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
搜索文档
工信部:计划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至40%
中国能源报· 2025-10-31 16:05
绿色制造政策目标与规划 - 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目标到2030年将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 [1] - 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推动高新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并积极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 [1] - 加快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 [1] 绿色制造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创建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 [2]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 [2] - 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已超过20% [2] 绿色贸易拓展举措 - 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加速产业绿色转型,为拓展绿色贸易注入新动能 [1] - 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以获得“绿色溢价”,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1]
刚刚,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最新发声!
金融时报· 2025-10-31 15:50
10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就金融支持绿色 贸易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在金融产品和工具方面,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绿色贸易发展,自从《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发布以 来,绿色贸易的贷款增长迅速,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支持了绿色贸易发展。 在国际合作方面,人民银行注重加强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强、贸易关联度高的经济体开展可持续金融合作,支持绿 色贸易等领域发展。人民银行联合欧盟、新加坡有关部门发布了《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通过发布共 同目录,相当于一种共同的语言,有利于促进绿色贸易和相关投融资发展。 "金融部门主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基金等工具,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发展。"王信举例分析称,以 航运业金融支持为例,相关金融工具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绿色信贷支持航运服务主体降碳减排。比如2025年, 基于人民银行牵头制定的《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目录》,中远海运能源获得交通银行2.73亿元转型贷款。二是绿 色债券支持船舶低碳零碳技术研发应用。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和蓝色双标签债券,通俗把和 海洋相关的债券称为蓝色债券,支持 ...
商务部:《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得到50多个经济体响应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5:36
中新网10月31日电国新办3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在 会上表示,商务部提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经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 应,成为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李成钢称,当前绿色转型是世界经济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增长引擎,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新兴合作领 域,但是也面临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态度,积极参 与全球绿色治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为绿色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一是深度参与绿色贸易的全球治理。将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重 要的国际场合,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相关议题的讨论,主动分享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比如,商务部提出 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经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成为广受欢迎的公 共产品,将继续推动扩员和落实,同时切实履行在亚太经合组织环境产品清单的关税减让承诺,清单内 产品关税已如期降到5%以下。此外,在与南非等国签署的深化双边贸易畅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也纳入 了绿色贸易有关内容。 二是持续提升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绿色含量"。在已经签署的自贸协定 ...
绿色贸易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出台,四部门详解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31 15:29
绿色转型是世界经济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增长引擎。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 (下称《实施意见》)。 3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对《实施 意见》进行了解读。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实施意见》作为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充 分体现了创新引领的鲜明特点。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积极拓展绿 色贸易,目的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更好服务全球气候治理。 绿色产品,中国企业通过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更好满足了各国消费者的需求,填补了世界"绿色缺 口"。 数据显示,工信部累计创建了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了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累计培育国家绿色 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 王鹏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快产品设计、制造、 使用、回收、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升级。"点线面"结合,打造绿色产业生态,为拓展绿色贸易 夯实产业基础。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引导 ...
商务部:中国外贸“向绿色”发展步伐在加快
人民网· 2025-10-31 14:29
中国外贸绿色发展趋势 - 中国外贸向绿色发展的步伐加快,呈现三个显著特点和趋势 [1] - 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 [1] - 绿色贸易为中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供了重要支撑 [1] 绿色低碳产品成为新动能 - 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出口增速超过30% [1] - 光伏产品已经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 [1] - 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 [1] - 铁道电力机车、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出口保持强劲增长 [1] - 中国节能环保家电、再生纤维纺织服装等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 [1] 绿色引领产供链升级 - 在第138届广交会上,47%的首发新品融入了绿色设计理念 [2] - 企业在原材料、用能、工艺等方面持续创新以增强产品绿色低碳属性 [2] - 生产端有企业使用海洋废旧渔网生产泳装,广受海外客户青睐 [2] - 物流端更多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和船舶,碳排放不断降低 [2] 从卖产品升级为提供解决方案 - 国际市场青睐包括技术、服务、管理在内的整套完整解决方案 [2] - 有中国企业向沙特出口绿色低碳建材并提供节能降碳设计和建造方案,帮助建成30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 [2] - 有中国企业向坦桑尼亚提供包括新能源公交车在内的整套快速公交方案 [2]
