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系

搜索文档
环塔夺冠后,长城如何重塑越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19:48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长城汽车在环塔拉力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坦克Hi4车队获得新能源组冠军,哈弗和长城炮车队包揽燃油组前三名 [2] - 公司发布"越野技能分级标准",将越野能力分为四个等级,从初学到专业车手,明确聚焦越野市场的战略方向 [2] - 公司总裁穆峰强调品类细分是开创蓝海的关键策略,当前选择以越野作为长板突围市场竞争 [3] - 公司CGO李瑞峰指出坦克和皮卡是品牌与利润的核心护城河,计划通过技术布局和越野文化圈建设巩固优势 [3] 销售表现与技术布局 - 5月长城汽车总销量10.22万辆,同比增长11.78%,其中新能源车销量3.26万辆,占比32%,低于吉利59%的渗透率 [3] - 主力品牌哈弗销量5.8万辆,同比增长22.58%,坦克品牌销量2万余辆,同比增长2.82% [3] - 公司自2023年3月起陆续发布Hi4、Hi4-T及Hi4-Z技术架构,构建新能源越野技术版图 [3] - 2024年10月推出Hi4-Z技术,并首次公开"越野分级"体系,涵盖四大维度和70项指标,覆盖坦克、哈弗、魏牌等品牌 [4] 越野生态体系建设 - 公司发布越野场景分级标准,细分雪地、山地等四类场景并按1-10级划分难度,配套建设越野联盟和越野学院 [4] - 目标是通过技术标准、场景分级和生态圈构建,掌握越野赛道主导权,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4]
海南康坦董事长王伯夫亮相北京2025大会,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04 19:31
战略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与法国电商平台迪斯康特(Cdiscount)开展战略合作洽谈,聚焦区域联动、平台互通、跨境供应链协同,推动南宁电商产业带与海南自贸港跨境业务协同发展 [2] - 此次合作为公司打开西南市场关键通道,并为平台"走出去"战略提供可复制的落地路径 [2] - 公司已完成国内东南沿海与西部核心城市的战略节点布局,正在加快拓展东盟市场的跨境电商业务 [6] 行业观点与创新模式 - 传统电商以流量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走向瓶颈期,新电商需回归"人货场"本质,通过内容驱动、服务赋能、供应链整合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4] - 公司坚持"技术驱动+用户体验"为核心价值观,在平台搭建、商家赋能、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投入 [6] - 公司采用"平台+海外仓+本地物流"的立体化协同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与交易体验 [6] 未来发展规划 - 平台智能化升级:加快AI选品、智能客服、用户画像等技术模块开发与应用 [6] - 全国化供应链协同:整合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四地商品资源,构建快反型供应链网络 [6] - 跨境出海与合资合作:探索与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共建 [6] 行业认可与影响力 - 公司董事长王伯夫在"2025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分享电商产业创新探索经验,并获聘大会理事会成员 [3][8] - 公司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扶持的新兴电商平台,在模式创新、平台建设、跨境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10] - 公司将进一步与全国优秀企业形成深度互动,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推动民营电商持续创新与出海发展 [10]
德生科技助力广州打造数据要素集聚高地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2 19:13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 数据要素被认定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生产要素,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和创新引擎作用 [1] - 广州数据交易所(天河)服务专区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亿元,占广州市数据交易总额的50%以上 [1] - 截至2025年5月底,该专区数据交易成交金额超过2.8亿元,成交笔数达到41笔 [1] 德生科技业务布局 - 公司深度参与广州数据交易所(天河)服务专区建设,助力政府打造数据要素集聚高地 [1] - 2024年成功中标"广州数据交易所(天河)服务专区代运营服务"项目,并入选广州市首批数据要素企业名单 [2] - 公司将"数据要素"与"协助区域数据生态发展"结合,构建一体化数据生态体系 [2] 数据运营服务能力 - 公司在企业培育、产品孵化、数据交易经纪等方面提供合规安全、集约高效的数据流通交易综合性服务 [2] - 推动区域企业迈入"数据要素×"生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广州数据交易所(天河)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成长支持,包括产品打磨、市场推广、融资对接和国际认证 [2] 数据资产管理优势 - 公司于2024年底获得全球首张"ISO55013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认证",具备为全球数据企业进行认证的服务资格 [3] - 公司在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已获得领先优势,专业实力和行业地位得到国际组织认可 [3] - 后续将高效整合数据资源,参与地方公共数据资源的登记与治理,推动国家级"数据超市"与地方"服务专区"协同发展 [3]
中国减重药物研究有新突破,业界呼吁完善创新药生态体系
第一财经· 2025-05-30 14:51
新药研发与临床转化 - 我国新药研发从基础研究向临床的转化能力有待提高 [1][3] - 美国新药专利90%在企业而中国70%-80%在研究所需制度性改革 [3] - 需构建从投资到产学研合作的完整生态体系尤其是创新药支付支持 [3][4] 减重药物赛道发展 - 肥胖症需科学管理仅靠生活方式干预难以长期维持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2] - 减重药物上市减少代谢手术数量疗效和安全性提升 [3] - 肥胖治疗领域GLP-1靶点价值获认可GCG靶点提供新视野 [1] 玛仕度肽临床突破 - 玛仕度肽为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具减重降糖双适应症 [1][2] - III期临床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代表我国代谢领域研发达国际水平 [3] - 通过"抑制食欲+加速代谢"双重机制解决内脏脂肪堆积等复杂代谢问题 [1] 创新药支付挑战 - 创新药研发高失败率(10个药品仅0.5个成功)需高附加值覆盖成本 [4] - 当前支付体系不完善影响企业利润回报和后续研发投入 [4] - 国务院推动全链条政策支持包括医保、商业保险、审评审批等 [4]
