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宽松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央行8个月来再次降准降息
日经中文网· 2025-05-07 15:06
货币政策调整 - 7天期短期利率从1.5%下调至1.4%,下调0.1个百分点,定位为主要政策利率 [1] -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1]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预计同步下调0.1%左右 [1] 经济刺激措施 - 推出5000亿元低息贷款额度,专项用于服务支出等国内消费刺激 [1] - 政策目标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特朗普关税)对经济的冲击,支撑可能放缓的经济 [1] - 此次为2024年9月后8个月来首次降息 [1] 房地产市场支持 - 计划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提振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 [2] - 通过金融宽松政策缓解美国关税对经济的连锁影响 [2]
菲律宾4月通胀率降至1.4% 创五年多新低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13:22
菲律宾4月通胀率落在菲中央银行预测的1.3%至2.1%之间。此前,鉴于通胀预期持续回落,菲央行在今 年2月暂停降息后,于4月再次将关键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50%,并暗示未来将以"小步伐"方式继 续其宽松政策。(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付健青 菲律宾4月通胀率降至1.4% 创五年多新低 中新社马尼拉5月6日电 (记者 张兴龙)菲律宾国家统计局6日发布数据显示,该国4月通胀率进一步放缓 至1.4%,创下自2019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菲律宾4月通胀率较3月的1.8%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亦下降2.4个百分点。今年前4个 月,菲律宾平均通胀率为2.0%。 菲律宾4月通胀率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同比涨幅显著放缓,从上月的2.2%降至 0.9%;而交通价格同比降幅则进一步扩大至2.1%,高于3月的1.1%。此外,服装与鞋类、资讯通信、娱 乐文化及个人护理等价格涨幅也有所收窄。 菲律宾4月食品通胀率为0.7%,远低于上月的2.3%和去年同期的6.3%。其中,大米价格同比降幅从3月 的7.7%进一步扩大至10.9%;蔬菜及豆类价格同比涨幅由6.9%降至2.3%。整体来看,食品 ...
预计英国央行将进行第四次降息,并就关税反应作出暗示
快讯· 2025-05-05 14:07
预计英国央行将进行第四次降息,并就关税反应作出暗示 金十数据5月5日讯,预计英国央行周四将进行本轮降息周期的第四次降息,并就其可能对美国提高关税 做出的反应给出一些暗示。英国央行比欧洲其他央行更为谨慎,后者已经降息了七次。面对一场可能的 严重经济衰退,英国央行可能会放弃这种谨慎态度,随之可能会加入其他央行的行列,通过降息来应对 经济增长放缓的前景。摩根大通经济学家写道:"自特朗普解放日以来,各国央行在谨慎方面犯了错 误,尽管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越来越大,但它们只进行了有限的降息,但它们的言论仍然温和,我 们预计宽松政策将加快步伐。" ...
年收入20万不到的别申购了
猫笔刀· 2024-12-12 22:16
A股市场表现 - A股全天成交1.86万亿元,中位数上涨0.66%,大盘股与小盘股涨势均衡[1] - 主要指数涨幅:上证50(+0.96%)、沪深300(+0.99%)、创业板指(+1.35%)、中证2000(+1.07%)、微盘股指数(+2.06%)[2] - 消费板块集体走强:零售(+5.6%)、乳业(+5.2%)、白酒(+3.4%)、食品加工(+4.4%)、养殖(+2.6%)[2] 消费板块驱动因素 - 地方政府年底重启消费券发放政策,通过杠杆效应激活消费[2] - 市场预期2024年将出台宽松政策刺激内需,消费板块估值修复[2] - 消费板块为北向资金重仓领域,其活跃度提升有助于增强外资对A股信心[2] 政策预期与资金流向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2024年宽松政策信号,财政赤字率预期从3.5-4%上修至4%以上,对应120万亿GDP基数意味着数千亿增量资金[2] - 预期2024年降息40-50BP,国债收益率或跌至1.5%,可能促使银行存款资金转向股市[2] 个人养老金投资建议 - 年应税收入20万元以上人群参与个人养老金基金更具避税价值,高收入群体(年入百万)相当于获得5折优惠[2] - 长期配置建议:当前时点A股性价比高于国债/保险/货基,因后者均处于历史收益低位[2][3] 美股市场动态 - 纳斯达克指数首次突破20000点创历史新高,特斯拉/谷歌/亚马逊/Meta/奈飞同步创新高[3] - 巴菲特二季度减持苹果均价186美元,现价246美元,减持时机存在争议[3] - 投资策略建议采用趋势跟随,以标普500指数周线跌破MA20作为撤退信号[4] 医药行业集采影响 - 第十批集采导致仿制药价格降幅超90%,外资原研药(8-9元/片)与国产仿制药(0.1-0.2元/片)价差显著[6] - 仿制药需通过一致性评价,药效与原研药存在微小差异,部分患者反馈副作用概率上升[6] 房地产指标对比 - 东京房价收入比18倍,北京/上海约25倍,深圳上半年达35倍(全球最高区间)[6] - 房价收入比10倍以下城市购房压力较小,超过20倍则压力显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