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南自贸港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调整有哪些新变化?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解读——新增6类国内商品进入离岛免税店销售
海南日报· 2025-10-21 09:05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政策优化概括为“一个新增”和“三个优化”,旨在释放政策效应,满足多元化购物需求 [3][4] - 政策调整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执行 [7] 商品品类新增与优化 - 新增2个商品大类:宠物用品和可随身携带的乐器,免税商品品类提高至47个大类 [4] - 新增3个商品细类:将“家用空气净化器及配件”调整为“小家电”大类并增加扫地机器人等15种商品,将“穿戴设备等电子消费产品”调整为“电子消费产品”大类并增加数码摄影摄像器材及配件、微型无人机,在“平板电脑”大类中增加鼠标、键盘等数码配件 [4] 政策范围拓展 - 首次允许服装服饰、鞋帽、陶瓷制品、丝巾、咖啡、茶等6类国内商品在离岛免税店免税销售,退(免)增值税、消费税 [4][5] - 扩大政策适用人群,将离岛免税政策享惠对象扩大到涵盖离境旅客,其购买金额计入每年10万元人民币的免税购物额度 [5] - 允许岛内居民一年内一次离岛后,在本自然年度内不限次数购买化妆品、香水、服装服饰、箱包等15类“即购即提”商品 [5][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0年至2025年8月,海南离岛免税累计销售额达2069亿元,是2011—2019年累计销售额的3.8倍 [2] - 从2018年到2024年,免税销售总额年均增速接近30% [2] - 国内消费者在海南购买免税品的比例从2018年的约5%大幅提升到2024年的超过20% [2] -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规模占全国免税市场的比重从四分之一增长到近七成,在全球免税市场的份额从2%提升到了8.6% [2] 政策调整特点与影响 - 紧扣消费者多样化购物需求,新增品类如乐器有助于打造差异化购物特色,成为新的“引流亮点” [6] - 聚焦“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促进,享惠主体延伸至离境旅客,享惠商品延伸至国内商品,推动形成“进口+国产”融合发展的免税业态体系 [6] - 注重提升岛内居民的便利度和获得感,通过“不限次数”和“即购即提”便利化措施提升日常生活购物便利度 [6][7]
人民日报:擦亮自贸港建设的惠民底色
人民日报· 2025-10-20 10:04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政策红利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预计在两个月左右后实施 目前封关配套政策和试运行工作正加快进行[1] - 封关运作将带来海关监管和税收征管等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创造机遇[1] - "零关税"商品范围已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1] 企业及产业具体机遇 - 开展境外认证改革试点 出海企业可在海南完成国外市场认证流程 无须辗转多国[1]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扩大到全岛适用 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可节省资金[1] - "双15%"税收优惠将吸引高新技术 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和高端人才落地海南[1] - 政策旨在培育壮大种业 深海 航天三大未来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高质量产业[2] - 旅游业 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将向智能化 绿色化 融合化方向升级提质[2]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深化极简审批改革 打造"审管法信"一体联动监管服务机制 做到"无事不扰 有事管好"[3] - 推进"机器管招投标"和"机器管政府采购"等改革 大幅减少人为干预 形成"制度刚性+技术赋能"双驱动[3] - 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 营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3]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海南:自贸港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搜狐财经· 2025-10-19 21:28
自贸港政策优势 -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规定,鼓励类产业企业在海南自贸港加工货物,若增值超过30%(含),进入内地销售时可免征进口料件的关税 [7] - 自开展非洲坚果加工业务以来,企业累计实现内销货值近518万元,减免关税近36.8万元 [7] - "十四五"以来截至今年9月下旬,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累计内销110.8亿元,免征关税8.6亿元 [9] 企业发展与效率 - 企业年产加工能力将达到2万吨,未来进口坚果货量更高、品类更多时,缓交、免交税款等利好政策将减轻资金流动的压力 [7] - 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项目去年5月拿地、8月开工、11月厂房主体封顶,今年2月进入生产运营阶段,整个过程不到一年时间,体现自贸港速度 [7] - 海南有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外商入境洽谈方便,企业计划推荐更多人来海南投资 [9] 战略定位与开放格局 - 建设海南自贸港是重大举措,目标是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4] - "开放"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主题词,海南自贸港是连通内地市场的通道,也是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 [5][8] - 今年12月,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 [9]
今年前三季度,洋浦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超三成
海南日报· 2025-10-17 17:19
今年前三季度,洋浦港交出亮眼成绩单:今年1月—9月,洋浦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183.92万吨,同比 增长30.31%,洋浦港正以强劲增势展现区域发展的澎湃活力。 澎湃活力哪里来?同比增长30.31%的数据又是以什么作为支撑?答案都在繁忙的洋浦港里。 项目投产为港口货运提供硬支撑 10月15日,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数艘万吨货轮靠泊,岸桥精准作业,集卡车有序穿梭。 这样的繁忙,得益于项目建设为港口提供了可靠的硬件支撑。"洋浦港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 一阶段(以下简称洋浦枢纽港扩建工程)一期项目的顺利投产,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 础。今年前三个季度,洋浦港货物吞吐量已顺利达成预期目标。"洋浦交通运输和港航局港航物流科工 作人员陈文莲表示。 作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基础设施,洋浦枢纽港扩建工程一期工程新建700米码头岸线,包含1个 20万吨级和1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配套8台岸桥、23台轮胎吊和5台轨道吊等设备。今年3月,洋浦枢 纽港扩建工程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这一重点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不仅实现了港口硬件设施的 重要升级,更让洋浦港具备了承接大型远洋货轮的能力,彻底突破过往的硬件瓶颈, ...