安徽马鞍山构建“政策牵引+技术支撑+服务协同”质量强链生态体系见成效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8 11:24
政策体系构建 - 马鞍山市建立"1+N"部门联动机制 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 发展改革 工业和信息化 科技等部门协同 围绕"1+3+N"产业集群制定6个专项方案[2] - 将质量品牌 标准化 知识产权等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新增"皖质贷"金融引导赋能等奖补政策 已兑现年度奖补资金2959 7万元[2] - 推出"强链贷"金融产品 覆盖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 标准化领先企业 质量品牌获奖企业 已梳理符合条件企业1026家 授信8 2亿元[2] 技术平台建设 - 市 县两级财政投资2000余万元 2个国家级 5个省级质检中心服务能力实现提档升级[3] - 共建省级轨道交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建立检定 校准项目128项 关键参数测量能力17项 解决技术难题20余个[3] - 国家矿山安全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马鞍山 实现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零的突破[3] 企业能力提升 - 推动72家企事业单位获得CMA资质认定 覆盖机动车 建筑工程 建材等多个领域 为中小企业节约检测费用240万元[4] - 引导企业建立质量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 获各类认证证书8200张 惠及企业350家[4] - 建成"1+9+N"实体站点和线上集成平台 归集28家服务机构 75名专家资源 整合"4+5"质量要素资源[4] 数字化转型 - 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追溯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数据共享 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企业达107家[5] - 马钢数字化质量管理案例入选安徽省十大创新实践[5] 产学研合作 - 与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技术平台签订战略协议 组建"政产学研用"联盟[5][6] - 建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机床)平台 实施质量攻关项目27项 攻克"卡脖子"难题1项[6]
超高清音视频接口技术洞察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05-25 09:45
核心观点 - GPMI技术作为音视频产业的根技术创新,具有双向多流、双向控制、高功供电、生态兼容、极速传输、快速唤醒和全链安全七大优势 [1] - GPMI已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体系,汇聚50多家核心产业伙伴,包括海信、创维、TCL、华为等头部企业 [21][22] - 技术已在智能电视、大小屏互联、拼接屏应用三大场景落地,海尔电视率先实现商用 [57]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GPMI发展,上海、深圳等地出台专项政策推动芯片研发和产业化 [17] 发展概况 - GPMI定义为一站式解决"超高清视频+数据+控制+供电"的全业务需求接口技术 [11] - 产业链上游涵盖芯片、线缆/连接器厂商,中游为设备/服务层,下游应用于消费电子、广播电视等领域 [18] - 政策支持方面,2024年上海行动方案明确推动GPMI接口SoC芯片产业化,深圳对采用GPMI的终端给予补贴 [17] 技术优势 - **双向多流**:支持128节点网状组网,实现视频/数据混合双向传输 [29] - **高功供电**:Type-B接口支持480W供电,Type-C支持240W,远超传统接口 [36] - **生态兼容**:2024年11月获USB官方SVID认证(0XFF10),可复用现有USB生态 [39] - **极速传输**:Type-B带宽达192Gbps,组网唤醒时间缩短至传统标准的25% [43] 应用场景 - **智能电视**:海尔全球首发GPMI电视,单线实现4K投屏+手机控制+充电三合一功能 [48][57] - **大小屏互联**:Type-C手机通过GPMI直连电视,实现"电视刷抖音"的生态平移 [51] - **拼接屏**:自研芯片主网架构解决传统HDMI布线复杂、延迟高的问题 [54] 未来展望 - **三阶段发展**:1-3年聚焦家庭娱乐,3-5年拓展汽车电子,5年以上布局智能制造/新能源 [65][67] - 产业联盟将推动接口标准化,覆盖智能驾驶、智慧物流等泛工业场景 [62]
绿源集团控股(02451.HK)中置电机技术荣获科技进步奖 eBike第二增长曲线加速成长
中金在线· 2025-05-23 09:50
行业转型与市场前景 - 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正加速向技术驱动型产业转型,电助力自行车(eBike)凭借创新优势成为全球市场重要增长引擎 [1] - 2024年全球电助力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达501.4亿美元,2032年将增长至1,480.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6% [7] - 电助力自行车平均售价达数万元,技术含量高带来更高利润率水平 [7] 公司战略与品牌布局 - 绿源集团前瞻性布局高端市场,推出智能轻出行品牌LYVA,聚焦城市新中产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1] - LYVA品牌创新打造集通勤、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全场景AI智能出行生态体系 [1] - 公司推出首款旗舰产品G01-Sport碳纤维电助力公路车,目标为中国近3亿新中产家庭提供多场景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7]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公司五次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彰显技术引领地位 [3][5] - 全球首创液冷电机技术,质保十年,显著减少电机动力衰减 [5] - 开发数字化电池养护技术,解决低温续航问题并提高安全性 [5] - 创新开发双腔独立液冷结构和双液冷散热方案,解决传统中置电机散热效率低下问题 [6] - 研发非力矩传感控制算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6] 产品优势与智能化应用 - 高端产品LYVA G01-Sport通过传感器与AI算法实时感知多项数据,量身打造骑行运动处方 [8] - 智能系统可实时记录用户身体指标、运动目标及骑行习惯,保障骑行安全性与有效性 [8] - 公司产品增加防侧滑、陡坡缓降控制、全场景智能骑行、智能车锁与定位等功能,提升人机交互体验 [5] 市场竞争与业绩展望 - 2025年行业面临需求疲软和竞争加剧,但公司通过技术赋能和供应链管理实现稳健增长 [8] - 核心技术掌握使公司具备高性价比与耐用性优势,成为渠道商差异化竞争武器 [8] - LYVA品牌快速发展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借助电助力车蓝海市场推动业绩快速增长 [7]
