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多项技术成果亮相世界燃气大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5-20 13:56
行业动态 -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在北京举行,展示国家管网集团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 [1] - 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油气管道行业面临安全绿色发展与智能化升级的双重任务 [2] 公司创新成果 - 国家管网集团推出覆盖全国油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实现"需求发布——路径智能匹配"全流程快速响应 [1] - 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采用"一票式""一站式"服务,助力管网下游用户达1300家,托运商客户增至882家,中小托运商服务量增长近10倍 [1] - 一次入网量由1570亿立方米增至2400亿立方米 [1] - 大型长输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系统填补国内管网仿真工业产品空白,保障能源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 [2] - LNG接收站一键启停技术使单船接卸时间减少2.5小时,接卸效率提升 [2]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国家管网集团作为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核心载体,推动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数字化的油气领域改革 [1] - 公司从挂牌成立到并购重组,统一并网运行油气干线管道,全面提速"全国一张网"建设 [1] - 公司推进"X+1+X"油气市场体系变革,建成投用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推出"管网通""峰谷通"等创新服务产品 [1] - 国家管网集团愿同全球合作伙伴共筑技术创新联盟、共建绿色发展生态、共拓全球市场蓝海 [2]
台湾核电归零首日 供电吃紧亮“黄灯”
中国电力报· 2025-05-20 13:14
台湾核电归零与电力供应挑战 核电退役影响 - 核三厂2号机组于5月17日结束服役,装机容量951兆瓦,占台湾发电装机比重约3%,40年累计发电量2741.6亿千瓦时 [1] - 核三厂1号机组已于2024年7月停运,至此台湾核电实际运转能力正式"归零",仅存核四厂处于封存状态 [1] - 核电归零后,台湾尖峰备转容量率降至9.55%,亮起供电吃紧"黄灯" [1] 电力供应危机 - 5月高雄市、台南市多地频发停电事件,影响范围包括700多户至1.69万余户居民,甚至波及高铁、高捷等关键交通设施 [1] - 台电计划今年投用4部近5000兆瓦燃气机组,但部分机组仍处测试阶段或工程进展滞后,供电可靠性存疑 [3] - 若备转容量低于安全值,台电可能启动分区轮流限电机制 [3] 发电成本与电价压力 - 2024年1月至3月,可再生能源购电成本为5.80元新台币/度,天然气发电成本3.01元/度,核能发电成本仅1.76元/度 [2] - 2023年上半年台湾平均电价调涨约11%,其中产业用电涨幅最高达25%,下半年产业用电价格再上调12.1% [2] - 高价购电可能成为常态,若可再生能源无法满足需求且天然气进口受阻,台湾将面临限电与能源安全危机 [3] 能源转型困境 - 台当局规划以太阳光电、风力发电及天然气发电替代核电,但可再生能源受天气制约,难以填补基荷电源缺口 [2] - 舆论认为"非核家园"政策在当前能源转型未成熟时,可能导致电力短缺与电价飙升双重危机 [3] - 夏日用电高峰临近,无核电支撑下保障供电稳定、抑制电价上涨成为严峻考验 [3]
【环球财经】第八届“选择法国”国际商务峰会吸引投资200亿欧元
新华财经· 2025-05-20 09:45
峰会投资成果 - 第八届"选择法国"国际商务峰会共吸引投资200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1] - 峰会宣布50多个意向投资项目,涵盖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绿色能源等行业 [1] - 美国普洛斯公司投资64亿欧元建设数据中心和仓库 [1] - MSC地中海邮轮投资35亿欧元订购两艘邮轮 [1] - 美国Circ投资4.5亿欧元建立纺织化学品回收工厂,预计创造200个就业岗位 [1] - 美国亚马逊公司投资3亿欧元拓展法国业务,主要涉及仓库建设,预计创造1500个就业岗位 [1] 投资项目背景 - 部分项目是法国2月人工智能行动峰会期间宣布1090亿欧元投资的首批具体项目 [1] - 投资方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大型投资基金及企业 [1] 参会企业 - 峰会邀请约200多名国际企业负责人参会 [1] - 马克龙与韩国企业就人工智能和能源转型举行圆桌讨论 [2] - 马克龙接见中国电动车企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 [2] - 马克龙接见墨西哥企业家Carlos Slim和沙特阿拉伯Qiddiya投资基金负责人 [2]
