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天候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资产配置的第一课,是特朗普上的
雪球· 2025-04-10 12:37
市场动荡背景 -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墨西哥、欧盟加征最高60%关税引发全球市场恐慌 [1] - 美国标普500指数单日跌幅突破3% 市值蒸发1 7万亿美元 纳指两日跌超10% [1] - 中国对等加征关税后 亚太股市创十年新低 日经单日跌8%触发熔断 [1] - 股票市场恐慌性抛售 美债资金抽离 黄金受美元走强挤压 [1] 全天候策略核心 - 瑞·达利奥提出全天候策略目标为任何经济环境下通过资产对冲实现稳定收益 [2] - 雪球三分法在国内复刻该策略 组合包含股票25% 债券50% 商品25% [3][5] - 国泰黄金ETF联接A占比25% 利用黄金避险属性对冲市场不确定性 [5] - 资产低相关性实现自我平衡 股票下跌时债券黄金对冲 经济好转时股票拉动收益 [5] 组合表现验证 - 2025年关税战期间组合累计收益2 27% 同期沪深300跌3 42% 标普500跌15 8% [6] - 22-25年最大回撤仅3 47% 年化收益率13 2% 波动率5 51% [7] - 全球化配置减少单一市场依赖 政策风暴时保持组合平衡 [14] 具体资产配置 - 中国市场15%:汇添富恒生科技ETF联接C 中金中证优选300A 创金和信中证红利低波指数A [9] - 海外市场10%:广发纳斯达克100联接C 中银美元债人民币C [9] - 债券配置25%:易方达中债新综指A 鹏华稳福中短债 [9] 策略底层逻辑 - 通过经济周期 政策调控 突发事件下的资产轮动实现自我调节 [11] - 资产分散 市场分散 时机分散三大原则实现收益多元化与风险分散化 [13] - 牛市股票主导 熊市债券黄金避险 危机时全球化配置维持平衡 [14]
【广发资产研究】谋定而后动,做多的三个时机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4-09 14:07
港股市场短期表现 - 港股周线6连阳后短期行情透支,不建议追涨,应关注低波、股息、价值、质量因子等落后板块 [2] - 恒指基差突破200点是历史罕见现象,2013年至今仅出现13次,本轮对等关税冲击下基差突破近210点 [2][8] - 极端贴水后港股表现由企业盈利决定,PPI同比是关键跟踪指标:PPI回升则港股反弹,PPI回落则港股回落 [2]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中国政府采取有力举措维护资本市场,对市场产生提振作用 [2] - 特朗普可能延期关税,需紧密跟踪中美贸易条件演变及关税进展 [2] - 关税强化逆全球化、债务周期错位、AI产业趋势三大底层逻辑,需采用反脆弱的"全球杠铃策略" [4] 全球流动性观察 -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未出现全面流动性问题,黄金走势是流动性冲击尾声的领先指标 [3] - 流动性冲击阶段(股市、大宗商品、黄金普跌)→冲击尾声(黄金率先企稳)→风险资产企稳 [3][10][12] - 建议跟踪美元流动性情况,短期维持避险策略(中债、瑞郎、黄金) [3] 全天候策略配置 - 低风险偏好组合中中国国债占比34.18%,COMEX黄金占比8.51%,中国可转债占比17.99% [6] - 中等风险偏好组合增加权益类配置,如印度SENSEX30(12.72%)、A股红利指数(10.08%) [6] - 高风险偏好组合进一步增配权益资产,纳斯达克指数占比7.76%,恒生指数占比6.93% [6] 做多时机判断 - 胜率提升(贸易摩擦缓和)、估值极便宜、流动性问题导致筹码出清是三大做多信号 [3] - 中国资产当前估值不贵,但需等待贸易摩擦缓和信号明确 [3] - 建议以全天候策略框架构建组合,平衡不同资产相关性以应对冲击 [3][4]
【广发资产研究】谋定而后动,做多的三个时机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4-09 14:07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周线6连阳后短期行情透支,不建议追涨,应关注低波、股息、价值、质量因子 [2] - 恒指基差突破200点是历史罕见现象,2013年至今仅出现13次,本轮对等关税冲击下基差突破近210点 [2][5] - 极端贴水后港股表现由企业盈利决定,PPI同比是关键跟踪指标:PPI回升带动港股反弹,PPI回落则港股回落 [2]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中国政府采取有力举措维护资本市场,对市场产生提振作用 [2] - 特朗普可能延期关税,需继续跟踪关税问题进展 [2] - 关税强化逆全球化、债务周期错位、AI产业趋势三大底层逻辑 [2] 全球流动性观察 -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未出现全面流动性问题 [2] - 流动性冲击阶段表现为股市、大宗商品、黄金普跌,黄金率先企稳回升可作为领先指标 [2][6][9] - 建议紧密跟踪美元流动性情况 [2] 资产配置策略 - 全天候策略模型配置比例显示中国国债指数占比最高(低风险偏好34.18%),比特币仅在高风险偏好组合中占3.87% [4] - 事件冲击下做多时机需满足三个条件:贸易摩擦缓和、估值极便宜、流动性问题导致筹码出清 [2] - 短期建议保持避险策略(中债、瑞郎、黄金),中长期维持全球杠铃策略 [2] 历史经验复盘 - 2020年流动性冲击中黄金企稳后股市和大宗商品相继回升 [6][7] - 2008年流动性冲击呈现类似模式,黄金率先反弹预示风险资产企稳 [9] - PPI与中美贸易条件演变高度相关,需持续跟踪关税进展 [2]
【广发资产研究】“事缓则圆”后,当前如何应对?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4-07 23:15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周线6连阳后短期行情透支,建议关注低波、股息、价值、质量因子[3] - 全球从"大缓和"走向"大波动",G2在生产贸易和债务失衡突出,特朗普关税政策将重塑世界秩序[3] - 关税一阶段定价征税国通胀效应+被征税国需求收缩,二阶段定价被征税国的货币财政应对[3] - 4月9日前建议配置避险资产(美债、中债、黄金等),需关注基本面问题向流动性问题的转换[4] - 中长期关税强化逆全球化、债务周期错位、AI产业趋势三大底层逻辑,维持全球杠铃策略[5] 短期资产配置建议 - **全球股市与大宗商品**:风险未出清,贸易摩擦可能加剧,黑色商品全线下跌反映需求收缩[4] - **美国资产**:美股弱(交易避险逻辑)、美债强(大涨后风险仍低)[4] - **中国资产**:股&商弱(定价需求收缩)、债强,结构上食饮&地产板块上涨反映内需政策对冲预期[4] - **港股策略**:需等待更明确的促内需政策信号[4] 中长期策略框架 - **新范式三大逻辑**:逆全球化加剧(特朗普政策)、债务周期错位(中美债务结构差异)、AI产业趋势[5] - **全天候配置模型**: - 低风险组合:中国国债34.18%+黄金8.51%+可转债17.99%[7] - 中高风险组合:增加印度SENSEX30(12.72%-15%)和比特币(3.28%-3.87%)[7] 历史研究脉络 - 债务周期系列研究覆盖日本经验(2024.12.27)、全球配置(2024.12.31)、东升西落叙事(2025.4.2)[11][12] - "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分析日股创新高(2024.3.21)、印度牛途(2024.4.26)、越南机遇(2024.4.29)[14] - 港股"天亮了"系列持续跟踪牛市三阶段(2022.11-2025.02)[17][18]
【广发资产研究】“事缓则圆”后,当前如何应对?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4-07 23:15
港股市场短期走势 - 港股周线6连阳后短期行情透支,不建议追涨,应关注低波、股息、价值、质量因子[2] - 当前需等待更明确的促内需政策信号,4月3日食饮&地产板块上涨反映二阶段内需政策对冲预期,黑色商品全线下跌反映需求收缩和避险现实[3] 特朗普关税对全球资产影响 - 一阶段定价征税国家的"通胀效应"+被征税国家的"需求收缩效应",二阶段定价被征税国家的货币财政应对措施[2] - 4月9日前建议配置避险资产(美债&中债、瑞郎、黄金、红利),当前风险偏好下降已充分释放,后续需观察流动性指标[2] 全球资产短期判断 - 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风险未出清,贸易摩擦可能加剧[2] - 美股弱美债强反映交易"避险"而非"滞胀",美股仍有风险,美债大涨后风险仍不大[2] - 中国资产股票&商品弱债强,定价被征税国家的需求收缩效应[3] 中长期配置策略 - 关税强化新范式三大底层逻辑(逆全球化加剧、债务周期错位、AI产业趋势),维持"全球杠铃策略"[3] - 全天候策略模型显示:中国国债指数配置比例达34.18%(低风险偏好),黄金8.51%,中国可转债17.99%,印度SENSEX30指数10.87%[5] 市场情绪指标 - BNP全球风险溢价指数行至历史高位,显示情绪已充分释放[8] - VIX与AAII熊牛价差显示风险偏好下降,但后续左侧交易机会需观察流动性指标[9]
投资前,搞明白这3个问题非常重要!