夯深根,强韧链,早陪跑,武汉构建产业新生态
长江日报· 2025-05-23 09:07
武汉市科创债及产业焕新行动 - 武汉市经信局召开科创债工作座谈会 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项目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1] - 2025年目标围绕"现代产业焕新行动"调整产业结构 以创新思维推动武汉产业升级[1] 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布局 - 武汉全球征集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项目 聚焦工业制造、医疗、交通等十大领域 加速AI规模化应用[2] - 一季度连开两场AI主题新闻发布会 人工智能园区加速建设 智能体全球征集[3] - 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被培育为增长新引擎[3] - 计划3年培育200家"未来之鹰"企业 打造超30个应用场景 已起草培育工作指引[3] - 10年目标培育领军型"根企业" 系统性构建城市创新根系 驱动产业能级质变[3] 传统产业升级与未来产业布局 - 成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联盟 宝武环科等企业助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标杆[3]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容、未来产业布局[3] 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 - "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活动覆盖氢能、AI、北斗、低碳环保、低空经济等领域 法博特机器人获资金支持缓解研发垫付压力[4] - 武汉为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拥有4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 - 一季度19个集成电路项目签约 加速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5] - 强化"链长制"统筹作用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迭代升级[5] 创新企业培育与资本支持 - AR企业Rokid华中总部落地江夏 获江夏科投3000万元初始投资及7000万元紧急拨款 协议含人才聚集与产业链聚合指标[6] - "陪跑"模式成为武汉产业焕新特色 包括"下午茶"活动促进光电子与汽车企业合作 如长飞光纤与东风汽车探讨车用光纤照明[6][7] - "下午茶"活动举办三期 吸引30余名企业家参与 搭建政策支持与供需对接平台[7] 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 - 新能源汽车与光电子信息产业融合成为焦点 探索"光车合一"路径[6] - 市经信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促进企业间深化合作[7]
央行:把发展股权融资、壮大耐心资本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创投行业“募投管退”
搜狐财经· 2025-05-22 16:50
科技金融政策进展 - 科技金融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完成,多元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3] - 截至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连续3年增速超20% [3] - 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超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3] - 银行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的设备更新贷款余额达1.2万亿元 [3] - 银行间债券市场投向科创企业领域余额突破1万亿元 [3] - 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超1900家 [3] 政策支持措施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 [3] - 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至1.5% [3] - 推动银行深化科技信贷服务能力建设,构建专项机制 [4] - 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股权融资壮大耐心资本 [4] - 促进创投行业"募投管退"循环,解决募资难问题 [4] 生态体系建设 - 加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务 [5] - 推进QFLP试点和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 [5] - 推动北京、上海等13个重点地区优化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5] - 提升科技要素密集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5]
朱鹤新:加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务 稳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
快讯· 2025-05-22 16:04
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态 体系,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差异化、专业化的 发展格局。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融资支持。加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 务,稳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