国金证券:首次覆盖申能股份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0.03元
证券之星· 2025-05-20 08:40
投资逻辑 - 煤价下行周期中,区位优势加码火电利润弹性,上海本地电力供需偏紧格局将延续至26年,公司煤机利用小时数不低于4800小时且未来2年有望维持高位 [1] - 上海发电侧行业集中度高且稳定,公司/华能/上电/宝钢合计火电装机市占率达80%以上,电力供需偏紧+高集中度使上海25年中长期市场化交易电价降幅小于行业平均 [1] - 预计25年国内煤炭供需宽松,市场煤均价约700元/吨(同比-156元/吨),测算北港5500大卡煤价中枢为720/700/680元/吨时,公司煤电度电点火价差分别增厚10.1%/12.1%/14.1% [1] 能源转型布局 - "十四五"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800万至1000万千瓦,24年底完成进度不足50%,在建395万千瓦项目计划于25、26年投产 [2] - 上海24年29.3GW深远海风电规划获国家批复,海风紧邻用电负荷中心消纳有保障,项目收益率可期 [2] 天然气与稳定资产 - 控股子公司运营上海唯一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系统,稳定用气量和价格机制保障盈利能力 [2] - 参股核电和抽蓄等资产每年贡献约7亿元投资收益,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比例接近50%,现价对应股息率约5.0%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7年营收分别为298.5/286.7/291.3亿元,归母净利40.9/41.6/42.4亿元,对应EPS 0.84/0.85/0.87元 [3] - 给予25年12倍PE,目标价10.03元 [3] - 90天内15家机构评级中11家买入、4家增持,目标均价10.12元 [7] 行业数据 - 绿电ETF(562550)跟踪中证绿色电力指数,近五日涨0.75%,市盈率17.31倍,最新份额1.5亿份(减少200万份) [9]
申能股份:公司深度研究上海火电龙头,优质资产赋能高分红-20250520
国金证券· 2025-05-20 08: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买入”评级,给予25年12倍PE,对应目标价10.03亿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综合能源平台,兼具煤电盈利弹性和新能源装机成长性,稳定盈利型资产保障业绩,预计25 - 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综合能源平台,长期坚持高比例分红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上海国资委控股的综合能源供应商,电力业务营收占比约75%,电力结构多元,还涉足煤炭销售和油气管输业务 [18] - 24年公司总营收同比+1.6%,火电、绿电、油气管输业务有不同表现,煤炭销售业务拖累营收 [19] - 公司业务可分为周期型、成长型和稳定型,煤电业务业绩受煤价周期影响,绿电装机增长但营收增速或受电价影响,上海气电和油气管输业务稳定盈利 [25] - 公司兼具分红能力和意愿,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比例近50%,当前股价对应股息率约5.0%,在火电行业中排名前列 [31] 二、电力业务:煤电盈利弹性和新能源装机成长性兼备 2.1 煤电:煤价下行周期,区位优势加码火电利润弹性 2.1.1 电源增量受限约束上海电力供需,时代造就独特竞争格局 - 火电资产“区位优势”体现在区域供需格局和行业集中度,销售端影响上网电量和电价,成本端不同企业燃料成本差异与电煤采购结构和区位有关 [38] - 需求端,预计上海本地电力供需偏紧格局延续至26年,保守假设25 - 27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4,中性情景下最大用电负荷增速为用电量增速的1.05倍 [39] - 