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元宇宙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市“创赢未来”元宇宙专场路演举办 激活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7-24 20:57
北京市元宇宙产业发展动态 - 北京市举办"创赢未来"公开路演活动元宇宙专场 聚焦未来信息领域元宇宙方向 吸引近百家金融投资机构及创新企业参与 [1] - 北京市经信局提出"两平台一体系"品牌 包括"创赢未来"路演平台 "2+N"产业集聚平台 "1+20+N"政策体系 推动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 [2] - 朝阳区实施"一纵一横多引擎"元宇宙发展策略 已聚集1400家产业链企业 建成6个共性技术平台 3个市级特色园区及1个应用场景示范基地 [2] 政策与产业支持措施 - 北京市对通过路演遴选的潜力企业提供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 优化人才 资金 数据等要素配置 构建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3] - 发布《元宇宙前沿技术趋势报告》和《AI出海服务计划》 后者通过"境内孵化+境外加速"模式支持AI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3] - "创赢未来"平台整合资金 基金 信贷 孵化等资源 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 引导资本投向未来产业和创新型企业 [3] 企业活动与成果展示 - 14家元宇宙创新企业参与路演展示 与投资机构交流技术成果和场景落地经验 [3] - 活动旨在促进投资机构与企业深度对接 建立长期合作 共同推动元宇宙产业生态发展 [2][3]
以数字媒介驱动淮剧叙事转型
新华日报· 2025-07-24 07:20
文章核心观点 - 数字媒介技术(如5G、短视频、直播平台、元宇宙)正深刻重塑传统戏曲行业,为以淮剧为代表的地方剧种带来传播载体、视听结构和叙事方式的全面转型机遇 [1][3] - 淮剧行业面临传统传播模式下的传承困境,包括观众老龄化、传播范围窄和艺术创新乏力等问题,而数字媒介通过其超时空性、互动性和可编辑性,为行业突破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 [1][2][3] - 行业转型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对淮剧的视觉画面(如镜头语言、虚拟场景)和听觉音乐(如唱腔改良、音乐叙事功能)进行创新性改造,以契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与消费习惯,实现创造性转化 [4][5][7][8] 数字媒介对淮剧传播载体的转型驱动 - 传统传播载体依赖实体戏台和线下剧场,存在空间封闭性、时间固定性以及资源留存复制成本高的局限性,导致传播范围受限且难以满足即时性观看需求 [2] - 数字媒介具备超时空性,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使淮剧演出能瞬间触达全球受众,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 [3] - 数字媒介具有高度互动性,观众可通过弹幕、评论、打赏等功能实时参与演出,形成传受一体的双向传播模式,并凭借可存储性和易编辑性激活内容的二次创作与多元分发潜力 [3] 数字媒介驱动下淮剧视听结构的视觉画面转型 - 画面构图从传统舞台的全景固定视角转变为数字媒介下的多机位拍摄与灵活剪辑,特写、中景和近景镜头的运用让观众能近距离感受演员表演的细节魅力 [4] - 场景呈现突破物理空间,利用绿幕抠像和三维建模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可构建历史场景或神话世界等虚拟环境,并通过多场景快速切换丰富故事表现力 [4] - 叙事节奏从传统舒缓、线性的模式转变为紧凑、跳跃的风格,蒙太奇手法和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的频繁使用重构了叙事节奏,更符合数字时代观众的碎片化观看习惯 [5] 数字媒介驱动下淮剧视听结构的听觉音乐转型 - 音乐创作从依赖经验积累与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转向数字化,唱腔在保留里下河方言核心特色的基础上适当简化生僻发音并融入普通话规律,以提升对外地观众的吸引力 [7] - 音乐叙事功能显著加强,数字媒介下的淮剧音乐不再仅是背景音,而是通过音乐主题的重复、变奏与发展来推动叙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提升艺术感染力与传播力 [7][8] - 传统演奏以现场乐队和民族乐器为主,传播局限于线下,数字技术为音乐资源的修复、优化和多元分发提供了可能,降低了传播成本 [7]
上海徐汇: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游戏产业集聚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3 20:05
游戏产业生态构建 - 上海徐汇加速构建游戏产业良好生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游戏产业集聚发展 [1] - 上海亚马逊云科技游戏数字化赋能中心揭牌启用,聚焦游戏行业数字化创新 [1] - 赋能中心提供"构建-运行-增长"全生命周期方案,涵盖3D内容创作、云游戏串流、AI客服等技术服务 [1] 技术赋能与合作 - 启动"游戏行业赋能合作计划",集聚数数科技、悠星网络、VAST等生态合作企业 [2] - 生态企业与亚马逊云科技技术平台互补,共同为游戏企业提供赋能服务 [2] - 成立专家评委会,提供资本运作、内容创作、技术落地等多维度专业指导 [3] 产业集聚发展 - 徐汇漕河泾光之希望游戏集聚基地启用,构建"技术+生态+人才"三维架构 [2] - 基地与亚马逊云科技赋能中心联动,实现空间集聚、资源合作、服务融合 [2] - 8家创新型企业入驻基地,涵盖主机游戏开发、元宇宙应用、AI+游戏等前沿领域 [3] 产业规模与布局 - 2024年徐汇游戏产业全年营收超过700亿元,占上海全市40%以上 [5] - 徐汇集聚70多家规模以上游戏企业,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等头部企业 [5] - 正在打造1.9公里"元界NeoWorld"元宇宙街区,形成完整游戏产业链 [5] 人工智能基础 - 徐汇已集聚近600家大模型企业、千余家人工智能企业 [5]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游戏等千行百业 [4][5]