绿色贸易领域首个!多部门最新解读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14:28
政策文件核心 - 商务部印发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1] - 政策具有创新引领的鲜明特点[1] 政策重点方向 - 政策精准聚焦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薄弱环节[3] - 制定四方面针对性举措: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3] 绿色贸易市场前景 - 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6] - 中国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表现亮眼: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6] - 中国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6] - 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6] - 节能环保家电、再生纤维纺织服装等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6] 中小企业支持措施 - 商务部工作重点包括帮助企业扫清转型障碍,提升绿色竞争力[7] - 具体措施为“优服务”加强能力建设、“搭平台”拓展国际市场、“树典型”宣传先进经验[7] - 将持续关注中小企业实际困难,优化公共服务,助力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9] 绿色制造发展目标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创建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11] - 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11] - 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13] 全链条绿色转型升级路径 - “源头”上推行绿色设计,面向电子、汽车等行业开发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装备等产品,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13] - “点”上建设绿色工厂,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培育一批零碳工厂[13] - “线”上培育绿色供应链,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提高供应商中绿色工厂企业比重[13] - “面”上发展绿色园区,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园区[13] 金融支持措施 - 金融部门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基金等工具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发展[15] - 推动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应用,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17] -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研发设计、物流运维、碳排放认证和评价、废旧资源回收等环节加大融资支持,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17] - 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17] 绿色产品认证制度 - 深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支持外贸企业绿色发展[19] - 协同推进:围绕行业需求扩展认证范围,推动认证从产品向产业链、供应链拓展[21] - 强化监管:修订发布《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管理办法》,建立严格透明的监管机制[21] - 宣传推广:加大宣贯力度,营造绿色消费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21] -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国际互认,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和绿色产品国际影响力[21]
商务部:将持续推进自贸谈判 大力推动双向市场开放、削减非关税壁垒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4:27
中国绿色贸易政策框架 - 商务部印发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旨在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服务全球气候治理 [4] - 政策文件包含四个方面举措: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绿色低碳产品技术进出口、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建立健全支撑保障体系 [5][6] - 文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存在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有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薄弱环节 [4][5] 绿色贸易发展现状与趋势 - 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 [20] - 中国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表现亮眼: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 [20] - 绿色引领外贸产供链全面升级,第138届广交会上47%的首发新品融入了绿色设计理念,企业使用海洋废旧渔网生产泳装等创新实践广受海外客户青睐 [21] 产业绿色化发展基础 - 工信部累计创建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 [16][17] - 计划到2030年将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18] - 通过“点线面”结合打造绿色产业生态:“点”上建设绿色工厂,“线”上培育绿色供应链,“面”上发展绿色园区 [18] 国际规则参与与标准对接 -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绿色治理,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场合积极参与绿色发展议题讨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 [1][8] - 切实履行亚太经合组织环境产品清单的关税减让承诺,清单内产品关税已如期降到5%以下 [1][8]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国际标准转化,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达到86%,在绿色低碳领域已转化采用相关国际标准410项 [24] 金融支持体系 - 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首次把绿色贸易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实现绿色金融对“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覆盖 [37] - 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绿色贸易发展,自新版目录发布以来绿色贸易贷款增长迅速,2025年中远海运能源获得交通银行2.73亿元转型贷款 [31][37] - 金融部门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基金等工具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发展,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 [30][32] 具体领域发展举措 - 展会绿色化取得显著成效,广交会、进博会已实现绿色电力供应率和特装展位绿色达标率两个百分之百 [13] - 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已覆盖122种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产品,共发出绿色产品认证证书近4万张,涉及获证企业8千余家 [42] - 2024年我国企业在节能环保清洁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25.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节能环保清洁类项目新签合同额接近500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18%以上 [44] 国际合作与双边关系 - 中欧绿色合作基础扎实,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要深化绿色和数字伙伴关系,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47] - 中欧企业开展务实合作,包括中国能源集团联合法国企业投资建设东台海上风电项目,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与欧洲企业合作研发可持续航空燃料 [47] - 中国与南非等国签署的深化双边贸易畅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纳入了绿色贸易有关内容,与瑞士、韩国、秘鲁的自贸协定或升级谈判都包含环境保护内容 [1][9]
