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优势
搜索文档
古茗(01364):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全品类货架型品牌,“结硬寨”践行长期主义
光大证券· 2025-06-04 20:5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古茗,给予“买入”评级 [3][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古茗是平价现制茶饮龙头,在全国多省份布局众多门店,复购率和利润率领先行业 [1][25] - 现制饮品行业下沉市场空间大,供应链是核心竞争力,古茗供应链优势和独特渠道策略助其成长为行业第二 [1][2][92] - 古茗调整加盟政策,咖啡业务兴起,开店空间广阔,咖啡品类助力同店销售增长 [2]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1/23.56/27.61亿元,折合EPS为0.82/0.99/1.16元,对应PE分别为31X/25X/22X [3][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平价现制茶饮龙头,多重优势领跑行业 - 古茗致力于成为货架型茶饮品牌,采用跟随策略满足消费者口味需求 [22] - 古茗发展历程丰富,截至2024年底在17个省份布局超200个城市,共9914家门店,8个省份达关键规模,2023年平均季度复购率53% [23][25] - 股权结构集中,核心管理层为创始团队成员,经验丰富 [30][33] - 2021 - 2024年营收连年增长,CAGR为26.10%,收入超80%来自向加盟商出售产品和设备 [35] - 毛利率及主要费用率处于行业中游且稳定,盈利能力逐年增强,净利率大幅增长 [38][47] - 单店经营利润率2023年达20.2%,单店年收入约182万元,最终利润率18.2%,对加盟商有吸引力 [50] 行业下沉市场空间大,供应链打造核心竞争力 - 2018 - 2023年中国现制饮品市场规模由1878亿元增至5175亿元,CAGR为22.5%,预计2028年达11634亿元,2024 - 2028年CAGR为16.7% [52] - 2018 - 2023年现制茶饮店市场规模由702亿元增长至2115亿元,CAGR为24.7%,预计2028年达5193亿元,2024 - 2028年CAGR为19.2%,中低线城市和大众、平价价格带产品潜力大 [55] - 现制茶饮行业门店更迭快,25Q1闭店率环比放缓,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古茗市场份额和门店数量排名靠前 [58][60] - 2018 - 2023年现制咖啡饮品市场规模由366亿元增长至1721亿元,CAGR为36.3%,预计2028年达4242亿元,2024 - 2028年CAGR为18.5%,茶饮品牌纷纷进军咖啡赛道 [81] - 现制茶饮行业规模化突出,产品追求性价比,供应链升级,健康化、新鲜化成消费趋势,果蔬茶新品款数增长 [84][87] 供应链优势和独特渠道策略,公司快速成长为行业第二品牌 - 古茗产品新鲜产品占比高、上新快,自建工厂和物流车队,供应链优势突出,采取区域加密开店策略 [92] - 古茗优势品类为果茶,产品类别丰富,价格有优势,产品策略灵活,上新多且菜单精简 [94][95] - 古茗筛选供应商严格,依赖度低,自建供应基地,有四大加工工厂,仓储及物流管理能力强,全程冷链运输 [102][107][108] - 古茗采用地域加密布店策略,深入二线及以下城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复购率,门店有统一风格和定制化设计 [110][111][116] - 古茗获多项奖项,线上线下针对性营销,推进会员计划,邀请樊振东代言 [123][124][127] 加盟政策调整,咖啡业务兴起 - 2024年古茗调整加盟政策,免除扣点费用,加盟费和设备费可分期支付,闭店回收设备,降低加盟商损失 [130] - 2025年开店指引2500家,预计净增约2000家,截至3月底签约近1000家,开店重点在下沉市场和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132] - 古茗新增咖啡品类,助力同店销售增长,门店销售额增长约10%,利润年增加数万元 [2] 盈利预测和估值 - 关键假设:预计2025 - 2027年净增门店,商品销售、设备销售、加盟及相关服务、直营门店销售有不同增速,毛利率提升,销售和管理费用率降低,研发费用率稳定 [8][9][10]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1/23.56/27.61亿元,折合EPS为0.82/0.99/1.16元,对应PE分别为31X/25X/22X [3][13]
名创优品(09896.HK):同店渐现改善趋势 业绩压力有望逐季缓解