雪球· 2025-04-03 15:52
投资规划核心三问 - 投资前需明确三个核心问题:最大亏损承受比例、预期年化收益率、预计投资时间[1] - 这三个问题是构建投资体系的基石,决定资产配置框架和策略选择[18][19] 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是投资首要课题,任何收益都是对风险的补偿[2] - 风险承受能力决定策略边界,桥水基金全天候策略强调风险配置而非单纯资产选择[8] - 个人风险承受度受财务状况、心理素质和生活责任影响,例如中年人倾向稳健而年轻人更愿冒险[8] - 明确最大亏损比例相当于投资"安全带",为资产选择和权重分配奠定基础[8] 收益预期设定 - 收益预期需与风险承受能力匹配,固收类资产年化3%-5%、股票基金6%-8%、权益资产10%是合理区间[12] - 雪球三分法回测显示股债商均衡组合(25%股票/50%债券/25%商品)过去5年年化7.8%,波动率7.3%[12] - 全天候策略简化版(30%股票/55%债券/15%黄金)10年年化回报5.84%,适合保守投资者[12] - A股万得全A年化波动率约25%,牛熊市可达50%,普通人难以承受剧烈波动[12] 时间维度影响 - 投资期限影响资产选择和策略,短期投资不确定性高而长期持有能平滑波动[17] - 沪深300持有1年正收益概率60%,持有10年接近100%[17] - 流动性需求与期限相关,短期资金需低风险高流动性,长期资金可牺牲流动性换取更高回报[17] - 复利效应显著:2万元投资20年变19万元,40年达186万元(12%年化)[17] 资产配置实践 - 黄金配置案例:10万元中等风险承受组合建议45%股票/50%债券/5%商品[21] - 黄金过去10年年化波动率12%,单年跌幅或超20%,风险承受10%则配置不宜超5%[21][27] - 组合采用雪球三分法,近3年年化收益约10%,最大回撤5%,符合8%-10%收益目标[32] - 具体配置包括美元债、中短债、指数基金、纳指ETF及黄金ETF等多元化资产[22][23][24][26][27] 投资体系构建 - 投资需建立科学体系而非依赖预测,三个核心问题是体系构建的第一步[33]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三大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33]
很火的全天候策略,普通人如何复制
雪球· 2025-03-26 16:28
全天候策略核心理念 - 全天候策略旨在帮助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持稳定收益,核心是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应对经济增长与衰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影响[1][4] - 策略不预测经济周期,而是确保四种经济情境(增长+通胀上升、增长+通胀下降、衰退+通胀上升、衰退+通胀下降)中均有表现优异的资产支撑组合[5][9] 经典资产配置方案 - 股票占比30%:作为长期财富增长引擎,但需承受短期波动风险[8] - 长期债券占比40%:经济衰退或低通胀时提供稳定收益[12] - 中期债券占比15%:经济下行期表现优于短期债券[12] - 黄金和大宗商品各占7.5%:分别用于对冲滞胀风险和市场恐慌(黄金)及通胀保值(大宗商品)[12] 简化版策略——雪球三分法 - 资产分散:建议配置40%股票、40%债券、20%现金/货币基金,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影响[13] - 市场分散:跨A股、美股、港股等多市场投资以规避系统性风险[13] - 时间分散:采用定投方式平滑市场短期波动,避免择时风险[13][15] - 该方法降低操作门槛,无需复杂调整即可实现类似全天候策略的均衡配置[12][14]
老生常谈的资产配置,为何很重要?