又一利好来了!商务部发文
中国能源报· 2025-10-31 13:47
文章核心观点 - 商务部发布《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绿色低碳产品技术进出口、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及建立支撑保障体系,以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3] 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 加强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培训,发布最佳实践案例,引导龙头企业将绿色理念贯穿产供链各环节 [4] - 支持外贸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展绿色产品认证,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并通过设备更新、工艺改造降低产品碳排放量 [4] - 促进外贸大宗货物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引导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及绿色认证物流装备,支持航运企业构建绿色低碳体系并使用清洁能源船舶 [5] - 建设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研发碳数据管理系统,第三方机构可提供国际认可的产品碳足迹等服务 [5] 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 - 引导外贸企业开发使用再生资源、可降解材料等制造的产品,发展绿氢等可持续燃料贸易,探索再制造产品进出口并支持保税维修业务 [7] - 支持外贸企业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拓展绿色低碳领域贸易合作,驻外机构及行业组织需挖掘海外绿色低碳市场潜力 [7] - 引导会展企业树立绿色低碳办展理念,推动重大展会设立绿色低碳专门展区,加快制修订绿色办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7] - 研究完善再生资源进口标准,发挥地方再生资源交易中心作用为企业进口再生铜、铝、钢铁等资源提供便利服务 [7] - 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绿色低碳领域合作,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绿色低碳发展并提升我国产品、技术和标准国际认可度 [8] 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 - 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平台参与全球涉碳经贸规则磋商,提出中国倡议并推动建立包容公平的国际绿色贸易规则 [9] - 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开展国际标准比对分析并将先进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 [9] - 支持国内机构参与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制修订,加快建立航运绿色燃料认证体系并推动国际互认,制定重点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9] 建立健全绿色贸易支撑保障体系 - 鼓励金融机构基于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碳标识认证结果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保险机构优化承保理赔服务以支持绿色低碳产品出口 [10] - 加快建设国家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发布并更新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推进其他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碳足迹因子研究 [10] - 健全完善碳定价机制引导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扩大绿证绿电交易规模满足企业需求,鼓励新能源直连增加出口园区绿电供给 [10] - 支持行业组织、高校、智库加强绿色贸易课题研究并培养相关人才,组建绿色贸易专家组及建立工作联系点跟踪一线实践情况 [11] - 研究建立绿色贸易统计监测分析体系,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海关强化统计分析合作,加快完善绿色贸易政策制度体系 [11]
商务部:引导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降低外贸产品碳排放量
搜狐财经· 2025-10-31 13:46
在拓展绿色低碳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方面,提出发展绿氢等可持续燃料贸易;探索发展再制造产品进出口;支持企业利用自贸协定的优惠安排,拓展绿 色低碳领域贸易合作,打造对外经贸合作新亮点;提升展会绿色化水平;研究完善再生资源进口标准及管理措施;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在绿色低 碳领域的合作,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10月3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拓展绿色贸易相关情况。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 识,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外贸产供链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降低外贸产品碳排放量。 国新办例行吹风会。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摄影 李成钢介绍,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促进长途运输"公路转铁路""公路转水路",使用环保 包装,推进单元集装器具国际互认共享,推动物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第三方绿色低碳服务能力。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他透露,在营造绿色贸易发展良好国际环境方面,提出参与全球涉碳经贸规则磋商讨论,加强绿色低碳发展议题交流,推动建立更加包 ...
李成钢分享一组数据
搜狐财经· 2025-10-31 13:46
中国绿色贸易出口表现 - 中国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 - 中国制造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1] - 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出口增速超过30%[4] - 光伏产品出口额已连续4年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4] - 电动汽车出口量在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4] - 铁道电力机车、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出口保持强劲增长[4] - 节能环保家电、再生纤维纺织服装等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4] 绿色贸易政策与措施 - 商务部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是中国在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4] - 在生产制造环节鼓励企业开发使用再生资源、可降解材料等制造的新产品,并探索发展再制造产品进出口[4] - 在仓储物流环节引导外贸企业减少二次包装,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和绿色认证周转箱[4] - 政策目标是最大限度减少贸易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外贸全链条协同降碳[5] 国际规则与标准合作 - 政策提出参与全球涉碳经贸规则磋商,推动建立更加包容公平的国际绿色贸易规则[7] - 积极参与高标准经贸协定绿色议题谈判,提升自由贸易协定环境章节水平[7] - 制定发布一批重点外贸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多双边合格评定互认合作[7] - 推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快与主要贸易伙伴实现标准互认[7] - 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降低因标准差异带来的贸易成本[7] 全球影响与发展愿景 - 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1] - 中国将继续向全球提供实惠的绿色低碳产品,积极与世界分享绿色低碳发展成果[4] - 中国将努力填补世界绿色缺口,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绿色正能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