金融开放再提速 浦发银行联合汇百川基金落地海南自贸港首批跨境资管试点业务
中金在线· 2025-10-17 16:46
业务概述 - 浦发银行联合汇百川基金落地海南自贸港首批跨境资管试点业务 [1] - 该业务代表自贸金融创新发展取得新进展 [1] 政策背景 - 试点业务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五部门于今年7月联合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开展 [1] - 该政策旨在贯彻落实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 [1] 业务模式 - 业务模式为由境外投资者认购汇百川基金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 [2] - 资金通过浦发银行海口分行自贸账户体系实现跨境流转并最终投向境内资本市场 [2] - 该模式实现了境外资金在闭环管理、风险可控与高效运作方面的有机统一 [2] 战略意义 - 试点业务创新拓展了跨境金融产品供给,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开辟新渠道 [1] - 业务将吸引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到海南展业,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1] - 该模式是继QDII、QFII/RQFII后,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补充 [2] 合作优势 - 浦发银行发挥"6+X"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及跨境金融服务经验优势 [2] - 汇百川基金提供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投资管理经验 [2] - 双方优势互补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选择 [2] 未来规划 - 浦发银行将以海口分行为服务窗口,积极探索与海南自贸港内资管机构的深入合作 [3] - 公司将持续丰富跨境资管产品供给,提供更全面、高效、专业的跨境财资管理解决方案 [3]
经济日报: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
经济日报· 2025-10-17 15:12
政策制度体系 - 海南自贸港初步建成"4321"政策制度体系,涵盖四类要素便利流动、三大领域加快开放、税收优惠加大及法治保障完善 [1] - 政策体系通过制度集成创新为自贸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金融创新与EF账户 - 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自2024年5月上线以来已完成跨境资金结算超1700亿元,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 [1] - EF账户通过"一线放开、二线按照跨境交易管理"实现与境外资金划转自由,资金跨境自由程度与国际金融市场相近 [1] - EF账户应用场景覆盖企业跨境金融链条多元场景,包括跨境贸易结算、境外放款、外汇买卖和贸易融资 [1] - 企业通过EF账户办理经常项目跨境资金收付仅凭指令即可操作,资本项下业务免于多项额度和审批限制 [1] - 企业反馈EF账户体系提升跨境资金结算效率并节省可观财务成本,增强跨境业务竞争力 [1] 高端产业发展 - 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自2022年投产以来已维修飞机超2300架次,整机喷涂270余架,航空零部件维修量达5.8万件 [2] - 飞机维修业利用自用设备进口"零关税"政策累计节省税费约1亿元,并通过"直通入区"监管模式简化通关流程 [1] - 过去5年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提升13.7个百分点至67% [2] 对外开放成效 - 5年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14.6%,累计突破千亿元,经济外向度提高至35% [2] - 全岛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效应凸显,内销货值增长3倍 [2] - 重点园区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贡献全省30%投资、50%税收、70%进出口和90%外资利用 [2] - 可免签入境海南国家扩大至85个,同境外39个自贸区建立伙伴关系 [2]
农发行海口市分行举行更名揭牌仪式
海南日报· 2025-10-17 10:34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晓梦 通讯员 王慧娟)10月15日上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 简称农发行)海口市分行举行更名揭牌仪式,由此农发行海南省分行营业部正式更名为农发行海口市分 行。 "今天的揭牌,不仅是机构名称的变更,更是服务能级提升、责任担当强化的'新起点'和'新使 命'。"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社辉现场介绍,希望海口市分行以此次更名为新起点,继续 坚守农发行职责使命,为乡村振兴和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据了解,农发行原海南省分行营业部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 初心使命,在助力城乡发展上,从海口城中村改造到江东新区安置房建设,从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到入 选全国示范案例的环岛旅游公路,每一个项目都在为自贸港建设"添砖加瓦",成为服务海口经济社会发 展的金融生力军。 此外,活动现场还围绕农发行产品及政策进行宣介。 另据悉,作为全省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在全省设有17家分支机构,积极发挥 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调节作用,支持环岛旅游公路等一批项目工程建设。 ...
