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搜索文档
内蒙古点亮绿色好物地图 蒙草生态创新草种科技助力产业振兴
全景网· 2025-05-31 12:23
草种科技创新 - 公司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收存各类种质资源2300余种、6.5万份,标本17万余份,土壤165万份 [3] - 公司已选育295种乡土植物,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其中25个入选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 [3] - 公司研发的"草原3号杂花苜蓿""中苜10号紫花苜蓿"等20余个苜蓿品种具备优质高产、抗旱、抗寒性强等特性 [3] 生态修复应用 - 公司利用规范化精细管理及规模化种植技术体系应用于28万亩良种繁育、饲草基地 [4] - 公司选育的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巴尔虎羊草等优质乡土草种成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3] - 牧民栽种华北驼绒藜修复草场成效明显 [5] 产品创新体系 - 公司创新产品体系覆盖生态治理、草种生产、经济生活各个领域 [7] - 公司研发的种子魔方、小草娃娃、植物水晶球、种子书等系列文创产品让用户亲手种出一片草原 [11] - 公司主张"生态科技生活化",让科技创新走进生活为每个人提供绿色方案 [12] 生态经济成效 - 公司修复的敕勒川草原、乌拉盖草原成为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带动周边设施农业、采摘经济、旅游产业发展 [9] - 公司利用沙地治理种子包、种子绳治理的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带动沙漠经济发展 [9] - 公司利用北方小院种子包建植的呼和浩特小草公园满足人们观赏、休憩、运动、生态教育等多种需求 [9] 市场推广成果 - 公司"内蒙古好物蒙草童梦专场"直播带货节目全网曝光量突破3000万 [1] - 公司文创产品种子书、种子魔方获推荐 [13]
用专业力量守护生态福祉——写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中国环境报· 2025-05-30 07:10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攻关和政策支撑等方面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科技力量 [1] - 他们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性工程、团队协作和政策影响力上,而非个人独立突破 [1]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通过实验室、模型和实地观测等技术媒介进行数据积累和方法论构建 [2]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特点 -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是与污染迁移、物种演替、气候波动等动态系统博弈中淬炼的科技洞察力 [2] - 科技创新构想是宝贵的知识资产和社会知识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环境治理效能 [2] - 科研工作需持续创新,在不确定性中重构共识,因地因时制宜进行知识建构 [3]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探索与支持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任务是探索未知,预测并识别新问题,不断修正解决路径 [3] - 科技前沿是社会技术系统动态重构的过程,需要改良式创新和探索性交叉性研究 [3] - 需支持年轻科研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包括退休后继续贡献的银龄科学家 [3]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传承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是高度流动、持续更新的知识生态,嵌入政策制定和公众理解等社会实践 [4]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甘于自我迭代,保持对科技真理的敬畏和对生态环境的敏锐触感 [4] - 目前仅有3位生态环境领域院士出版完整个人传记,系统性科技史和口述史资料稀缺 [4] 生态环境科技的应用与突破 - 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在碳中和、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5] - 长江、黄河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以及大气污染精准防控监测网络的建立依赖科技工作者的钻研 [5] - 他们的努力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奠定科技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5]
冠中生态(300948) - 300948冠中生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0
2025-05-20 18:52
订单情况 - 2024 年全年新签及中标待签合同 15.2 亿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标金额 6.55 亿元,已签订合同项目金额 7.51 亿元,主要分布在山东、云南及广西等地区 [2] 项目实施与回款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进度相对缓慢,已签订合同的部分土地整治类项目有按施工进度付款约定,截至 2024 年末,土地整治类项目回款约占该类项目应收账款的 88% [3] - 土地整治类项目回款与合同签约条款、实施区域土地验收入库手续和土地指标交易活跃度等有关,一般 1 - 3 年回款 [3] - 公司预计 2025 年回款显著改善,化债政策对部分项目有积极影响 [4] 业务拓展 - 公司在夯实生态修复主业同时,储备和布局零碳建筑、温室种植等相关技术和业务,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拓展新业务,推进海外业务 [5] - 公司在中亚地区主要通过派驻市场和技术人员拓展业务 [13] 技术优势 - 工厂化育苗是现代化育苗体系,具有种苗质量好、定植后缓苗快、产量高、成本低、效率高、适于远距离运输和机械化移栽、利于规模化生产等优点 [7] 财务情况 - 一季度净利率下降因施工完成产值少和应付债券新增计提财务利息费用,单个较大项目毛利率对整体毛利率影响大 [8] - 2025 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2 亿 - 3 亿元,较上年度增长 40% - 110%;实现利润总额 0 - 500 万元,较上年度增长 100% - 110% [8] 转债情况 - 2024 年 2 月转债下修是因 A 股市场低迷,股价与转股价格差距大,且希望投资者通过转股分享公司成果;若再次触发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董事会将决定是否行使权利 [9] 资金垫付 - 淄博、广西等地土地整治类项目垫付资金主要为前期工作经费、新增耕地核定费等 [10] 降本增效 - 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加强采购管理,实施管理层降薪,强化资金计划管理 [11] 市值管理 - 公司聚焦主业,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注重投资者回报,加强与投资者交流和价值传播 [12][13] 收并购倾向 - 公司立足主业,夯实生态修复主业同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适时通过外延并购等拓展新业务 [13] 市场竞争策略 - 行业需融合新技术、新设备等要素进行高质量发展,适应市场增长新逻辑 [13]
晋祠难老泉复涌!太原多措并举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5-18 09:07
难老泉断流历史与原因 - 难老泉因煤矿大规模开发、工业取水过度于1994年断流,地下水位以每年2米速度下降至2008年最低点(距泉口27米)[2] - 断流主因包括地表水补给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采煤排水破坏岩溶系统,西山矿区曾达200多个煤矿[2] - 断流后通过人工打井供水维持景观,2002年引入浅层水但水质偏黄需定期清淤[3] 生态修复措施 - 2006-2014年煤矿从275座整合至53座,吨煤排水量降至0.65立方米[4] - 搬迁化工厂/电厂/水泥厂等耗水企业,2018年重新划定采矿范围禁止进入泉域保护区[4] - 实施15项水源置换工程,地下水开采量从4.51亿立方米(2004年)降至1.85亿立方米(2024年)[5] - 汾河二库蓄水位抬升扩大岩溶浸润面积,增加补给量[5] 复涌成效 - 2023年5月首次自然出流,全年出流133天,2024年出流天数增至273天[6][7] - 当前水位高于泉口1.27米,出流量达每秒0.15立方米(日均1.3万立方米)[6][7] - 山西修订《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要求限采地下水并限制高耗水项目[7] 未来规划 - 计划2025年前再压采地下水0.8亿立方米,实现采补平衡[8] - 修复灌溉水渠以恢复晋祠大米种植,泉水已流向周边村庄[7] - 全省对19处岩溶大泉实施"一泉一策"修复方案[7][8]
阿拉善盟构筑“绿色防线”遏制沙漠“握手”
内蒙古日报· 2025-05-16 10:00
为有效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蔓延汇合,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连续40多年在大 漠戈壁植树造林种草,累计防沙治沙近1亿亩。特别是2024年,阿拉善盟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全面推进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用1年时间完成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 理二期项目两年治理任务,全年完成治沙551.65万亩,已在三大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绿色防线",形 成"合围"之势。其中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了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20公里 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立体防护林草带,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今年,阿拉善盟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以"三北"六期工程为引领,统筹山水 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计划建设"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37.25亿元,建设任务343.77万亩,涵 盖"河塔"片区和黄河"几字弯"片区。 沙海起伏,机械轰鸣。初夏时节,阿拉善盟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的九棵树治沙区现场 一派繁忙,一辆辆满载着稻草的运草车来往穿梭,将稻草源源不断地运到沙漠中,治沙工人们将稻草铺 设整齐后,手扶式沙障机快速在沙中压固成一圈圈草方格。 ...
海岛“伤疤”修复记
人民网· 2025-05-16 09:02
生态保护与司法协作 - 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保存着海岛黄杨、罗汉松等珍贵红树林群落,栖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种群[2] - 2024年初发生跨区域盗挖206株珍稀植物案件,包含海岛黄杨、罗汉松等,涉案金额达盗窃罪标准[2] - 珠海香洲区检察院与江门新会区检察院利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区域协作意见》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开创异地赔偿方案[3] 司法创新与生态修复 - 检察机关突破传统盗窃案处理模式,首次对盗挖珍稀植物行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认定其破坏生态公共利益[4] - 采用替代性修复方案,在生态功能相近区域种植250棵木榄树替代无法存活的被盗植物,实现"异地补植、总体平衡"[5][6] - 评估生态修复费用8.2万元,被告全额赔偿并获刑1年3个月至1年2个月[6] 长效保护机制建设 - 检察机关运用卫星遥感模型发现保护区非法捕捞问题,督促部门开展4次联合执法,清理5600米违法设施,查扣220艘"三无"船舶[7] - 建立红树林与猕猴保护协作机制,设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站,形成"齐抓共管"保护格局[8] - 补种红树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生态功能超预期恢复,形成可复制治理经验[7]
绿茵生态分析师会议-20250515