海南封关进一步扩大开放,北证指数有所回调
东吴证券· 2025-07-23 19:00
资本市场新闻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将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政策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3][8] - 截至6月末,制造业、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7%、7.4%,新增贷款主要投向这两个领域[3][9] - 特朗普宣布美日达成贸易协议,美方对日本进口商品关税由25%降至15%,日本将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获90%投资利润[3][10] 行业新闻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在沪成立,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3][11] - 《农村公路条例》9月15日起施行,要求升级改造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的现有农村公路[3][12] - 上海印发行动方案,支持智能眼镜主控芯片研发与产业化[3][14] 市场表现 - 7月23日,北证50指数下跌1.58%,创业板指微跌0.01%,上证指数与A股指数均小幅收涨0.01%,沪深300指数微涨0.02%,科创50指数上涨0.45%[3][16] - 截至7月23日,北证A股成分股268只,平均市值31.47亿,成交额340.96亿元,较前日减少18.24亿元[3][16] - 收盘上涨个股48只,涨幅居前的恒立钻具、百甲科技、国源科技分别上涨29.98%、17.16%、10.65%;跌幅居前的中设咨询、铁拓机械、威博液压分别下跌16.15%、14.07%、13.64%[17] 风险提示 - 个股盈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2][25]
东软睿新集团盘中最高价触及3.82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7-23 17:0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截至7月23日收盘报3.790港元,较上个交易日上涨0.27%,盘中最高价3.82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66万港元 [1] 公司定位与战略布局 - 总部位于大连,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化人才教育服务提供商及"教医养康旅"生态先行者,2020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1] - 依托"教育+科技+医养"创新研发能力,打造"教医养康旅"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新生态 [1][16] 教育科技业务 全日制学历教育 - 拥有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三所IT应用型本科高校,全日制在校生5.8万名,累计毕业生16.2万人 [2] - 实施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计算机与软件类等五大产业学院,2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22个为数字技术专业,占比90%) [2][14] 教育资源输出 - 构建4S产品服务体系(CaaS/SaaS/PaaS/DaaS),与全国700余所院校合作,包括30余所"双一流"高校和60余所"双高计划"职业学校 [3] 继续教育服务 - 业务覆盖26个省市,拥有80余项省级资质,在线教育平台注册用户超230万人 [4] 医疗康养与老年教育 - 推出"LIFECARES"模式(乐/养/医/学一体化),通过东软凤凰学院打造"活力老人梦想大学" [7] - 引入国际养老科技产品,规划养老人才培养认证体系,目标成为数智养老生态繁荣者 [8] 医疗与康旅服务 - 整合睿康心血管病医院等资源,构建城市级智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 [9] - 运营6家云舍酒店,建立"学-游-养"一体化老年教育新模式 [10] 研发能力与成果 - 聚焦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研发覆盖AI导学、虚拟实验等技术,2023年通过CMMI3级认证 [12][13][15] - 疫情期间免费开放慕课平台,服务300所院校8.7万人次,获"ESG先锋60"社会责任奖 [16]
从地标场景到元宇宙应用,上海全方位扶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生态
第一财经· 2025-07-23 13:18
产业支持政策 - 上海市推出《上海市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沪九条),旨在推动数字内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 [1] - 构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打造高端交流交易平台 [2] - 对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产业园区给予奖励,并对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的应用场景建设主体提供资金支持 [2] 金融支持措施 -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风投、私募基金进入内容产业,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型内容企业信用贷款和股权融资 [3] - 