格隆汇· 2025-05-29 01:59
财务业绩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18.9% [1] - 毛利率为44.2%,同比增长0.8pct [1] - 经调整净利润5.9亿元,同比下滑4.8% [1] - 海外业务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0.3% [2] 国内市场表现 - 2025Q1国内同店销售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下降中个位数,较2024Q4、2024Q3降幅大幅收窄 [1] - 五一期间同店销售实现转正 [1] - Q1客单价与去年同期持平,同店下滑主要源于客流量中低个位数下降 [1] - Q2以来客单和客流量均有改善 [1] - 2025年国内同店销售有望实现正增长 [1] 门店网络 - 截至2025年3月末,名创中国门店数量达到4275家,环比净闭店111家 [1] - 公司不强求2025年国内开店200-300家的目标 [1] - 海外一季度净增门店95家,拓店重心在亚洲、北美等市场 [2] 海外市场表现 - 2025Q1海外同店较去年承压,但以2年复合增长视角看表现稳健 [2] - 4月以来海外主要市场墨西哥、美国同店表现环比改善 [2]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上行带来短期业绩压力 [2] 战略规划 - 公司将同店提升确立为战略核心 [1] - IP战略继续执行+门店提质增效背景下,同店趋势有望延续 [2] - 公司供应链优势及IP转化能力强,全球化战略持续推进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05.42/245.95/295.5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0.9%/19.7%/20.2% [2]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净利润分别为28.56/36.77/45.6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97%/28.74%/24.04% [2]
市值超越"白酒巨头"!5元奶茶凭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5-27 19:38
蜜雪集团市值表现 - 公司股价飙升至579港元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突破2198亿港元 反超泸州老窖且两倍于洋河股份 [1][4] - 自3月3日上市后累计涨幅超160% 远超恒生指数同期表现 [2] - 市盈率达45倍 显著高于茅台(21 8倍)和五粮液(15倍)等白酒龙头 [4] 行业估值对比 - 新茶饮同行估值普遍较高 古茗市盈率42 7倍 沪上阿姨37 2倍 茶百道30 3倍 [4] - 公司市值已超越青岛啤酒(855亿元)和百威亚太(1066亿港元)等啤酒巨头 [4] 短期股价驱动因素 - 京东等平台外卖补贴战推动销量 某双杯饮品补贴后售价低至1 68元 门店5月销量近乎翻倍 [6] - 外卖补贴缓解单店经营放缓困境 2024年前三季度单店日均零售额增速降至1 37% [8][9] 长期价值支撑 - 全球门店达46479家 超越星巴克成为最大连锁品牌 [10] - 实控人张红超兄弟持股82% 流通盘偏小易引发股价波动 [10] - 供应链优势构建护城河 资本给予溢价 [10] 运营数据 - 2023-2024年单店日均订单量增速从5 86%放缓至4 77% [8][9] - 外卖渗透率增速放缓 从2022年25 4%提升至2024年28% [8]
蜜雪集团(02097):现制茶饮第一,平价锚定,供应链为基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7 17: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蜜雪集团增持评级,给予公司2025年39倍市盈率,得出目标价565港币,对应11%的上涨空间 [3][7][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蜜雪集团是中国领先现制饮品企业,全球门店数量最多,中国现制茶饮行业第一,东南亚最大现制茶饮品牌 [7][8] - 聚焦平价价格带,产品性价比高,核心产品价格低,销量高,满足消费者追求性价比趋势 [7][9] - 拥有行业最早且最大规模的供应链,实现加盟商食材等100%从品牌方采购,核心食材100%自产,配送高效 [7][10] - 打造超级品牌IP“雪王”,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营销效率高,品牌推广开支占比低 [7][11] - 预计2024 - 