雪球· 2025-03-25 16:50
在基金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无非是择基和择时。但现实很残酷——那些精心 挑选的基金、反复测算的买卖点,反而容易让人在市场高点被套牢。 你发现了吗?每次市场热潮退去后,总有人站在山顶亏损,明明看过数据、听过分析,为什么结 局还是不如意? 其实关键不在基金本身,而在于我们总用线性思维理解波动市场:看到短期涨跌就想精准抄底逃 顶,盯着热门基金就默认能持续上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普通投资者如何在市场中赚到钱。 答案或许比想象中的简单——"躺平",让好的资产配置带你走过牛熊起伏。 2. 分散风险,避免单一资产的系统性风险 资产轮动永不停歇,从过去10年全球主要资产的历年收益中,可以明显看出:不管是股市、债 市、商品、外汇、比特币或者房价,都是起起落落,有阶段性成为黑马的时候,也有垫底的时 候。霍华德·马克斯曾对这种轮动做过很好的总结:像这样好资产变成坏资产,坏资产又变成好资 产的过程,就是周期循环。只不过,什么时间点会发生转变,没人有确切答案。 为何需要资产配置 "择基"和"择时"是大部分人亏损的根源,其对长期收益的贡献远远比不上资产配置。 加里·布林森的研究表明,大约90%的投资收益来源于资产配置,而 ...
大类资产|当风险预算模型遇见经济周期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0 08:05
文章核心观点 - 以全天候策略和风险平价模型为代表的配置模型运用从风险角度配置思想,能控制组合整体波动,结合不同经济周期框架和风险预算模型可保证组合稳健并增厚收益,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可结合客观评分体系和风险预算模型 [1] 全天候模型 - 较早引入从宏观环境映射资产价格变化思想,根据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投资者预期差异划分宏观环境象限,寻找不同环境下最优资产,通过均衡配置实现穿越周期目标 [2] - 优点是开创从风险角度配置资产思想,相对被动配置确保组合稳健,但组合权重集中在低波动资产,投资者无法融入主观观点 [2] - 给出不同宏观环境下资产配置比例及对应资产,如经济增长上升时股票、商品等占25%风险 [3] - 展示全天候策略(债券加杠杆和不加杠杆)与沪深300、南华工业品等资产的年化收益率、年化波动率、夏普比率对比数据 [4] 风险平价模型 - 弥补全天候策略未给出普适性风险均衡配置解法的缺陷,是接近最优夏普比例的模型,被动化配置特点适合作为优质底层策略 [5][6] - 给出风险平价模型(债券加杠杆和不加杠杆)与全天候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年化波动率、夏普比率对比数据,以及不同资产在加杠杆和不加杠杆情况下的最大、最小、平均权重 [7] 基于经济周期轮动的动态风险预算模型 美林时钟 - 原理简单直接,对资产价格有较好指示作用,认为宏观周期经历复苏、过热、滞涨、衰退阶段,大类资产表现相应切换,可据此进行资产配置 [8] - 在中国市场应用时因选择指标“水土不服”,如用GDP表征经济增长效果欠佳,用CPI表征通胀解释能力不足,用PPI可弥补部分缺陷 [8] - 2015年以来,基于中国版美林时钟的风险预算年化收益率和年化波动率分别为5.59%和2.99% [9] 债务 - 通胀周期 - 借鉴美林时钟思路,用债务 - 通胀周期划分宏观环境并指示资产配置,通胀周期对实体经济和资产价格有较好指示作用 [12] - 理想状态下根据债务周期和通胀周期错位划分四个象限,不同阶段资产表现不同,如周期早期股票表现好,中场商品表现好,晚期债券表现好 [12] - 相较于风险平价模型和美林时钟模型,收益和模型整体效果有进一步提升 [12] 货币 - 信用周期 - 降低对经济景气度关注,更关注货币供需与流通,货币周期变化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基调,难以提前预判,依赖投资者主观判断 [22] - 是最适用于中国市场、综合效果最佳的模型 [22] 基于评分体系的风险预算模型 - 基于经济周期的风险预算模型利用经济周期增厚收益,用风险预算模型控制波动,债券在组合中权重较高 [23] - 股债性价比适合用作动量指标调整股债仓位,可结合评分体系与风险预算模型确定大类资产内部细分资产权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