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关注互联网内容产业早期项目,支持企业上市或并购,拓展退出通道 [3] - 加强知识产权融资工具运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ABS),使知识产权成为可交易资产 [4] 科技赋能与创新 - 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VR/AR等技术在内容创作中的应用,提升变现能力 [5] - 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不可篡改,适用于版权确认和保护,提升知识产权价值 [5] - 元宇宙产业创新提供沉浸式互动场景,结合区块链技术推动NFT门票等应用落地 [6] 全球化与资源开放 - 鼓励优质内容出海,优化外籍创作者签证服务,吸引外资进入中国数字内容市场 [2] - 向创作者开放地标景区、文博场馆、重大节展赛会等公共资源与创作场景 [2] 行业标准与监管 - 互联网内容产业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需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和行业标准 [6] - 加强金融监管、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协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6]
斥资104亿港元,果链巨头发起并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1:45
收购交易概述 - 歌尔股份拟以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收购香港联丰全资子公司香港米亚和昌宏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两家标的公司2024年度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合计约91.1亿港元 [1] - 香港米亚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5亿港元,主要从事投资控股及精密金属零件贸易 [1] - 昌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5000万港元,主要从事投资控股 [1] 标的公司业务与协同效应 - 标的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竞争力,拥有金属/非金属材料加工和精细化表面处理的核心技术 [2] - 标的公司与行业领先客户长期合作,具有可观的营收规模和资产规模 [2] - 收购有助于歌尔股份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增强精密结构件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2] - 收购可深化与行业领先客户的合作,推动主营业务长期健康发展 [2] 歌尔股份现有业务与战略 - 歌尔股份2024年精密结构件业务所属板块"精密零组件"营收占比为14.9% [3] - 公司积极投入研发,探索AI技术与新兴智能硬件产品融合的新趋势 [3] - 公司前5大客户占营收的89%左右,并购策略聚焦于大客户为核心的产品逻辑 [2]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2.4亿部,同比增长约6.1%,带动精密零组件市场回暖 [3] - 标的公司旗下米亚精密金属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参与过最畅销智能手表功能件和外观件的研发 [1] 市场反应 - 7月23日早盘,歌尔股份股价高开后走低 [4]
果链巨头发起百亿并购,标的资产位于东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0:17
收购计划概述 - 公司拟以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收购香港联丰全资子公司香港米亚及昌宏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预计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 标的公司2024年度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合计约91.1亿港元 [4] 标的公司背景 - 香港米亚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5亿港元,主要从事投资控股及精密金属零件贸易 [4] - 昌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5000万港元,主要从事投资控股 [4] - 标的公司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竞争力,拥有核心技术积累和长期合作的行业领先客户 [4] 收购战略意义 - 收购标的与公司现有精密结构件业务具有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 [4] - 通过收购可获取优质资产并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增强公司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4] - 有利于提升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深化与行业领先客户的合作 [4] - 公司2024年前5大客户占营收的89%左右,此次收购有助于增强客户交付能力和客户粘性 [5] 公司业务现状 - 公司2024年精密结构件业务所属板块"精密零组件"营收占比为14.9% [6] - 公司积极投入研发并探索新兴产品技术方向,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 [6]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2.4亿部,同比增长约6.1%,带动相关精密零组件市场回暖 [6] 市场反应 - 7月23日公司开盘涨1.64%,报24.20元/股,总市值约845亿元 [6]
Meta的AI之路,为何节节败退?