2027年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和18%,主要受新开加盟门店驱动 [7][12] 各部分总结 行业概览 全球现制饮品行业 - 市场规模稳步提升,2018 - 2023年复合增长率5.4%,预计2023 - 2028年达7.2%,2028年将达11039亿美元 [22] - 现制饮品占全球饮料市场百分比上升,受益于消费者健康意识等因素 [22] - 中国和东南亚是增长重要区域,2023 - 2028年规模增量贡献大,预计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6%和19.8% [26] 中国现制饮品行业 - 现制茶饮规模最大,现磨咖啡增速最快,2018 - 2023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22.5%,预计2023 - 2028年达17.6% [32] - 现制茶饮和现磨咖啡消费人群渗透率和门店连锁化率预计进一步提升 [36] - 行业集中度较低,蜜雪冰城地位显著,2023年终端零售额市占率11.3%,现制茶饮行业市占率20.2% [38][39] - 咖啡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瑞幸咖啡与星巴克市占率突出,幸运咖深耕平价市场 [42] 东南亚现制饮品行业 - 市场规模增速最快,2017 - 2023年复合增长率16.4%,预计现磨咖啡和现制茶饮2023 - 2028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4%和21.4% [44] - 蜜雪冰城引领茶饮出海东南亚,门店数超过四千,2023年底门店数和饮品出杯量领先 [46] 蜜雪集团概览 - 成立于1997年,聚焦高质平价现制饮品,通过加盟模式发展,2024年末门店46479家,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 [48] - 管理层年轻化,一线经验丰富,创始人持股集中,高管股权充分绑定 [51][53] - 商业模式以加盟为主,利润率高,2024年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收入主要来自商品销售 [56] - 门店持续扩张,深耕下沉市场,2021 - 2024年门店复合增长率32%,89%门店位于中国,一半以上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58] 蜜雪冰城的竞争优势 聚焦平价价格带,占领用户心智 - 唯一聚焦平价价格带,核心产品价格低于同类及部分瓶装饮料,顺应消费者需求,扩大目标客户群体 [61] - 产品品类布局简单,常青款产品销量高,2024年前三季度三款核心产品占比超四成 [63] - 推出季节性及区域性产品,满足消费者特有口味,丰富产品种类 [65] 行业规模最大的供应链体系 - 采购网络覆盖全球,直达产地,消除中间成本,建立合作种植基地,采购规模领先,成本低于同行 [69][71] - 生产方面,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加盟商食材等100%从品牌方采购,有五大生产基地,年综合产能约165万吨 [71] - 物流上,自主运营仓储体系,配送网络覆盖广,中国内地逾90%县级行政区划12小时内触达,冷链物流覆盖约97%以上门店 [75] - 研发将基础研发和应用研发协同,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升级产品口味,2024年前9个月推出105款新产品 [76] 打造超级品牌IP,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 - 打造超级IP“雪王”和“K爷”,提高品牌知名度,社交平台粉丝数居行业之首 [77] - 建立线上线下品牌营销矩阵,加速品牌建设,“蜜雪冰城”话题抖音播放量超444亿次 [77] - 围绕“雪王”推出动画片和短剧,全网播放量高,成立动漫文化公司,“雪王”IP有望多元化发展 [79] 盈利预测 开店空间测算 - 国内开店空间测算,按行政区划和消费杯数测算,新增开店空间分别为3.6万和4.7万家,平均4.2万家 [82] - 海外开店空间探讨,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近5000家,东南亚市场排名第一,采用高性价比定价、IP和产品本土化、供应链本土化策略 [85] - 东南亚市场开店空间测算,保守假设下开店空间约9093家,较现有门店接近翻倍 [93] - 其他市场开店潜力探讨,日本、韩国及欧美市场目前门店布局有限,若凭价格优势和产品本土化改造,门店数量或有提升空间 [94] 利润表预测 - 预计2024 - 2027年收入复合增长率19%,2027年达420亿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8%,略低于收入增速 [95] 估值 - 采用相对估值法,蜜雪冰城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估值35倍,高于同行,考虑其优势,给予25年39倍市盈率,目标价565港币 [99] 催化剂 - 股票获纳港股通,改善股票流动性,吸引资金配置 [102] - 全球化门店扩张超预期,带动收入超预期增长 [102] - 咖啡品牌发展超预期,贡献额外业绩,降低成本,协同发展 [102] - 利润率提升超预期,规模效应或供应链整合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103]
