定;日本和东南亚也重新评估与中国的投资依赖度。特朗普精心策划的"外部孤立"策略,还未真正实 施便已走向崩溃。 贸易局势剑拔弩张之际,李成钢的走马上任蕴含着深远战略布局。外国媒体纷纷解读,这一任命折射出 中方的两大关键态度。李成钢履历丰富,处事风格硬朗果决,未来一旦开启中美贸易谈判,他必将成为 令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