供应端,22年以来上海开工及计划开工火电机组情况,新能源装机有新增计划,省际电力交换能力受水电出力影响,预计到27年电力系统备用率或降至3.3% [44][45] - 上海电力行业发电侧行业集中度高且稳定,公司参控股火电机组权益装机容量达约1162.7万千瓦,25年中长期市场化交易电价同比降幅小于行业平均 [48][49][53] 2.1.2 高供应+高库存+弱需求,2025年以来市场煤价持续下行 - 预计25年国内煤炭产量净增约0.70 - 0.75亿吨,进口量小幅回落至约5.2亿吨,商品煤消费需求净增量在5000万吨左右,供需格局更宽松 [58] - 预计全年市场煤均价在700元/吨左右,同比降约156元/吨,当北港5500大卡煤价中枢为720/700/680元/吨时,公司煤电度电点火价差将分别增厚10.1%/12.1%/14.1% [59][74] 2.2 新能源:积极布局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新能源 - “十四五”期间公司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800 - 1000万千瓦,截至24年底完成进度不足50%,公司将加快开发转型,多个在建项目推进 [75][76] - 2021年以来公司新能源发电业务毛利率总体下行,主因平价上网项目增加和装机扩张集中在中低价区 [80] - 海风是上海实现碳中和重要路径,远期空间广阔,公司在海风项目资源获取上有成果 [88] 三、稳定性:价格机制保障下,稳定盈利型资产旱涝保收 - 油气管输业务方面,管网公司负责上海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20年业务调整后营收和利润稳定,历史5年净利润稳定在3亿以上 [93] - 气电业务方面,充足容量补偿和及时气电价格联动保障上海燃气机组合理盈利,公司临港燃机盈利稳定性强于同业 [94][102] - 公司参股核电和抽蓄等稳定盈利型资产,每年稳定贡献约7亿投资收益 [109] 四、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1 核心假设 - 装机规模上,预计25 - 27年风电、光伏及其他类型控股装机容量有不同程度增长,火电控股装机容量保持不变 [107] - 利用小时方面,预计25 - 27年煤电、气电、风电、光伏机组利用小时数有相应变化 [110] - 上网电价上,假设25 - 27年煤电、气电、风电、光伏综合平均上网电价有不同走势 [111] - 营业成本方面,假设25 - 27年煤电、气电、新能源度电营业成本及相关参数有相应设定 [114][115] 4.2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5 - 27年分别实现营收298.5/286.7/291.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40.9/41.6/42.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4/0.85/0.87元 [4] 4.3 投资建议及估值 - 给予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买入”评级,给予25年12倍PE,对应目标价10.03亿元 [4]
在黄金获利15亿美元后,万亿富豪成为中国最大铜多头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19 22:32
导 语:该富豪 投资铜多头,被解读为其对金属市场及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国经济的信心 的体现。 一位隐居的中国亿万富翁,以其先见之明的黄金交易斩获令人瞩目的巨大收益,如今已经成为中国 最大的铜多头。他在这个因中美竞争升级而动荡不安的市场中,押下了接近 10 亿美元的巨额赌 注,备受各界瞩目。 早年通过塑料管行业积累财富的边西明( Bian Ximing ),在选择前往直布罗陀 (Gibraltar) 追求安 静生活后,近两年来凭借他对中国黄金期货的投资掀起了波澜。他押注于全球将努力减少对美元的 依赖并应对通胀担忧的趋势。根据彭博社( Bloomberg )的计算,他的基金正是在金价开始创下历 史新高时入场,并在这一过程中大约实现了 15 亿美元的利润。 如今,随着贸易战和潜在的休战震荡着市场,卞( Bian )及其所在的中财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Zhongcai Futures Co. )被外界视为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合约中最大的净多头。据知情人士及交易所数 据透露,经过长达 10 个月的买入,截至上周五,宾及其通过中财管理的资金在铜期货上的多头持 仓规模接近 9 万吨,这一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同行。 据知情人士透露, ...