闯入精酿赛道 鲜啤福鹿家如何延续蜜雪冰城“平价神话”
北京商报· 2025-04-29 18:36
公司战略与定位 - 鲜啤福鹿家是蜜雪冰城旗下新兴子品牌,主打"平价精酿"路线,主推产品价格介于9 9—16元/杯 [1] - 公司依托供应链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打破精酿啤酒高价刻板印象,目前全国门店突破500家,覆盖18个省、56个地市区 [1][4] - 品牌与蜜雪冰城为完全独立市场主体,无股权或资本关联,但消费者普遍认知其为蜜雪冰城"姊妹"企业 [4][5] 产品与价格策略 - 产品涵盖国际鲜啤、奶啤、茶啤、果啤四大类,共15款SKU,爆款包括"狂炫砂糖橘""福鹿金桔普洱"等 [3] - 价格带覆盖5 9-9 9元/杯(杯装)及13 9-19 9元/瓶(1L-2L装),袋装规格有1500ml和2500ml两种 [3][10] - 采用与蜜雪冰城相似的红白装潢设计,强化品牌联想,但实际合作仅限于供应链层面 [3]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8年达110亿元,2024年茶味啤酒成交额同比增长5324% [7] - 特调酒饮在餐厅利润率达50%-80%,显著高于茶饮行业14 7%的平均水平,吸引餐饮品牌跨界布局 [7] - 行业进入供应链比拼阶段,盒马通过整合供应链实现成本缩减超20%,冷链物流和包材成关键成本项 [8] 运营与盈利模式 - 加盟商透露单店毛利率约50%,旺季日销1万元/天,淡季4000-5000元/天,开业成本(不含房租人员)仅6万元 [7] - 当前主要布局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因高租金和人工成本扩张受限,北京仅有两家门店 [9] - 精酿啤酒价格持续走低,国产化趋势明显,鲜啤福鹿家在品质和价格上均面临传统餐吧与线上品牌的双重竞争 [10]
同程25亿元收购万达酒管、携程入主“大乐之野”,OTA平台为什么集中发力住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8 21:37
行业趋势 - OTA平台正通过收购住宿业务加深布局以加固护城河,瞄准的竞争对手是美团和抖音[1] - 酒店行业供给大于需求导致存量竞争加剧,市场上存在大量优质低价收购机会[1] - OTA平台通过收购现成住宿业态可快速增加平台资源并控制供应链,无需新建品牌[1] - 文旅行业进入3.0时代,需通过新技术挖掘游客情绪价值并打造智能体集群[8][10] 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管 - 同程旅行子公司以24.97亿元收购万达酒管100%股权,对应2023年EBITDA的9.5倍估值[3] - 万达酒管为轻资产板块,拥有9个中端至奢华酒店品牌,204家在营酒店(40200间客房)及376家待开业酒店[3] - 收购将补齐同程在高端酒店领域缺口,其艺龙酒店科技平台现有2300家在营酒店及1400家筹备酒店[3] - 万达酒店品牌将保持独立发展[4] 竞争格局 - OTA平台与美团、抖音在酒店预订市场竞争加剧,后者已分走大量订单[7] - 携程2024年控股"大乐之野"母公司以抵御美团乡村民宿冲击[7] - OTA平台通过收购直接获取经营利润并拓展盈利渠道,携程2024年住宿业务收入216亿元(占40%),同程47亿元(占27%)[7] - 未来竞争将聚焦供应链深度与用户心智宽度[10] 战略动机 - OTA平台通过资本手段缩短品牌孵化周期并控制稀缺供给资源[10] - 收购有助于产业链协同巩固市场地位,利用用户数据提升酒店运营效益[2] - OTA平台正深入酒店、景区、交通等环节,介入程度较以往更深[2]
海底捞告别狂飙:主品牌门店规模微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4 09:24