洞见研报· 2025-05-15 22: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绿茵生态在环保行业有较好发展前景,公司将收并购视为做大做强途径之一,2024年盈利水平较好,业务涵盖四大板块形成完整产业链,各板块相互协同提供多元化盈利来源,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加,公司面临市场机遇,且在智慧化和机械化方面取得成绩提升竞争力 [24][30][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绿茵生态,所属行业为环保行业,接待时间是2025年5月15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总裁祁永,财务经理张芷,董事会秘书刘卓萌,独立董事张萱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类型有投资者和其它 [20]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将收并购视为做大做强途径之一,会关注市场动态寻找优质收并购机会 [24][27]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归母净利润约1亿元,净利率25.27% [24] - 公司自主品牌“嚒嚒兽”天津第二个主题乐园已运营,未来将复制自有品牌项目,还与外部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拓项目 [25] - 公司以提升内在价值为核心进行市值管理,通过优化业绩、深化沟通、规范治理实现市值与业绩良性互动 [27] - 公司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支持带来业务增长点和业务板块协同提供多元化盈利来源 [30] - 公司全资子公司森氧文旅聚焦多业务,结合绿地养护与文旅运营,运营了“嚒嚒兽森雪世界”项目 [30] - 国家出台众多政策支持,生态修复及文旅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2] - 公司主业涉及四大业务板块,生态修复行业需求增加带来市场机遇,公司推进智慧化和机械化提升竞争力,文旅运营业务也在快速发展 [33] - 2024年公司生态环境修复与绿地维护业务收入增长,绿地维护项目收入增长11.97%,且加强成本控制推动扣非净利润增长 [34] - 行业大部分企业近几年营收和利润下滑,但未来随着业务需求增加将面临市场机遇 [37] - 公司若有再融资事项将及时披露信息 [38]
绿茵生态(002887) - 002887绿茵生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7:02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公司将收并购视为做大做强途径之一,会关注市场动态,寻觅契合战略的优质收并购机会 [1] - 公司以提升内在价值为核心,通过优化业绩、深化沟通、规范治理实现市值与业绩良性互动 [2] - 未来将复制自有品牌项目,携手外部合作方成立合资公司,在全国开拓生态与文化产业项目 [1] 财务表现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 亿元,归母净利润约 1 亿元,净利率 25.27% [1] - 2024 年公司扣非净利增长 25.16%,生态环境修复与绿地维护业务收入增长,绿地维护项目收入增长 11.97%,成本控制提高利润水平 [7] 业务板块与盈利驱动 - 业务涵盖生态修复、绿地养护、文旅运营及林业经济四大板块,产业链完整,各板块协同提供多元化盈利来源 [3] - 国家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加大相关投入,公司所属行业获政策支持和项目机会,带来新业务增长点 [3] 特色业务项目 - 全资子公司森氧文旅将城市绿地及公园养护与文旅运营结合,利用自主 IP 运营“嚒嚒兽森雪世界”项目 [4] - 自主品牌“嚒嚒兽”位于天津的第二个主题乐园已投入运营 [1] 行业前景与公司机遇 - 国家出台支持生态保护及文旅发展政策,生态修复及文旅行业前景广阔 [5] - 生态修复需求增加,公司面临市场机遇,科技赋能工程和养护提升竞争力 [6] - 文旅需求增加,为公司文旅发展带来机遇,自主品牌已成功复制 [7] - 行业大部分企业近年营收和利润下滑,但未来随着业务需求增加,行业将面临市场机遇 [7] 其他事项 - 若有再融资事项,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7]
从“种子方舟”到生态修复奇迹 外国记者在中国被狠狠“种草”
环球网· 2025-05-15 13:4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生态草、饲草、草坪草的育种、加工和推广应用,依托"乡土种源"与"数字科技"提供草种业全链条综合技术及产品服务 [5] - 公司拥有6.5万份种质资源、17万份标本、165万份土壤资源,并运营28万亩良种繁育及饲草基地 [5] - 公司已完成治理各生态类型区近3300万亩,拥有33万平方米制种育苗温室和年产3亿株植物苗的智慧工厂 [5] - 公司开发种子绳播种技术和螺旋式繁育塔等治沙黑科技,种子绳技术结合AI作业平台实现精准治沙,螺旋塔使草种生长周期缩短至7-10天 [11] - 公司智能立体库储存4500吨各类种子,可因地制宜筛选优质草种用于沙地治理 [11] 行业影响与成就 - 公司生态修复工程覆盖从库布齐沙漠到敕勒川草原等区域,实现"荒漠变绿洲"的生态转变 [7] - 公司被国际媒体评价为"谱写着让人类以后活下去的'生命方程式'",其生态修复实践被视为全球气候危机解决方案的范例 [1][13] - 公司科研人员为每株植物和土壤建立档案,赋予杂草"身份证",体现对生态环境的系统性保护 [3] - 公司技术在国际媒体交流中引发强烈反响,其将草种业提升至"守护文明"的高度 [3][7]
露天矿坑变度假胜地
经济日报· 2025-05-15 06:09
生态修复项目 - 岳石矿坑原为石墨生产废水坑 水面550亩 水量600多万立方米 积水最深40余米 自1997年停产闭坑后长期影响当地生态 [1] - 莱西市2019年对接中国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团队采用"IMF修复药剂+原位水体交换"创新方案 解决药剂混合与深层治理难题 [1] - 治理历时27个月 水质改善率97% pH平均值达7 全面实现治理目标 [2] 旅游产业开发 - 依托修复后矿坑打造青山绣湖度假村 开发越野体验 户外露营 水上游艇 生态餐饮等特色项目 [3] - 当前拥有4个太空舱民宿(容纳10人) 餐饮区含1个宴会大厅+3个包厢(容纳80人) [3] - 租用50亩原石墨矿厂房 总投资1.2亿元 一期项目已进入试营业阶段 [3] 经济效益转化 - 修复后矿坑成为网红打卡地 国庆假期民宿满员 吸引青岛市区游客重复消费 [3] - 项目被列为莱西市城市新名片 实现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三赢 [4] - 南墅镇将持续以工矿废弃地修复为切入点 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