海南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助力自贸港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13:5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海南省公布《海南省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并将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1] - 该办法旨在完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和保障能力,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1] - 新办法的制定源于国家对土地储备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以及新法律法规增设了与文物保护衔接的工作机制 [1] 核心制度内容 - 明确储备土地权利登记规则,规定无需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首次登记,不得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 [2] - 强调土地储备工作的计划性,明确收储方式、程序和入库条件 [2] - 建立土地储备与文物保护衔接机制,新增考古前置条款 [2] - 细化储备土地管护职责,明确管护主体和禁止行为 [2] - 完善临时利用规定,规范利用方式和收益管理 [2] - 规范土地储备资金管理,明确预算编制、资金筹集和收益分配 [2] - 对侵害储备土地行为设定法律责任,包括新的行政处罚规定 [2] 预期影响与效果 - 新办法将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 - 通过建立与文物保护的衔接机制,能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2] - 规范资金管理和临时利用,可确保土地储备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 [2]
“中外媒体海南行”首日活动走进飞机维修基地等点位
海南日报· 2025-10-16 10:31
活动概况 - 中外媒体海南行活动于10月15日在海口启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 [2] - 来自20余家中外媒体的记者组成采访团,探访了飞机维修产业基地、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展示馆和澳斯卡国际粮油智慧工厂 [2] 飞机维修行业 - 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业务繁忙,依托自贸港航权开放、保税航油、零关税等政策实现跨越式发展 [3] - 2022年至2024年间,基地的机体保税维修业务增长超6倍,境外客户数量增长3倍 [3] - 截至今年9月底,海航技术旗下大新华飞维已累计完成2400架飞机的维修工作 [3] - 今年上半年境外飞机维修量已超去年全年总量,多家境外航司成为回头客 [3] 洋浦经济开发区发展 - 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自2020年6月1日以来取得系列突破,包括首艘中国洋浦港船籍港船舶、首单船舶出口退税等 [4] - 展示馆陈列的实物如船模、享受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粮油和玉石产品,展示了区域产业新貌 [4] 粮油加工行业 -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智慧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的无人生产线 [5] - 该公司是洋浦重点招商项目,也是全国首单享受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的试点企业 [6] - 公司凭借智慧工厂的科技优势与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快速发展 [6] 产业协同发展 - 活动路线展示了海南在自贸港政策驱动下,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强劲势头 [6] - 从飞机维修、城市规划到智能制造,勾勒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多维图景 [6]
海南自贸港从政策高地迈向产业高地
海南日报· 2025-10-16 10:31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自贸港正利用其独特的政策、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和发展特色产业,从政策高地迈向产业高地 [2] - 通过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红利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要素优化配置 [4][5] - 依托制度创新和平台优势,重点打造海上风电、商业航天、数字经济等多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6][10][11] 政策红利与企业发展 - 海南维力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加工增值扩区试点,累计完成加工增值内销产品211票,使用进口乳胶原料901吨,累计内销享惠销售额约7700万元 [3] -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充分享受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年产值攀升至59.5亿元,2025年预计产值达80亿元,今年加工增值享惠货值已达27.41亿元 [4] -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构建了“海南精深加工+全国市场”的价值闭环,推动区域产业链升级 [4] 重点产业发展现状 -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成效显著:520余种国际创新药械“中国首用”,41种纳入真研试点、21种获批上市,三类和二类医疗器械获批速度位居全国第一 [8] - 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十四五”以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5%,形成椰子、水产饲料等百亿产业集群,50多家知名企业相继落地 [9] - 装备制造业近五年持续正增长,2021-2024年连续四年规上装备企业产值增长超15%,今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23.4%,增加值同比增长72.4% [9] 产业集群建设与项目引进 - 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总投资超300亿元,儋州洋浦、东方等地形成集群,实现10兆瓦风机“海南造、海南用” [6] - 文昌国际航天城“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架构初步形成,2025年谋划实施近70个项目,引进一批头部企业 [10]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2024年同比增长14.2%,正积极打造创新高地,加速布局算力产业和数据要素市场 [11] 产业活动与对接机制 -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将构建“1+4+N”体系,确保合作意向高效落地 [8] - 活动围绕现代生物医药、高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数字经济等海南重点产业开展深度对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