中享证券观点:宁德时代港股上市的战略启示--未来准上市决策者
搜狐财经· 2025-05-19 16:36
上市概况 - 宁德时代将于5月20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首家"A+H"双平台上市的中国锂电企业 [1] - IPO发行价263港元,募资规模约307亿港元(行使超额配售权可达353亿港元),为2025年港股最大规模IPO [1] - 此次上市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企业国际资本化提供范本 [1] 上市决策逻辑 - 港股上市与公司国际化扩张、技术升级需求深度绑定,直接获取外汇资金以规避汇率风险 [3] - H股灵活融资机制及国际估值体系更利于技术密集型企业长期价值释放 [3] - 抓住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20%及欧洲碳关税政策窗口期 [3] 资本市场叙事构建 - 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五年超6%(2024年达178亿元),授权专利超2.1万件,支撑H股21.7倍发行市盈率 [5] - 通过匈牙利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欧洲原材料采购"模式,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 [5] - 提前布局零碳工厂(四川宜宾基地获PAS2060认证)以应对欧盟《新电池法》碳足迹要求 [5] 上市后增长挑战 - 动力电池业务占比仍超70%,需加速储能(2024年营收占比21%)、换电等新业务培育 [7] - 需应对车企"去宁德化"趋势(如理想汽车引入欣旺达为二供),通过上市绑定战略股东 [7] 战略工具应用 - 利用上市平台开展跨境技术并购(如2023年收购澳洲锂矿商Pilbara 8.5%股权) [8] - 通过股权合作与车企、储能运营商构建生态联盟 [8] - 将港股募资额的15%投入钠离子电池量产,形成"募投项目-技术突破-估值提升"循环 [8] 核心战略建议 - 上市应纳入企业全球化战略整体规划,而非孤立财务事件 [10] - 在技术、供应链或商业模式上建立独特资本叙事逻辑 [10] - 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研发投入,保持战略定力 [10] 案例启示 - 成功上市是战略远见、执行能力与资本智慧的结晶 [12] - 当前为全球化企业借力国际资本市场重塑产业格局的历史性机遇 [12]
从能源转型到全球化布局 国际智库顶级智囊团“把脉开方”鹏飞发展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5-19 10:09
图为"诺奖智慧赋能 国际视野领航——鹏飞集团创新发展座谈会"现场 (鹏飞集团供图) 新华丝路太原5月17日电(蒋亚春、杨媛尹)"Incredible!"(真了不起!) "鹏飞集团要勇于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发展成就。" "要拥抱多样性,不要千篇一律。要将品质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根基。" 在5月14日举行的"诺奖智慧赋能 国际视野领航——鹏飞集团创新发展座谈会"上,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Joel Ruet),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及其夫人著名艺术家、策展人苏珊·布罗施-莱维特盛赞了山西鹏飞集团在绿色能源转 型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就氢能产业出海、文化产业发展等议题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图为周瑞一行探访鹏飞集团智创汽车制造产业园 座谈会前,周瑞一行探访了鹏飞集团的智创汽车制造产业园、城市加氢综合能源岛等产业项目,并参观了孝义老城、三皇庙等文旅项 目,嘉宾一行对鹏飞集团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表示赞叹。 周瑞表示,欧洲市场对氢能重卡的需求很大,但欧洲本土缺少可以生产氢能重卡的优秀制造企业,所以对美国的氢能重卡的制造商有 很大的依赖性。但是欧美贸易之间存在不确定性,欧洲需要采取一些对 ...
魏德尔又给俄罗斯吆喝,要求德国恢复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被泼凉水
搜狐财经· 2025-05-19 07:50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欧洲的现状与挑战 - 俄罗斯曾是欧洲第一大天然气供应国,但俄乌战争后欧盟27国签署协议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仅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未脱钩 [2] - 俄罗斯尝试将天然气转向东方市场但需求不足,后计划通过土耳其中转欧洲也未成功 [3] - 失去欧洲市场对俄罗斯天然气产业及财政预算造成重大打击 [5] 美俄合作重启欧洲天然气供应的密谋 - 美俄在3月沙特会谈中讨论由美国投资方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并贴牌转售欧洲,同时考虑重启"北溪-2"管道 [5]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证实存在关于北溪管道的讨论,暗示美国可能施压欧洲接受俄气 [6] - 潜在美国买家计划收购"北溪-2"运营公司,意图控制欧洲能源供应 [5] 德国亲俄政治力量的推动与失败 - 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魏德尔公开呼吁恢复进口俄气并重启核电站,承诺若执政将恢复"北溪"管道运行 [8] - 极左翼瓦根克内希特联盟也支持恢复俄气以降低能源成本刺激经济 [8] - 德国总理默茨明确反对恢复"北溪"运营,欧盟拟将管道制裁纳入第18轮对俄制裁方案 [10] 欧盟的强硬立场与能源政策 - 欧盟委员会计划通过制裁彻底阻断"北溪"管道复兴可能,针对金融和能源领域 [10] - 欧盟能源委员约恩森强调未来不会从俄罗斯获取能源,包括战后时期 [10] - 欧盟成员国已通过替代供应实现25国与俄气脱钩 [2]