36氪· 2025-07-22 20:07
核心观点 - Meta在AI竞赛中面临严峻挑战 包括战略误判、技术商业化滞后、核心人才流失及现金牛业务受损 公司正通过巨额投入试图扭转局面但存在系统性困境 [3][4][5][6] 战略布局 - 2021年全力押注元宇宙 投入数百亿美元 导致错失生成式AI黄金发展期 直至2023年2月才成立专门团队 较OpenAI落后一年 [6] - 资源分散 Reality Labs业务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42亿美元 消耗本可用于AI的现金流 [9] - 当前战略转向野蛮投入 包括千亿美元算力建设1GW的Prometheus和5GW的Hyperion超级集群 自建200MW天然气发电厂保障供电 [5][10] 技术表现 - Llama 4模型表现不及预期 被开发者质疑特调作弊 Behemoth大模型跳票且内部测试结果惨淡 或被放弃 [3][4] - AI应用日活仅45万 远低于ChatGPT 与社交平台20亿日活形成鲜明对比 [4] - 算力部署滞后 OpenAI2022年采用H100芯片 Meta直至2024年才开始大规模部署 [6] - 当前建设130万块GPU的算力集群 但需要时间消化吸收 竞争对手xAI的Memphis集群已产出Grok4等成果 [10] 人才变动 - 以4年2亿美元合约从苹果挖走AI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 组建超级智能实验室 [1] - 一个月内从OpenAI挖走七位核心研发人员 [5] - 内部人才流失严重 末位淘汰制造成恐慌情绪 收购Scale AI后外来精英与原有团队产生摩擦 [13] 商业化困境 - 广告业务遭遇70亿美元缩水 主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Temu和Shein等主要客户大幅削减预算 [3][4] - 研究投入偏学术导向 每年数十亿美元研究经费产出数百篇顶会论文 但缺乏商业化落地产品 [12] - 考虑放弃开源模型Behemoth 转向闭源开发以寻求变现路径 [5][16] 组织文化 - 内部存在严重内斗和技术路线割裂 抢功主义盛行 [13] - 决策过度依赖扎克伯格一言堂 导致战略频繁转向 从社交媒体到元宇宙再迅速转向AI [9][13][19] - 股权激励与短期股价挂钩 可能鼓励冒险行为而非扎实研究 [13] 改进方向 - 需明确技术路线 选择强化Llama开源生态或转向闭源企业服务 [16] - 建立产品-研究联合团队 利用20亿日活用户数据训练模型 缩短论文到产品周期 [17] - 赋予AI实验室更高自治权 优化人才激励体系 将高管薪酬与AI产品商业化挂钩 [19]
刚刚,利好来了!上海,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7-22 19:50
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年)》,提出突破Micro LED、硅基OLED、柔性显示等下一代显示关键技术,实现大批量产业化,培育3家以上国内龙头企业 [1] - 加快构建全市"1+2+3+4"下一代显示产业体系,以终端需求作为龙头牵引,发展两大技术路线,布局三大未来方向,攻关四大核心环节 [4] - 到2028年打造产业链完整、产业生态完善、技术水平领先的下一代显示产业集群,到2030年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智能眼镜发展 - 积极布局智能眼镜生产能力,建设智能化、无人化产线,发展AI+AR、AI+MR等多形态眼镜产品 [2][4] - 聚焦轻量化、低功耗、高分辨率、大视场角等关键技术指标,推动显示器件、波导镜片、核心芯片等关键部件迭代创新 [4] - 鼓励下一代硅基微显示的产品模式与眼镜形态创新,加快推动全彩化、便携式智能眼镜产品研发 [4] 下一代显示技术应用 - 加强车载显示的产品形态创新,加大在车载仪表盘、中控显示、后视镜、抬头显示(HUD)、后座娱乐、智能座舱等部件的应用 [5] - 探索全息显示、电子纸显示、量子点显示等未来显示技术的应用创新,在消费电子、教育、医疗、工业、商业、会展等领域发展新形态的显示终端产品 [5] Micro LED技术发展 - 重点支持全彩Micro LED微显示器量产,突破低功耗CMOS背板、高PPI Micro LED阵列、巨量像素转移等关键技术 [6] - 支持开发高制程显示驱动量产晶圆、新型Micro LED器件以及高效散热模组等 [6] - 鼓励可拉伸Micro LED产品的研制,推进8K及以上超高清Micro LED显示模组的产业化 [6] 硅基OLED技术发展 - 支持超高分辨率全彩硅基OLED微显示器研发和量产,攻克大尺寸CMOS驱动、OLED强微腔、叠层OLED、高良率阳极结构等技术 [6] - 优化硅基OLED制备流程降低成本,推动研发面向高灰阶、低延迟场景的新型AI智能微显示器 [6] 显示驱动与装备研发 - 提升高端显示驱动晶圆加工工艺能力,持续扩大加工产能规模 [7] - 支持智能眼镜主控芯片研发与产业化,支持高精度平板显示光刻机、长短寸量测设备、精密掩膜张网机等前道核心装备研发和产业化 [7] AI智能眼镜市场前景 - 2025年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60万台,同比增长216%,其中Ray-Ban Meta智能眼镜销量52.5万台 [8] - 中信建投预计2025年全年AI智能眼镜销量为550万台,预计2025年将成为AI眼镜市场爆发元年 [8] - 中原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达到350万台,同比增长230%,2026年将达到千万台 [9] Mini LED市场前景 - 中信证券测算全球Mini LED背光模组市场规模至2028年有望增长至156亿元,CAGR达29%,其中Mini LED背光TV市场规模有望达90亿元 [10] - 全球Mini/Micro LED直显市场规模至2028年有望增长至346亿元,CAGR达22% [10] - Mini LED固晶机市场至2028年增长至17亿元,CAGR达20%,Mini LED直显显控&视频处理系统市场至2028年有望增长至87亿元,CAGR达3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