行业现状 - 整个餐饮业面临增长压力,客单价下滑成行业性态势 [1][8][9] - 2024年达美乐中国订单均价82.1元,同比下滑5.4%;太二/怂火锅/九毛九人均消费71/103/55元,同比降低4/10/3元 [10] - 2024年九毛九旗下太二/怂火锅/九毛九品牌收入分别为44.09/8.94/5.46亿元,同比下滑1.4%/增长11.1%/下滑13.2%;呷哺呷哺集团营收47.548亿元,同比下滑9.7%,净亏损4.007亿元 [1] 海底捞业绩表现 - 2024年海底捞营收427.5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7%;但下半年营收212.64亿元,同比下滑5.8%,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19.3% [3][4] - 2024年末海底捞餐厅数量合计1368家,包括自营1355家、加盟3家,2023年门店数为1374家 [5] - 2024年海底捞中国内地整体客单价为95.7元,2023年为97.3元,各线城市客单价均下滑 [8] - 2024年海底捞归母净利润率11.0%,同比增长0.1pct,为上市以来最高;核心经营利润率同比增长14.6%,毛利率62.1%,同比增长3.0pct [12] - 2024年海底捞整体翻台率为4.1次/天,同比增长0.3次/天,各线城市翻台率均有增长 [16] - 2024年海底捞同店销售同比增长3.6%,各线城市同店收入均保持增长 [18] 海底捞盈利增长动力 - 供应链优势、牛羊肉类原材料价格下行以及门店管理减少耗损 [13] - 深化规模化采购机制,提升成本控制 [15] - 推行多管店模式,降低单店管理成本和用工成本 [16] - “连住利益,锁住管理”模式提高门店经营积极性 [17] 海底捞扩张策略 - 2025年开店延续自下而上的稳健策略,关注门店质量而非数量增长,强化现有门店运营质量管控 [20] - 2024年新开自营门店59家,关闭低效门店70家,2025年保持稳健开店速度 [20] - 2025年以自营门店为核心,优化加盟政策,关注加盟质量而非数量扩张,不设具体拓店数量目标 [21] - 对加盟申请保持审慎态度,严格审核评估,加盟申请70%以上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22] 海底捞新品牌发展 - 推出“红石榴计划”鼓励孵化新品牌,截至2024年末在营创业项目有11个,2025年初推出新品牌并探索烘焙领域 [23] - 构建多品牌创新机制,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构建多管店供应链与商铺选择的能力壁垒 [23]
霸王茶姬递交招股书, “东方星巴克”年赚25亿
格隆汇APP· 2025-03-27 18:43
资本市场动态 - 霸王茶姬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CHA,成为新茶饮赛道中首家闯荡美股的企业 [1] - 2024年新茶饮品牌密集上市,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相继登陆港股,蜜雪冰城打破首日破发魔咒并成为港股冻资王 [1] 财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营收从2022年4.92亿元飙升至2024年124.06亿元,三年增长超24倍 [2]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9071.6万元扭转为2024年盈利25.15亿元,同比增长超200%,接近瑞幸全年利润水平 [3] - 2024年净利率达20.3%,高于蜜雪冰城(18.7%)和古茗(17.4%) [8] 门店扩张与运营效率 - 全球门店数从2022年1087家增至2024年6440家,年均翻倍扩张 [6] - 2024年闭店率仅1.5%,显著低于古茗(4.5%)和蜜雪冰城(2.8%) [7] - 单店月均GMV达51.2万元,明星单品"伯牙绝弦"累计销量超6亿杯 [7] 供应链与产品策略 - 采用"超级单品"策略,2024年91%中国GMV来自原叶鲜奶茶,供应链物流成本占比不足1% [8] - 库存周转天数仅5.3天,为千店规模以上茶饮企业最低 [8] - 产品线对标咖啡品类:Tea Latte(拿铁)、Teaspresso(美式)、Teapuccino(卡布奇诺) [15][16] 行业竞争与市场趋势 - 现制茶饮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21.7%,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 [4][6] - 行业竞争加剧,2025年3月茶饮行业净关店2.97万家,但26%消费者预计未来消费频率上升 [6] 全球化与标准化布局 - 2019年进入马来西亚,2024年拓展新加坡,2025年计划新开1000-1500家门店(含海外) [20][21][22] - 推动现制茶饮标准化,自动化设备将出餐效率提升至8秒/杯,口味误差率缩小至2‰ [18] - 募资用途包括海外供应链建设,目标以"东方星巴克"模式推广茶文化 [11][17][23] 差异化竞争路径 - 商业模式对标咖啡行业而非餐饮业,通过产品简化(SKU仅20余款)和流程标准化扩大成长空间 [24] - 以"茶饮咖啡化"和"全球化"叙事获得国际投资者青睐,区别于蜜雪冰城的性价比规模效应策略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